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1971年我初中毕业,那年我16岁,身髙151厘米,体重71斤〈连棉袄棉裤),纯粹是一个还没有发育的黄毛丫头。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阴差阳错我也被划入《知青》的行列,我被分配到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区碧水林场,那是我国最冷的村庒。11月5日闸囗火车站(当年的货运站)热闹非凡,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横幅髙挂,上面写着《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好儿女志在四方》等等这些革命的囗号,髙音喇叭里播放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系列很有激情的歌曲。送行的男女老少哭声、喊声、嚷嚷声、嘱咐、递纸条乱成一片。<br> 我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受宠若惊(因为这天全家人、很多同学和发小都来为我送行)。我好像在做梦,在看电影,看戏,看西洋镜,也好像去参加学农劳动,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好像..........,说不清楚当时的感受,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只是傻傻的看着车窗外为我送行的亲人们。<br> 那天我身着一套当时最“时髦”的棉军装,但是非常不合体,(用杭州话说:苍蝇套豆壳),肩上斜挎着当时最“酷”的军包,胸前佩带着大红花和“知识青年赴黑龙江大兴安岭”的光荣证。</font></h1> <h1><br></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这是当年赴黑龙江时胸前佩戴的《光荣证》。</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下午四点整,一声汽笛长鸣,列车缓缓起动,一双双不愿意分开的手,抓的紧紧的,火车慢慢的在加速,亲人也在加速跟着火车跑,这种生离死别的送行,我又是第一次碰到,火车渐渐地开远了,为我送行的亲人们的身影在我的视线中慢慢地消失了..........,我就这样离开生活了16年的城市一一杭州。</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列车经过千山万水,我们在火车上整整过了五天五夜,终于到了塞北的荒原。下车后两只脚好像有点不听唤使唤,但是见到白茫茫的一片大雪,真有点儿按捺不住自己的童心,我跑过去想抓一把雪捏成团,哪知道这雪冰得石骨铁硬,根本抓不起来,这才醒悟过来自己已经不在杭州了。</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大兴安岭的气温零下45度,下车后我们把离别亲人的痛苦早就抛在九霄云外了,男生们在雪地里打滚,有人还高声大喊”大兴安岭、大兴安岭杭十二中学生向你报到“,我们走在雪地里,踩下去发出喀嚓、喀嚓的声音.....爽啊!这是我有世以来看到最大最美的雪景,我顿时的觉得自己的行动很伟大,支边这条路我走对了。不知不觉的哼起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时候护送工宣队长在我旁边说了一句,"你怎么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车时你哭得最起劲,下车唱歌又是你最起劲"。</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光荣证的背面清楚的写着我的大名。</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被分配到碧水四连,说起来是最好的连队,因为离火车站最近。和我分在一起的还有胡镜萍,丁金凤,郑梅珍,黄建威,黄凡龙,邓生泰,姜振,干金虎,许国镜,朱荣华,侯树江。(4个女生,8个男生 ,共12人)</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我们到连队已经过了晚餐时间了,老知青都已上床休息了,只有一个班长来接我们,她告诉我们大兴安岭生活是很坚苦的,住的是帐篷,吃的是粗粮,每月吃一次细粮,是限量的,用的是井水,热水是限量的,每人每天一壶热水。随后她带我们去食堂吃饭,她说今天 食堂的菜很好,是为欢迎我们新知青的到来,特意烧了大白菜烧猪肉。到食堂后,事务长给我们每人一碗高粮米饭,看上去红红的,当时我以为是我们杭州人常吃的油炒饭,吃在嘴里才知道 硬硬的难吃。后来听人家说我们吃的是病猪肉,听后感到恶心,没有办法吃也吃了,还好后来无事。</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吃完饭班长带我们去厕所,那是一个露天厕所,用木板搭起来的,离寝室很远,下面的粪便堆得象小山,很荒凉,满地是冰,万一滑下去怎么办,太可怕了。最后班长带我们去寝室,班长告诉我们今晚只能在她们寝室挤挤,过几天再给我们按排。我们四个女生,梅珍长得最漂 亮,穿着打扮最洋气,看上去象上海人,我们连里的老知青都是上海人,所以把最好的一个床位分给了梅珍,我们三个,我、丁金凤、胡镜萍,只能睡在最后面的床位,后面的床位很冷,因为热气是从前面送进来了,越到后面越冷 。