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之拜谒五台山

作者:乐水山人601359

<p class="ql-block">题记:往事如烟,随风飘荡,心向远方,足可抵达,尚不完美,唯有文字,方可固化,闲暇之时,慢慢细品,余晖之夕,回味咀嚼,诗和远方,岂不美哉!</p> <h3>牧草的清香渐渐淡去,循着“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歌声,从朔州踏上去太原的列车,开始了山西之旅。</h3><h3><br></h3><h3>进入山西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则是: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地上的文物看山西,顺着此类话题细细考量果真如此。这将是沿着历史长廊的一次洄游。</h3><h3><br></h3><h3>忻州的秋天,天高气爽,大巴车穿行在山道上,临近五台山,道路两旁的景色越加绚丽旖旎,极目翘望,满目青山,游云移动,层林尽染,绿黄相间,配以峦峰叠嶂,一幅幅生动画卷,在眼前不断地流动着。</h3> <h3>首站选择五台山,这是多年的夙愿。对佛教四大名山一直怀有敬意,从那时起的十年间,曾在仲夏的时光,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了普陀山,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观音大慈大悲的不肯离去的意境;还曾在金秋的十月,大汗淋漓但虔诚地爬上了峨眉金顶,望着云雾缭绕中的金光闪射的普贤菩萨乘着坐骑的法相,那一切只能用震撼二字来形容。</h3><h3><br></h3><h3>履行诺言的目光是坚定地,无论时间多久。2019是愿望得以实现的盛年。阳春三月,如愿以偿地来到九华山,于神光岭上望着熠熠生辉的月身宝殿,高呼佛号: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春夏之交,几经辗转到黔西,不畏险阻地登上了红云金顶,极目佛光里的梵净山,闭目体验大肚能容天下事的情怀。</h3> <h3>如今,在天高云淡的季节,踏上朝拜五台山的行程,心中满满地期待与渴望。大巴车上,导游笑容可掬地介绍着山西的旅游概况,滔滔不绝地讲解着“一山,一寺,一窟,一塔,一关”的塞外五景,被他的话题所吸引,再次沉浸在历史与景色交融之中。</h3> <h3>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相传是文殊菩萨的显示之处,不仅中国汉藏蒙族如此传说,就连印度尼泊尔等国也有如此传说。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宏大秀美,文化遗产丰富,历史悠久而位居四山首位。五座山峰中,最高海拔超过3000米,最低海拔也有2400多米。在五台山的北部阴谷处,有着常年不化的“千年雪”和“万年冰”,因此,五台山也被叫做清凉山。</h3> <h3>转瞬间来到景区大门,群山怀抱之处,好大一片开阔地啊!过了山门,车行不远,到了宿营地台怀镇。五台山的寺庙分布很广,最集中的地方在台怀镇。寺庙之多,无论从规模还是样式,都称得上是佛国的精华所在。这里的寺庙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青庙,一种是黄庙,青庙住的是和尚,黄庙住的是喇嘛,信仰相同,分支有别。</h3> <h3>吃罢午饭,抓紧时间游览,或步行或乘车,随同导游,穿行在林间的道路上。台怀镇的寺庙集中,相邻之近,飞檐几近勾心斗角,寺内古树,一墙之隔枝叶交汇,平地古寺,金顶红墙相互辉映,山巅古刹,隐在林间海市蜃楼,总之都是在围绕着塔院寺的白塔转。</h3><h3><br></h3><h3>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塔院寺的大白塔雄伟壮观,藻瓶形状,方圆搭配,粗细相间,高耸入云。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整个塔身高大挺拔,气势恢弘,雍容高贵,为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的标志。</h3> <h3>登上清凉山巅,从后山门登上菩萨顶,据说这里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是座喇嘛寺。寺内供奉着五台山最高的文殊菩萨像,高达9米。既有汉地佛教寺庙,又有藏传佛教寺庙,佛教名山的宽容和吸纳各家精华的精神可见一斑。相传当年大清开国皇帝顺治,为情所困,忿然出家,到此当了和尚,后引得康熙爷几次到此拜谒,院子里苍柏遮阴,香烟缭绕,金瓦红墙,碑牌林立,到处显示了皇家寺院的风范。我想寻觅当年韦小宝的足迹,却只有缕缕清风拂面。</h3> <h3>向南行走,穿过正门,离开了菩萨顶,沿着山路向下辗转,乘了一段车,来到了一处显赫的寺院,高大的门楣上悬挂着显通寺的牌匾。</h3> <h3>在五台山诸寺中,显通寺规模最大,历史最古,俗称“祖寺”,朝山礼佛者,必先拜谒显通寺。据《清凉山志》记载,始建于东永平年间,初名大孚灵鹫寺;北魏孝文帝时扩建,因寺侧有一大花园,赐名花园寺;唐武则天时曾改称大华严寺;明太祖重修,赐额“大显通寺”。