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推开一扇点燃希望的窗户,</h3><h3>敞开一扇永远接纳的大门,</h3><h3>找到一个撬动地球的支点,</h3><h3>遇见一个无比美好的新世界!</h3> <h3>为了展示中原名师培育工程成果,发挥中原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2019年10月23日,在南阳市梅溪国际酒店五楼报告厅,举行了“豫见名师”——中原名师公益巡讲活动,南阳市作为此次巡讲的第一站,我有幸参与其中,领略了专家名师的课堂风采,聆听了她们的精彩报告。</h3> <h3>上午八点半,活动准时开始。首先进行的是中原名师公益巡讲的启动仪式,南阳市基础教研室李书杰主任主持了此项仪式。他用简短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参与活动的领导和教师情况,对省基础教研室丁主任和两位中原名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此次公益巡讲表示热烈的祝贺。</h3><h3><br></h3><h3>他称这次巡讲活动,是南阳的一次盛会,一件喜事,有着非凡的重大意义,将对南阳市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原名师”作为实践性的教育家,全部来自教育一线,全省只有110多人,这次学习的机会十分难得,希望老师们专注认真听讲,积极与名师对话,力争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并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h3> <h3>河南省教研室副主任丁武营主任,为本次活动致辞。丁主任说,“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开展七八年来,大型的引领、辐射、带动活动,还是第一次举行,对南阳市中小学教育来说,更是一次标志性的事件。针对此次活动,他对大家提出了两点意见:</h3><h3><br></h3><h3>1,“中原名师”培育工程是2013年启动的一个教师高端培养项目,核心目标定位是培养出一批河南省本土的教育家。主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通过长周期,多任务,形式多样的培育实施工程,促使名师专业快速成长;二是中原名师在自身的成长达到一定阶段后,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广大老师的成长。</h3><h3><br></h3><h3>从今天的启动仪式开始到12月底,计划举行30场次的巡讲活动,充分发挥名师的专业示范引领作用,促使更多的老师快速成长,形成教育共同体。对于参与活动的老师们来说,我们应该从中学到一些什么?感受到一些什么呢?不仅仅只是坐在台下听课、听报告,我们从她们身上,能够更多的学到一些什么呢?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思考。</h3><h3><br></h3><h3>2,“中原名师”作为一个优秀的群体,他们有哪些基本特质呢?从精神层面上说,他们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教育情怀;从实践层面来说,他们要有较高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同时,他们还需要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和问题意识,能够针对各种现象进行剖析辩解,而这正是最核心的内容。</h3><h3><br></h3><h3>有专家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差,能够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中学生中不到20%,小学生还不到10%。丁主任在一次专门调研活动中,让老师们说说自己的反思时,老师们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说不到点子上,只是泛泛而谈,缺乏真正的问题意识。老师们尚且如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从何而来呢?丁主任的话,使在座的各位老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h3> <h3>南阳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广林老师,在丁主任讲话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希望。他希望老师们能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不断的丰富自己,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养成质疑思考的能力,既要埋头苦干,又要仰望星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就。</h3> <h3>接下来,是由中原名师、驻马店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谢瑞莉老师,讲授的一节观摩课——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十九课《雾在哪里》。谢老师从谈话引入,借礼物沟通,和孩子们通过互动交流,使彼此有个简单的了解。然后做游戏,猜谜语,自然而然的导入了新课的学习中。整节课,谢老师始终面带和煦的微笑,如春风化雨,陪伴、引导着孩子们细细的读,轻轻地说,静静的想,慢慢的悟,没有枯燥无味的说教,没有生硬机械的灌输。拨开层层面纱,让我们悟到了学科素养的渗透和濡染;穿越层层迷雾,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上最美的风景。这样的教学,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时光,自由而舒展,温暖而柔软,鲜活而灵动。</h3><h3><br></h3><h3>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是身处在高高的讲台之上,不管语气多么委婉,态度多么温和,都只是一名说教者,旁观者,而没有真正的融入课堂和学生中。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上,人人都是当事人,人人都有话语权,人人都是评论家,人人都是见证者。这里没有老师的强制干预,没有规定的模式套路,全凭学生自觉,自愿,自主,自动的升发和表达。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是畅所欲言的交流,是积极主动的创造。正如一位听课教师所言:“就为了这节课,今天这一趟就来的太值了!”</h3> <h3>授课结束后,谢老师随即开始了《关注核心素养,构建优质课堂》的讲座。谦虚平和的谢老师说,我今天站在这里不是我比大家优秀,而是想把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一些思考,与大家一起分享,做一个让我们彼此照亮的人。</h3><h3><br></h3><h3>她从自己的《开学第一课》——一次富有仪式感的颁奖盛典开始说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的背景,追溯了它的来源,并对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要点中蕴含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核心素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学生养成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h3> <h3>如何才能把这些高大上的理论要点,化为一个又一个的小雨点落地生根,让它静悄悄的,润物无声的渗透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呢?