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9年10月17日上午,由河北省地质工会主办,河北省地矿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家团队承办的河北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经验交流座谈会在三河市召开。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国土资源工作部部长郭靖涛、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国土资源工作部调研员刘卉卉、太原理工大学教授邓存宝、三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邵振、三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环科科长刘春宇、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巡视员贺喜出席本次会议。我局勘技中心、国土中心、地质七队、水勘院、地质二队主要负责人及分管领导,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家团队成员和相关技术人员一同参加。</p> 会上,河北省地矿局巡视员贺喜致欢迎辞,并结合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调研方向和会议主题谈了三点认识。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河北地处京畿重地,同时承载着河北省“三件大事”和“两区建设”,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客观要求必须坚定不移保障生态安全。面对责任主体灭失矿山多、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等问题,治理任务难度加大,给局属单位相关领域工作拓展、创新和突破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为锻炼队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二是探索与成果同在。全局上下守初心担使命,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面勇于探索,先后完成9个地级市所辖70个县(市、区)的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监测,编制省(市、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规划50多项,承担治理勘查施工设计近千项,共68万平方千米。编制矿山环境治理模式9000余册。成功引入三维影像技术和二氧化碳致裂技术,“飘台绿化”“飞挂土槽”“韧带悬盆”“客土喷播”等一系列工程治理技术方法的创新获多项国家专利。为政府和矿山企业开展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三是召唤与行动共进。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河北地矿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积极与相关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创新治理技术和创新方法,着力破解高陡边坡治理难题,大力推广EPC总承包模式,努力做到急政府所急,心存百姓向往,为有所必为。 <p>大会由专家团队成员顾福计、郑思光对河北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现状、河北省露天矿山治理技术探讨及实施模式分析等两个方面对全省的矿山治理情况及形势进行了汇报,国土中心张兆长、水勘院牛世豪两位技术人员对三河东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二期)项目简介、三河市东部矿区五期治理工程概况及新技术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而后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国土资源工作部调研员刘卉卉就河北省矿山治理相关政策及技术难点等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局矿山治理专家团队首席专家、局勘技中心主任郜洪强一一为其答疑。</p><p>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对河北省矿山治理的工作进度、治理规模、创新模式等给予了肯定,称河北省的矿山治理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河北省地矿局为全省矿山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以后的工作中希望可以与地矿局共同合作,共同研究,为国内的矿山治理工作提供经验,做出贡献。</p> 下午实地调研中,与会人员参观了准备开工的五期工程、已经施工完成的二期工程及社会资金治理区。调研现场,矿山环境治理前令人震撼的满目疮痍与治理后花草树木的郁郁葱葱形成了强烈对比,让所有人员对治理效果有了直观的感受。 大会通过典型发言、交流讨论和实地调研等形式进行了经验交流,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对我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为我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做出了相关技术指导,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利帮助。我局将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方面努力探索,为打造首都生态安全屏障和后花园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