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州古树

程明

<p class="ql-block">  应霸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之约,拍摄列入河北省古树保护名录里的霸州古树。霸州共有18棵古树位列其中,这些古树中,有12棵槐树。据考证大多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最早的移民所栽种,好多村街都有年代较长的槐树。大槐树承载了移民对原乡的思念与寄托,历经风霜雨雪,自然灾害与战乱,顽强的挺立着,且根深叶茂,有的树干已经中空,像烧焦一般。那旺盛的生命像极了一代代开枝散叶,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子民,是华夏民族长盛不衰的征象。由于时间仓促,很多传说故事来不及挖掘,仅做一次普通的记录。</p> <h3>堂二里格达村陈家祠堂古树。明建文帝年间,惠帝朱允炆将此地赐予指挥使陈兆龙,因地势凹凸不平,赐名佛城疙瘩村,民国初年根据同音改为格达。陈氏自此繁衍生息,相传至今。祠堂门口有一棵大槐树和一座戏楼,祠堂院内有两棵槐树,一棵侧柏。</h3> <h3>堂二里镇十一街古槐,位于村民荣运安院外,估测树龄400年。</h3> <p class="ql-block">岔河集古槐。据传,明永乐22年(公元1424年),一位山西移民迁徙至岔河集村,在街中关帝庙前栽种了两棵槐树。</p> <h3>西北岸古槐。西北岸原名北南里,此树原为庙宇栽种,建有辽代度兄塔与金代陈公塔。距今已有900年,为霸州有史记载的最古老之树种。</h3> <h3>北高各庄古槐。北高各庄村民多来源于明燕王扫北时期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对于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而言,背井离乡,故土难忘,移民到达定居点后,大多栽种槐树,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h3> <h3>辛章古槐。据传,元末明初时,有一云游僧怀抱木质佛像一尊,行至辛章村北时,佛像一臂突然脱落,僧人为使佛像不曝于阳光之下,遂将佛臂就地掩埋。几年后,僧人来到此地寻找断臂,发现在掩埋之处长出了一棵胳膊粗细,并分成五杈的槐树,形同肘部弯曲的一只巨人之手。僧人叹曰:佛祖愿留此地,实天意也。后来人据此传说建起了娘娘庙,四乡村民进香祈祷,香火之盛,周边庙宇无与伦比。</h3> <h3>大高各庄村皂荚树。位于村盛祥花园小区院内,树龄250年。</h3> <h3>构树。位于城区博雅澜庭小区院内,树龄200年。属桑科,果实为中药材楮实子。</h3> <h3>霸州镇城二街王吉顺院内国槐,树龄200年,由于空间狭小,拍摄不便,仅拍摄局部存档。</h3> <h3>胜芳镇香春树。位于王家大院内,树龄130年。</h3> <h3>东杨庄古枣树。位于下坊村许树杰家院内,树龄500年。</h3> <h3>杨芬港乡古枣树,分别位于赵家柳村张宝奎院内和孙永生院外,树龄120年。</h3> <h3>辛章臭椿树。位于辛三村郑宝生院内,树龄100年。</h3> <h3>偶尔发现的两棵树,虽不在册,看样子树龄也不短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