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老街巷

木石

<h3><font color="#39b54a">上午,去卫校看中医,因熬药需要等三个小时。忽然想起这地方老街巷颇多,不如去街上逛逛,既避免了无聊的等候,又可饱览古街新貌,何不快哉!</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r></font></h3><h3><font color="#39b54a">这段时间里,我共走了三街四巷,即:文昌街、南大街、北大街、六棵树巷、梓树巷、站马巷、庙院巷。</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r></font></h3><h3><font color="#39b54a">这些老街巷年代久远,踏在古人走过的街道上,恍如和他们一虚一实一起漫步对话絮语。抬首,街道两边的房舍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既矛盾对立,又和谐相融,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老街新景。红砖红瓦木窗木门的老屋,高高耸立的小楼,市民们压水井旁洗衣的情景,孩子们门前玩耍的欢乐,招牌醒目的新潮发屋,墙上挂着的空调外机,还有那搪瓷圆片状老式街灯……我的思绪在连着古老与现代的纤绳上荡悠……</font></h3><h3><br></h3> <h1><b>文昌街</b>:是县城东关比较宽的街道之一,县卫校,老中医院都座落在这条街上。</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卫校培训教室</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固始老人民医院、老中医院。现在是一家社区医院。</h3> <h3>两个小女孩在门前玩耍,是否勾起你和姊妹们、小伙伴们童年在一起嬉戏的美好记忆。</h3> <h3>街边卖油炸食品的馓子店</h3> <h3>街边快餐店</h3> <h3><b>七株树巷</b>:逼仄的道路,斑驳的墙面,古旧的阁楼,向走过它身边的人们述说着沧桑往事。</h3> <h3><b>梓树巷</b>:38年前在师校学习来过这里。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街道两边各有一条用砖和水泥修成的窄窄的水沟,里面的水是灰黑色的,散发着难闻的臭味,沟口附近有蚊虫乱飞着,一些老人孩子在门前纳凉。我和同伴当时都惊诧:这比我们农村的环境还差呢!眼前,臭水沟被下水道取而代之了,两边多出了一些小楼,其它的没什么大的变化。</h3> <h3>看到下面的场景,是不是想到了童年?想到了童年的玩伴?他们都在哪里呢?是近在身边还是远离天涯,抑或是人在咫尺,心却隔着万里?不管如何,那些逐渐远去了的岁月,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反而愈加的清晰了。</h3> <h3><b>南大街:</b>当年的南大街是一处人烟鼎盛,热闹繁华之地,如今看上去却是一条窄窄的巷子,冷清寥落。唉!所有的繁花似锦终会在岁月的河流中沧桑。</h3> <h3>门头上泛黄发黑的方格木窗,应该有半个多世纪了吧?它见证了几代人的生活状态?静观了巷口的几多风云变幻?</h3> <h3>这青砖老房子有年头了,或许我们还未出生,他就已经卓立于世了。</h3> <h3>北大街</h3> <h3>北大街东段</h3> <h3><b>站马巷</b>:相传刘邦屯兵固始期间,兵士有所不轨,常常侵害百姓。当时的站马巷,住的全是清一色的篾匠。篾匠当中,有一古稀老人,姓马,是编席高手。他精心编织了一领好席,特意在席的中心织上了“得民心者得天下”七个大字,派人把这领席献给了刘邦。</h3><h3><br></h3><h3>刘邦收下席子,中午歇晌,一眼看见了席上的字。暗揣内中必有隐情。他当下差人打听献席子老汉的住处,决定亲自私访一趟。</h3><h3><br></h3><h3>这一天,刘邦没带随从,单人匹马,来到小巷。