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江浙一兵

<h3>曾经多少人想逃离乡村,如今多少人又想回归,真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城乡一体化,让城乡已无太大的差异,但乡土永远是我们的根和本。</h3><h3><br></h3><h3>金秋十月,秋高气爽,走出城市,拥抱大自然的怀抱,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休息日,走在八里店排西自然村的田野上,黄灿灿的稻穗已压弯了腰,在秋风的吹拂下,一望无际的田野宛如覆盖了一床天然的金丝被,美不胜收。</h3><h3><br></h3><h3>在田野中有一座石拱桥吸引了我的眼球,桥下是一条五六米宽的机耕路,笔直地延伸向远方,让我对这座桥产生了好奇。走进一看,石拱桥叫"福臻桥",由纯石料建成,造型独特,做工精致,经历风雨侵蚀的石桥已有些斑驳,桥两头的立式条石上,写有一副对联,西面尚能辩认出字迹,右联为"半月西昇迎九曲",左联为"彩虹东峙绕双溪",东面也有一副对联,只能看清上部分,下半部分已被泥土杂草覆盖了。</h3><h3><br></h3><h3>凭我的直觉,在此桥的下面曾经应该有过一条河,或许因田地整理需要被填平了。在桥的附近有一位70多岁的周姓大叔在干农活,他看见我对此桥比较感兴趣,主动地介绍道:"这座桥有一百多年了,下面原来是一条河,小时候我常在桥上走,喝的就是河中的水。"大叔的介绍让我眼前一亮,顿时浮现出江南乡村"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来。</h3><h3><br></h3><h3>因有桥名,我马上网搜一番,果然是一座古桥。福臻桥,湖州吴兴区八里店镇尹家圩村排西自然村,南北向,清代。古桥命名为"福臻"有福到的寓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网上有多年以前古桥的老照片,让我喜出望外,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桥上面走过一只土狗,河两岸是粉墙黛瓦的民居,好一幅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我刻意从杂草丛中爬上桥面走了一走,感受到的是岁月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从桥上向四周远眺,仿佛曾经的村庄又活了过来。</h3><h3><br></h3><h3>在桥的一侧有一块石碑,上刻有"福臻桥,湖州市不可移动文物,湖州市人民政府二0一八年六月立。"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对乡村古桥的保护意识,散落在湖州水乡的古石桥有几十座,这是留给后人最好的财富,这些桥对研究古代桥梁技术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但愿每一座古桥都能得有效保护和利用,让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成为江南水乡又一道醉美的风景。</h3><h3><br></h3><h3>离开排西自然村,私家车行驶在乡村公路上,突然我被一大片花海吸引了,我和木子、阿秀停车步行,走进一座木质门楼,抬头一看,原来是"尹农稻鱼精品园",走在开满鲜花的大道上,闻着醉人的花香,金黄色的田野在花海的映衬下,宛如人间仙境。</h3><h3><br></h3><h3>精品园的主人叫孙梅金,是一位66岁的老农,古铜色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讲起话来连珠炮似的,中气十足,特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老孙热情地邀请我们到自己的木屋小坐,泡上一碗大碗茶,正好有些口干的我,喝起来特别解渴。</h3><h3><br></h3><h3>闲谈中得知,老孙不简单,他9岁并开始干农活了,可以说与庄稼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看得出是个种地的老把式。不简单的老孙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从2009年开始承包土地,如今已拥有3000多亩承包田,主要种植粮食、养鱼及一些瓜果蔬菜等。精明能干的老孙不简单,曾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汪洋副总理曾现地视察过他的家庭农场,还合过影呢,这是他引以为傲的。</h3><h3><br></h3><h3>更让我感到欣喜的是老孙的儿子孙建龙子承父业,与父亲一起建起了家庭农场,成了标准的新时代现代化农民,他们承包的粮田位于吴兴区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核心区,也是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这些年,他们通过机械化种植、"秸秆——羊粪"循环种养和稻鱼共生等模式发展绿色产业,不断提高湖州大米品质。2018年,基地共销售大米1700多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h3><h3><br></h3><h3>就在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老孙收到了又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一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是一份荣耀和肯定,在老孙眼里被视若珍宝,值得用心珍藏。老孙还从车里拿出了一枚"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奖章,看得出他配得上这枚沉甸甸的奖章,因为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全国劳模。我打心底里钦佩老孙父子,也愿他们的家庭农场能为国家生产更多更优质更安全的粮食,农民永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和最应该感恩的人。</h3><h3><br></h3><h3>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天,行走在一片希望的田野上,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劳和伟大!"苏湖熟,天下足"。有着"天下粮仓"之美誉的湖州,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乡村更美丽,明天一定会更美好。作为享用农民劳动成果的人们,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农民伯伯,要知道我们的父辈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农民永远是我们最敬仰的人,乡村永远是我们魂牵梦绕的故土。</h3> <h3>作/者/简/介</h3><h3><br></h3><h3>江浙一兵,出生于江苏扬州的宝应人,现定居于浙江湖州。平时喜欢读书写作,公开发表散文随笔、评论杂文等数百篇。写作纯属个人爱好,我心我书,记录生活、感悟生活是为了珍藏一份美好的回忆。(图片提供/如江、一兵)</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我写作我快乐</b></font><br></h3> <h3> 编辑:江浙一兵 ‖ 文字:江浙一兵</h3><h3>……………………………………………</h3><h3>温馨提示:原创图文,版权所有,请您转载时标明作者姓名和文章出处。</h3><h3>未经允许严禁撰改己用、严禁商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