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吉台有关史料的考证及其传奇/赵顺年

顺年文集

<h1><p></p><p></p><p><font color="#39b54a"><b>都吉台有关史料的考证及其传奇</b><br> 赵 顺 年<br><br></font></p><p><b style=""><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 目 录</font><br></b></p><p></p><p></p><p><font color="#39b54a"><b><br></b></font></p><p><b style=""><font color="#ed2308">序言(一)<br></font></b></p><p><b><font color="#ed2308">序言(二)</font></b></p><b><font color="#ed2308"><br></font></b><p></p><p><b style=""><font color="#ed2308"> 上 篇</font><br></b></p><p><b style=""><font color="#ed2308">一、对“斗鸡台”原传说的否定与论证</font><br></b></p><p><font color="#39b54a"><b>(1)孔子《论语》《子路》篇记载<br>(2)《读史方舆纪要》记载<br>(2)《太平寰宇记》记载<br>(4)《鲁都古台小考》记载<br>(5)《滕县志》对季、郈斗鸡传说否定<br></b></font></p><p><b style=""><font color="#ed2308">二、对都吉台的现代考古及论证</font><br></b></p><p><font color="#39b54a"><b>(1)殷商文化遗存在“斗鸡台”的分布<br></b></font></p><p><font color="#39b54a"><b>(2)西周文化遗迹在“斗鸡台”的分布 <br>(3)东周文化遗迹在“斗鸡台”的分布<br>(4)隋唐文化遗迹在“斗鸡台”的分布<br>(5)平昌城又称为城阳城 </b></font></p><p></p><font color="#39b54a"><b><br><br></b></font><p><b style=""><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 中 篇 <br></font></b></p><p></p><p><b style=""><font color="#ed2308">都吉台(斗鸡台)传奇</font><br></b></p><p><font color="#39b54a"><b>(1)都吉台传奇之一 <br>(2)都吉台传奇之二 </b></font></p><font color="#39b54a"><b><br></b></font><p><font color="#39b54a"><b><br></b></font></p><p><b><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下 篇 </font><br> <font color="#ed2308">“</font></b><b style=""><font color="#ed2308">人字湾”传奇</font></b><b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人字湾”传奇之一<br>(2)“人字湾”传奇之二<br>(3)“人字湾”传奇之三<br>(4)“人字湾”传奇之四</b><br></p><p></p><p><br></p><p></p><p></p></h1> <h1><p><br></p><p></p><p><b><font color="#ed2308">序 言(一)<br></font></b><b> </b><font color="#39b54a"><b>发生在昨天的事情,就会成为今天的故事,而明天也许会变为传说乃至传奇。<br> 故事、传说、传奇,都是文化的一种记忆,或者说是一种记忆文化。把它讲出来、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画出来、拍出来、写出来,都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继而成为对历史对社会的一种贡献。<br> 不能否认,对于历史文化,还有许多许多其它传承的方式与形式,最为准确和最能反映历史真实的当属“史志”类文字。“史志”文字以历史事件的真实为基础,是其真实的写照,它区别于传说,更不是传奇。诚然,历史上有些“史志”类文字也颇有偏误,尤其是因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的限制,与现代科技手段无法比拟,加上当时修志者不可能亲历亲为,有些史料不可避免地会来源于道听途说,杜撰之笔亦不可否认。为此,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用理性的思维与观念,正确对待正确分析和审视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研究某一事件存在的合理性、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许多许多不可能,以达到去伪存真,谬误纠正,剔除糟粕,使之入情入理,避免贻误后人!<br> 我的《都吉台的丰碑》一文在《美篇》发表后,引来诸多的点赞与美评,作者本人不胜感激。在那么多的点评中,有的寥寥数语,发自肺腑;有的洋洋百言,直抒胸臆;有的泪目读完,感慨万千……还有那些伸拇指的,给笑脸的,送红花的不胜枚举。在这些评论中,有我的领导,有我的老师,有我的同学,有我的同事,有我的性别不一,年龄各异的男男女女朋友,当然也有都吉台的老少爷们。他/她们有的近在咫尺,有的远隔千里,有的相知相识,有的仅限于网络与微信,对此,我只有发自内心地不胜感激并在此表示深深地谢忱!</b><br> <b>各位的点评,我即珍藏并作集锦,以期在适当时机予以发表。<br> 今天,为回应部分好友的要求与希望,特别是对都吉台后人加深对故乡的了解和对故乡某些史料的纠偏与更正,我将自己收集与珍藏的关于都吉台的相关史料和某些传奇故事予以整理、分类并发表,尽最大可能与限度地接近历史并以飨读者。</b></font><br></p><p><br></p><font color="#39b54a"><br></font><p></p><p></p><p><font color="#ed2308"> </font><b style=""><font color="#ed2308">序 言(二)</font><br><font color="#39b54a">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的号召,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font><br></b><font color="#39b54a"><b><br></b></font><b style=""> <font color="#39b54a">“乡村振兴”的主体,就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font></b></p><p><b style=""><font color="#39b54a"> 而文化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font><br><font color="#39b54a"> 悠悠都吉台,昭昭文化村。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她历尽沧桑,远足跋涉。多少岁月的流逝,多少朝代的更替,终于迎来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使都吉台进入了洋溢着现代文明的新的历史机遇期。</font><br><font color="#39b54a"> 应石桥子镇党委书记张晓升同志的邀请,2019年9月4日,我和我们都吉台村的赵旭铭、赵洪伟二人,还有我的朋友李正文、王超一行五人,在张书记的陪同下,回都吉台村和半倒井子村参观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font><br><font color="#39b54a"> 张书记为人厚道,工作求真务实,思路宽阔,事业心强,对全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仅有规划、有谱气,而且有担当,有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付诸于行动在全镇已成就斐然。都吉台、半倒井子以及刘家庄、枳房等村容村貌的变化可见一斑。