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转眼间,在沂源县西里镇蝙蝠峪村半年的驻村工作已经结束。在这难忘的日日夜夜里,我与村民同呼吸共命运,用自己的医术为老百姓的健康排忧解难,一路走来心灵备受洗涤,收获了感动,淬炼了品格。</h3> <h1><b>一、心灵洗涤之路开始在到岗的第一天</b></h1><h3> 2019年4月28日,是让我永远铭记的一天。沂源县卫健局高贵明局长带队组织我们参观了朱彦夫纪念馆,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那自强不息,扎根农村,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的事迹震撼着我的心灵,令我心潮澎湃,决心学习朱彦夫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做群众满意好村医,当好群众健康路上的守护人。 “山里的路太难走,到卫生室的路虽近却难,一两公里可能在市里不算什么,但对于生活在山里的老人们来说却好比登天,我一定要多走点路,让老百姓少跑些腿……”这是我到岗第一天对老百姓的承诺。我天天都穿梭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一个半月磨坏了一双鞋,面对村民期盼的眼神和透出的信赖与依赖时,内心深深感动。</h3> <h1><b>二、领导关怀指点迷津,坚定信心勇往直前</b></h1><h3> 医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关注第一村医工作,先后三次远赴我的驻村和覆盖村看望第一村医、指导工作,为贫困群众进行诊疗,我的驻村蝙蝠峪和覆盖村石拉村、公家场村地处沂源最南端,从我们医院到这里,最远的近170公里,就是走高速至少也得2个半小时,彭书记一行每次都是7点30分之前就直接深入到我服务的村子。每次都带着深深的关切和对群众的深情,看望我并亲自为困难群众诊治。我清楚的记得驻村伊始,彭书记第一次远赴而来的场景,7点20分先于我到达村里,那时我还住在镇上,正准备往村里赶,接到领导的电话,说已经到了,我顿时羞愧万分,领导率先垂范做到了我的前面,我很焦急,彭书记关切地说不用着急,慢慢开车注意安全,他先随便看看…。10几分钟后我来到村卫生室,彭书记询问了我驻村一周的感受和困难,工作开展的情况,迅速为我理清了方向:一是工作先要正式规范严谨,特别是指导更正了第一村医公示牌,提升了第一村医亮相的公信力,从哪里来的,谁派来的。</h3> <h3>公示牌的改造得到了沂源卫健局肯定,所有镇卫生院第一村医派驻点纷纷效仿。二是指导规范药品摆放和消毒区的布局,在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上给我提供了思路。思想上更是受益匪浅,三是要求我在基层医疗服务中接受“双重教育”:在红色的沂源西里大地传承红色精神,接受革命的教育;扎根基层在为沂源人们健康服务中接受人民群众的教育。一心一意为了山区群众健康,苦干真干撸起袖子加油干,深入走群众路线,跟着群众的脚步,才能了解群众的呼声。</h3> <h3>彭书记一行再次到来是在三伏天,冒着酷暑亲自带队带领我院科室专家来村为村民义诊,同样的时间,更大的关怀,勉励我扎根基层,安心工作,医院就是你的后盾。这时的我早已适应和爱上了这片土地,驻村第二周我就放弃了镇卫生院在镇上安排的优越环境,直接住到村里。也因为路途的原因,回家来回340多公里的路,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不如把时间留给村民,更好的服务村民,索性2周回去一次,在村里一住就是半月。面对家里两个年龄尚幼的孩子和直肠癌造瘘术后的父亲,确有不舍,但觉得家庭半年的别离是暂时的,但为山区百姓服务半年的机会是难得珍贵的,山里的老百姓更需要我。在村里和村民们一起吃住生活,近距离面对面了解群众就医所需,在农忙时协助村民劳作生产,融教于民,就在日常生活的劳作、轻松的拉呱中,就把村民的健康意识提高了,政策了解更多了,服药依从性高了,对看病、住院也不再那么抵触了,获得了村民满满的认可。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媒体的关注使我一直保持正确的方向,初心更坚。</h3> <h3>到岗第一件事就是食宿问题,县卫健局的王翠霞副局长亲自过问安排我们的食宿,倍感温暖,高局和王局经常在微信里对我们问寒问暖。局领导经常出现在我们的义诊现场、出现在我的驻村,每次的督导慰问都会给我注入前进的动力,山东卫视等媒体的报导更使我觉得荣光无限不敢懈怠,要切切实实的扑下身子为老百姓服务好,不负第一村医的重任。</h3> <h1><b>三、苦干真干撸起袖子加油干</b></h1><h3> 因为白天村里除了留守老人基本找不到其他人,我根据驻村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时间,,开始了“错时巡诊”,早晨6点至7点半,晚上7点至8点半入户巡诊,中午村卫生室坐诊,白天走入田间果园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凭着平均每天步行近10公里的韧劲,一个半月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巡诊任务,访遍了三个村的每一个角落,摸清了底数,掌握了老百姓的实际就医需求。三个村共约2100多人,重点人群包括贫困人口780人,最后筛选出重点关注的500多人,多次入户上门为贫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半年来实实在在去解决重点人群“看病难”的问题,注重科普宣传和卫生健康政策的宣传工作。