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支书的书法梦——《珠联璧合——忠华、焕琴书画集》发行散记

华龙堂

<p>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举国沸腾,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怀揣着一片至诚至敬之心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和内容表达着心中的祝福。9月24日,忘年交的老朋友张忠华老两口的书画集《珠联璧合》与读者见面了!</p><p> 走过了工作最忙的九月,欢度了盛况空前的国庆,我才想起该写些文字以示祝贺纪念了!</p> <h3>  那我先补发一条新闻报道:</h3><h3><br></h3><h3> 《珠联璧合——忠华、焕琴书画集》举行赠书仪式</h3><h3> 金秋时节,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十一”来到,举国欢庆。9月24日,张忠华、刘焕琴两位老人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的《珠联璧合书画集》与读者见面,并在三品味道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赠书仪式,来自连海地区书画界的朋友和张忠华家乡的乡贤代表共130多人参加了赠书活动。</h3> <h3>  张忠华先生1946年出生于兰州市红古区张家寺村,从村长、村支书成长为乡镇干部,先后在农村工作了四十多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和深厚的家乡情感。</h3> <p>  刘焕琴女士1964年从兰州女子师范毕业后留在兰州市任教,1968年自愿到红古区平安镇支教,从事乡村教学工作35年,桃李天下,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人才。</p><p> 她的画作多次在市、区大展中获得金银奖,作品被相关部门收藏。</p> <h3>  刘焕琴老师写生照片</h3> <h3>  退休后,2014年老两口双双报名来到红古区老年大学专心学习书法和国画,圆起了自己的“大学梦”和早年的“书画梦”,做到了老有所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h3><h3> </h3><h3></h3> <h3>  今年9月,在庆祝共和国七十华诞来临之际、为了表达礼赞新时代的豪迈之情,年逾古稀的张忠华老两口把自己近年临摹、创作、收藏的书画作品结集印刷,书名为《珠联璧合——忠华、焕琴书画集》,奉献给社会,这既是对多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验,也是对书画界朋友的一次汇报,更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一份献礼!</h3> <h3>  老两口一个书法、一个国画,《珠联璧合——忠华、焕琴书画集》书名正好恰如其分。你研墨来我写字、你画画来我题诗的两口子书画联谊情缘在红古区早已传为佳话。在红古区出书者多而有之,出书画集者少之又少,夫妻联袂出书画集者却是首开先河。</h3> <h3>  《珠联璧合——忠华、焕琴书画集》为铜版印刷,全书120页。翻开书画集,翰墨飘香,丹青溢彩,排版协调,色彩明亮,布局合理,内容健康,格调高雅,装帧精致,为红古区书画领域增添了一抺亮丽的景色,同时也是代表红古区广大书画家表达了用浓墨重彩“歌颂共和国、礼赞新时代”的共同心愿!</h3> <h3>  写完报道,意犹未尽,那就接着叙叙旧。</h3> <h3>  张忠华老人1966年--2006年曾担任村支书、乡镇调研员,从事基层工作40年。1992--2002年任兰州市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在职期间,获得了省、市、区“农村致富带头人”、“基层组织优秀工者”、“重视教育工作好书记”、“双拥工作模范”等殊荣和奖励。</h3><h3> 我认识他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我从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工作,下乡采访时结识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张家寺村党支部书记张忠华,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h3> <h3>  张忠华是一个有着文化情怀的村干部,论村务 工作不敢妄评,要不他岂能从村干部成长为走上乡镇领导岗位的国家干部。但我至少敢说他是一个有着文化情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村干部,1997年,他在张家寺村率先建成了兰州市第一家“万村书库”(万村书库:在全国建设一万个藏书一万册的村级书库)。</h3><h3> 也正因为这样,张书记退休后,走进了红古区老年大学潜心学习书法,与翰墨结缘。</h3> <h3>  2012年,我又从事乡镇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跟书画界的交往多了,自然和喜欢书画的朋友接触频繁了。</h3> <p>  为了履职尽责,我经常组织举办义务送春联、送书画活动。</p> <h3>每次都邀请上本地的五、六位书画家寒冬腊月进村入社写春联,有时连墨汁都冻住了,书法家们都是边烤边写,看到群众拿上大红春联喜悦的笑颜,我们的心里也暖洋洋的开心,不论为帮扶村还是给其他村,写春联送春福都是寒冬腊月里迎接新春的一道风景。