</font></b><br><font color="#39b54a"><b><br></b></font><font color="#39b54a"><b><br></b></font></p><p><font color="#39b54a"><b><br></b></font><b> </b><font color="#39b54a"><b>旭铭乃都吉台村德高望重之人,尽管年龄已逾七十,但精神饱满,身体康健,依然风度翩翩,才思敏捷,说话走路朝气满满,那种令人钦佩的青春芳华不减当年。他曾为都吉台的发展做出过不可抹灭的贡献,特别是在教育事业上,他创造了全省村级从小学到高中“一体化”综合学校的典范,并担任校长,培养了都吉台及周围村庄众多的优秀学子,有的就职于地方各级重要岗位,有的成为省和国家部门主要负责人,直至中央委员,可谓桃李满天下,成为全省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br> 洪伟是都吉台村在潍坊工作的青年才俊之一,他在北京当兵多年。首都的雄伟壮观开阔了他的视野,部队的火热生活拓展了他的人生格局,加上农村孩子的勤奋与努力,深得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与好评;转业到地方后,又在潍坊市委机关和市直的重要部门与单位工作,依然深得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与青睐。他见多识广,既有较高政治素质,又有敏锐经济头脑,现在安丘市某扶贫点上担任“第一书记”。</b><br> <b>我的那两位朋友,尽管不是都吉台人,但也都关注关心都吉台的发展,为当前“乡村振兴”和都吉台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振奋。</b></font><br></p><p></p><p><font color="#39b54a"><b><br></b></font><b> <font color="#39b54a"> 李正文同志,曾干过党政,做过金融等领导干部工作,现在潜心于科研。他所研究的新型建筑材料曾获得多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并列入几个省建设管理部门的“图集”,并且已遍布山东、河北等省市场。他最近跟有关专家研究的助推“乡村振兴”的“五安模式”,已在相关县市区开始布局与实施。<br> 王超同志,是毕业于重庆大学影视专业的高才生,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研究领域专家,特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不同于一般专家的独到见地,为国内影视行业一线编剧和出品人,尽管刚刚踏入影视界,就已出品电影、电视剧多部集,目前正在筹拍大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他的作品如拍摄制作完毕,必将引起国内、国际强烈反响与轰动。<br></font></b><b><font color="#39b54a"><br></font></b><b> </b><font color="#39b54a"><b> 我与他们相比,深感惭愧!此语并非谦谦之词,因我外出工作时年龄尚小,为都吉台的发展没能做出什么贡献,只是写过几篇只言片语的文章,先后在《大众日报》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及诸城县广播站发表与播出,为宣传都吉台和提高都吉台的知名度做过些许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br> 镇党委张书记带领我们参观学习并交流他对都吉台、半倒井子“乡村振兴”的一些举措以及对全镇的发展思路与总体方案,他对石桥子镇特别是对都吉台的昨天、今天与明天的认识高度、浓烈情感和厚爱,使我们深受鼓舞与启发,久久感动不已。张书记对全镇“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和战略布局清晰而明亮,从他的言谈、介绍、眼神与表情中,你都能明确地感受到他对于那些乡村文化的坚定守护者、积极引领者、忠实传承者和创新发展者的关爱和支持,村干部和群众对他的热情。说明了对他人品和工作的高度认可与尊重。张书记认为,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就没有真正的乡村振兴。而乡村文化的繁荣与振兴,首先要切实加强村风民俗和文化队伍建设,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强化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才能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篇章。</b></font></p><p><br></p><b> <font color="#39b54a">在半倒井子村,我们看到了镇党委、政府以“孝道文化”为重点的全面展示与精心布局;在都吉台村,一个更大的挖掘传承历史文化的举措正在实施。社区党委书记赵绪阳和都吉台村党支部书记赵树亭一直作陪,并向我们介绍了“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具体措施。</font></b><p></p><p><font color="#39b54a"><b> 我们一致认为,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石桥子镇经济社会前进的步伐,已经进入了最稳健最扎实最全面最迅猛发展的快车道,今天的石桥子镇,必将成为历史和新时期“里程碑”式的新坐标,而都吉台也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石桥子镇及都吉台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b></font><br></p></h1> <h1><b><font color="#ed2308"> 上 篇</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 一、对都吉台之“斗鸡台”原传说的否定<br></font></b><b> <font color="#39b54a"> </font></b></h1><h1><b><font color="#39b54a"> 都吉台之“斗鸡台”原传说称:“此台是春秋时期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大夫季孙意如和鲁国贵族昭伯郈恶斗鸡之处。”<br> 经考证,季、郈斗鸡在都吉台一说是不成立的,因季、郈两家都属鲁国贵族,鲁国国都建在曲阜,他们都住在曲阜城里,即便双方要斗鸡,没有任何理由也决不可能跑到都吉台这个远离曲阜城直线距离在300公里以上的地方。以那时的交通工具与交通条件,他们从曲阜赶到都吉台,即便人渴不死饿不死,那鸡也绝对没有了斗志和战斗力。由此断定,他们跋山涉水跑到相距这么远的都吉台来“斗鸡”,这一说纯属袭用明万历版、清康熙版、道光版《滕县志 古迹志》所言。<br> 春秋时期,鲁国因斗鸡盛行,而知名度最高的是鲁国大夫季孙意如和鲁国贵族郈昭伯的一次斗鸡,因而,凡是有台的地方本来没有在上面斗过鸡,也便开辟成“斗鸡”之处,并强拉硬拽把凡是“斗鸡”的台子都说成是季、郈斗鸡处,加上“祭台”与“鸡台”与“吉台”同音,当时各地“斗鸡台”不胜枚举。后来,明万历年间修《志》,多处便把当地斗鸡的台子说成是季、郈斗鸡之地。最为突出的当属滕县黄约山“斗鸡台”和诸城都吉台之“斗鸡台”。并且,明万历版《滕县志 古迹志》以及后来的清康熙版、道光版和明万历版《诸城县志》均把“斗鸡台”定为季、郈斗鸡之地,其传说与故事竟无一字只差,而实际均属谬误。多年前,济宁市政府组织专家对此专门做了考察与论证,并将原来的《滕县志 古迹志》明万历版、清康熙版、道光版对“斗鸡台”之说作了修正,以还历史真实面貌,在近年出版的《藤县志》中作了特别说明,而诸城在后来的修《志》过程中对于季、郈在都吉台“斗鸡”之说无人提及。</font></b><b><font color="#39b54a"><br></font></b><b><font color="#39b54a"> 鉴于此,如都吉台再继续沿用明万历版《诸城县志》之说,正应了《庄子秋水》所言:“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不仅被外人贻笑大方,还会误导都吉台的后人。最为关键的是,济宁市政府已经在考古与科学论证后修正并还原了季、郈斗鸡之地是在曲阜城,这是哪个地方都争不了去的!<br></font></b><b><font color="#39b54a"> 对于季、郈斗鸡之处还有如下史料佐证,都吉台人更应引以为鉴:<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1)孔子《论语》《子路》篇记载</font><br></b><b><font color="#39b54a"> 该篇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其弟子延伸并详解了季氏和郈氏斗鸡之因之地及所引发的鲁国国都内一场大动乱,以至造成鲁国七年没有国君,由此,鲁国的知名度反而大增等,因篇幅太长,在此予以省略。