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下乡务农接受再教育的地方

吴夏鸣

<p><b>  </b>歌曲:我们共同的名字叫知青—走晓月</p><p> 词:晓达</p><p> 曲:徐玉照</p><p> <b>1973年11月5日我们这批刚出学校的年轻人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的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乡来到了国营湖陂农场接受再教育。当年,我们下乡的知识青年有54人,其中女知青18人。</b></p><p><b></b>下图1995年11月部分知青的合影照</p> <p> 2003年11月女知青的合影照</p> <p> 1995年11月农业二队知青合影照</p> <p><b>  一转眼间,四十五年过去,我们一行八人曾经在那里务农的老知青们怀着感恩和怀旧的心情,沿着当年我们走过的路,来到了当年生活过的农场示范三区时,眼前的一幕让我们惊呆了。昔日那整洁的平房和宽敞的泥土路,周围的环境虽然比不上现代的新农村,但还是适宜居住的地方。现在却变成了杂草、荆棘丛生,荒芜人烟凄凉的地方,要不是当年我们知青和部分农场员工居住过的那排平房,我还不敢相信是我们生活过的示范三区呢。我记得:当年的林业队民哥、远哥他们管理的那片胡椒园、山楂园,特别是那胡椒园里的一排排石柱,远远望去好似那美丽的石林,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现在连个石柱都不见了;旺哥等饲养的养猪场,这在当年还是属于较大规模的养猪场,他们还培养和养殖不少的良种猪,现在那猪场被杂草、杂树淹没了;在猪场边的酿酒小作坊里的小师傅是“立早”兄,酿制出来的米酒胜似现在的“贵州茅台”,远远还能闻到米酒的清香,可现在连个影子都没了。</b></p> <p> 我们身后的一排平房是我们当年知青们居住的房子,现在已经变成这样子。</p> <p> 我们俩当年就住在这间房子里。</p> <p><b>  管理农业的是:农一队、农二队和箖投围队,最辛苦就是我们这些农业队的男、女知青了,最苦的还是到了播种和收获的季节,当看到那绿油油的庄稼和收获的季节那金黄色的稻谷,散发出一阵阵稻谷的芳香,虽然劳作时的辛苦,看到那景色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感觉,那是我们辛勤汗水换来的。平房右侧那片当年主要是种植水稻的肥沃农田,现在已被荒去成了野草丛生的田地。</b></p><p><br></p> <p>  这是当年通往稻田的机耕路,现在已变成坎坷不平难以行走的泥土路</p> <p><b>  我们知青时代的生活和劳动是辛苦的,在那个年代我们知青偶尔能吃上一顿包菜炒饭便是最奢侈的了,到了夜晚我们饿了,夜宵便是煮清水地瓜汤。虽然那时的生活和劳作的艰辛。但是还是给我们留下美好的怀念和开心的日子,也创造了不少开心话语和经典笑话。如:山楂园追偷甘蔗贼遇见穿花衣服的身影;炳伦队长唆使彪哥和嫦娥姐借“浪头”;夜遇“老虎”和创造出现代版的“锡纸包鸡”等等给我们带来一串串开心的笑声。</b></p><p><b> 总之,知青的生活给我们留下一生美好和永久的回忆。</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