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白云岩

下雪了东东

<h3>作为邵阳人,没有去过佛教圣地白云岩的应该不多了吧。我们也一样,二十年前就去过多次,还有数次在庙里住宿的经历。</h3> <h3>第一次深层次的接触寺庙,源于乔乔在白云岩抄了好几月的经书,我们去那是去看乔乔的,去了几次以后,我们对白云岩的后山发生了兴趣,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走过了那片陡峭石山,最难忘的是从另外一个地方进山,最后从白云岩的后山山脊爬到白云岩的寺庙,到寺庙的时候已经晚上九点,也不知道我们是怎么从崎岖的石山上爬下来的。</h3><h3><br></h3><h3> 那天乔乔没有在寺庙,出家人睡得早,九点钟已经关了庙门了,虽然去过几次,和出家人并没有多少交情,而且那时治安并不好,时有歹人抢劫寺庙的事情发生,所以喊了半天门也没有人出来开门。幸亏一位挂单的谢师父是我的隆回老乡,几次交道,稍微熟悉了一点,多亏她听出了我的声音,不但开了门,知道我们没有吃饭,还带我们到厨房,要我们自己煮面条吃,那碗清水面,至今记忆深刻。</h3> <h3>这次重游白云岩,距上次已经有十九年了,这里的变化也很大,居然有另外一条游道了。</h3> <h3>不过去后山的山路却没有多少变化,还是那么难走,记忆中十九年前路边的灌木只是齐腰,现在却要从灌木丛中钻过去了。</h3> <h3>好多年没有这么正儿八经的爬山了,感觉强度有点大,这次也只有我们仨,谷子比我强,这张照片刷屏了我们的朋友圈。</h3> <h3>很多人说我和胖子婆长得像,好多次遇到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兄弟,今天给胖子婆拍照的时候发现还真是有点像,特别是这张照片的这个角度。</h3> <h3>这种野果,每个地方多有不同的名字,我们叫它转坨,因为小时候我们在它的尾部插一根小竹条,可以让它旋转起来;我们也叫它转栗,不但能够转,还因为像板栗一样,加工以后可以做食物,也可以酿酒,据说还可以做豆腐。</h3> <h3>其实,它是橡仔的一种。一种高大的橡树结的橡仔现在是一种高端美食,我吃过,炒了很香。在我们这里,那种很小的多见,这么大的这个品种我也第一次见。</h3> <h3>山路难走,而惊喜常常在不经意间出现,遇到了这种野果,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补赏吧!</h3> <h3>一路走来,辛苦是难免的,不过那种美景,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见到。</h3> <h3>难怪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诗句。</h3> <h3>而照片,不及我们所见的十分之一美。</h3> <h3>登顶以后,我们找到一块大石头上吃便当,耳边却听到隐隐约约的禅音,寻思着应该是信徒放了小音响,我们就讨论是用电线还是电池供电的。从路途中看,既没有电线,也不像经常有人上来换电池的迹象。</h3> <h3>走近一看,居然是太阳能的!在这种人迹罕见的地方见到高科技,真是令人感慨。</h3> <h3>十九年前我们就是从这块峡谷绕过来的。远处的山峰就是华盖峰,是明坚师父修行的宝地。</h3> <h3>手指的山峰就是铜鼓岭,那里是这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1200多米,比我们站着的山峰还高200多米。十几年前就有人告诉我们,那里有一寺庙的遗址,很多次想去,都没有成行。后来真的被信徒们恢复了,去年我们试图从红庙上去,结果也没有成功登顶。</h3> <h3>这是从我家的窗前看到的铜鼓岭,以前江北没有高楼大厦,可以看到全景,近几年高楼挡住了很多,我也不知道从楼房的缝隙看到的那座山是不是铜鼓岭了。</h3><h3> 现在空气污染严重,就算是挡住了部分的铜鼓岭,一年之中可以看到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少了。</h3> <h3>好了,我们从这下山了。希望下次再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