<br></font></b><b><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2)《读史方舆纪要》记载。</font><br></b><b> <font color="#39b54a">《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二中云:“僖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传》曰:书不时也,本名稷门,僖公更高而大之,故名高门。定十年,齐人陈女乐文驷于鲁城南高门外,即稷门矣。门内有斗鸡台二所,鲁昭公二十五年,季、郈在此之鸡斗。《括地志》称:斗鸡台二,相距十五步。是也。”这一历史记载很明确,季、郈斗鸡的“斗鸡台”在鲁都曲阜的高门之内,并且有两座斗鸡台,二台相距15步远。<br> 《读史方舆纪要》是明末清初顾祖禹所撰,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是国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予以考证、论证、修订后付梓的,可谓中国古代地理、军事要地的权威之作。《读史方舆纪要》共130卷,约280万字。是古代中国历史、地理、兵要、地志专著。常简称《方舆纪要》。作者于明朝灭亡后隐居不仕,历时三十年,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成书。着重考订古今郡县变迁,详列山川险要战守利害和古迹名胜传说出处。 </font></b></h1><h1><b><font color="#39b54a"> 《读史方舆纪要》长期以来由于内容丰富、地名齐全、考证精详、结构严密,不但胜于唐代成书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成书的《太平寰宇记》,而且超越明代成书的《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与清代历史地理巨著,由朝廷官修的《大清一统志》相比,也更高一筹。是当今国内外历史地理学者乃至研究历史、经济、军事、文化的专家们必读的重要参考书,被界内专家、学者认定为“最有价值的史料”,并誉为"千古绝作"。<br> </font><font color="#ed2308"> (3)《太平寰宇记》记载</font><br><font color="#39b54a">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一载:“斗鸡台”,二所,高一丈五尺,相去各四步,在高门内,县南三里。《左传• 鲁昭公二十五年》,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注云:“二家相近也”。这一记载显示:“斗鸡台”在县南高门内,有两座,高一丈五,相隔仅四步,并说季、郈两家住的地方都靠近“斗鸡台”。</font></b></h1><h1><b><font color="#39b54a">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初年朝廷官修的一部著名的地理总志。记述了宋初十三道范围的全国政区建置。是考察北宋初期政区建置变迁的主要资料。其所载府州县沿革,上溯周、秦、汉,迄五代、宋初,尤其是对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政区建置,较其他志书详尽,可补史籍之缺。府州下备载领县、距两京里程、至邻州的四至八到、土产,县下记录距府州方位里数、管乡及境内山川、湖泽、城邑、乡聚、关塞、亭障、名胜古迹、祠庙、陵墓等,篇帙浩繁,内容详瞻,是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font></b><b><font color="#39b54a"><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4)《鲁都 古台小考》记载。</font><br></b><b><font color="#39b54a"> 据《鲁都 古台小考》所载,季氏、郈氏“斗鸡台”,位于现鲁城西部,校场路南,林业局院内。 </font></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39b54a"> “斗鸡台”高一丈五尺,相去各四步,在高门内县西三里。鲁庄公喜爱斗鸡,规定了“斗鸡日”,每逢这天让斗客们带着好斗的公鸡,各自找出对手,依次登台,将鸡放在木栅栏内厮杀。鲁庄公坐在旁边观看,一般爱好者则站在台下瞭望,此台为消遣娱乐性筑台。发生在鲁昭公二十五年的季、郈两家的斗鸡之处,亦在曲阜高门内为是。</font></b><br></h1><h1><b><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5)《滕县志》对季、郈斗鸡之处的否定。</font><br></b><b><font color="#39b54a"> 春秋时“斗鸡”盛行,到处都设有“斗鸡台”,因季、郈斗鸡引发了鲁国的动乱而震惊四海,后人便把当地的“斗鸡台”均说成是季、郈斗鸡之处。在山东影响最大的当属滕县黄约山“斗鸡台”。<br></font></b><b><font color="#39b54a"> 明万历版、清康熙版、道光版《滕县志 古迹志》均记载:“斗鸡台,在黄约山之东南,季、郈斗鸡,季氏介其鸡,郈氏为金距。”<br></font></b><b> <font color="#39b54a">《滕县志 古迹志》明万历版、清康熙版、道光版均把黄约山“斗鸡台”定为季、郈斗鸡之地,其实是错误的,实际是在曲阜。<br> 春秋之际,无论是王国宫廷官员还是富家子弟,都以“斗鸡”为时尚,但近年出版的《藤县志》认为,黄约山这个地方,距离鲁都(曲阜)较远,实地测定为33公里,不会是春秋时的季、郈斗鸡处,他们决不会也不可能到这么远的黄约山斗鸡。季、郈斗鸡的地方应该在曲阜,按照今天的地理位置归属,季、郈斗鸡的“斗鸡台”,在邹城市城前镇。</font></b><b><font color="#39b54a"><br></font></b><b><font color="#39b54a"> 1985年4月,该“斗鸡台”遗址被公布为济宁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font>。</b></h1> <h1><font color="#39b54a"> <b> </b></font><font color="#ed2308"><b> 二。对都吉台的现代考古及论证</b></font><br><font color="#39b54a"> </font><div><p><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167efb"><b style="">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及省、地(市)文物部门曾对平昌故城城址做过多次调查。摘要如下:</b><b><br> 1982年,诸城市博物馆进行详细调研与勘察。平昌故城内的“斗鸡台”及其周围,是一处龙山文化至商、周时代的古遗址,汉代、唐宋时期的遗迹遗物也十分丰富。 <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1982年,诸城市博物馆进行详细调研与勘察。平昌故城内的“斗鸡台”及其周围,是一处龙山文化至商、周时代的古遗址,汉代、唐宋时期的遗迹遗物也十分丰富。<br> </b></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平昌故城位于山东省诸城市西北部,距市区约</font></b><font color="#39b54a">5</font><font color="#167efb"><b>0华里,今诸城市石桥子镇都吉台村就坐落在这座古城遗址上。潍河支流浯河由西向东流经城北,荆河由城南绕经城东,在城东北与浯河交汇并入浯河。平昌故城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面积90万平方米。平昌故城东南角有一高约7米的土台,俗称“龙台”,又称“斗鸡台”,现“都吉台”村名即由“斗鸡台”演变而来。 <br>  平昌故城,汉置县。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封齐悼惠王刘肥第八子卬为平昌侯,即此。西汉属琅琊郡,东汉属北海国。三国时,魏置平昌郡于此,后郡废,县属城阳郡。晋复置平昌郡,以县属之。北魏初仍属平昌郡,后改属高密郡。北齐废,入安丘县。 <br> “斗鸡台”原是荆河岸边的一处台地,是用来祭祀天地的地方。新石器时代,人们往往选择台地为居住地点,这样既可以解决生活饮水问题,又便于渔猎和稼穑,还能躲避水患。为了生存,必须保存火种,居住地的火塘常年不息,代代相因。所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层中,含有大量的草木灰,致使整个台遗址成了黑灰色。