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

一剪寒梅

<h1><b><font color="#167efb">彩云之南</font></b></h1> <h3>  去云南旅游缘于徐千雅的一首经典歌曲——《彩云之南》,歌词中描绘的美景特别令人向往。机缘巧合,刚好有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也有此意,于是利用假日便相携同往。</h3> <h3> 第一站&nbsp; 昆&nbsp; 明</h3><h3> 因为飞机严重晚点,我们到达昆明机场时已是凌晨三点。原本以为这个时间点机场里定然冷冷清清,不曾想游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由此便可看出云南旅游业的繁荣与发达。</h3> <h3>  前来接机的是一个精瘦、干练的昆明小伙,礼貌性地寒暄之后,他给我们每人送了一支鲜花,那花儿水灵灵、红艳艳的,感觉采来不久,嗅一嗅,还有股淡淡的清香。瞬时间,旅途的劳顿便烟消云散,只觉得周身暖暖的,整个人似乎也沾染了春城的气息,清醒而又舒畅。</h3><h3> 坐在车上透过玻璃往外看,细密的雨丝斜斜地滑落,在车子的正前方织成了透明的雨帘,这雨帘晶莹剔透、珠圆玉润,在忽明忽暗、忽远忽近的灯光中轻轻摇曳,竟多出几分娇羞与柔媚。</h3><h3> 车子行了大约半个小时,便到了酒店。因为第二天要赶早出发,所以我们就草草地休息了。</h3> <h3> 第二站 石 林</h3><h3> 石林风景名胜区距昆明市86千米,以岩溶地貌为主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到达石林时,刚好下了点小雨,被雨水浸洗过的石林胜景显得更加淳朴、自然。</h3> <h3>  大石林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呈现淡淡的青灰色,尽显古朴、庄重之风。彝族导游阿诗玛移步换景,边走别讲,不一会儿就带我们来到了“望峰亭”,这里是欣赏大石林的绝佳位置,当然也是拍照的最美地方。</h3><h3> 耐心排队之后,终于轮到我们“登台亮相”了,因为游人太多,我们秒拍之后便离开了。</h3><h3> </h3> <h3> 穿过一个狭长的石洞,我们来到一片开阔地,这里聚集了很多游客,当我正要凑上去看热闹时,响起了动听的音乐,彝族男女穿着民族服装边歌边舞,游客朋友们也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摇摆起来,山南的,海北的,认识的,不认识的,脸上都挂满了真诚的笑,大家相互致意、其乐融融。</h3> <h3>  一番歌舞之后,我们来到了小石林,这里柱石参差、新奇别致,有聚有散、有起有伏。其中最漂亮的当数“阿诗玛”了,她头戴毛巾,胸挂首饰,背着盛满果实的大箩筐,昂首挺胸,尽显勤劳本色。还有什么“猪八戒”呀,“情人石”呀,都各具情态、惟妙惟肖!</h3> <h3>  导游告诉我们,看石林重在想象,如果想象丰富了,石头就鲜活了有灵性了,如果缺失了想象,那便是“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h3><h3> </h3> <h3>  许是沾了“阿诗玛”的灵气吧,在参差交错的石林间,我总能找到些小猫小狗和虾兵蟹将,还能赋予它们有趣的小故事呢!</h3> <h3> 第三站 洱 海</h3><h3> 洱海据说因其形状像耳朵而得名,虽然名字中带有“海”字,但她并不是海,而是云南的第二大淡水湖,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h3><h3> 乍见洱海,刚好是夜晚,半个月亮妥帖地悬在夜空,朦胧中带有些许妩媚。那天晚上,我们就住在临近洱海的“风花雪月”酒店,因有“洱海月”守护,虽然劳累,倒也睡得踏实安然。 </h3><h3> </h3><h3><br></h3><h3><br></h3> <h3>  第二天一打早,我们的团队便登上了洱海的私人游艇。早晨的洱海和我们一样,似乎也有点兴奋,强劲的风将浪头掀得老高,扑面袭来阵阵凉意。但游艇里的女人们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她们换着角度、换着姿势不停地摆拍,欢声笑语此起彼伏。</h3><h3> </h3> <h3>  不知不觉,游艇已驶到了罗荃半岛,这个岛三面环水,与大理古城隔湖相望,岛上绿树掩映、鸟语花香。</h3><h3> 罗荃半岛最显眼的建筑便是罗荃塔,这是一座四形方塔,通体金光闪闪,塔高42.9米,共14层,站在塔顶极目远眺,便可看见云雾缭绕的点苍山和碎银子般洒落在山脚的白族民居。朦胧中,我仿佛看到白族的金花妹正在阁楼上凭栏远眺,期待着即将捕鱼归来的阿鹏哥。</h3><h3> </h3> <h3>  返航的时候,洱海似乎驯良了许多,当我们的船再次逼近白族民居时,我当真看见了一个黑黑瘦瘦的阿鹏哥,遗憾的是,他没有穿白族服饰。或许他已被汉化,或许他压根儿就不是白族人吧?</h3> <h3> 第四站 大理古城</h3><h3> 喜欢大理缘于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某些桥段。