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世界互联网大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倡导并每年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举办的世界性互联网盛会,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让各国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在乌镇举办。</h3><h3>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圆满举行。</h3> <h3>1985年暑假,我从宜兴向南环太湖经湖州长兴辗转到了吴江铜罗的姐姐家。听说茅盾先生的故乡乌镇就在铜罗附近,我就决定去膜拜。上午,太阳很烈,姐夫陪我乘船前往。在乌镇吃了饭,记忆深刻的就是鲜香的笋豆和咸菜烧肉,姐夫好酒量,喝了好几碗黄酒。</h3> <h3>现在的乌镇已经闻名全球今非昔比。千年前世界是什么样子,乌镇或许可以给你答案;未来世界是什么样子,你也能在乌镇找到答案。</h3> <h3></h3><h3>秋季开学后正值《扬州师范学院报》国庆征文,我就写了题为《乌镇行》的游记散文投稿,得以发表还得了奖。</h3><h3>以下就是当年写就的《乌镇行》——</h3> <h3>乌镇,茅盾的故乡,座落在江浙两省交界之地的桐乡县境内。大凡看过《春蚕》和《林家铺子》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其中描绘的江南水乡和古朴的集镇。大概是地以景胜,景以人传吧,乌镇,不仅是以她的风姿引人,更由于她产生了一颗文学巨星——茅盾,而又是他,把乌镇的面貌描绘给了世人。从而使她更有魅力,吸引着人们。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冒着炎热,乘船前往。宽阔的河道,象一条银带直通乌镇。成队的船只,穿梭往来,河岸用石块砌成,沿河是高高的桑树,葱葱郁郁。远处蓝天白云下面,绿色环抱着座座村落。稻田里,人们正在插秧、施肥。我不禁想起老通宝,塘路,桑树,小货轮........我们的大师,曾经生活在这块地方。我搭乘的是一只水泥机动船,操作的是一位高中毕业生。他告诉我,一年前,大学没有考上,就跟两个同学合计,买了这只机动船搞运输。“主要运些什么?”我问。他指指河岸的桑树。原来他们承包了乌镇地区的桑蚕调配工作。种桑养蚕,往往是蚕好桑少,因此,他们把全镇甚至外地的蚕农和种桑专业户沟通起来。他很风趣地说:“过去,老通宝为了桑叶而全家吃不成饭。时过境迁,过去了的,正和这川流不息的河水一样。现在,人们再也不用为“三顿饭”操心,养蚕也不必放一个“大蒜头”了,蚕茧也不愁销路了,老通宝如果有幸活到今天,一定睡着也在笑呢!”他指着远处的小楼房接着说:“过去大财主也住不上这样的房子,现在城里人也眼红,恐怕城里的姑娘也不怕“上山下乡了。”多么有趣的话啊!是的,乌镇的农民富起来了,八亿农民,整个大地都富起来了!过去,有那么一代人,他们养着“春蚕”,盼着“秋收”,可是一到“残冬”,便陷入绝望的境地。<br></h3> <h3><h3>机船踩着河水而进。</h3><h3>渐渐地看到古老的乌镇象一只巨大的金乌飞翔在河道上。</h3></h3><h3>步入乌镇,青砖瓦舍,木板铺子。茶馆、药房、货栈,石条铺成的街道.......多么古老!这里,再也看不到“林老板”们忧愁的脸上了。踏着石街,穿过人流,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条宽广的大街!百货大楼,电影院,各色货亭,像繁华的城市。</h3> <h3>呵,乌镇一条街似乎连着两个世界,人们可以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望望未来。来到观后街的“茅盾故居”,不巧,正在维修,暂不开放。失望之余,我想,倘若大师在天有灵,一定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如果大师还健在,一定会写出新时代崭新的《春蚕》和《林家铺子》的。</h3> <h3>姐姐早在1989年去世了,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姐姐大我7岁,从小没有上过学,我小时候是奶奶和姐姐带大的,记忆中,我是在姐姐矮小瘦弱的背上长大的。我与姐姐的感情最深!总以为等我工作了,可以好好孝敬她的,可是老天就是这么不公平,好人不在世!时间定格在1989年阴历8月12,还有三天就是中秋节!姐姐和姐夫两人摇船去卖猪,她摇橹,到了河中央那橹绳断了,姐姐一头栽入河中,她不会游泳,姐夫也不会水,从此我就失去了亲爱的姐姐,永远,永远……</h3><h3>那条河,就是通往乌镇的这条河。</h3><h3>为了纪念我亲爱的姐姐逝世三十周年,把这篇尘封了三十多年的文章献上,以志我心中的思念。</h3><h3>愿姐姐在天堂安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