台上经常出土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石器及蚌器,是诸城县内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79年,被诸城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b></font></p><p><font color="#167efb"><b>  平昌故城,汉置县。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封齐悼惠王刘肥第八子卬为平昌侯,即此。西汉属琅琊郡,东汉属北海国。三国时,魏置平昌郡于此,后郡废,县属城阳郡。晋复置平昌郡,以县属之。北魏初仍属平昌郡,后改属高密郡。北齐废,入安丘县。 <br> “斗鸡台”原是荆河岸边的一处台地,是用来祭祀天地的地方。新石器时代,人们往往选择台地为居住地点,这样既可以解决生活饮水问题,又便于渔猎和稼穑,还能躲避水患。为了生存,必须保存火种,居住地的火塘常年不息,代代相因。所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层中,含有大量的草木灰,致使整个台遗址成了黑灰色。台上经常出土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石器及蚌器,是诸城县内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79年,被诸城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font><br></p><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b>(1)殷商时期的文化层在“都吉台”上的分布</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里曾出土过一件陶鬲,通高23厘米,口径16厘米,方唇卷沿,分裆,三袋足外撇,无实足根。陶鬲口沿以下通饰粗绳纹。该器既有中原殷墟遗址出土陶鬲的特征,又表现出山东半岛地区的地方特点,应是殷商时代的地方民族即东夷族先民的遗物。 </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b>(2)西周文化遗迹在“斗鸡台”及其附近的分布</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167efb"><b>台北侧有一处墓葬区,经常出土人骨架和随葬品。1976年,曾在此出土了一套完整的铜编钟,是省内发现的最早的编钟之一,还有其它很多重要遗物。 </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b>(3)东周文化遗迹在“斗鸡台”及其附近的分布  </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167efb"><b> 东周文化遗迹在“斗鸡台”及其附近的分布,大都在故城的东南部,远远超出了西周时期的范围 。<br></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汉代的文化层及遗迹分布于整个平昌故城内,有的地方陶片堆积厚达2米以上,内有板瓦、筒瓦、卷云瓦当等,形体硕大,制作规整,足以证明这里曾是一座规模宏大,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城邑。平昌故城内曾出土过铜焦斗、博山炉、陶井圈、陶瓮、陶盘等汉代遗物。1962年,故城内出土两方“半两”钱石范。石料为青灰色变质岩,范面呈直角长方形,刻有双行并列的阴文“半两”钱型28枚。主槽及线型内因铜汁烧烙而成黑黄色,说明钱范是多次铸过钱的实用范。《汉书.武帝》记载:“(建元)五年春,罢三铢钱,行半两钱。”由此可知,该范的使用时间当在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至元狩五年(前118)废半两钱,“行五铢钱”以前。 </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b>(4)隋唐文化遗迹在“斗鸡台”及其附近的分布</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167efb"><b> 隋唐文化遗迹在“斗鸡台”遍布故城内外,多数已被今人的生活轨迹所覆盖 <br> 史书记载中,山东境内曾出现过两个平昌。唐代司马贞《史记.索引》中云:“平昌,县名,属于平原。汉文帝四年封齐悼(惠)王子卬为平昌侯。平昌故城属琅琊郡,置琅琊郡以西。</b></font><br></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167efb"><b>大量的出土实物和详尽的史书记载,刘卬封侯的平昌是今都吉台之平昌。《水经注.潍水》中记载:潍河又北,迳平昌县古城东,荆水注之……汉文帝封齐悼王惠王肥子卬为侯国,城之东南角有台,台下有井,与荆水通。《水经注》中所记潍水、荆水、台、井仍有之,可以为证。 </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b>(5)平昌城又称城阳城 </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167efb"><b>《史记》中曾记载韩信在著名的“潍水之战”中斩楚军大将龙且,追齐王田广至城阳,此城阳即指城阳城。城阳城地望与平昌城一致。今在平昌故城东约四华里处仍有“东城阳”、“西城阳”、“中城阳”等村庄,可见平昌城即城阳城之说是有根据的,通过历年来的考察及出土遗物说明,在西汉刘卬封侯以前,平昌故城已是一座城邑了,而就是齐王田广所建的城阳城。 </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167efb"><b>在平昌故城西约6华里处的齐家近戈庄村发现一处西周遗址,出土的铜器、陶器风格与都吉台遗址相同。在平昌故城周围有大小古坟冢10余个,应是历代平昌侯或其亲属的墓葬。 <br>  众多的史料和文物证实,诸城市石桥子镇都吉台村就坐落在遗迹众多的平昌故城遗址上,平昌故城内古迹遗物,俯拾即是,文化层重重叠压,堆积丰厚,自4500年前的新时器时代龙山文化至今,绵延不断,中无缺环。</b></font><br></h1></div></h1> <h1><p><font color="#39b54a"> <b> </b></font><font color="#ed2308"><b> 中 篇</b></font><br></p><p><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b> </b></font></p><p><font color="#ed2308"><b> “斗鸡台”传奇</b></font></p><font color="#39b54a"> </font><p></p><p></p><p><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 在都吉台城墙(“围子墙”)内东南角有一高台,村人称其为“南台”。该台始于何年成于何年已无从考证。从台的文化层推断,该台本是当地居民求天保佑的“祭台”,后因齐、杞王在此斗鸡,人们便又称为“斗鸡台”。<br> 经有关专家考证与研究,认为该台文化积淀深厚,底层为龙山文化,中层为商周文化,上层为汉代文化和唐、宋遗存,内涵十分丰富。</b></font><br></p><p><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 有关专家根据《山海经》、《淮南子》、《路史》、《列子》、《史记》等史料记载和《中国姓氏考》,以及2014年12月河南开封申报的"杞人忧天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事实研究推算,得出的结论是都吉台之“斗鸡台”应是春秋末期齐王(齐桓公)和杞王(杞桓公)在此斗鸡的地方。明万历《诸城县志》所载实际上是袭用了明万历《滕县志 古迹志》之说。明万历《诸城县志》和明万历《滕县志 古迹志》均将季、郈斗鸡之地定为当地的“斗鸡台”</b></font><b style=""><font color="#333333">,其实都是错误的。</font></b></p><b><font color="#333333"> 关于“斗鸡台”传奇(之一),我在《都吉台的丰碑》一文中已有表述,因为其特别重要,在此予以重复,望大家见谅!</font></b><br><p><font color="#ed2308"> <b>(1)“斗鸡台传奇”之一</b></font></p><p><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 史料记载: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封夏朝开国君主禹的后裔到杞地(现河南开封杞县)建立杞国。春秋末期,杞国在周边大国的压力下,日常生活难以为继,两个王子便各带一支队伍和子孙被迫北行东迁。