班长给我们送来了一壶热水,我们三人将就着洗了一下睡觉,第二天醒来,毛巾、牙刷、牙杯、脸盆,所有东西都结冰了,连放在地下的鞋子也冰了,而她们睡在前面的人说一点都 不冷,她们什么都 没有结冰,我们三人就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我们三人不主动和上海人讲话,因为上海人看不起杭州人,大家心知肚明,他们当面叫我们小杭州,背后叫我们乡下人,所以我们不愿意搭理她们 。我们去连长家要求早点给我们安排自己的寝室,一星期后,给 我 们安排在另一个帐篷里,三分之二给男生,三分之一给我们四个女生,中间用芦席隔开。那时我们真的很小,啥都不懂,就这样住下来了。我们三人分配在食堂,梅珍分在检测队,(这工作是有技术的,还有外勤津贴,属于好工作的),金凤和镜萍每天就是打井水,一天的工作量不到四小时,我什么工作都没给我安排,说我太小,不适合在大兴安岭工作,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叫我跟连长夫人,她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她不上班我也不上班,我整天在寝室睡觉,太无聊了。记得有一天连长夫人来叫我去上山砍柴,我很高兴,心想今天我终于可以上山去观赏一下大兴安岭的美景了,哪知道她们就在山下随便找几根树枝就算数了,太出乎我的意料了。还有一天连里运来了一大批萝卜,连长让我去管萝卜,呵呵:说是管萝卜,其实还不如不管,因为连里所有的家属都来向我要,连长夫人也来拿,我很为难,不敢不给,我干脆和家属的小孩子去玩了,你们拿 去吧,我啥都 没看见。</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那个冰天雪地里我们的生活是很单调,除了上班就是在寝室,大家都喜欢在床上做事,看书、写信、吹口琴、打毛线等等,都 在床上做的。过了半个月左右,连长来找我,他说接到杭州知青办的电话,我体检不合格,让我立即跟工宣队一起返杭。我听到这消息后很矛盾,是留还是返,我拿 不定注意,因为我觉得这个连队很好,优点很多,离火车站近,工作轻松,每月工资有56元多,福利待遇都 很好,而且还是穿军装的,如果返杭还要从新分配,指不定再分到哪个破地方呢,所以我不想回杭。再说工宣队长周九斤也不肯带我回家,他说:“他是护送工作人员,只有送的权力,没有带回的权力,如果他给我带回杭州,那杭州的上山下乡工作更加难开展了“,就这样他不辞而别。过了几天这个消息在同学中传开了,大家都劝我早点回家,同学们说”周九斤不带你回去,你自己回去“,说实话当时我真有点怕,来的时候大家在一起,而且是一辆火车直达。回去时我一个人,还要转车,我真有点怕,真的不敢。就这样把这件事搁下了。又隔了半个多月,有一天黄建威同学来找我,他劝我早点回杭,他说:"你家人给我来信了,让我崔你早点回杭″。他还说:"你人这么小,这里也没有适合你做的工作,你现在的工作是暂时的,我觉得你还是早点回杭吧,省得在这里吃苦,杭州总比这里好吧,别让你父母牵挂了"。经他的一番劝说我决定回杭了。就在这天晚上他叫了八个男生一起来我们寝室帮我整理行装,第二天是黄建威和梅珍帮我把行装送到火车站,行装打包送出后,我又在那里过了两夜,这两夜是和胡镜萍挤在一个被窝里的,亲亲热热的两个晚上,当年的12月16日,清晨三位女生,还有几个男生送我到火车站,黄建威给我一包山核桃,他说在火车上解解闷,还特意关照说:"路上看到好吃的东西多买点吃吃,钱不够我这里有,你先拿去用"。</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火车慢慢的开了,三个女生都在抹泪,男生们也用一种难以猜测的目光看着我,我们相互挥手告别 ,我又一次止不住的流泪,他们一直看着我,看着火车,我也一直在看着他们,相互目送,直至消失在荒野中,我的知青生涯就此结束。</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一个多月的知青生涯虽然短暂,但在我一生中是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大兴安岭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站。我是最幸运的知青,没有吃过苦也没受过罪。回到杭州的那天是12月19日,也是下午四点多,整好是一个半月,相当于免费旅游,后来大家都叫我“最幸运的知青”,因为这段光辉历史,我后来被分配到一个全民国企单位工作,当年有多少人羡慕我。回想那个年代同班毕业的同学,分配到黑龙江、农村插队、兵团的统称知青,分配进工厂的就不是知青了。所以我的知青生涯就特别的短暂。</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如今每当同学聚会都会提到我的这段短暂又难忘的经历。</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font color="#010101">这是2003年同学会,我们一起去大兴的哥儿们,遗憾的是黄建威同学已离世。<br> 今天我以花甲之心,重温我们的青春年华。人生苦短,愿同学们健康、快乐、平安、幸福,让我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丰富更精彩。</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