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奶奶的娘家——位于广西武宣县内的刘炳宇庄园</p> <p class="ql-block">我奶奶名叫刘忠群,庄园的主人就是我奶奶的生父——刘炳宇。</p> <p class="ql-block">庄园占地面积约为陆仟叁佰平方米,建筑面积叁仟多平方米,整栋庄园为中西结合的庭院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 刘炳宇庄园建于一九零八年,坐北向南,南面分大门、左、右门,庄园大门正面是可以容下一师人的大操场,操场旁是一口池塘,正南面由东往西绕过庄园正面的一条河石清河像仙女飘带绕在正南面,再往南半里地又是一条由东往西的大河,称吴村大河,西面是一条由北往南的小河。</p><p class="ql-block"> 主楼四层半(第四层较矮,不利用),辅房为东、西共两栋,后栋房一栋,大厨房,二间(两层楼)分别与主楼、侧楼、天桥连接相通。东、西大院各有青砖石阶梯通往主楼二楼,主楼房为套房,间间相通,厅墙正面均是屏风结构,窗为进口洋铁管为防盗之用,摇头是扇形,窗外层是玻璃窗,内层是百叶窗。楼板是樟木、河木、香椿木、杉木构成,楼行条全部是老、大杉木,行条也是大杉木,瓦是上等青瓦,青砖也是特别烧制的,楼墙面用混泥土结构和青砖,墙面用纸筋、石灰、红糖均用石磨精制加工。木材均是由融安、融水水陆运到江边,用牛车组合拉来,又用人工抬扛至施工的庄园,主楼为16间,东、西楼各10间,厨房4间,后栋是8间,后栋正面全部是屏风结构、雕龙刻凤。</p><p class="ql-block"> 庄园共有大小房共48间,庄园南面大院,原来是大花园,四周是优质龙眼,东面枇杷、黄皮。西面院是黄皮、枇杷,后栋大院是橙子,后花园周围是荔枝、柑橙,中间是各种名贵花草。庄园内果木、花草,鸟语花香,确实是世外桃源,使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庄园西面的西门外是跑马场,占地二亩左右。西面小河旁种满桃子,一直至石青河,桃花盛开时更是景色迷人。小河过去是庄园放马的马廊共4间。</p> 民国陆军中将刘炳宇简介 <h3></h3><h3></h3><h3> 刘炳宇,(字统臣,1869-1923),武宣县东乡镇下莲塘村人,出身将军世家,系七世祖“武功将军”刘日耀之曾孙,“振威将军”刘宗揩之孙,“武功将军”刘孟三之子,“振威将军”刘季三之侄。</h3><h3> 炳宇从小体力过人,有胆略,善读兵书,性情温和正直,度量宽宏,言行谦慎,平身深仁厚泽,深明大义,子侄有过则淳淳教诲,乡亲有疑难则殷殷排解。光绪中叶考取武生。</h3><h3>1905-1906年间,在迁江合山开采煤矿,是广西迁江合山煤矿最初开采人。当时乡里匪患猖獗,回乡招募,组织乡团,炳宇被乡人推荐为乡团局副局长,平息乡间邻里匪患,庶民安居乐业,受浔州府升为管带。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炳宇投身革命。同年11月8日,柳州起义。次日,柳州同盟会召开万人大会,宣布柳州独立,在柳州成立右江国民军总机关。11月28日,广西军政府,改组右江国民军总机关为右江军政分府,广西军政府任命同盟会员刘古香为右江分府总长,刘炳宇为柳州府长兼统税局局长。</h3><h3> 1912年2月26日,右江军政分府撤销,刘古香改任广西省防军第五统领、刘炳宇为帮统,驻柳州。不久,刘炳宇调任浔州统领兼桂平镇守使。民国二年授陆军步兵上校加少将衔,广西陆军第八统领,整编后任第二正司令。民国6年任桂平府长,同年出任广西讨龙(济光)军司令,开赴广东作战,会同滇军与广东第四、五、六、七军消灭龙济光后,孙中山授二等文虎勋章、任高雷善后督办、补受田南道尹,授粤桂军第一军中将军长。</h3><h3> 1920年9月,随旧桂系回广西梧州任城防司令。