一年后,两支队伍中的弟弟一支定居于“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号称“杞都”;哥哥一支定居于“娄邑”(今山东省诸城城区西南),仍为“杞国”,并继续沿用杞姓,国君杞王为杞桓公。此时,在杞国东北部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在宰相管仲的辅佐下,先后灭了纪国(今寿光纪台镇)和莱子国(今莱州),拥有了大量生产食盐的基础和技术,使国力迅猛增长,成为春秋华夏大地上的第一霸主。</b></font></p> <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某日,齐桓公沿自己的国境线狩猎巡查,走到南部边界时,听当地百姓说,在自己齐国不远的东南部竟出现了另一个杞国,其国名国君都与自己同音,便顿生妒恨,决定亲自前往看个究竟。到了“娄邑”杞国,见了杞国国君杞桓公,齐桓公以强凌弱,便强行让杞桓公改国名改君名。但杞桓公并不害怕,反过来要齐桓公改,理由是都为周王所封,并杞国在前,齐国在后,以至拖后到给姜子牙封地时才有了齐国。对此,二者之间谁也不肯让步。最后双方约定,以斗鸡胜负为准,谁负谁改,且负者要一次性给胜者千匹战马,万卷布匹和从对方所辖地任意挑选百名美女以作赌注。斗鸡的地点确定为不在两国国内而在两国相近相邻之地最高土台为“斗鸡台”,因新筑之台难免会有“陷阱”和特设机关。并且,齐桓公知道,自己有一个妹妹就出嫁在“娄邑”正北方向一个叫做“龙台”的地方,那个地方仍属夷地,而自己的妹夫就是夷地首领朝夷,夷为东,那里有个高台,朝夷经常在上面祭拜天地。但他没说自己的妹妹嫁于此地,只说那里有高台。而这个高台之处,与齐国、杞国国都相隔距离基本一致,相差无几。这样,就选定了现都吉台村东南高数十丈,圆几千步,且既不属于齐国也不属于杞国仍为夷地并有着特殊质量的土台为“斗鸡台”。为了取胜,两国国君各自都使了鬼招。杞王将芥末面撒在鸡翅底下,欲以辣坏齐王鸡眼取胜;齐王则在鸡爪上暗缚铜钩,欲以利爪斗赢。结果,斗鸡开始,齐王暗缚铜钩的斗鸡尚未来得及施展利器,就被杞王的斗鸡翅膀一展,一撮芥末面便飞进了眼里,齐王斗鸡大败。齐桓公本想斗鸡取胜后顺便看望下妹妹孟姜,结果大败,顿感脸上无光,妹妹也没看,带着一肚子怒气回国。回到国都“缘陵”(后称营丘,原昌乐县马宋镇,现定名为营丘镇)后,便将斗鸡经过说予宰相管仲,并要求管仲出谋划策,以报仇雪恨。管仲见国君火气冲天,便想了想,提出了一个方案:他们不是国名国君都和咱们的同音不同字吗,那就叫他们完全一样即是。于是,齐国即可发兵,一举灭了杞国,杞王连夜逃往杞都,投奔自己的兄弟而去,“娄邑”杞国自此覆没,而“杞都”故城尚有遗存。 </b></font></h1><h1><b style="color: rgb(51, 51, 51);"> 齐桓公灭掉杞国,赶走杞桓公后,为了防止西南和正南方向的鲁国、莒国侵犯,便在原杞国的边界上(今诸城市桃林镇境内)依山之势,修筑了长城,为齐长城。今齐长城遗址清晰可见,自西向东蜿蜒数百里。</b><br></h1><h1><p></p></h1><h1><font color="#333333"><b> 千百年间,由于社会动荡,战乱迭起,至西汉时,刘卬兵败栖息于此,修筑城墙后,随即封此地为“平昌国”。可见,西汉时,该村既不叫“斗鸡台”,更没有“都吉台”之说。</b></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 “都吉台”名字的来历,只能是汉代之后的事情。因“平昌国”有城墙城门护城河,内有守护,较为安全,不少外地人便避难于此,他们到了之后,当地村人与之和睦相处,对外来人尊重有加,整个村内百姓无恙,盛传“都吉”,有口皆碑,人们便根据此义,把“斗鸡台”改称为“都吉台”。</b></font></h1> <p></p><h1><font color="#ed2308"> <b> (2)“都吉</b></font><b style=""><font color="#ed2308">台传奇”之二</font><br><font color="#333333"> 公元1930年12月,是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即位三周年。为了庆祝,裕仁要宴请在日本的各界名人外国驻日要员就餐。为了及早准备,他便提前两个月于10月4日亲自召开内廷会议,让12个“皇厨”头头全部参加,让他们提报最美佳肴,并突出外国饮食文化与特别美味。因日本的“皇厨”不仅要会做饭,还要懂外交,懂军事,懂历史,懂世界各国的文化,每个“皇厨”都会按照分工负责亚洲、欧洲等地区或几个重点国家,到一定时候,就会被派出像留学一样到所负责的地区或国家学习、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以及美食菜蔬等。担任“宫内省”“宫内次丞”的岩崎负责的范围重点就是中国。他曾暗访过中国北方的很多城市。1925年岁末,也算他“留学”三年结束,“奉召”回国,以服侍马上即位的天皇裕仁。在回国途中,他又一次经过北平。那天,正值隆冬数九,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地上坚冰如花,他小心翼翼地走进一家酒店,在这家酒店,他竟吃到一味特殊菜肴,那菜是新鲜菜蔬,新鲜得如同刚刚采摘下来,在酒店所有菜品中标为招牌,价格昂贵异常。岩崎对价格当然不在乎,只想吃个特色吃个新鲜,便十分大方地点了那道菜。菜做好端上来的时候,老板连连称赞着“先生有眼力,先生有口福”!</font></b><br></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 岩崎还没开始吃,菜的香味鲜味就已沁入肺腑,那道菜色、香、味俱佳,尤其那菜似韭非韭,黄中带绿,绿里泛黄,鲜美无比,吃到嘴里,回味绵长,比他在国内吃过的所有顶级菜肴都要高出百倍。那菜给他留下的印象至深,如同刻在嘴里,刻在肚里,刻在脑子里,他想,回国后,这道菜便是对新即位天皇效忠的一个冷门,也许通过这道菜,可扭转自己长期担任“次丞”的地位,这些年他受够了“宫内丞”对自己的挤兑。这道菜如得到天皇的赞许,那么自己就有了出头之日。因为他知道,在日本各地,均未发现过这种菜。这菜太美太鲜,因此,在临离开酒店时,他便特意请教酒店老板:菜是何菜?产自哪里?为什么能在寒冷的冬天还能像刚刚采摘般新鲜?</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老板并不知他是日本人,便跟他实话实说:此菜来之不易,产于山东诸城有个叫作都吉台的地方,那里有荆河、浯河,还有“人字湾”,到处都生长着这种菜。但这菜必须在初冬之后到水下才能采摘,早了不行,晚了不行。早了菜生长不成,晚了到水下太冷。他今天之所以能吃到,是自己的亲戚为了生计,冒着严寒和刺骨的河水采摘的,你想再吃也没有了!</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岩崎又问:这菜叫什么名字?<br> 酒店老板回答:听亲戚说,这菜叫“吉菜”,就是都吉台的“吉”,蔬菜的“菜”。<br> 岩崎还有一问,就是那个都吉台距离北京这样远,他是怎么保鲜弄来的?<br> 老板回答:怎么弄到北京的,我就不清楚了。<br> 岩崎就记住了老板跟他的介绍,所以,当天皇要大摆宴席庆贺就位三周年之际,他便想起了这道菜。于是,岩崎便等别人离开后,悄悄将这道菜作为首选,向天皇作了推荐。天皇一听,很是高兴,即刻令他秘密赶赴中国,到山东诸城那个叫做都吉台的地方寻找“吉菜”。</b></font><br></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岩崎不敢怠慢,连夜起程,奔赴山东诸城那个叫作都吉台的地方。<br> 岩崎到了诸城,方知都吉台原来是个村庄。他边走边问,顺着路人给他指的方向,终于看见了都吉台,他站在荆河南岸,但见河水自西南方向往东然后紧靠着村东转向朝北,那哗哗的水声,清脆悦耳,仿佛就是都吉台村的千年咏唱,使得这个村庄赋有灵动的诗意;他抬起头,便看见了就在他的正前方有一高高的土台,那土台上面树木茂盛,郁郁葱葱,雾霭缭绕;再往前看,就看见了台的西北方向估计是村中央处有一大树,那树树冠宛如一把大伞,伞上的枝丫粗壮,叶片浓密,说明是一棵古树,树干到底有多高多粗他不得而知,因整个村庄都被一道宽厚高大的围墙挡住视线,在村外能看见的就是那台和那棵大树,还有大树附近一处高大的房屋。</b></font></h1><p></p><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岩崎过了河,并没急于进村,而是顺着围墙外测绕村一周,对都吉台周围环境和地理状况进行考察。他那一考察,都吉台的美丽和壮观使他惊诧异常,感叹不已。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个村庄竟三面环水,前有荆河,后有浯河;村的四周不仅有高高的围墙,还有东、西、南、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座城门;在村的东北角,他看见了一片碧波荡漾,两岸绿柳依依,芦苇蒲草摇弋的宽阔水面,那片水似湾非湾,像湖非湖,他站在岸上,又看见了自西而东的浯河,就在双脚踏着的河岸下面与那片碧波荡漾的水交汇,然后湍湍东流。