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font color="#167efb">金秋十月,天高云淡,迎着秋的呼唤,我们走进中小语文衔接研修;踏着“互联网+教育”的契机,我们插上远程梦想的翅膀。为加强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专业性、衔接性与发展性,促进金凤区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整体协同发展,10月24日,由金凤区教研室组织,我校与金凤十三中、丰登回中借助“远程共享智慧课堂”联合开展了“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策略”的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研讨活动。</font></b></h1> <h1><b> 24日清晨,迎着朝阳,我们迎来了金凤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邵桂玲老师,她莅临我校参与研讨活动,我们也迎来了金凤区城镇学校派来的听课研讨的老师们。</b></h1> <h1><b> 本次活动共有三个会场,丰登回民中学是主会场,金凤十三中和我校为分会场。在其他两个会场,参观观摩学习的教师分别是金凤区十三中、良田回民中学的七年级语文教师、丰登回民中学的全体语文教师,以及中小学的教研组长及李冬梅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研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两个通道进行。</b></h1> <h1> <b> 活动在丰登回民中学主持人精彩的开场词中拉开了帷幕。</b></h1> <h1><b> 第一节课主场由丰登中学小学部的罗发渊老师带来统编版语文六上《书戴嵩画牛》。我校六年级(3)班承担了远程端做课任务。上课伊始,罗老师把两个学校的学生分成两个战队,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紧接着,罗老师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盘“开胃小菜”,他用“诗词闯关”的形式引出了学生熟知的大诗人苏轼,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b></h1> <h1><b> 在课堂上,学生在诵读、发现、体验中,透过文本的言语形式,读出蕴藏在文本形式中的情趣。罗老师的课堂向我们展示了很多亮点:教态自然,语言有亲和力;重点突出,课堂结构紧凑;把握识字,细致指导写字……以质疑为主线,引导学生质疑——表演——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儿童善于观察、善于比较、善于表演的思维方法,受到了听课老师的频频称赞。</b></h1> <h1><b> 第二节课主场由丰登中学谢娟老师执教统编版七上《穿井得一人》。谢老师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质疑,引出寓言故事的内容特点和写法特点,明晰了本节课的整体关注点。</b></h1> <h1><b> 七年级文言文教学当遵循“以读为本”的原则,谢老师的课堂体现了这一原则。她让学生放声读、默默读,横式排版读、竖式排版读,师生共断句来读,多种读法贯穿课堂。在诵读中学生读准、读懂、读通了课文。课堂中老师也充分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解惑的过程也精彩纷呈。整个课堂不喧哗,却踏实有效地引领着孩子们驰骋在文言文的天地里,有效提高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b></h1> <h1><b> 每一位听课的老师都认真听课,把自己的所想所悟记录在听课本上。</b></h1> <h1><b> 两节课后进入了经验分享环节。</b></h1><h1><b> 首先,由金凤名师、银川市十三中学教师胡桂花带来讲座《让文言文充满魅力》。胡老师分享了“传统文言文教法、学法”和“新课程理念下,基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区别: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解读文本、挖掘文本、语文学习放在一个具体的问题解决情景里。</b></h1> <h1><b> 胡老师谈到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要依据教材、学情、文体确定教学内容,论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指明了文言文教学设计的步骤。她的讲座有理论指导,有课例解析。</b></h1> <h1><b> 接下来的分享,来自我校金凤名师朱蓉老师,她为大家呈现了《让我们与文言文有个“约会”》。她分别从“统编版教材中的文言文”“文言文教学内容”“文言文的教学策略”三个方面畅谈感悟。</b></h1> <h1><b> 朱老师强调,由于统编版教材更加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文言文的篇幅比人教版增加了不少,所以态度上要充分重视文言文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可偏重“文”或偏重“言”,应达到“文”和“言”的并重和平衡;老师们要灵活教“言”,也要准确教“文”,以点带面,引领学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b></h1> <h1><b> 两位老师的讲座,为我区中小文言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也为统编教材应用背景下文言文阅读策略教学开启了探究之路。</b></h1> <h1><b> 老师们认真聆听并做了详实的笔记。本次活动让老师们更进一步感受到,策略教学研讨对课堂教学巨大的促进作用。相信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文言文的教学会更灵动高效,灿若繁星的文言文将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更好地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b></h1> <h1><b> 这次的中小衔接“文言文”教学研讨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文言文在老师们心中荡起的涟漪还将引发新一轮更加深入的思考,引领老师们更加富有创造性地实践。</b></h1><h3></h3><h1><b>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善莫大焉。教学研究,一方面要立足课堂,反思总结,寻找规律;另一方面,也要走出去,拓宽视野,转益多师。这次“互联网+教研”研讨活动,为我们教学文言文拓宽了思路,为相互学习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相信孩子们将会尽情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畅游,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必将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绚烂的风景!</b></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