</h3><h3> 1922年8月,任广西自治军第十路军司令,驻防桂平,因脑病剧作,</h3><h3> 1923年11月初赴香港医疗无效,同月11日在香港病逝,终年54岁,灵柩运回故土安葬于下莲塘塘村前之南,立有墓碑,时来吊唁及送葬者军民人等逾三万余人,时任广西定桂军总司令的李宗仁率一团官兵前来吊丧。炳宇列传民国三年《武宣县志》,誉为乡贤。1995年《武宣县志》列传、誉为武宣县历史名人。</h3><h3> (杜天生)<br></h3><h3></h3><h3></h3> <h3>刘炳宇为百姓、商民做好事立了功,人民称其为恩人。
炳宇从柳州府长和税局局长改支处工长、浔州府府长,至梧州城防正司令期间,为百姓、商民,做了许多好事。在那兵荒马乱、政府腐化、堕落、欺压百姓的年代,征兵、征税、征粮等,加上社会黑组织很多,土匪猖狂,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炳宇新上任柳州府府长,及统税局局长、收支处处长后,出通告,安民告示,为柳州的发展,全面改进制度、税收、治安各类条约,使全城百姓各方面减轻压力负担,并安排军队加强防护,对违法乱纪的坏分子,坚决镇压、处置,百姓商民得到安稳的生活。</h3><h3> 在浔州府任职时,处理了许多冤假错案,解决了许多山林、土地、水源纠纷,制定了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民规条约,连邻近地方的百姓、官员也上门拜访和求教,炳宇都是热情接见,有求必应,尽力帮助处理。在得到他的帮助后,许多人都送上金银财宝、各类东西酬谢,但他都是分文不收,他说这是他应尽的责任,是应该做的。对于来访的人,都热情招待吃饭,另外凡是认得统臣的人都一律招待。</h3><h3> 在梧州任城防司令时,炳宇的做法更是得到民众的称赞。炳宇上任后,全梧州市范围内进行了微服私访,全面制定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改组各级官员,所以使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和发展。尤其在水路交通安全方面,炳宇最为关注,当时黑社会恶劣、土匪盗贼猖獗,水路交通很不安全,经常船只货物被抢劫,商民们胆战心惊,生意没有保障。炳宇成立了水路军队联防,从梧州至广州、柳州,沿水路各站、埠都派兵把守,使各路商家安全行驶,经商顺利。</h3><h3> </h3><h3>商民们为感谢统臣送了一块玻璃牌匾上书:</h3><h3>炳宇正司令德政 梧州总商会暨全埠商民 恭颂</h3><h3><br></h3><h3>(此牌匾原挂于下莲塘祠堂,在改革开放后送返于刘炳宇孙子,现存放于其孙子处)<br></h3> <h3></h3><h3></h3><h3><b>中华民国陆军中将刘炳宇(字统臣)平生故事点录</b><br></h3><h3><br></h3><h3>统臣平生关心父老乡亲疾苦,在大村迁居洋楼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军队,每回家乡一次,地方县令及村长等都到来相聚座谈,交心沟通,了解家乡情况,发生什么事情,有什么好消息,或有什么难以解决的事,需要解决什么事等等,他能解决都会逐一解决。回家后他带上随从要到大村和附近村走走,对乡亲父老问寒问暖,有疾苦、困难都一一记下来,需要扶贫救济的,随后安排人把钱粮、油盐分发给乡亲。
有一位同宗的刘金石,为人忠厚老实,只因家庭生活困难,无法成家立业,统臣非常同情他,其太太有一位叫何氏的丫环,把他许配给刘金石,并送一座水碾房给他作为生活发展,使其创业成功,财丁两旺,有了稳定的家业。何氏虽为丫环出身,但得到统臣一家人的信任和器重,把统臣家作为娘家似的,往来密切,现在刘金石的后裔枝繁叶茂,很兴旺。刘生下五子,负担很重,在有一年荒月,粮食非常困难,几乎揭不开锅,统臣媳妇林凤群非常同情其困境,送一担米粉给其渡过了难关。所以其子说:在那年饥荒如果没有这一担米粉渡过难关就难办了。
