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沽散笔》(58):心灵的朝圣

衔泥斋主人(胡光)

<h1><b>《津沽散笔》(58):心灵的朝圣</b></h1><h1><b> 从西雅图回到家乡天津一月有余,忙碌之中,总有一个放不下的心事,就</b><b>是想要看望我的北大</b><b>荒知青朋友李宝玲和鲁凤琳夫妇,凤琳自2011年1月25日脑溢血导致"植物人"已经八年半多了……无奈诸事缠身,只是在刚到家后给宝玲打了个电话问候,时至今日才来到他们夫妇的居住地看望。</b></h1><h1><b> 宝玲和凤琳夫妇在北大荒长水河农场时</b><b>,是一对普普通通的知青;返城回津后,在一个企业工作,也是普普通通的职工;至今他们住在没有电梯的六楼一室一厅的居室,退休金很低,过着清贫的日子……但是人的身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反倒是人的心灵和品质有着高洁与粗俗之别!宝玲八年多​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精心照料曾经患难与共的妻子,至今凤琳身上没有一个褥疮、脸色红润、生命体征机能平稳,无需多述,可想而知这期间宝玲付出了多少!</b></h1><h1><b> 宝玲与凤琳夫妇的儿子非常孝顺!他早已成家,但每周公休时都回来和父亲一起为母亲洗澡、剪指甲、理发……</b></h1><h1><b> 我曾和宝玲探讨过:如果八年前把凤琳送往敬老院,估计凤琳早就不在人间了,这里我不是贬低敬老院的工作……</b></h1><h1><b> 八年多来,我每年都要看望他们夫妇两次,不仅仅是尽知青朋友之义;还把每一次探望当做一次自己心灵的朝圣,心灵的净化……宝玲对爱情婚姻的忠贞、对患病妻子的不离不弃,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b></h1><h1><b> 尽管宝玲每次得知我要去看望他们夫妇,都是在电话里真诚谢绝,不愿意我远道而来,但是​我知道他在体贴我的同时,也是愿意我的到来,因为每一次看到我,他都是对我倾情的谈吐,说不尽道不完心里话……八年多来,面对卧榻之上的"植物人"妻子,他实在是太孤独了,太寂寞了……</b></h1><h1><b> 我们这一代人都已进入花甲古稀之年,所谓多事之秋矣!同学、战友、同事、知青朋友之间,需要相互的温暖和鼓励!我的一位南开​学姐前几天去北京,看望她的已经单身的瘫痪的同学,三天三夜陪伴着这位同学,尽力满足着患病同学的情感与心理的需求,人世间再没有比这种情意更为最珍贵的了!</b></h1><h1><b> 近几年来,我每年​都在天津与西雅图之间奔波,每一次临行前或回津后看望宝玲和凤琳夫妇,都不由得猜测下一次还能不能看到凤琳?!伤感之余,也心疼宝玲,还有油然生出的些许无奈……唉……</b></h1><h1><b>(作于2019年10月22日)​</b></h1> <h1><b>告别宝玲时,他非要送我到小区门口,右一为宝玲。</b></h1> <h1><b>凤琳健康时的形象。</b></h1> <h1><b>宝玲、凤琳和儿子全家福。</b></h1> <h1><b>2015年9月,李宝玲被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天津好人榜"。</b></h1> <h1><b>2015年2月16日,天津《中老年时报》发表我撰写的介绍李宝玲事迹的文章。</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