看着这两河交汇之处,他突然想起了北平那酒店老板说得“人字</b></font><b style=""><font color="#333333">湾”,他恍然大悟,他原以为是“银子湾”,而是一个两条河写成的一个大大的“人”字。他回过头来,又看见了自己所站立的地方西边,也就是村庄北边有一个巨大的土堆,他便信步向土堆走去,到了近前,原来土堆是一个巨大的坟冢。他爬上了坟冢,往北可俯瞰浯河对面一溜几个村庄,往西,可见一片宽广的平原和浯河南岸一大片树林。他转回身子,再看村庄时,村内已是炊烟袅袅,隐约听得见几声鸟鸣与狗吠。岩崎心里想,这都吉台真美,好一个钟灵毓秀之地呀!他一边想着,一边从冢子上下来,往村内走去。</font></b></h1><p></p><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到了村里,村里的大街小巷又使他眼界大开,他怎么都没想到,这村里的街道宽而直,南北是南北,东西是东西,如同围棋棋盘。他没有目的,不知到谁家去,想了想,便顺着南北大街,径直朝那棵大树走去。还没走到大树前,他就看清了那是一棵古槐,在古槐的西边,也就是南北大街的西边,有一个颇大的宅院,那宅院方方正正,南北跨着两条东西大街,而东西又横挑着两条南北大街,如果说整个村庄是一座城的话,那么这个大宅院就是城中之城。宅院里边有多排房子,在村前荆河南岸就看得见的那排高大房屋就在跟前的大宅院里,是其它房屋的两倍之高,很有鹤立鸡群之感,俨然一座二层楼房但又不是楼房。他想,这肯定是这个村里的大户人家无疑。于是,他便先暂不去看那棵古槐,而是敲开了这个大宅院的东门。</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 style="">看门人问他找谁?<br></b><b> 他说找主人。<br></b><b> 问他哪里人?<br></b><b> 他说北平民国政府的。<br></b><b> 看门人便领他直接去了那处最高的房子。<br></b><b> 后来他知道,那栋在村里最高的房子,村人叫做“高房”,那处颇大的宅院被称作“马家大院”。<br></b><b> </b><b style=""> 主人听说他是北平民国政府的人,并且拿出一纸带有官印的文书(介绍信)证明自己的身份,主人便很热情地留他在自家居住,并以酒饭相待。</b></font><br></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b style=""><font color="#333333"> 吃饭时,他便问及主人可有“吉菜”,然而主人却说没见过这种菜,并且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菜名。岩崎心里颇为纳闷。便告知主人,他此行都吉台,就是为了寻找“吉菜”的,政府一要员想吃此菜,并专门点出此菜就产于山东诸城都吉台,据说还生长在水底。主人也一脸茫然。第二天便安排专人相陪询问村人,村里竟无一人知道什么菜是“吉菜”。村人只说,当地有一种菜叫“荠菜”,但不像他说的形状,也不是生长在水底,而是长在南岭上和村西的大田里,那菜也味道鲜美,人们大都是在开春时节到坡里“剜荠菜”,初冬坡里也能找到,但不如春天的味道鲜美,主要初冬的“荠菜”叶小根大,有的还没有叶片,只一点点小芽,所以味道大不如春天。</font></b></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岩崎在都吉台住了五天,“吉菜”一直没找到,但他却把都吉台的历史搞得一清二楚,尤其是在那“高房”里,主人向他展示了自己收藏古玩的密室。那密室里的古玩令岩崎瞠目结舌。尤其使岩崎倍感兴趣的是主人装在一个精美锦盒里的一本破旧残缺的宋代庆历年版线装书,书名模糊不清,细看方能识得《琅琊芸帙》字样,作者已被撕掉。岩崎随便翻了下,眼睛突然一亮,里面有一段记载:大意是齐僖公有三女,哀、文、孟。孟过继给姜孙叔子,孟姜出嫁于夷地祭台,僖公陪送嫁妆金、玉两盘(金盘为铜质),以表对女儿的祝愿和讨夷人好脸。岩崎便牢牢记住了这些文字。他当时就有个感觉,这个“祭台”是不是就是“鸡台”继而“吉台”,但他拿不准,他要查资料。为了给主人留下好印象,他在离开都吉台时,以重金买走了《琅琊芸帙》和一个汉代陶罐,由此,它对主人的富有也猜出了一、二。他心里明白,这个主人如此富有,肯定是在暗地里倒弄古玩。<br> 因时间紧迫,岩崎未能找到“吉菜”,心里有些悻悻然,但他有了一个新的更大的计划。他要回国向天皇报告这个都吉台的神奇,以及要下决心找到“吉菜”,还有他第六感觉的那“金、玉二盘”。<br></b></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 裕仁天皇对岩崎没有找到“吉菜”并没有表现出不高兴,反而对岩崎带回来的《琅琊芸帙》和那件汉陶倍感兴趣。他又找了对日本历史和</b></font><b style=""><font color="#333333">中国历史特别通晓的专家对照着《古事志》等历史书籍将《琅琊芸帙》进行了专门研究,最后认定,齐女孟姜陪嫁的“金、玉”双盘就在都吉台。于是,他便命令岩崎重返都吉台,既要搞清那鲜美的菜蔬“吉菜”,更要设法找到“金、玉”二盘。如能拿回“金、玉”二盘,其家族即列入日本贵族行列。</font></b></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b style=""><font color="#333333"> 自此,岩崎便在都吉台潜伏下来,后来发生了一系列故事,终于找到了那鲜美无比的“吉菜”,但那“金、玉”双盘却一直没有找到,都吉台的赵家族人采取多种措施保守着线索与秘密。在此期间,爆发了抗日战争,但因岩崎要找到“金、玉”双盘,日本鬼子占领了诸城地区,都吉台一带周围村庄都派驻了日本军队,但唯有都吉台没进驻鬼子,并且在岩崎的命令下,都吉台的“南台”、围墙、城门等都没遭到炮轰与毁坏。</font></b></h1><h1> <font color="#333333"><b> </b><b style=""> 都吉台人保护国家文物的故事可歌可泣且惊心动魄,因其叙述要占用很大篇幅,在此省略,另做他叙。但是,最后得以印证的是,1982年春,在都吉台围墙内西南角挖掘清理了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墓为土坑竖穴,长六米,宽5.5米,双重棺椁,棺外饰朱漆几何花纹,随葬品有铜鼎、盘、壶及部分骨器、蚌器、象牙雕刻,计40余件,另有骨贝近400枚。随葬的铜盘上铸有铭文29字。 </b></font><br><font color="#39b54a"> </font><b style=""><font color="#333333"> 经考古专家认定并从铭文中得知,此盘正是孟姜出嫁时齐王陪送的嫁妆,该墓的主人即是孟姜。根据周代“同姓不婚”的制度,专家们还推知,这时期都吉台一代还没有归属姜姓的齐国,仍属东莱集团中的东夷势力范围。迄今为止,那价值连城的“金、玉”双盘只发现并找到了“金盘”,并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而更为珍贵的“玉盘”还在都吉台那片神奇的土地上被深深地掩藏在不知何处,暗暗地发着熠熠之光!</font></b></h1><p></p> <p></p><h1><font color="#ed2308"><b> 下 篇<br></b></font><font color="#ed2308"><b> “人字湾”传奇</b></font></h1><font color="#39b54a"> </font><p></p><p></p><h1><font color="#39b54a"> </font><b style=""><font color="#333333"> 都吉台的“人字湾”有着颇多的美丽传说和动人的故事,不仅本村人津津乐道,就在该村方圆几十里的其它村庄里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甜点,且代代相传,时谈时新,常谈常新,经久不息。最为流行的有四:</font></b></h1><h1><font color="#ed2308"><b> (1)“人字湾”传奇之一</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 过去,都吉台村里有很多水井,为方便村人,所有的井几乎都打在东西街上或十字路口的地方。都吉台水井的特点是,井有多深水有多深,且所有的井水都清澈透明,水质甘甜透人心脾,这是不争的事实。村人在井里一般都用长长的井绳打水(提水),有的井口也按有辘轳。那辘轳一转,缠在辘轳上的井绳就“哗啦啦”将辘轳专用的“倒筲”沉到井下的水面,“倒筲”一歪,水就盛满了。然后。摇动辘轳把,辘轳的木辊就一圈圈把井绳缠绕起来,“倒筲”就提到了井口上边。“倒筲”都很大,一“倒筲”水就能盛满一般的两个水桶(筲),汲水人正好一条担杖,担杖一头一个水桶,肩膀一跳,就悠悠回家洗衣做饭,甚至浇菜栽树。</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 因辘轳的“倒筲”太大,又是半机械化,操作者还要有一定的技术,所以一般人打水时,都是直接用自己挑着的水桶挂在井绳的一头,将水桶沉送到井下水面时,牵住井绳的另一头,来回悠摆几下,趁着浮在水面上空水桶悠悠摆动的惯性,紧接着用力一松井绳,水桶便立马倾斜,井水就进了水桶一大部分,然后往上提起,再往下蹲两蹲,井水就漫过水桶,随之把水桶灌满,再用手一截截往上拔,直至把水桶提出井口。