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十八排是一座位于江西省泰和、兴国两县交界处的山峰,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1176米,为泰和县最高峰、兴国县第二高峰。十八排是兴泰两县之间东西走向的弧形分水岭的最高点,因上山须经十八个横排而得名,其北侧为泰和县水槎乡,南侧为兴国县茶园乡。森林覆盖率达95%,有“天然氧吧”之称。省重点工程山地风电“能源谷”项目就建在“十八排”山脊上,完工后的“十八排”也将成为集高山草甸风光、红色文化、风车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新去处。</h3> <h3>10月20日我们吉水万里登山队20人和吉安县微马队18人、吉安县文山户外20多人、还有新余5个友友一起攀登了泰和十八排。我们早上7点从县城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到达泰和县水槎乡新桥村。</h3> <h3>新桥村,从右边的马路进去。</h3> <h3>这座房子的右边有一条登山的路</h3> <h3>没走多久,就到了一片茶子林。</h3> <h3>穿过茶子林,继续走就出了林间小道,来到了一条宽阔的土路。看到这个牌子往左走(也就是往山上走)。</h3> <h3>吉安微马队的溜溜和他的队友</h3> <h3>看到这块牌子,就不能再往上走了,而应该往右走,这条路是去往黄龙坪古寺的千年小道。</h3> <h3>古道在丛山峻岭间蜿蜒盘旋,路两旁树木苍翠,浓荫蔽日。</h3> <h3>一路上都是这种青石板路</h3> <h3>古道旁边有一条小溪,可惜今年大旱,水都干涸了。</h3> <h3>快到古寺的时候,有一块巨石,上书一个大大的“佛”字,在这里拍照可以拍出佛光的效果。</h3> <h3>快到古寺了,树木不见了,换成了大片的高山草甸。</h3> <p>古石拱门——黄龙坪古寺北边的豁口上有一座掩映在荆棘柴草中的古石拱门,这是黄龙坪现存的可见古迹,这应该是古时的寺庙兵寨的寨墙门,寨墙宽、石拱门壁厚近三米,条石砌成,门楣长条石上刻有“鹫岭长春”门额。</p> <h3>到达黄龙坪寺</h3> <h3>黄龙坪寺——《泰和县志》记载:“唐高宗时(公元650-683年),不调禅师自桐城来到西阳山黄龙坪拓基建宝藏寺,寺下辖脚庵108所,和尚三四百,朝山香客甚多。甲申(公元684年)不调禅师殁,(垂拱4年 公元688年)戊子兵乱,宝藏寺被焚毁为平地。”山下两个村子因之取名黄龙村和宝藏寺。</h3> <h3>在黄龙坪寺休息了一下,就沿着右边的土路一直走。</h3> <h3>黄龙寺附近有很多野板栗</h3> <h3>吉安县微马队的美女们好会拍照</h3> <h3>看到这块牌子,就到了一个三岔路口,要继续往前走。</h3> <h3>从这里爬上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h3> <h3>到了山顶,可以看到对面山脊上数不清的大风车,好壮观。</h3> <h3>和新余的友友顺便合影</h3> <h3>美女们尽情拍照</h3> <h3>十八排山顶风光</h3> <h3>新余的友友在休息吃东西</h3> <h3>下山时沿着右边的小道,继续攀登前面的山峰。</h3> <h3>山上的不知名的花</h3> <h3>快到山顶的时候,有一片小芦苇。</h3> <h3>翻过了山顶,我们坐下吃东西。吃完东西,有些队友不想走了,就沿着大路走下山,我们体力好点的则继续沿着土路往上攀登,希望找到十八排的最高峰。</h3> <h3>沿途风景好美丽,远处山峦起伏,郁郁葱葱。山谷里是一个个村子,村子周围是金黄金黄的稻子。</h3> <h3>站在巨石的肩膀上来一张</h3> <h3>到达77号风车,十八排的最高峰就在旁边。</h3> <h3>沿着这条土路一直往前走可以到达天湖山(据说要七八个小时)</h3> <h3>这里的山峦非常漂亮,像极了一件满是褶皱的裙子。</h3> <h3>在最高峰拍完照就下山了</h3> <h3>下完山回到村子里将近下午4点,晚上6点多回到家,本次活动圆满结束。十八排上下有5个小时足够,不是很累。十八排地势很高,看云海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下次有机会来看看云海,顺便穿越到天湖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