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省泰中66届高二(3)同学聚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9.10.18-19</p><p><br></p> <h3><font color="#010101">高邮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城市、中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市,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2200多年建城史。因秦王嬴政筑高台、置邮亭而得名,别称秦邮。领辖过高、宝、兴三县。元末,张士诚曾在高邮建都称诚王,国号大周。现有世界遗产1处,全国文保单位6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文游台 始建于北宋年间,原为东岳行宫(泰山庙),因苏轼曾与孙觉、秦观、王巩集会于此,饮酒论文,故名文游台。自宋以来,一直吸引四方文人学士前来访古拜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 是在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上建设的纪念馆,为国家级抗战遗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高邮州署衙门 始建于明洪武元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先后有20多位知州入署办公,历来为高邮地方行政办公地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北门瓮城遗址 位于北门大街南首,西接原北城门。北宋置军筑城,直属京师。南宋名将岳飞、张浚先后率军在高邮抗金,韩世忠曾命营缮高邮城墙,建城楼于四门之上。北门为制胜门,城楼为屏淮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盂城驿 建于明洪武八年,坐落在高邮南门大街南端、大运河东侧,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驿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马饮塘 为㿻城驿放养驿马之所。塘中有岛,岛上有(柳荫禅林)寺,至今尚存。马饮塘周边馆驿巷一带,多盐行粮栈,老宅众多。今水系疏浚、街巷整治,因地制宜、修旧如旧,马饮塘已与盂城驿连成一片,可发思古之幽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净土寺塔 俗称东塔,位于高邮城区东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砖砌仿楼阁式,塔身七级,呈八角形,通高47.46米,以雄伟见长,挺拔而秀颀,与运河中的西塔遥遥相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御码头 位于北门外里运河东岸,为清代康熙下江南巡视河工、勘察水情时登岸所用。码头为青石铺就,长12米,宽3.5米,有20多级台阶。康熙6次南巡都曾在高邮停留,并在清水潭、南门大坝、南关外等地住宿。《高邮州志》记载:康熙“登岸亲行堤畔十余里,察其形势…… 1956年,大运河拓宽改道,里运河被废弃,御码头大部分被深埋地下,鲜有人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运河 高邮母亲河,纵贯高邮南北43.6公里,沿线几乎布满文化遗产点。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古邗沟高邮段即高邮里运河的前身,是反映大运河河湖关系的“活化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高邮湖 全国第六、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又称珠湖,水域总面积为760km2(高邮境内430km2)。因水位高于京杭大运河而称为悬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镇国寺塔 位于高邮城西的河心岛上,亦称西塔,因其方型砖身保留了唐代风格,被誉为“南方大雁塔”。1956年,京杭大运河疏浚拓宽,位于城西南角的塔身正好处于河心位置,为保护古塔,运河改道,留下了河心岛上的古塔。</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高邮湖特大桥 江苏省最长的公路桥,是润扬长江大桥的4倍,全长8.44公里(横跨高邮湖面2公里),双向四车道,时速100公里,桥宽26米,全线高架,桥跨最长达110米。高邮湖特大桥建成通车,解决了高邮湖两岸交通不便的难题,结束了江苏省干线公路高邮湖区段漫水公路行洪断路的历史。</h3><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