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墉:语寄卢丹

卢丹(广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卢丹 (2005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邓万宜 先生拍摄</span></p><p class="ql-block"><br></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林墉《语寄卢丹 》 </b></h1><p class="ql-block"> 雨过了,天晴了,明净的亮,清新的洁,简练的纯,这味道很揪人。</p><p class="ql-block"> 卢丹的油画给我第一眼是如此的感受。 </p><p class="ql-block"> 算起来,一九五九出生,今年也才是三十一,是“而立”。也许是刚刚而立,就才有这股纯、洁、亮的光彩。 </p><p class="ql-block"> 不过,倘若仔细体会卢丹画幅的内涵,结合画的标题来看,却又可发现在那纯、洁、亮的内里,实实在在蕴藏着一些寄意。 </p><p class="ql-block"> 一匹白马,伸出个头部,满面皱纹,捆着缰绳,如波的大漠,一座圆顶方座的白屋既威严而又孤零地立在天地交界处。天,黑墨墨,题目是“骏骨”。好一匹骏马!这黑墨墨,这荒漠漠,跑尽了也就骏成满面的纹!我不禁凄然地想起千金市骨的典故。大致骏到成骨的时刻,抑或可有千金的价值?又抑或成骨那时节,一不小心注意规格要求,成得不那么完善,末尾却是就连市那么一市,也没个好彩了。骏马呀骏马,令人感伤的骏。 </p><p class="ql-block"> 窗户—角,—簇绿叶, 桌子一角, 一个红果,阳光大片地耀眼于窗外,静静的,默默的,题目是“空屋”。其实这是一间不空的屋,在那静默的氛围中,那簇颇有生气的绿叶与那红朴朴的果,不也有无言的呼应在?想细些,在空冥中未必都无亲意在,并且,有亲意在,未必都在热言中,是尽可这么在空灵中默默地,静静地来相关注的。 </p><p class="ql-block"> 这么一说,自不是说卢丹就都全是这么想的,这其实只是我的想法。但,卢丹的画实实在在蕴藏着一些寄意!是可以体味体味的。我总还要这么说。 </p><p class="ql-block">......他更倾心于平面色块的组合,却又若不经意地揉进光影的描写,而,在光影的描绘中,悄悄地又复归到平面色块的组合上。大概西北风物的纯一广袤唤起他的悟性,使他悉心于简练的取舍而摒去南国细腻精致的惯性。自然,这里面也还有卢丹的个性在,卢丹这人易冲动,多敏感,侠义心肠,牛精脾气,风风火火,快事快语,直肠直肚,短短经历,屡有豪气勃发事发,一拳一语,惊倒四座,血气刚烈之处,侠风四卷。 </p><p class="ql-block"> 如今,卢丹成了家,做了父亲,.......夜来,灯下,才有了他的艺术世界。如果真的到了不停电的时节,自然这个世界就还会宽一些。艺术毕竟需要时间。 </p><p class="ql-block"> 当今画界有不少仁人论家都叙说了群体的重要性,甚且有断言要打向世界,没有群体不成气候的。只可惜艺术毕竟不是郑和下西洋,更不是成吉思汗远征,要那么群体干啥?一个齐白石,就拿个和平奖金了,何劳当今的齐白石研究院、齐白石学会、齐白石后人……的群群大体?!洋人的毕卡索,不也是单枪匹马走天涯吗、想来,多是不够胆走夜路,耐不得寂寞,经不起孤独,才会有这等趋向。艺术,本就是独创的涵义,—条绳子捆死—堆人干吗?有胆的,就两只脚踩出个新路来,何须聚众结义! </p><p class="ql-block"> 说出这等话,是看着广东画坛的独行侠日见其多,画风日见相异,相近的趋向愈来愈淡泊,本体的分量日有所重,多元的倾向日有所扩而感触的。卢丹也如是,自画自的,哥们相聚,友谊第一而已。 </p><p class="ql-block"> 我自己以为这就很正常了。正常到没有轰动效应,正常了! 画坛自然总有流行画星出,但,我不信美术史有那么多位置来列上这么一个个一群群。</p><p class="ql-block"> 我看卢丹很正常。我祝愿卢丹珍惜这正常,更耽定地正常下去!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90年6月于病房 </p><p class="ql-block"> (发表于岭南出版社《画廊》33期1991年1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墉,</p><p class="ql-block">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p><p class="ql-block">美协广东分会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p><p class="ql-block">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全国人大主席成员团成员,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p><p class="ql-block">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擅人物、花鸟画,风格潇洒、清新、明丽,兼擅文论及插图。1981年创作《宋庆龄》入选广东美展二等奖1982年《访问巴基斯坦组画》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1983年获巴基斯坦总统颁发“卓越勋章”多次在国内举办个展,出版有《林墉作品选》,《林墉访问巴基斯坦选集》,《人体速写》,《林墉肖像画》,《林墉中国人物写生精选》等。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美协广东分会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全国人大主席成员团成员,中国美协第九届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擅人物、花鸟画,风格潇洒、清新、明丽,兼擅文论及插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林墉先生和卢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