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部队——我的《团》!

陈勇堂

<h3><b><font color="#ed2308">雄关漫道,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数战友情谊风流。</font>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央军委、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严峻紧张的国际形势,决定组建一支政治可靠,技术过硬,作风优良,具有战斗力的特种施工部队来承建北京首脑紧急防护工程。1962年5月20日,中央军委决定将总后勤部建筑三总队改编为后勤建筑工程兵五团,同时将35岁技术四级以下的技术骨干应征入伍,佩戴专业符号,时称“符号兵”。部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333部队,一支新型的部队就这样诞生了。205团用过的代号有5911和59205。</b></h3> <h3><b><font color="#010101">205团从1962年组建至1965年4月,部队一直在中央首长身边施工,朱德、贺龙、徐向前、叶剑英、习仲勋、杨成武等首长,经常到部队看望干部,战士。全体指战员对老一辈革命家平易近人,和葛可亲,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倍受鼓舞和鞭策,深感建好首脑防护工程是全体官兵的荣耀和使命。</font></b></h3> <h3><b>随着首脑防护工程任务的完成,1965年4月军委决定205团(除三营外)撤出北京,接受新的战备工程建设任务。时年4月团先遣部队分别开赴青海,山西太谷考察选址,时年6月团部、一、二营全部抵达山西太谷驻防,隶属于总后勤部大同办事处管辖,广大指战员克服从首都到山沟的思想转变,在不通电、不通水、不通路的偏僻山沟里,广大指战员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用一个月时间就解决了三通问题,此时,三营暂时留守北京完善其他收尾工程。</b></h3><h3><b>在紧张繁忙的施工中,为响应军委大搞农副业生产的号召,于1965年3月,205团组建了天津农场生产连,连队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荒种地,为部队提供物质生活保障。</b></h3> <h3><b>在“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思想指导下,205团<font color="#ed2308">奉命辞晋赴秦</font>(1969年3月~1979年6月)。60年代末,美苏争霸激烈在国际形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205团又接受中央军委的命令与209团换防,团部,一营、二营开赴陕西宝鸡地区,在宝鸡东口,嘉陵江源头,秦岭山区开辟新的施工战场,隶属于后字203部队管辖。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战争的指导思想,205团在宝鸡五个县应征了3300名青壮年,组成16个民兵连一起决战秦岭山。什么东口、黄牛坡、嘉陵江源头是战士们最熟悉的地名。1970年驻宝鸡60多个军、地单位举行盛大的阅兵式,205团获得第一名。</b></h3> <h3><b>1965年底,三营完成了北京首脑防护工程任务,分别于1966年2月至4月,分三批进驻河南灵宝4145工地,随即接受了4145工程建设任务。4145工程是当时国家和军队的科研建设项目,质量要求高,保密性强,时间要求紧,国防科委极为重视,专门成立了4145工程指挥部,对工程建设给予具体指导和物资、器材、设备、经费的供应和保障。据此,三营也交由4145工程指挥代管,战士们的通讯地址不用部队代号均用邮箱分队代替。从此,三营长期独立执行任务,从1966年直至1975年,用近10年的时间完成了4145工程建设任务后向宝鸡进发。</b></h3> <h3><b>4302工程是宝鸡184野战医院,营部驻地为石坝河,主要施工连队为11连和12连,14连驻守姜城堡,13连在秦岭另有任务。1977年底由于59204部队的调防,14连抽调一个加强排去华县接防,主要骨干人员当中基本上是清一色新登老乡。</b></h3> <h3><b><font color="#ed2308">鏖战华县,西征白银</font><font color="#010101">(1979年6月~1983年6月)。1979年初,3营的11连、12连、2营的4连分别驻防华县,2营的6连、7连、8连、9连主攻白银工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81年初205团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兵员由4000人减为2000人。撤销了四个营部的建制,连队归团部直接指挥。</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想当年十三连就在这荒草坡上安营扎寨</font></b></h3> <h3><b>为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军委决定,205团从1983年6月1日起,<font color="#ed2308">撤销</font>后方工程建筑205团<font color="#ed2308">番号</font>,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装甲兵步兵团。</b></h3> <h3><b><font color="#ed2308">当年一批山西、江苏、安徽、四川、浙江、湖北、陕西的热血青年,怀着报效祖国的激情,从一个老百姓,走进了首都—北京—秦岭—河南—山西,走进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font></b></h3><h3><b>在芳华岁月里,这些热血青年在北京,在山西太原、太谷、大同、五台山,河南灵宝,河北避暑胜地—北戴河,陕西宝鸡秦岭、凤县、华县,甘肃兰州、白银、平凉等地顶风冒雪,战天斗地,地上、地下挖坑炸石,完成一座座地面建筑,地下掩体,为祖国的国防建设抛头颅、洒热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贡献了自已的青春和热血。</b></h3><h3><b>在芳华岁月里,他们在自己的不同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克尽职守,为祖国的和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b></h3><h3><b>在芳华岁月里,祖国和人民给予了这支部队无尽的荣誉和表彰,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接见过这支部队,中央和中央军委首长无数次接见我们这些营连战士,给予了我们精神上和物质上鞭策和鼓舞。</b></h3><h3><b>军旗因战功卓著而辉煌、军歌因英雄辈出而嘹亮,让中国人民解放军5911部队“总后勤部工程兵建筑第205团”的军旗永远在我们心中飘扬!</b></h3> <h3><b><font color="#ed2308">雄关漫道,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数战友情谊风流!</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