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西行》日记(9) 喀什邂逅,从未谋面的堂姐妹

高兴

<h3>  今天是21日,按照安排,我们已经行程过半。早上十点左右,从祖国最西端的县城塔县,我们开始往回走了。今天的目的地是南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喀什市。陈妮在那逗留了两天,今晚我们将在喀什和她汇合。</h3><h3> 今天一天基本都在路上,我们原路返回,在经过“雪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和“卡拉库里湖”这幅上帝油画的地方;经过“白沙湖”这幅水墨画的时候,本来,旅行社是准备了让大家补拍一些照片时间的,但导游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再愿意下车拍照了,“高反”是大家都十分忌讳的,反正,拍再多的照片,我们都是不精于此道,有拍摄水平的人也不多。昨天晚上,一直牙疼的淑贤要吃止痛药了,早上起来吃早餐的时候,淑贤的左边脸蛋肿得老大,就像这些天吃的很有营养一样,长胖了许多。</h3><h3> 路上吃饭的时候,那里的海拔有3000多米。先凤给我们摸了一下脉搏,一向脉搏有点快的淑贤,那会超过了120,先凤和我都超过了100,大家都不愿意再下车了。一路上“中巴友谊公路两旁的雪山上还下着大雪,蓝天、白云和漂浮在山顶上的大雪混杂在一起,分不清是白云还是雪雾,一片混沌。眺望着车窗外的蓝天、雪山,那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再也没有兴奋的感觉。这次行程,大概是我们这辈子看的雪山、蓝天、白云、碧水最多的一次。</h3><h3><br></h3> <h3>红玮在半路还是给我拍了几张照片。</h3> <h3>  到邮局还回租用的“氧气袋”,我们接下来的路就回复了正常的海拔高度,所有的高反“症状”都慢慢消失。说起“氧气袋”,我们都差不多没有用过,但到了县城的时候,“氧气袋”里面的氧气都跑掉了一大半,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以为是因为气压问题,但慢慢发现是袋子的质量问题。假如晚上真的想吸氧,恐怕氧气会消失的一干二净。一袋氧气袋50元钱,他们的这笔生意真的一本万利。</h3> <h3><b>  邂逅 先凤在喀什从未谋面的堂妹。</b></h3><h3> 报名参加南疆专列游以后,先凤告诉我们: 她有一个家在喀什的堂叔。这一次,知道先凤和我们回来喀什,说什么也得要我们去家里坐坐,吃顿饭。但我们不知道行程是否安排的过来,所以没有最后落实。先凤的堂叔年愈八旬,原来是喀什发改委的一位局级干部,退休后跟着儿子去了乌鲁木齐。他的女儿也是干部,现在喀什安家。虽然先凤的堂叔不在喀什,但一再和先凤视频,也一直命令自己喀什的女儿,一定要接待好她的堂姐。每回在旁边看她们两叔侄视频,看见先凤眼眶中流下来的眼泪,我的心也是酸酸的。</h3> <h3>  这就是我们的“客家人”,前几天在河南的时候,导游说洛阳有几大特点: 其中提到一个“根”,说起“客家人”的根就在河南洛阳一带,千百年来,他们辗转从中原迁徙到广东的山区,过着清贫的生活。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刻苦读书,想方设法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如先凤的堂叔。离乡背井5、60年头发鬓白乡音不改。想想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h3> <h3>  来到喀什的时间还很早,我们商量好,今晚我们就不再跟着去吃团餐了,哪怕联系不到先凤的堂妹,我们也得自己到外面去改善改善,尝尝南疆的味道。看的出来,先凤的堂叔把让女儿请我们吃饭当做一件大事来抓。这里的下班时间是七点半,堂妹早就定好了饭店,为了能让我们尝到正宗南疆维族的特色,还请了她一个维族的好朋友,选好风味饭店和菜单,陪着我们五人领略维吾尔族的风味。</h3><h3> 先凤堂妹的维族朋友叫“古再努尔”,她早就按照维族的的习惯给我们定了菜单。</h3> <h3>  这是我有史以来吃肉最多,吃量最大,吃相最不讲究的一顿饭。</h3> <h3>  这是一小碗维吾尔族的酸羊奶,古再努儿说是降火的,淑贤马上几下子就吃完了,接着又吃了一碗。