颜姓是比较小姓的,在桂平荣圩,被当地大姓的人霸占田地,当地官府不给执行公正解决,颜家生活上发生极大困难,有一次颜家一位和统臣一起玩长大的在卖甘蔗,碰上时任少将的统臣,说起被霸占土地之事,统臣非常气愤,立即写了一张字条,内容是颜家被某某无理欺侮霸占的土地,望浔州府在六天内一定处理解决,回归给颜家,否则一定要追究到底。字条交上去府长亲自去处理,不到五天颜家土地全部回归。<br></h3><h3></h3><h3></h3> <h3></h3><h3>当时,在各地都有匪贼,拦路抢劫,上门抢劫时有发生,统臣为了乡民的生活稳定和安全,每村都发枪给他们,并安排资助款给他们筑围墙,防匪贼,如有匪枪声一响,村村都联合起来防守,所以乡民们(各姓都有)都非常感谢统臣的帮助和援助。统臣回到家乡,本地都平静无事。
在本地都经常为家庭纠纷、山林纠纷、水源纠纷而发生争执而发生争打现象,此时统臣就去帮处理作合理的解决,使双方、大家都感到合情合理,和和气气相处。
在东乡禄道黎家,土地被人无理侵占,此事告知统臣,问明情况后,统臣勒令霸占者把土地退完给黎家。统臣说,如果我解决不了的,我把屁股倒过来给你们插香。
统臣是非常喜欢打猎的,且枪法很准,在离双髻山不远的半山腰建有一间房子供打猎之方便,回来有时经常去打猎,而且有时在那住夜猎兽,伙计们把东西挑往猎屋,沿途都放有许多东西,沿路的乡民说:这是统臣公的东西,只可以看,不能拿,统臣在猎兽时乡民都主动去配合,统臣猎获得野兽后都把肉分发给乡民分享,他把这种做法作为和乡民们相处的乐趣。在波斗山一带的一部分山林,据知情人说:以前是统臣的,后来他都送给了波斗的乡民们,所以乡民们说:统臣是位体恤乡民、为乡民做好事的好官,值得学习,值得尊敬。统臣武艺高强,枪法准,有一天晚上,趁高兴之余,统臣说,在五丈外我可以打灭香火,有谁敢拿香火,大家面面相觑,最后刘达庆说:晚叔我敢。刘达庆点燃十支香,光拿一支握在手伸出,统臣在五丈外手握匣子枪,枪响,香火灭,共打灭了十支香。<br></h3><h3><br></h3><h3></h3> <h3></h3><h3></h3><h3>统臣任讨龙军总司令汇合广东五、六、七军作战,据跟随其的一位陈营长的后裔讲述,打龙济光的第一个战役是:一百个号兵,一百挺机枪,一百支匣壳枪,讨龙取得第一战役胜利。
在讨龙结束后,广东军民万人召开庆祝会,并特别慰劳统臣,统臣知道后并没有接受此做法,带随从乘小艇到别处休息。
在行军中,有些士兵病、或伤员,统臣经常把马让士兵骑。其军法严厉,对下属恩威并施,外表严肃而内心仁慈,深为上下将领所钦佩。
一九二○年统臣出现头部疼痛,力不从心,同年九月带旧桂系回广西任梧州城防司令。到梧州后,对梧州进行了微服私访,后制定了各方面的规章制度,改组和调整各级官员,使梧州在各方面有了很大变化和发展,在水路交通、在沿路关卡、船站、要道派兵把守,防土匪抢劫,使商民生活有保障。为感谢统臣,梧州商民赠送一面高1米宽0.6米的镜框给统臣,镜框上写:炳宇正司令德政,梧州总商会暨全埠商民恭颂(此镜框现存放在其嫡亲孙刘德燕家)。
一九二三年冬统臣病逝香港,运回故土,葬于下莲塘之南,来吊唁及送葬军民有三万余人,孙中山委派李宗仁一团官兵前来吊唁,时值是冬季,洋楼内外、田野人山人海,安葬那天,人们痛苦的悲哀声、送葬的枪炮声,响彻云霄,山摇地动,硝烟弥漫,前来吊唁的有几百幅挽联,由刘培成抄录下来,后因保管不善被白蚁蛀烂,现仅有几十幅整理供大家参阅。
<br></h3><h3>将军墓墓碑:
墓顶为:日·月
右:山川锺毓蔚人文
左:弓剑留遗绵世泽<br></h3><h3></h3><h3></h3> <h3>刘炳宇将军的墓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