<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010101">瞻彼淇奥,绿竹猗猗。</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01010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学问需要不断切磋琢磨,</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方能有所进益。</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课堂教学亦如是,</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每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离不开不断地探索,思考,创新,</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以及一颗善于学习的心。</font></h3> <h3> 金秋十月,秋意渐浓。凉风乍起,沁人心脾,辛勤耕种的人们丰收在望。秋,是收获的季节。来自湘滨镇的各个学校的我们,不甘心在这样的季节里空手而归。所以,我们如约而至,齐聚在湘阴县关公潭中学,继续我们的研修之旅。</h3> 骨干引领 <h3> 知源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程正桥老师,之前为我们上了一堂优秀的县级示范课——《明月寄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今天,她为我们讲述了她的研磨之路。从群文阅读到“1+X”,从李白的诗中之月到明月寄真情,她的课堂确立、推翻、再重建。小小的一堂课,长长的一段路。仅仅24岁的年龄,让我们明白,优秀的人,并非生来如此。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h3> <h3> 谭飞跃校长为我们带来了讲座——“聚焦核心素养,发展终身学习力”。从她的切身经历中,我们懂得了作为一个教师,要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多储备知识,积蓄能量,做生活的有心人。</h3> 认真观课 整堂课教学 <h3> 胡优、陆璐、杨加琳、周莎四位老师为我们呈现了四堂风格不一的课。</h3> <h3> 胡优老师的《天净沙·秋思》沉稳舒缓,学生跟着她的节奏一步步走入诗歌的意境之中,领略天涯尽头的游子心肠。X的叠加通过一首白朴的《天净沙·秋》让学生认识到,诗人的人生际遇不同,心态不同,面对同样的景色也有不同的感慨。<br></h3><h3> 陆璐老师的《陈太丘与友期行》则相对活泼,还原了一个聪明率真的陈元方,并强调了诚信与家风家教的重要性。</h3> <h3> 杨加琳老师的《天净沙·秋思》从《游子吟》和《山行》出发,看游子与秋天碰撞出别样的火花。杨老师循循善诱,从一个又一个意象中带领学生描摹画面,润物细无声地将此曲的情感挖掘出来。结尾用刘禹锡的《秋词》给我们呈现了乐观者眼中不一样的秋天。</h3><h3> 周莎老师的《春望》从开元盛世谈起,带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看大唐由太平盛世到山河破碎的陨落。这样的陨落,让诗圣杜甫痛哭流涕,让黎民百姓流离失所,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扼腕叹息。最后叠加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杜甫的经历出发,几经战乱煎熬的诗圣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捷报,这样的叠加让我们对两首诗歌的情感都理解得更加深入,我们终于为忧国忧民的杜甫松了一口气。</h3> 片段教学 <h3> 任攀、黄珍、沈天宇、黄蕾四位老师以片段教学的形式呈现了她们的研磨成果。任攀老师以绘画-改画-沙画三种方式带领学生领悟诗情。黄珍老师则用舒缓的配乐给学生以节奏和情感的熏陶。沈天宇老师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陈元方的率真性情。而黄蕾老师则用她强大的语言感染力,将学生带回了那个战火连天的长安。</h3> 积极议课 <h3> 听课只是一种吸收,如果学不会思考,那吸收得再多也只会消化不良。每次听课后,我们小组的老师都会积极思考,积极讨论,大家互相探讨对于课堂的看法。学到了什么?如果我来上,我也许会怎样做?然后由一位老师记录下来,派代表上台发言。</h3> <h3> 功夫不负有心人,认真听课、勤于思考、乐于分享的我们发言屡次得到肯定。这令我们备受鼓舞,只要用心,我们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h3> <h3> 这次活动能成行,我们必须感谢一群甘当人梯的人。感谢背后辛勤付出的各位指导老师,感谢亲临现场陪我们一起学习、对我们寄予厚望的汤青山校长,感谢在百忙之中请假来到现场的黄秋华校长,感谢关公潭中学宾至如归的贴心服务。</h3> <h3> 三尺讲台,方寸之地,但它却是一片耕耘的沃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像雕刻一件艺术品一样不断打磨我们的课堂,才能在这片沃土上种出丰硕的果实。</h3><h3><b> 且琢且磨,终有玲珑剔透日</b></h3><h3><b> 亦学亦思,方得挥洒自如时</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