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调研第三天,依然是我们五个人,程怀泉主任,徐新人督学,蒲耀才主任,教育公司的小王和我。和这个几位教育大咖在一起,我感到自己像一名小学生那么无知。但又很开心,程怀泉主任细心沉稳,徐新人督学幽默风趣,蒲耀才主任诗情满怀,给调研工作增添了无穷趣味。</h3> <h3>早晨八点出发,走高速,穿村道,过火车桥,一个小时才到新河小学。这个学校的外墙上有朱永新教授的题字——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校长王海告诉我们,他曾经去过海门,这几年在做完美教室、书香校园和每月一事。问及新河的含义是什么?他说,创教育之新,育文明之河。</h3> <h3>新华小学在靠近机场的山梁上,深秋的雾气中,可以看到建设中的机场,裸露着一大片黄泥地。起伏的丘陵,散落着白色楼房。蜿蜒绵亘的道路,给学生上学带来了很多不便。</h3> <h3>新华小学年轻干练的杜磊校长说,由于路程安全问题,学生数量逐年减少,现在只剩下三十四名学生了。即便如此,学校还一直在抓阅读,2015年,福建的“担当者行动”公益团队,給每个年级都配了书和书柜。学校的围墙文化、办公文化、足球社团曾经成为汉滨区的示范。</h3> <h3>龙潭小学是我们去的学校中人数最少的,学生仅有十六个,我们到的时候,学生正排队放学。校门口有两棵对望的大树,显得庭院绿意森森。校长王斌给我们准备了午餐,酸菜拌汤和豆腐包子。他是一位爱读书的校长,说以前睡觉时必须读书,否则睡不着,有时候看书会看一个通宵。问他学校还有爱读书的年轻老师吗?他摇摇头,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了。</h3> <h3>离开龙潭小学,前往建设中学,途中看到一棵柿子树,橘红的果实低垂,把树枝都压弯了。建设中学在山坡上,校园布局开阔,台阶上种植着青松和月季。拾阶而上,教学楼上遒劲有力的大字透出缕缕墨香。</h3> <h3>学校的会议室就是阅览室,在书籍的环抱中,校长王恒侃侃而谈。他说学校的老师非常团结,没有任何矛盾,他对老师的要求是做人有思想,干事有能力,教学有能力,育人有水平。王校长经常给老师和学生做关于读书的报告,我看了他写的文章,引经据典,有自己独到的思想。即便如此,他还谦虚地说,学校的方成锋老师、张明玉老师、李远根老师、孙翔老师、王化革老师,读书量都比他大。</h3> <h3>七一小学也是一所老学校,建于1961年,学校只有十名老师,但之前每天早晨都在做学生的特长展示,坚持了两年多。这所学校的骨干教师还算是比较多的,有三个区级教学能手。校长侯全发说,他最近正在读张运林老师的《教学原点》。</h3> <h3>我们最后去的是建设小学,一进校园,就被伫立在院子中间的大树吸引住了,这棵树叫重阳木,也叫秋枫,枝叶茂密,闪着翠绿光辉,学生在树下嬉戏,雨后的蓝天映照出树和人的生机。</h3> <h3>校长王治友有点忧郁的气质,说话语速很慢。他说他已经四十六岁了,之前在三小做了十年校长,这学期才到建设小学 ,刚开始来面临着很多问题。他从学校厕所卫生、作业批改、家校合作抓起,两个月时间就获得了周围群众对学校的支持。我就想做点实事,把学校办好,他忧虑地说,学校图书都是十年以前的,大部分已经不适合学生阅读。听到他的话,我立即给余霞发信息,还有没有哪个慈善机构能捐书?</h3> <h3>一天的行程结束了,昨天和今天,我们发现好几所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是高铁和机场究竟要通过哪些区域?学校会不会因为这些原因搬迁?让人感动的是,很多校长在面临时代巨变的情形下,依然为他们的教育梦想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