用一般水桶打水,也是一个技术活,而关键在于挂着水桶的是个铁钩,那铁钩的重量通过井绳的摆动把井下浮在水面上的水桶摆悠起来,如将水桶直接拴在井绳上,井绳的摆力就传不到水桶上。一旦挂着水桶的铁钩由于摆动不匀,尤其是那关键时刻用力一松,一不小心,水桶就会脱钩,就会掉到井里。倘若水桶掉到井里,再往上打捞就费劲了。这样水桶掉到井里的事故经常发生,都吉台人叫做“掉筲,在“捞筲”也就是捞水桶时,不但费劲,还会把井水弄浑弄脏。</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正因为“掉筲”这事很糟糕,大人孩子都不愿发生。大人如果到井上挑水,结果把筲掉了井里,先是自己的沮丧,然后是身边其他挑水人的笑话,继而便是家人的埋怨;如孩子(不是很小的孩子)去挑水,把筲掉到井里,得到的便是大人的一顿“嫌吼”。大人便会一边“嫌吼”着一边去帮着“捞梢”。<br></b></font></h1><h1><font color="#333333"><b> 因了这些情况,谁到井上去挑水,谁也不愿把筲掉到井里。于是,筲掉到井里,便生出了很多故事。</b></font><br><font color="#333333"><b> 某日,某人清早到井上挑水,结果掉了筲(水桶),家里还急着做饭用水,他便临时借用别人的筲先给家里送回一担水。然后找了“爪钩”(捞筲的专用工具),一般是三个大铁钩绑在一起,沉到井底,来回打捞。结果,捞了一早上,“爪钩”在井底连筲边都没碰到。因为饭后要到“人字湾”边上的地里锄地,吃饭的时候,对家人也没敢说筲掉到井里了。到了干活的地边,他站在“人字湾”岸上,突然发现在“人字湾”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个“黑呼呼”的东西,他定睛一看,像是一只筲。他把锄头一放,衣服一脱,就跳进了水里。他游着泳,拿到漂浮在水面上的那只筲时,见正是自己掉到井里的那只。他欣喜之余,感到很是奇怪:这筲掉到村中的井里,怎么跑到“人字湾”来了?他越想越感到奇怪,由奇怪转为害怕,他觉得这“人字湾”太神奇了,便赶紧往岸上游。他往岸上游着,就觉得脚下有一股水在拖他拽他,他越发害怕,到了岸上的时候,一下子就躺在了地上,地也没锄,拿着筲跑回家中,吓得涨了一场大病。</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自此,都吉台便有了在村中井里打水掉了筲,就可到“人字湾”里找到的多个传奇故事。</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b>(2)“人字湾”传奇之二</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 都吉台村有个木匠,手艺精湛,木匠活干得又快又好在方圆十几里的村庄都传为佳话,走到哪里都颇受欢迎,到了一个村,本来给一家干活,结果东邻接西邻,几个月都走不出村子,更为令人赞叹的是,在这个村的活还没干完,邻村的早就有人家前来约定。这样,由于他的口碑好,以外出干活,有时大半年顾不上回家,甚至年头接着年尾,在外一干就是一年,只有到过年时才回家与老老少少家人团聚。</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 一天,他正在河北(浯河以北)的临浯干活,接到自己村里一个很要好的邻居捎来口信,家中女儿出嫁,急需打造几件嫁妆。他便白天黑夜加班,先给临浯这家主人把活干完,让其他人家暂等几天,他先回都吉台干完那急活马上回来。</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 是个中午,他在临浯主人家干完活,主人酒饭款待后,便背着自己的木匠工具会都吉台。他过了浯河,爬上南岸,顺着“人字湾”西岸往南走时,他看见“人字湾”水面上碧波荡漾,两岸杨柳依依,禁不住驻足观赏了起来。突然,他的眼前闪现出一片楼台亭阁,金碧辉煌,使他有些眼花缭乱。这时,从楼阁里走出一身材苗条,眉清目秀,漂亮无比的美貌年轻女子,竟款款走到木匠身前,看见他肩上背的工具包有斧子、刨子、凿子等等,就知道他是木匠,便问:“你是哪里人?”<br></b></font></h1><h1><b><font color="#333333">木匠说:“我是都吉台人。”<br></font><font color="#333333"> 那女子又说:“都吉台人都忠厚实在,勤奋能干,只是不知你的手艺如何?”<br></font><font color="#333333"> 木匠说:“我的手艺不敢说有多么好,但一般的木匠活都能干。”<br></font><font color="#333333"> 那女子又说:“我正想找一位都吉台的木匠到我家干几天活,你可愿意留下?”<br></font><font color="#333333"> 木匠说:“我家邻居的女儿出嫁,有两样嫁妆急着要做,待我给他做完了再回来吧?”<br></font><font color="#333333"> 那女子说:“我遇见你也不容易,你那邻居嫁妆一事,你不回去,村里还有其他木匠,他会找的。我不是强人所难,也不是拦截,因为我面临一件大事,需要你给予帮忙!”<br></font><font color="#333333"> 木匠见那女子说话温和恳切,又不无道理,想了想说:“好,既然你家也有急事,我就先给你家干吧,那邻居实际上也不知我今天能回来给他干活的。”</font></b></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那女子见木匠同意了,便头里领着,木匠跟在其后,进了那座金碧辉煌的庭院。女子急着要木匠做的活,是打造一张高档次的“八仙桌”,说是要请重要客人前来聚会。木匠便画出了几个方案。那女子家里除去两个美女佣人之外,还有她的丈夫。美女丈夫十分帅气,只是白天外出,傍晚才回家。小两口商定好了木匠做“八仙桌”的式样与方案后,木匠变开始动工。木匠做着活,心里很满意,小两口对自己都很客气,吃得饭菜也很顺心。几天下去,桌子快做好了,木匠便开始放松一些,开始精雕细琢。同时,他发现一个秘密,就是他发现每到晚上,那小两口便到一间厢房里,待一大会才出来。一天晚上,他便偷偷从门缝里往里看。这一看不要紧,他的眼前是一个硕大的浴盆,浴盆里有两条似蛇非蛇,似鱼非鱼的两条大东西在里面戏水,木匠忍不住惊叫了一声,厢房里立刻变成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了。第二天,那女子把木匠叫到跟前,对他说:“师傅在此帮了我大忙,活也干完了,今天你就回家吧!”</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木匠便答应着。<br> 那女子又说:“师傅为人实在能干,但你不要客气,你看工钱怎么结算?”<br> 木匠说:“就干了那么一张桌子的活,我还吃了你们家那么多从没吃过的山珍海味,工钱就算了吧!”<br> 那女子道:“师傅真是好人,都吉台的人都是好人,既然师傅不要工钱了,我也就不客气了,我不给你钱,就送你我们家的特产吧!”<br> 那女子说着,便从仓库里提出了一篮子黄豆,对木匠说:“师傅这是我娘家的特产,你别嫌少,就笑纳吧!”</b></font><br></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木匠被那女子夸奖得说不出别的话了,便背起自己的木匠盒子,挎着那一提篮黄豆告别了那女子,当他走出那人家大门,再回头看时,那一片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都不见了,他的脚下还是“人字湾”西岸,眼前还是那一片碧波荡漾的水域。木匠顿感惊奇而心里又有些不满,他便把盛着豆子的提篮先放倒地下,又将背上的工具盒子拿下来想坐坐歇歇,可那盒子拿下来往地上一放,竟“哗啦”一声破了,工具撒了一地,一股火与气便同时顶了上来,气得一下子把提篮里的豆子往“人字湾”一倒,将木匠工具装到篮子里,也不歇了,挎着篮子往家走去。</b></font></h1><p></p><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到了家,妻子高兴地问这问那,木匠便向她说了这段时间的事情经过,特别说了给一个人家做了一张桌子,人家给了一栏黄豆,工具盒子破了,他把豆子倒进了“人字湾”。妻子听了,便拿过篮子看看,只见在夹缝里还有两粒,便用手将其抠出,放在手心里一看,原来是两颗烁烁发光的珍珠。妻子怀揣着这两颗珍珠,专门跑了趟城里把它卖了,卖回的钱,比木匠十年挣的工钱还多。</b></font></h1> <h1><p></p><p><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b>(3)“人字湾”传奇之三</b></font></p><p><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乔居都吉它的猎户化荣,本是河南人士,祖上即以狩猎为生,到他这一代时,仗着自己一身武艺,便想外出闯闯世界。于是,他辗转各地,最后选择了都吉台。都吉台人从不欺生,他也感觉找到了一个安身之处。化荣到底有多少武艺,在都吉台未曾显示过,村人也不知他的武艺是哪门哪派。