我也第一时间吃完了这碗酸奶。维族的酸奶带有一小包白砂糖,我们先把白糖放到酸奶碗里,也挺好吃的。</h3> <h3>  这是一碗维吾尔族的面条,样子看着很辣,今晚上我有准备尽量放开去尝试各类菜式,所以在吃了酸奶以后,我把这碗面吃完了。不辣,很合口味和胃口。</h3> <h3>  这是维族的肉包子,我又急忙吃了一个。</h3> <h3>  这是素包子,我开始吃了一个。</h3> <h3>  这是维族的手抓饭,我们都不知道手抓饭是怎么操作的。说实话,要是在过去,刚才的维族吃法,我是不会参与的,但自从启程南疆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心态有了一些变化,我从不反感到开始愿意参与。</h3><h3> 古再努尔先是给我们做了示范,告诉我们,维族是怎么吃手抓饭的,然后,大家看着我动手。</h3> <h3>  这是维族的羊肉烧土豆,我开始的时候没去动它。后来几位女同胞硬是逼着我吃了不少。维族烧这个菜基本上没加什么调料。</h3> <h3>  这时候,从外面烤好的羊肉送进来了。我又吃了一串,女同胞们有不吃的,她们又逼着我再吃了一串。</h3> <h3>  我先是按照古再努尔说的,用右手在碟子里把饭放进口里面,能进入口里抓饭只有一点点。看见我“鹅手鸭脚”的,古再努尔干脆坐到我的旁边,告诉我一些窍门,按照她的指点,我放进嘴里的抓饭开始多了起来。吃完之后,右手油油的,好几张纸巾都抹不干净。</h3> <h3>  据说: 维族人最讨厌拿了东西不吃和吃不完,我把属于自己的东西吃了个一干二净。</h3> <h3>  这是一种维族的茶,不知道用什么东东泡制的,据说,这种茶可以去油腻,今天晚上吃的太多,我必须得多喝点这种茶。很久没有吃的这么痛快了。淑贤说: 今天终于看到高兴的真正食量,看来,行程这些天,高兴是没吃过一顿饱饭的。</h3> <h3>  今晚上吃太撑了,堂妹带着我们这伙哥哥、姐姐前往”喀什古城”去散步消食。</h3><h3><b> “喀什古城”的夜生活。</b></h3><h3> 喀什古城是个五A级风景区,明天专列会带我们到这个景点参观,不过,明天来是白天,今晚看的是夜景,不同的感觉。</h3> <h3>  用视频给大家看看“喀什古城”城门和城墙的灯光夜景吧。其他不知道的团友可是没有这样的待遇哦。</h3> <h3>  先凤和她的堂妹刘蓉以及古再努尔。</h3> <h3>古城东门。古城占地面积将近两公里。</h3> <h3>  等了你们将近七十年,今天,才终于等到你。</h3> <h3>  据说住在小巷内的才是维族普通老百姓。</h3> <h3>  高兴,你别光顾着看维族美女,走快两步吧,差不多十一点了。</h3> <h3>  古城十字路口有个公共放映场所,正在播放着当年万人空巷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喀什下属县“塔县”的故事。</h3> <h3>正宗的烤羊肉正在备料。</h3> <h3>当地老人还是挺悠闲的。</h3> <h3>  古再努尔把我们领进一家维族特产店,老板娘站在门口迎接我们,她的小孩也在店里。</h3> <h3>  我们看了一会,要离开的时候,红玮发现,维族小孩挺绅士地肃立、弯腰,一副慢走,欢迎再来的可爱模样。我们急忙把口袋里面装着的糖果,交给孩子。</h3> <h3>  古再努尔把我们带到一家帽子店前,古再努尔让我拿一顶戴戴,开始的时候,拿了一顶红色的,很小,考察的结果,说是女的,那顶就让淑贤戴了。古再努尔让人拿来一顶男士的,美女们急忙给我们拍下一张照片。突然间,我想起了前年来北疆时讲过的故事,我今晚上戴的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帽子?是“绿色”的吗?哈哈!哈哈!!</h3><h3> 还有,这张照片乍一看就好像我和淑贤在拉着手。所以我提醒清和吴教授,也提醒高太,你们千万千万要认真看清楚了,我的右手可是拿着手机哦。</h3><h3><br></h3> <h3>  很多内地游客,长枪短炮地对着正在写作业的维族小孩,不停地抢拍镜头。</h3> <h3>  枪炮越来越多。</h3> <h3>  又在找东西吃了。</h3> <h3>  回到酒店已经十一点多了,今晚我不写东西了,明天再说吧。睡觉!晚安!</h3>

维族

先凤

喀什

我们

努尔

堂妹

抓饭

古再

堂叔

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