根据村民的就医实际需求,通过巡诊、健康讲座、赶大集、医疗夜市等多种形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农药中毒及防护、中暑、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等,把解决群众转变就医观念、在疾病预防、健康习惯和服药依从性作为工作重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近半年来群众就医观念、疾病预防、健康习惯和服药依从性取得了巨大的改观,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也与村民缔结起深深的感情。</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精心呵护蠲痹除疴,不畏路难夜诊入户,贴画上墙永不断联,多方协调积极转诊。蝙蝠峪村是个很大的贫困村,村里的多为留守老人,就医十分不便。蝙蝠峪村涝窝片距村卫生室有1.2公里,村里的贫困户王大娘今年79岁了,患有双膝骨性关节炎,下地行走困难,血压控制也比较差。在给老人进行了仔细查体评估后,利用来自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优势,联系医院骨科为王大娘制定了治疗方案,并申请到一个免费膝关节置换的名额,因为大娘的思想保守,就是不肯答应去医院治疗。无奈之下,我就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家里给王大娘用温针灸膝五针并配合医院的骨痹散外敷方案进行了保守治疗,并定时监测大娘的血压监督服药,还趁着到家里治疗的时机,帮着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经过一个多月的持续治疗,王大娘也能拄着拐杖下地在院子里走走路了,看到大娘的脸上露出的欣喜笑容和眼神里透出的感激和信赖,我欣慰无比,这一个月的默默相守,使我感受到第一村医职务虽然平凡,但是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村里有更多这样的大娘大爷们需要我们去改变,更要求我们扑下身子,不能有丝毫懈怠,为能多服务一位困难群众而努力。 <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石拉村没有卫生室,路是最难走的,我就是在这里,不幸摔伤的骶椎。为了能让村民随时联系到“第一村医”,真正做到少跑腿,得到及时的救治,在医院的支持下,印制了500张包含个人照片、联系方式、工作职责内容的宣传画,利用入户巡诊的时机张贴到村民家中的墙上。石拉村尚书沟的张大姐当天晚上八点钟得了急性腰骶小关节紊乱,疼痛难忍活动受限,拨打了我的电话,我从蝙蝠峪村驱车2公里,然后又步行近一公里的山路,用了近30多分钟赶到患者家中。查明病情后,给大姐手法复位快速缓解了病痛。“第一村医”不畏路难夜诊入户,手到病除的消息传遍了附近几个山村。半年来,我先后入户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诊治200余次,成了山区群众健康的守门人、永不断联的蓝马甲。作为第一村医,自己的联系方式能被老百姓记住,拨打,求助,这是一份莫大的荣光,带着群众满满的信任,每天都在充满成就感的度过,觉得时间过的飞快,半年真的太短。</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每次入户巡诊,我都为老人仔细检查身体,就是看似平淡却在重复的查体却挽救了一位村民的生命。王大爷今年68岁,在常规血压血糖监测后并未发现异常,要给大爷查体,大爷可能嫌麻烦:“张大夫,我身体挺好,你天天这么忙,不用给我查了。我就是最近吃饭胃口不好,老是肚子上头隐隐约约疼。”我准备给大爷做腹部按摩,手一下去就觉得不对劲了,发现大爷的肝大,上腹部有压痛,翻看眼皮巩膜轻度黄染,且脉搏弦细无力,根据经验判断,这不是一般的肝胆疾病。当天就通过“第一村医”转诊平台,第一时间联系了沂源县医院普外科,并向医院详细说明了情况,患者第二天就住上了院,被确诊为胆管癌。幸亏发现的早,医院为患者进行了积极手术和术后引流,有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出院后,王大爷在村里逢人就说,是“第一村医”张大夫救了自己的命!,第一村医工作就是这么平凡,服务群众不能怕苦怕脏怕累,只有心里装着百姓,才能心细如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h3> <h1><b>四</b>、<b style="color: inherit;">一分付出十分回报,半年驻守一生牵挂</b></h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蝙蝠峪村幼儿园集中了周围7个行政村的孩子们,为了能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健康的环境,为他们购置了紫外线和臭氧消毒灯,同时联系我院工会发动职工们为孩子们捐献了许多适龄衣物和书籍玩具。融教于民,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才是最好的工作方式,群众路线在任何时候都是取得成效的法宝,在农忙时协助村民劳作生产,田间果园有我不能磨灭的足迹,帮老百姓剥玉米的同时宣教就能自然的传递出去。 <h3><font color="#010101">六月酷暑大旱与石拉村民一起抗旱,为在水库劳作的村民送去的绿豆汤一直被村民们怀念,我也经常被村民们“诱骗”到家里吃饭,有次在公家场巡诊点,早已预约的王大娘没有过来,是托儿媳妇来代问病情的,我不放心,坚持要到家里看看大娘,来到大娘家里,大娘热情地拿出煮好的玉米给我吃。原来这是大娘用的一计,大娘说:“知道你的脾性,俺就知道你又错过饭点了,让来家里吃饭你肯定也推脱,今天大娘给你煮的棒子,赶快吃吧!”,每每都被老百姓的朴实所感动,这是村民对我的最大褒奖。利奇马台风肆虐时,排除万难,不顾危险奔赴一线,与当地群众一起渡难关,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为贫困户倒塌的房屋进行理赔和整修,消毒蓄水池,进行灾后次生健康问题的宣教,确保了山区群众健康安全。助农解困,驻村期间和队友王勇、邵明联合帮助贫困群众卖桃子840斤,花椒100多斤,帮贫困群众解决燃眉之急。虽然这里面有的不是我的本职工作,但这是我的初心啊,作为一名党员、市派第一村医,让老百姓过的幸福就是我的初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四月初八和六月初六是敬天和上新麦贡的时候,老百姓天然的敬畏天地,村里杀猪敬天,会把肉分给最重要最亲的人,当我第一次收到村民送给我猪肉时,感动万分,这是村民对我最大的认可。最令我动容的是,受伤后在家休息了几天,放心不下村民,忍痛又返回了驻村,年近70的宋大爷得知我回来后,竟然傍晚到石拉水库边上给我摸螃蟹,送到我的住处已是晚上近八点了,来回山路五六里地,崎岖难行,时值深秋寒露,大爷说张大夫你也不在家歇着,骨折可是大事,你骨折了吃点螃蟹好啊,能补钙好的快。当时我内心升起从没有过的激动,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却被老百姓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螃蟹固然可能补钙,看到大爷的螃蟹,却使我精神上补了一次坚不可摧的钙,这使我忘却了疼痛,更坚定了冲锋向前的信念。我同时也很惊讶,大爷竟然会说专业术语补钙,说明我平时宣教工作做得到位了。同时,我也很自责,大爷年纪大了,深秋水那么凉,大晚上的,坚持开车送大爷回去,大爷说路熟摸黑也能回去,让我好好趴着。</font></h3>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百姓心里都有杆秤,谁是真心为他们好的,他们就用真心回报你,足以令你动容不已。这种朴实的感动,值得我一生牵挂,我没有理由不倾心为民,拿出赤诚之心报答他们,突然想起了宋主任在第四批第一村医派驻会上说过的一句话话,你只要用心干,你的三观是会变的,当时真的是不理解,但那个时候是真理解了,因为我真干了,老百姓的真情反馈令我初心更坚,感谢第一村医带给我的改变。<h1><b>五</b>、<b style="color: inherit;">医院助力强基造血,带教培训技术扎根</b></h1> 半年的派驻期有限,我天天都在思考着怎样更好的服务好山区百姓,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得把技术留在基层,做到人走技术留下,把村卫生室建设得更标准、更规范,更方便地为群众服务。我在巡诊和诊察患者时总是带上村医,手把手的指导村医病情的判断、药物的取舍,一有空闲就进行专题传授,比如难治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人药物的选择等,还辅导村医参加乡医考试,积极联系派驻医院为村卫生室配备医疗设施,并培训村医适宜中医诊疗技术,充分利用我院配备的医疗设施,提高为民健康服务的能力,并在疼痛治疗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大夫顺利的通过了今年的全科医师考试,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夫,这是我在派驻期即将结束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h3><font color="#010101"> </font>习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一村医”健康扶贫,惠及民生实实在在,绝不让一个人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掉队,在基层让老百姓对健康有了盼头。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委以重托,“第一村医”的经历,让我实践了从医的初心,深入基层服务大众苍生,知道了如何更好的服务百姓,这半年来与当地群众缔结了能让我牵挂一生的感情,让我淬炼了品格,党性得到了升华,密切深化了与老百姓的鱼水情,培育了我敢于牺牲冲锋向前的精神,塑造了我更加坚定的品格和毅力;逼出了我的“有解思维”能力,为了群众健康总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自己的经历,山东电视台、淄博日报、鲁中晨报、淄博晚报、大众网、鲁中网等省市各级媒体都进行了宣传报道,也让我这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得以升华和刻录。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不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和重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