谢老师提出,关注学科素养,构建优质课堂,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熟练灵活的解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尊重孩子们个性化的表达,使它成为孩子们获取语言能力的最佳载体。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看最美的风景,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成为最美的风景!</h3><h3><br></h3><h3>讲座过程中,谢老师不时围绕核心问题,与老师们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谈到一年级上册课文《天地人》的教学时,我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做法。谢老师热情地与我握手,当我激动的伸出双手时,只觉得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我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成长的力量,深深地被谢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h3> <h3>下午一点半,研修活动准时开始。我们聆听了全国优秀教师,中原名师,河南省名校长徐艳霞老师的讲座——《孩子,你自己来——学生“自主教育”策略探索》。徐老师2003年进入河南省实验小学,开展“自主教育”,研究“自主课堂”的实践探索已有16年,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h3><h3><br></h3><h3>徐老师针对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主教育的研究课题,她认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要提升人的生命价值。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找到适合学生自己,促使他不断进步的目标和方向,因为真正能改变一个人的只有自己。</h3><h3><br></h3><h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基于以上的观点,徐老师带领着她的团队,开展了“自主课堂”的实践探索,从自主教育的基本思想,主要内容和六大策略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h3> <h3>徐老师提出的自主教育,就是教育对象自觉勉励自己不断完善的教育,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她说,我们教孩子一年,就要想还是六年;教孩子六年,就要想到孩子的十六年,六十年,自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就是为儿童的成长提供适宜的环境,创造宽松开放且富有活力的教育生态和氛围,为每个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h3><h3><br></h3><h3>讲座过程中,徐老师还播放了两段视频。一则美国短片——《献给现代教育体制的控诉书》,呈现了当代教育所处的迷思:以“优秀”和“精英”为导向的培养准则,正在把个性迥异的孩子们变成教育机构的模具。整齐划一的衡量和判断标准,让有另外一些不被主流认可的能力的孩子失去话语权与创造的可能性,而成为单一标准下的牺牲品。爱因斯坦说:“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能力来断定一条鱼有多少才干,它整个人生都会相信自己愚蠢不堪。”是啊!每个人,都是天才。不是所有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有些鱼天生特别,那是因为它们自带使命。不要强迫我们的孩子,成为一条奋力爬树的鱼。</h3><h3><br></h3><h3>另外一部视频是泰国短片——《凤梨》,一位穷困潦倒的泰国妈妈,每天为生计奔忙,却对女儿充满了爱心和耐心,教育孩子从实践中学习经验,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的确,家庭教育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基础,我们应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着手,培养孩子勇敢,自信,坚强,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h3> <h3>“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句话是二千多前,古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的。作为父母,作为老师,每个人都应该反思:我们有没有帮孩子推开一扇点燃希望的窗口,敞开一扇永远接纳的大门?有没有帮孩子找到一个撬动地球的支点?让孩子遇见一个无比美好的新世界?</h3><h3><br></h3><h3>讲座还未结束,出租车司机打来电话,我短信告知后,他又几次打来电话,都被我干脆的挂断。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简直生怕漏听了一个字,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底,没想到竟被我等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讲座过程中,工作人员发下的调查问卷,我认真的填写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和希望,没想到竟会成为五名幸运学员的其中之一,奖品是徐艳霞老师的书——《孩子,你自己来——低年级学生自主教育策略探究》。</h3><h3><br></h3><h3>作为省级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的主持人,一年来,我和课题组的几位教师,付出了许多努力和心血,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进行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活动开展、实施的过程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迷茫、疑惑和困难。徐老师的这本书,对我来说太及时了。我激动万分的走上舞台,看着老师在书上签名后,恭恭敬敬的接过这本书,真诚的向老师鞠躬致谢,这是真正的“雪中送炭”啊!</h3> <h3>教育,就是与美相遇,让自己变得更美,变得更好。成全自己,也成全他人的美,这是教育的可贵之处,也是教育的高贵所在。</h3><h3><br></h3><h3>教育,就是与美相遇,陪着孩子们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彼此都做一个立体的、丰富的、完整的人,成为更好的自己。</h3><h3><br></h3><h3>遇见名师,邂逅心动的感觉;遇见美好,发现更好的自己!如果你是一点光,只有你先亮起来,你的微光才会吸引来微光,最后变成绚烂的光彩,闪耀在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角角落落。前行的道路上,有这么多人一起互相陪伴,有指路明灯引领方向。别再迷茫,别再徘徊,怕什么前路漫漫,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