</h3> <h3>  有时骄阳似火,老师们站在广场上不畏酷暑在太阳底下挥汗书写书作。</h3> <h3>  大家都有战严寒斗酷暑的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张忠华便是其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年书法家。</h3><h3> 不论下乡村到社区还是进校园,他能连续站写一两个小时都不待说腰酸手困什么的。</h3><h3> 我所保存的张忠华的这些照片就是最真实的印证!</h3> <h3>  每每至此,我对哪些在编在岗的“食禄者”占着公职岗位、消耗着国家纸墨还动辄漫天要价的所谓书法大师嗤之以鼻!</h3><h3> 中国不缺书画家,缺的是有良知有道义有爱心能真正长期义务为群众服务的书画家!</h3> <p>  曾记得,有次在青土坡村“三下乡”送春联都收摊了,给我留了一台车清扫战场。我看到一位农村大娘在把废弃的春联往一起粘贴,便问其故,“我年龄大了没抢上,把这些粘一下过年贴……”我劝慰说:您别做了,那都是写坏了的。你等会,我今天无论如何也要给您写上付好春联!</p><p> 我把车上“埋伏”下应急的一些纸都拿了出来,这时,旁边又有几位老人凑了过来,……</p><p> 当我离开时,老人们站在车旁,带着歉意的微笑和感谢的眼神看着我上了车并挥手目送了很远。</p><p> 当时老人们那真挚的微笑、那纯朴的眼神永远令人难忘,偶尔说起这次经历,我还忍不住涌起泪花。 </p><p>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p><p> 因为我看到了老百姓眼里淳朴善良的真诚……</p> <h3>  张忠华老人热情而豁达,和善而坚韧,喜欢广交朋友,从不非议也不贬值别人,和他交往从来不会惹事生非。我喜欢他那种能与年轻人合拍、与时代同步、与国家同心的家国天下的情怀!他在报纸上发表了书法作品或者最近写了一首称意的诗作或者参加了什么大的书画活动都会来让我分享。</h3><h3> 如果哪位书友获得了突破性的进步,张书记管酒我管饭,大家坐在一起分享快乐,饭桌上都飘满着浓郁的书香味,,,,,,,</h3> <h3>  张书记比我年长18岁,但喝起酒来依然拳高量大人稳当,豪情不减当年。</h3> <h3>  张书记在红古区部分书画家联谊活动现场赋诗。</h3> <h3>  虽然真正对于书法,我们还仅仅只是爱好者以至门外汉,真正对于诗词,我们根本连格律诗的入声分不清,更别说合辙押韵了,但对于中国传统的书法、诗词文化自然也有我们的理解、思考和追求,我们成了忘年交的好朋友,可以划拳喝酒吟诗作对,品茗畅怀谈书论道;我们一起不畏严寒下乡送春联,不怕酷暑写书法,,,,</h3> <p>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张忠华老人退休后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书法学习中,乐此不疲,经过近几年坚持的不懈努力,圆起了一位老村支书的书法梦。</p><p> 他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甘肃书画家协会会员,兰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红古区书协会员。</p> <p>  2015年中秋节张忠华参加北京“炎黄杯”诗书画大赛,获得“银奖”,诗书作品《华夏輸墨》编入《炎黄诗书画精品集》;2015年12月参加中硬书协年会诗书画大赛,获“一等奖”,诗书作品《潮流》编入《全国诗书画精品集》并授予“全国诗书画精英人物”称号,并在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了颁奖仪式。</p> <h3>  我曾经建议张忠华老朋友把近年来的作品归整一下,搞一个夫妻书画展。谁能料想,一本书画集在不经意间刊印面世办成了永久的展览。</h3><h3> 正如王永孝先生在《珠联壁合》书画集序言中写的那样:览赏二老书画集中每一幅字,每一幅画都让人叹为观止。二老的诗书画中闪现着一个个纷繁往复,也记载着时代的精彩片段。一位哲人说过“书画背后是文化,文化背后是精神,精神背后是性格”。在我看来。二老在诗书画上的成功,一是得益于对传统文化改孜不倦的追求,二是得益于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三是得益于坚韧不拔不达目标绝不放手的性格。从某种意又上说,性格成就了他们的诗书画,字里画卷中弥漫着一种真情正气,点画撇捺、配色点染中彰显着一种豪情壮志。</h3> <p>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张忠华、刘焕琴老两口的书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很大进步。在《珠联璧合——忠华、焕琴书画集》赠书仪式上,我为两位老人奉送了“德艺双馨”和“书画延年”两幅字。</p><p> 祝愿两位老人福寿康宁,在永无止境的书画艺术的道路上携手并肩,继续努力,争取更多更大更喜的成绩!</p> <p>也许我们的书法会被被我嗤之以鼻的人不屑一顾、不入法眼,但我们的书法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在传承弘扬优秀的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作用,挂在墙上的时间还会长于我们的生命!</p> <p>  嗨嗨,世事就这么奇特,别人的其他遗物、遗迹都不会被人珍视、展示、观赏,唯独书画作品例外!</p> <h3>  华龙堂堂主照片</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