曾经幻想过能在大理习得“一阳指”和“六脉神剑”,那样便可潇潇洒洒行走于江湖,劫富济贫、惩恶扬善。也曾幻想能在大理遇着段誉一样的翩翩少年郎,两心相悦、两情久长……</h3><h3> 而今,过了爱做梦的年龄,来到大理,只想看看古城别致的样貌,尝尝古城特色的美食。</h3> <h3>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城内由南向北横贯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八条巷道,夜晚的古城灯火通明,店铺林立,纵横交错的街巷上游客来来往往络绎不绝。</h3> <h3> 因为星夜兼程,所以走了几条街便累趴了,于是挑了个“石板烧”小吃摊坐了下来,要了几样烧烤尝尝鲜,也顺便歇歇脚。那一刻,真想学学段公子的“凌波微步”,我要是有那神功,几分钟就能游遍古城的每个角落。</h3> <h3> 第五站 玉龙雪山</h3><h3> 我们北方人对雪并不陌生,但在这个季节,登临雪山依然是最圣洁的向往。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天山”,其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玉龙”。</h3><h3> 玉龙雪山不仅滋养了纳西人顽强的生命,铸造了纳西人纯美的心灵,还赋予了他们傲雪凌霜的风骨,所以,纳西人不矜不伐、不卑不亢、勤劳勇敢、自立自强。</h3><h3> </h3> <h3> 玉龙雪山海拔高、地势险,上下都得乘坐索道,对于恐高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极限挑战!18分钟的上山时间宛如经历了漫长的一个世纪,索道停下好久,游离的心才慢慢回到了心房。</h3><h3> 站在4576观景台上放眼四望,周边全是灰蒙蒙的石山(碳酸盐岩),它们或兀自傲立,或连绵起伏,在寒风中静默不语,站成了千年不朽的奇观。我们一边吸着氧气,一边向上攀爬,虽然寒风骤起、雾霭沉沉,有点轻微的高原反应,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登攀的热情,因为不远的上方,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猎猎飘扬……</h3><h3> 站在4600的高度俯视山脚,便可一次性领略寒带——温带——亚热带垂直的自然景观,正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啊!</h3><h3> 下山的索道似乎滑得更快,我的心又一次悬在了半空,一秒、两秒……终于下山了!抬头一看,一切还好,天依然瓦蓝瓦蓝,云依然悠闲自得。</h3> <h3> 第六站 丽江古城</h3><h3> 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市古城区,坐落在江坝中部,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彩色角砾岩铺就,有四方街、木府、五凤楼、白沙民居建筑群等景点。讲述丽江木氏土司风云故事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就是在丽江古城拍摄的。</h3> <h3>  丽江古城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方面融合了汉、白、彝、藏等民族的精华,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倒是处处体现“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感。我们在纵横交错的街巷里不停穿梭,聆听了经典的民族器乐,领略了古老的特色建筑,感受了灯红酒绿、热闹喧腾的酒吧一条街,欣赏了四通八达、印玺形状的“四方街”……</h3><h3> </h3> <h3>  如果说大理古城是风姿绰约的美妇,那么,在我看来,丽江古城就是活泼开朗的少女,她与清溪流泉相伴,与鲜花翠柳相依,纯净自信但不失娇媚,古朴简约又不乏浪漫。</h3><h3> 纳西导游笑着告诉我们,大理古城适合两个人去,而丽江古城则适合一个人来,为的就是能有一场风花雪月的邂逅。于我而言,能实地观赏大型歌舞《丽江千古情》便是此行当中最美的邂逅!《丽江千古情》综合了舞蹈、杂技、全景特效等元素,用3D的大片视觉,重现了丽江长达千年的历史与传说,她是丽江文化的魂,是东巴文明的根,是丽江展示自我的平台,是我们了解丽江的窗口。</h3><h3> 看完歌舞表演,我的心竟久久不能平静,或许是因惊天地、泣鬼神的“马帮传奇”太过震撼,或许只为义无反顾投向“玉龙第三国”的纳西青年男女叹惋……</h3> <h3>  六天的云南旅游在不停行进的脚程中匆匆结束了,雪山依旧,古城如歌。登上返航的飞机时,再次回望彩云之南,竟不由地唱响那首经典老歌: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金光,秀色丽江,人在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