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鹤林寺游记

超级溪爸

唐人李涉有诗《题鹤林寺壁》:“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特别是最后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具体描述的地方在哪呢,就在我的家乡镇江。今天我就带大家来探访一下。 <h5>(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郊,位于南郊磨笄山北麓,旧名竹林寺,是镇江南郊的著名古寺之一,创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始建于晋代,相传南朝宋武帝刘裕幼年家贫,青少年时代到黄鹤山砍柴时,头顶常有黄鹤翩翩飞舞,称帝后遂改寺名为鹤林寺。)</h5> <h5>(相关资料:<br>(鹤林烟雨是镇江的二十四景之一,清代“京江画派”周镐绘制的京江二十四景画作现藏于镇江博物馆。再看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的米芾,他客居镇江40余年,一居北固山下,二居道署街,三居鹤林寺,当时寺庙有“九十九间半”的说法,可想而知唐宋之时鹤林寺的盛况。<br><br> 因年久失修,诗中的这座寺庙几近荒废。<br></h5> <h5> (鹤林寺属于镇江历史上屡毁屡建的一处寺庙,从晋开始,直到唐宋,明永乐年寺尽废,明弘治年重建,明万历年再建天王殿、莲亭、竹院,后又被毁。宋时米芾等人也钟情于鹤林寺的山山水水,而当时金山的江天禅寺与焦山的定慧寺远不及鹤林寺之盛名,后面的两寺是在明清时期才“崭露头角”)</h5> 没有景区指示牌,没有牌匾,没有游人,有的只是一片孤寂杂乱,打听得知,鹤林寺的遗址在此,不敢相信眼前的画面。<br>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鹤林寺得以修复,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镇江水泥厂占据寺庙。现在留存下来的遗迹,应为清中后期的建筑式样和风格。 周围有不少私建的平房,主建筑的内部也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只有老砖墙和顶部的建筑构造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附近老旧的住宅区 沿一条小路向前,就可看到一个大院的铁门,我尽力趴开,从一个缝隙中进入,发现鹤林寺的屋顶还在,只是一半已经坍塌了。 被树植掩盖的盆景园,曾经也是盛极一时。 跌落的石狮 菜地旁的“大象”好像在守护田地,真是大材小用! 大象幽怨的眼神像是在诉说什么。 <p> 打听得知这里曾被作为私人会所经营过,有长廊、假山、花房,现在无人打理,逐渐衰败。</p> 野桑葚 还有成片的蜘蛛网 落寞中透着当时的盛况。墙壁上的花纹,刻的历代诗人描写鹤林寺的古诗,其中不乏大家,苏轼、李涉、许浑、文天祥...... 路旁发现一条幽静小道,沿路而上。 小亭子还有阁楼,木质楼梯落满灰尘。不过,这里绝对是一处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 沿路而走,结满蜘蛛网的长廊,淤泥堆积的池塘,小独木桥,青砖路基和地面已经长满了青苔和杂草。 台阶上落满树叶,不仔细辨认很难发现有路。 一直在找传说中的杜鹃楼,也许就在我身边。 小池 离开的时候遇到来测绘数据的工作人员,带着专业的测量设备。听学习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沛哥告诉我,这是测经纬地,工程地质勘探用的。心想:难道又要开发了?若真是这样那再好不过了!其实就单凭: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就足以重修鹤林寺! <p> 这些承载古城寺庙文化、山林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摇篮,一直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传承。让它成为当地特有的一道风景线。</p><p><br></p><p><br></p><p> 2016.6 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