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ff8a00">——二年级语文组同课异构活动</font></h3> <h3> 金秋天气凉,教研热情高!</h3><h3>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土壤,为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全面贯彻落实部编教材的主导思想,进一步领会部编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教学要求,我们二年级全体语文教师结合各班的实际情况,有思想、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进行了教学设计,积极投入到本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同课异构”讲课进行时……</b></font></h1> <h3> 董曌琳老师在执教《黄山奇石》这一课时,侧重孩子看图学文,通过观察图画,想象奇石的来历,帮助孩子入情入境的感受奇石的“奇特,有趣”。在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再次朗读,读出了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同时激发了孩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读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作者笔下却是这样有趣,这样的活灵活现。董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孩子们像作者一样来说一说黄山的其他奇石,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h3> <h3> 董金励老师重点让学生走进文本,找出作者具体描写黄山四块奇石的句子,结合图片来品味、交流、朗读。抓住动词让学生感受山石的“奇”。以先扶再放的方式让孩子“找动词、圈动词”,然后进行即兴表演,把图中景物,由语言变为动作演一演、背一背,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并强化了孩子的想象思维。</h3> <h3> 畅晓英老师紧紧围绕字、词展开教学,巧用电子书包上的“小熊射手”来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致,既简单又有效。同时以读促讲,在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很快找出了课文中描写的黄山奇石句子。在“品石”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奇石进行观赏,品读。这样的课堂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h3> <h3> 李娜梅老师抓住“奇”字教《黄山奇石》,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李老师首先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帮助学生积极投入到文本中,然后引导学生在趣味无穷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黄山中其他的奇石并试着写出来,孩子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h3> <h3> 孙晓霞老师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不但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想象,还出示了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风景所具有的独特美,重点品读黄山四绝之一“奇石”,让学生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教学中适时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h3> <h3> 吴丁丽老师紧紧围绕字、词、句、段”的教学方法,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借图画帮助孩子轻松识字,借词语帮助孩子理解字义巩固识字,借句子引导孩子学会运用。重点学习“仙桃石”和“猴子观海”先让学生找出它像什么,然后在用扩句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完整的句子。后面的两块奇石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h3> <h3> 本次“同课异构”中教师们各展风采,最可贵的是每位老师都具备了新时代语文老师特有的素养:相信、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评课议课活动进行时……</b></font></h1> <h3> 杜校长、谢校长、年级组长孙老师亲自跟进指导,参与评课。杜校长评价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努力做到保护孩子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关注孩子课堂个性发展,激发孩子学语文的兴致。重理解、重表达,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年级组孙晓娟组长阐述本次“同课异构”的整体思想:遵循部编教材编写意图,紧紧围绕在文本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教学目的,落实用教材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评课过程中每位老师分别对本节课的设计流程设计目的做了简要概述,并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语文组长董曌琳老师总结本次教研活动,不论是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h3><h3> </h3><h3> </h3> <h3>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为我们二年级语文今后的教学“研”出了更明确的方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