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小学专兼职教研员能力提升项目”国培感悟 20191022

极目远方

<h3><br></h3><h3> 感悟一 :以感恩之心走进国培课堂。</h3><h3> 从报名、报到、住宿、餐饮、出行以及课程安排等,培训组织老师都做到做了周密策划和安排,为学员提供非常舒适学习生活环境、创造了优良的学习氛围,我作为一名学员深感荣幸,心存感激。国家投资、省发展学院老师组织关心,单位支持,我没有理由不用心完成学习内容。领导的希望、自己的渴望,满血复活……</h3><h3> 感悟之二:专家的学识魅力令人折服,敬业态度令人尊敬</h3><h3> 此次培训,聆听的12位专家讲座、走进哈师大化学实验室聆听廖志刚老师讲述手持技术在化学实验应用。在虹桥中学跟岗听了四节公开课。他们从不同角度,更高的视角,更广的视野,为我们展示他们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对课堂教学的挖掘等,令听者从理念到思维,时时受到震撼,甚至受到颠覆。</h3><h3> 赵尉新老师的《课程转型中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研究》重新让老师思考“三个问题”,让教师清醒要把学生带到向哪里,怎么带?如何确定带过去了。还通过讲解唤醒老师关注学科价值、学科方法、学科学科背景,更好的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高中新一轮课程标准把科学素养细化为学科素养,值得我们去领会要义。</h3><h3>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伏刚老师的《基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实践》讲座,句句展现了老师真知灼见。见课之广,思考之深都无不让人钦佩。通过对一个个具体实验和问题的设置,引发大家思考如何真正循着学生的认知,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如何把化学与生活联系,什么是高级探究、如何做智慧教师。每个问题的阐述都透着教师的教育情怀、对生命的尊重、对知识的活化。潘秀梅老师的讲座把我们从70年国庆晚会的焰火带进化学研究前沿,更引导用我们平时少用的微观视角来系统领略化学发展和对科技的贡献,我国已经制造出自己的铯原子钟,用以守住我们自己的“北京时间”,边听边慨叹国家强大有赖于科学进步。诺贝尔化学奖背后故事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更让我折服于科学精神伟大和化学世界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崛起从来都是灵魂的成就,不是金钱的功劳”(刘海燕老师课堂结束语)。</h3><h3> 感悟之三:教师的法律意识需要加强,这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人发展的需要。</h3><h3> 通过聆听哈师大隋晶秋老师和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高海燕老师的课,我突然醒悟,我原来是一个法盲,因为我没有法律思维模式,没有法律意识和常识。国人对法律知识的缺乏、法律意识的淡薄即是普遍问题也是当前需要引起重视问题。隋老师从“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把大家带进法律课堂。首先给我们普及立法基本常识基本常识从国家《宪法》讲到《教师法》《青少年权益保护法》,结合校园学生和社会现象重点讲述学生的权利,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等等,很吸引人。原以为和我学科毫不相干内容撬动了我的盲区。不知不等于不重要。每个培训项目都有它的价值,从课堂学习开始,我要逐渐改变这个现状,要学法,知法,懂法,解决问题,看待问题,加入法律思维,一定会变得更加客观和理性。</h3><h3> 高老师的课堂是一个非常有思想力的课堂。如何对庞大的内容进行研究,高老师展示她学识的丰厚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习近平教育思想体系在他们课题组的研究下,最后出版专专著并形成校本课程。这一切如果没有高占位、没有通篇细致阅读、没有背景的深入研究、没有与现实紧密结合和阐述,都无法凝练成学术成果并加以推广。听这两位专家讲座,让我认知,现在要做好一名教师不能只有专业知识,要有全方面的视角,对政治√法律√历史等等都需要有意识去关注,只有道德高尚、底蕴丰厚,才有可能做一名优秀教师。</h3><h3> 感悟之四:倾听、对照、反思、内化为今后实现注入新元素。</h3><h3> 国培的每一个培训项目都非常高瞻,具有高度的引领作用,极大开阔听者的视野,我几近贪婪的吸收着各种营养,充实我的大脑,边听边叩问自己,同时对照自己实际工作,思考如何将内容有效的应用到工作中,改进和丰富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让自己在研究、培训、指导等多方面能力得到更大提升。</h3><h3> 感悟之五,教师需要有跳出教育看教育格局、需要注重方法论的学习。</h3><h3> 通过国培,看到第一,每一位专家朴素外表下有一颗敬畏科学、敬畏事业的心,令人钦佩。第二,他们学识渊博,论述问题旁征博引,专业精深,堪称术业专攻。第三,专家和学者有着成熟研究方法和更广阔的思维和视野。比如,省教师发展学院刘海燕老师,在讲述《习近平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引领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时,先从时代背景入手,站在国内和国际视角、运用历史眼光分析一系列和现象,使大家对习近平教育思想有个系统认知。韩云飞老师的讲座体现了从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另外他们对于案例研究和过程资料的收集都非常重视,在所有讲座老师中都体现这一点。总之,水平之高都向我们展示做一名有内涵的好教师是多么美好。</h3><h3> 感悟之六:教师唯有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丰富已有知识结构,方可让自己的课堂符合课程改革需要。</h3><h3> 一名教师最不应该放松的是学习,放松学习,在当下更是短视行为,不学习,很难有见地,很难有眼光,谈不上创新,更难上出有质量、有能量、有张力的课。教师,肩负的社会责任让我们无理由不努力,改变自己从学习开始,教师要有学习之心,追求之心,超越之心,这样方可能无愧于学生和家长期待,教师是教育人的,但首先要全方位教育好自己,用高尚道德品格、用扎实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方法、丰富文化修养带担负起“三全育人”的重任,无愧于教师的责任和荣耀。</h3><h3> 课堂语录:</h3><h3>1.考试只考出了人的1/N素质——丁伟老师</h3><h3>2.学科视角是将学科思维和学科逻辑显性化——赵尉新老师</h3><h3>3.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两个字:琢磨</h3><h3>学生已经知道的不能当成不知道</h3><h3>实验中带给学生真实的态度而不是表演</h3><h3>只有教师对每个实验细节研究透,学生才会掌握更精准</h3><h3>初中化学的问题是把化学研究简单化</h3><h3>学会去情境话解题方式</h3><h3> ——李伏刚老师</h3><h3>4.中国“不落后于起点”的理念,靠的是外力。</h3><h3>美国的理念“不落后于终点”,诺贝尔奖几乎阵阵不落。</h3><h3>“一个民族的崛起从来都是灵魂的成就,不是金钱的功劳”——刘海燕老师课堂结束语</h3><h3>5.小孩儿玩手机弊大于利</h3><h3>尤其中小学给孩子树立劳动意识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你们不知道?——隋晶秋老师</h3><h3>6.提高教师“真功夫”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最后保障</h3><h3>听懂、理解也是一种能力——韩云飞老师</h3><h3>7.科学人一直在努力</h3><h3>“我今年才97岁,还能做好多事情”(2019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足够好”先生的话)——潘秀梅老师课堂结语</h3><h3>8.打破一个,建立一个,这就是探究</h3><h3>每个实验,细细分析仪器,都是有原因的。</h3><h3> ——廖志刚老师</h3>

老师

教师

课堂

教育

感悟

学科

学习

讲座

学生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