</h3> <h3>进显通寺大门首先看到一座高大的钟楼,钟楼上悬挂着一口铸于明朝的铜钟,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暮鼓晨钟,香烟缭绕,使人有一种仿佛进入佛国世界。</h3> <h3>从观音殿往后是大文殊殿,文殊殿装饰华丽,宏伟壮观,气派非凡。在众菩萨中,文殊是一位不寻常的菩萨,他虽在菩萨之列,但三世都居在佛的果位。他本身是佛,却在菩萨之列,据说一是文殊菩萨慈悲广大,誓愿弘深,为便于救度众生,成了佛也不舍菩萨之道;二是因为佛界规定,一佛出世万佛拥护,文殊虽为就佛之祖,当释迦佛出世之后,他便竭力扶持释迦弘扬佛法;这不仅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智慧,因时间的关系,不能巡礼五顶大朝台,在这里即可略表虔诚之心了!</h3> <h3>出了文殊殿后,依次是两座八角亭碑,亭内各立一块白玉石碑,左边石碑系康熙御笔,右边则是无字碑,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再往后走则是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h3> <h3>显通寺第四重殿是七处九会殿,殿内供毗卢佛大铜像,取佛法无量之意,故又名“无量殿”。殿内没有一根梁柱,所以也俗称“无梁殿”。相传,唐代清凉国师、七朝九帝之师澄观曾在殿内著《严华疏抄》,写作达四年之久,七朝九会由此得名,表达的是对澄观大师的一种敬意。</h3> <h3>从七朝九会殿出来后是千钵文殊殿,拐过殿角,拾阶而上,就到了显通寺的清凉妙高处。高高的山岗上,一座鎏金铜的大殿在太阳的映衬下,金碧辉煌,夺目耀眼。铜殿是五台山高僧妙峰于明朝万历年间,依照皇帝的旨意仿北京金銮殿建造的。铜殿下方左右两侧各立一座铜塔,据说原本是四座,被日寇掠夺运往本土两座,其中还有很多故事,值得慢慢回味;显通寺最后一座殿宇则是藏经阁。</h3> <h3>到此结束了此处行程,前往下一站,依稀来到了山脚下,赫然一道山门上大书“殊像寺”。</h3> <h3>殊像寺创建于东晋初年(公元317年),因寺内供奉着五台山最大的文殊菩萨而得名,被誉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又因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殊像寺也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祖庭。明孝宗弘治年间(十五世纪末),寺宇倾颓。铁林果禅师游化至此,募资修复了“大文殊殿”并塑造佛像。据传明代修造宝像时,文殊菩萨在天空显现,给匠人们做饭的伙夫急中生智,照样用手中的荞面捏造了菩萨的头像。因此大文殊像也称“荞面头文殊菩萨”。传说如此,听听也罢。</h3> <h3>这里的庙宇有的顺山走势,有的平地拔起,有的建在山巅。近视大德威坐法相庄严,远眺庙宇巍峨肃穆庄严。</h3> <h3>下午行程还是很紧张的,紧赶慢赶又拜谒了罗睺寺和化严寺,因五台山庙宇众多,不可能一一朝拜,只能有所选择。最后到了普寿寺既尼众佛学院,在门口观光后算是结束了当天的行程,返回了驻地,明早将去拜谒五台山香火最旺盛的五爷庙。</h3> <h3>傍晚,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气温骤降。迎着细雨漫步在怀台镇的街道上,体验佛国治下的宁静与喧哗。夜幕中的远方的山巅,据说是宋时杨五郎出家的地方,遥想当年金沙滩一战后,杨五郎看破红尘,厌倦了鼓角争鸣,于是抛妻弃子,痛别母亲,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备战备荒的年代,所在的寺庙竟然成了林彪的别墅遗址?历史总是笑话弄潮儿!</h3> <h3>翌日清晨,五点起床,洗漱过后,随着众人,沿着青石路,跌跌闯闯的赶往五爷庙。这两天耳朵里灌的最多的五爷庙五台山香火最盛之地的说法,因此我们也满怀虔诚之心请了供品,前往拜谒。据说在五爷庙许下的愿,有求必应。人们说清晨敬香最有灵气,所以五台山“五爷庙”每天从清晨四点到九点,庙里庙外人流涌动,从五湖四海前来叩拜五爷的祈财祈福的场面很是壮观,如今,眼见为实。</h3> <h3>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故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正因为如此,一直到今天,五台山在六月法会期间,名角、名戏都必须安排在万佛阁演出,意思是给五龙王唱戏。</h3> <h3>五爷庙与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相依为邻,寺内苍松掩映,香烟缭绕。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的尊称,南无广济龙王菩萨!我与妻子则在法相前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心中默默地求了愿!</h3> <p>早饭后,日上头竿,天气转晴,我们又登上大巴车,前往山西旅游的下一站,大同方向的应县木塔和云冈石窟,望着渐渐远去的五台山,心中默想,但愿在五爷庙里许下的愿望能得以实现,届时将重返五台山还愿!但愿那是个山花烂漫的季节。</p><p><br></p><p>(2019.08写于山西途中,2019.10修改于漳水河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