<br> 化荣落脚都吉台,农活基本不干,据他自己说,不能抢了都吉台人的饭碗,自己仍以狩猎为生。都吉台一带有岭无山,更没凶猛野兽,他专打野兔。化荣枪法极准,只要他目力所及,发现了兔子,那野兔便丧命无疑,甚至不管那兔子距离多远,不管那兔子跑得多快,他枪一举,便随着枪响应声倒地。</b></font><br></p><p><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某年秋天,地里的庄稼快要熟了的时候,他打兔子也来了好时候,一旦坡里的高粱、玉米一收,老远就能看见兔子。这天,他扛着枪到坡里随便转转,轻而易举地就打了两只兔子,心中很是痛快而高兴,便用枪挑着赶临浯集卖了。卖了兔子的钱,他就想在集上奢侈一番。原先他只听说都吉台的烧肉和芝畔烧肉都很有名,素有“南有都吉台,北有大芝畔”一说,两下的烧肉他都吃过,但都是单吃一家的,没有对比着吃。这天,他突发奇想,便在集上割了都吉台卖烧肉的半斤,又割了芝畔的半斤,且都是割的同一个部位,就想对比着吃。为了吃出滋味,他还称了半斤炒花生,作为清口的酒肴。他找了个树底,又打上一斤景芝烧酒,边吃边喝了起来。开始,他还能品出两家的烧肉各自的味道,都很好吃,各有特点,可那一斤烧酒早就瓶底朝天,他又继续打酒,渐渐地就分不出烧肉的特点了。他一喝就喝到了散集。看看天色渐晚,便踉踉跄跄往家走。临浯与都吉台相距八里,中间有浯河相隔。他淌水从河北岸走到河南岸,爬上河涯,就是“人字湾”。从“人字湾”北头这个地方去临浯,河好过,路也近,都吉台人赶临浯集,大都从这个地方过河。</b></font></p><p><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 过了河,爬上岸,到了“人字湾”的岸上,一条小路穿过一大片高粱地直通都吉台村里。化荣想,这马上就到家了,便在高粱地边上坐下擦脚穿鞋。脚擦好了鞋穿上了,在临浯集上喝的烧酒后劲也上来了,他便没有急于站起来,而是双臂抱膝,闭着眼睛想迷糊一会。这一迷糊不要紧,一下子就迷糊到了下半夜。夜晚的秋风有点凉,凉的秋风使他清醒了很多,清醒了很多的他想站起来,可还没等站,他就突然发现“人字湾”的东边有一团亮光,那亮光由远而近,渐渐地走到了“人字湾”的西边。他用力睁了睁眼睛,看清了,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手里提着一个灯笼,围着“人字湾”来回走了走,化荣就想,这是谁家的青年,大半夜的提着灯笼到“人字湾”干什么?看坡的?不像;找东西的?也不像。化荣正想着,那灯笼却一闪就不见了。他正纳闷,水面上又出现了两个灯笼,还有两个人抬着一张长条模样的方桌,又有两个人搬着两把椅子,还有一个扛着一根大杆子,大杆子高高地竖起来,杆子顶上挂着一个大灯笼,大灯笼格外明亮。那几个人见灯笼挂起来了,便把桌子椅子放下,一会,便端上了酒和菜。这时,又出现了四只灯笼,顺着灯笼的光亮,他看见了一对青年男女,一边一个在桌子两边坐下,那男的英俊潇洒,女的貌美如花,其他人都站在两边的给他们斟酒服务。</b></font></p><b><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 化荣见此情景,一阵疑惑加妒嫉涌上心头:这些人在干什么?这不纯属在这里奢侈寻欢吗?他一边疑惑,一边举起了枪,他想,不管这些人在干什么,我也不能伤到人,只跟他们开个玩笑,吓唬吓唬他们便吧。他朝那根高杆子上挂着的那盏最亮的灯,“砰”地一声,那灯就灭了,连同那几盏灯笼也随即不见了。化荣睁大眼睛想看个究竟,还没等看出什么,“人字湾”水面上立刻狂风大作,呼呼的向他扑来,风刮到他身上,一股很大的力量旋着劲把他往“人字湾”里面刮。他把枪一扔,先是本能的用左胳膊揽抱着十几棵高粱,以免被风刮走旋走。可刚刚揽住那抱高粱,那封的力量就把那抱高粱连根都拔了出来,他又用右胳膊揽抱住十几棵高粱,顷刻间又被连根拔出。就这样,他两只胳膊左右开弓,来回倒替着揽抱高粱,直到听见村里的鸡叫了,风才停了,他连累带吓也昏过去了。清晨有下坡早的,看见一片足足有十亩地的大片高粱连根都被拔出,也看见了躺在地里的化荣,便上前把他叫醒。化荣便把他夜里的事讲了一遍,听他讲的人当然不信,两个人一起走到“人字湾”边看看,一看,发现了一条大黑鱼,已经死了,漂在“人字湾”边的水面上,眼睛被挖掉了。<br> 经过此事,那个化荣便不敢在都吉台居住,想想“人字湾”就害怕,吓得不知走向何处。</font></b><p></p><p></p></h1><h1><font color="#ed2308"><b> (4)“人字湾”传奇之四</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 都吉台村北、“人字湾”以西,浯河南岸,有一座圆千步,高五丈的庞大冢坟,村人称为“北冢子”。此坟冢何朝何代,哪年哪月,谁人墓葬只有守墓人张酡略知一、二。张酡乃都吉台独姓,几代单传,到他这里时,没娶媳妇也没有后人,真实姓名村人也不很清楚,只知道姓张,名字是村人给他起的,他整天喝酒,一喝酒,脸就变成酡红,人们便叫他张酡。日本人岩崎秘密潜入都吉台后,对“北冢子”颇感兴趣,便将张酡弄到偏僻地方审问,施以威逼利诱多种办法让其说出“北冢子”所藏秘密,张酡开始不说。后来坚持不住了,便把他所知道的情况作了交代。张酡说,这大墓里面到底什么情况自己并不知道,只听上辈人传说下来,才知道墓的主人是东夷人的祖先,墓穴里面是一块很大很大的整石,也许是碎石砌成的整石。整个大墓上面没有墓门,而墓门在石头底下,要想进入墓穴,必须从墓门才能进去,而进入的通道墓门,他只知道在“人字湾”里面,在“人字湾”的通道口,也有门,那门到底在“人字湾”的哪个方位,他确实不知。他还知道,那墓门以及墓穴中机关很多,自己也从没见过。</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根据张酡的供词,岩崎也为了验证他所说是否属实,并期待着那“金玉二盘”就在这座硕大的坟冢里,于是,他便从日本国内调来两名盗墓高手,秘密行动,最后找到了墓穴,那墓穴不知用什么材料垒砌,从外面看整个一块大石头,没有墓门。如将石墓用炸药炸开,那玉盘肯定会被炸碎。岩崎从盗墓高手所获信息,断定张酡所供属实,并认定这“北冢子”就是孟姜丈夫的爷爷所丧之处,他便猜测陪嫁孟姜的那枚双盘就在这冢子里。岩崎做梦都想找到进入墓穴的通道,打开这座千年古墓,找到那金玉二盘,以实现自己家族成为贵族的梦想。</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但是,那进入墓穴的通道口却在“人字湾”里面,而“人字湾”却把岩崎难住了。“人字湾”水深莫测,一时难以找到那个通道。正当岩崎苦思冥想要找“人字湾”里面的墓穴通道时,裕仁天皇发布了投降书。岩崎无奈,便返回了日本。那张酡也不知去向。有人说被岩崎带往日本,有人说他怕被日本人所害,自己夜里悄悄离开了都吉台逃往他乡,此“北冢子”便成为直到今天的一个“迷”。</b></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333333"><b>在“北冢子”整个存续期间,历朝历代都有前来盗墓者,但都没找到真正的宝藏,连墓穴都没进去过。就是到2018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二夜里,还有前来盗墓的。盗墓者手段之高明,行动之诡异,也令人咂舌。他们在冢子的东北边挖了一个直径一米多的洞口,但洞挖有多深在上面看不清楚。此盗墓者挖的这个洞,我在镇党委书记张晓升和村支部书记赵树亭陪同下在现场观看多时,都唏嘘不已,最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盗墓者挖了那么大一个洞,洞已经深不见底,地面上却不见一点土,那盗墓挖出的土竟不知运往哪里,人们怀疑填进了浯河,但河岸边也不见盗土的踪迹。</b></font></h1><br><p></p><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167efb"><b> 都吉台的传奇故事很多,由于自己的目力不及,闻之甚少,考证艰难,记忆不佳,我在此所述仅是挂一漏万之言,在此恳请对都吉台了解的朋友们,特别是都吉台的老少爷们给予增添与补缺。</b></font></h1><p><br></p> <a href="https://www.meipian.cn/2fh1hcyt?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都吉台的丰碑(序篇)</a>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fhvovq0?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都吉台的丰碑(上部)</a></p><p><br></p> <h5><p style="text-align: left;"></p></h5> <h5><p style="text-align: left;"></p></h5> <a href="https://www.meipian.cn/2fkrjiaq?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都吉台的丰碑(下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