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 展教师风采 放眼未来 促新秀成长——利通区第十三小学开展新进教师“一人一课”教研活动

【和雅十三小·德育】

<h1>  为了解新进教师的教学情况,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促进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水平,给青年教师们搭建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鼓励、引导教师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和方法,9月18日至10月18日,利通区第十三小学开展了新进教师“一人一课”教研活动。</h1> <h1>  新进青年教师李亚宁、薛耀菲、秦燕、贺祥雨、杨雪、董林佳等24人上课,学校领导左海荣校长、马克平副校长、各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教师等200余人次听课、交流、研讨,使得本次教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010101">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font></b></h1> <h1>  各学科教研组长带领青年教师团队深入钻研,精心备课,在精品教案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教法对教案进行科学取舍、优化整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体现了“导学”式课堂教学思路。</h1> <h1>  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上课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课堂中的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翻开各位老师的教案本,这些飘逸娟秀的字迹,无不浸润着老师们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心灵轨迹。</h1> <h1><b>二、“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h1> <h1>  这些年轻的语文教师们亲切自然的教学风格感染到了每一个学生,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们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人文素养的熏陶。此外,她们还尤其善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通过音、视频带动学生们感知课文,打破了学生现实与语文课文内容的壁垒。</h1><h1>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这些看似“青涩稚嫩”的青年教师们也能细致、周全地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h1> <h1>  另一面,李亚宁、王亚军、董林佳、贺祥雨等数学老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的数学课,则又让大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各位老师们通过各种实物的呈现,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此外,王亚军老师还善于在适当的时机,利用奖励形式激发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整节课上得可谓“元气满满”、活力四射!</h1> <h1>  英语学科老师们又为大家带来了充满童心乐趣的课堂。不必说曹红、杨金霞两位英语老师流利、准确的英语发音与生动活泼的课堂游戏,也不必说综合学科的老师们超群的学科素养与打破常规的教学策略,单是张雪老师一节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敏锐的科学课,就能让听课老师们感受到“术业有专攻”的必要性。</h1> <h1>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讲台上的老师们文采斐然、精神饱满;讲台下的听课老师们也完全沉浸在课堂里,时而随着课堂环节开怀大笑,时而略有所思;孩子们就更开心了,完全投入到了知识的海洋中。左海荣校长、马克平副校长等学校领导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课、指导,给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这让新教师们备受鼓舞,也更增强了工作的信心与决心!</h1> <h1><b>三、“吾日三省吾身……”</b></h1> <h1>  “学者先要会疑”。课后,在马克平副校长的引导下,在各学科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新进青年教师及时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反思总结。</h1><h3></h3> <h1>  马克平副校长从细节入手到教材的整合,指出青年教师应当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此外,还要虚心好学,熟记课标要求,潜心钻研教材,再接再厉,取长补短,迅速成长。</h1><h3></h3> <h1>  各学科教研组组长也对各自团队里的青年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给予了及时点评和精心指导,结合自身多年从教经验,为新教师们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概念,真正做到“青蓝结对”、“新老交融”的互动研修。</h1> <h1>  左海荣校长在“青蓝相接,薪火相传”师徒结对仪式上的讲话更多的是对新进青年教师悉心的指导与殷切的希望。她希望青年教师一要主动听课,二要虚心接受评课,三要经常性地相互研课,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教学相长,同步提升。</h1> <h1>  “课堂又绽花开,杏坛再竞风流”,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磨炼,十三小学青年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将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十三小学这片教育沃土上,他们今后一定会走得更快、更高、更远!</h1><h1> 十三小学的青年教师们,期待你们更精彩的明天!</h1> <h1>审核:马克平</h1><h3></h3><h1>撰稿:董文婷</h1><h3></h3>

青年教师

教师

课堂

学生

老师

教研组

听课

教学

教研

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