到巷口拴了战马,徒步走到马老汉家。刘邦问及席上编字之事,马老汉便将刘邦兵士劫掠百姓的种种不轨,详情叙述了一遍。</h3><h3><br></h3><h3>刘邦听罢,感谢他直言劝谏。嗣后,刘邦命令军纪,约束士兵,再也没有抢掠百姓的事情发生了。刘邦由此常来竹巷,找马老汉和篾匠师傅们攀谈,体察民意,勤谨治军。</h3><h3><br></h3><h3>刘邦每次来竹巷,都把马拴在巷口。部下每每从帅账找不到他,只要一看见巷口上站立的那匹高头大马,就知道刘邦又到篾匠师傅家里作客去了。</h3><h3><br></h3><h3>人们当时为了纪念刘邦惜民从谏的精神,就把这条竹巷,取名“站马巷”——一直沿用至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ul><li style="text-align: left;">难得一见的、正在精雕细琢的手艺人。</li></ul></h1> <h3>后面是装修考究的华丽小楼,前面是一身沧桑的老旧房屋,对比强烈,引人沉思。</h3> <h3><b>庙院巷</b>:此巷的特点是弯子多,少则几步一弯,多则二十几米一弯。又加上巷道狭窄,人行其中,如走迷宫。</h3> <p class="ql-block">这间老房子,早已人去屋空,昏暗的室里落满了灰尘,主人遗弃的一张方桌寂寞的立在潮湿的地面上,漠然地看着窗口走过的行人。</p> <h3>北大街西段有一个十字路口,路口南边叫张家街,北边叫良家巷子。</h3><h3><br></h3><h3>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东门坎至张家街一带是全县小商品集散地。生意红火,繁盛至极,每逢年节,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良家巷子集中了一批固始名小吃:蒋老五羊杂,良巷鹅块,老九胡辣汤,老六清蒸食品等扬名县域内外。</h3><h3><br></h3><h3>十字街口,四个老旧的转角抹硌,抹硌上方伸长的屋檐下总是堆满花花绿绿的商品,商品后方永远站着招呼客人面带微笑的老板……这些你都还记得吗?抑或在你的梦里出现过吗?</h3> <h3>张家街北口(东侧)</h3> <h3>张家街北口(西侧)</h3> <h3>良家巷南口(西侧),与张家街北口相对。</h3> <h3>良家巷南口(北侧),与张家街北口相对。</h3> <h3>立于街口南看张家街。现在张家街的街道比90年代抬高了不少,那时候路面低洼且不平,阴雨天的时候满街道都是泥巴水和水坑。</h3> <h3>立于街口北望梁家巷子</h3> <h3>将老五羊杂店</h3> <h3>立于街口往东看北大街</h3> <h3>还有不少小巷,如<b>豆芽街</b>、<b>钟家街</b>、<b>田心街</b>、<b>史湖街</b>等等。</h3> <h3> 2019年10月19日(星期六)</h3> <h3><font color="#39b54a">说明:10月29日增加了一些文字和图片,重新进行了编辑。</font></h3> <h3>11月9日第四次去卫校吴医生诊所拾中药。完事后一直往东又穿越了三个巷子:后水涝巷(南北向)、迎水阁巷(东西向)、后湖巷(南北向)。</h3> <h3><b>后水涝巷 </b>想必当初这里是一片洼地,经常受到水灾的祸害吧。不过,随着史河的治理,再也不会出现水涝的情形了。</h3> <h3><b>迎水阁巷 </b>此巷与后水涝巷垂直相接,估计当年也会经常受到大水的袭扰。</h3> <h3>走在巷子里,往南又瞥见了一个巷口,墙上的牌子上写着施家巷。</h3> <h3>沿迎水阁巷一直往东走,很快来到巷口。马路对过是漂亮大楼,宽阔的街道,绿色的树木,不禁眼前一亮,忽如阴转晴,暗处里见到阳光一样。又仿佛从遥远的过去一步跨进现代的生活。</h3> <h3><b>后湖巷</b> 传说远古这里是一片水洼泽国,水面宽阔,曰之:后湖。当年水鸥云集,船帆竟渡,鱼翔浅底。然沧桑巨变,湖水干涸,后形成了今日的一片街巷。</h3> <h3>以下是东门坎往下北边的第二个巷子(第一个是良家巷子),没看见标注,不知叫什么名字。</h3> <h3>在这些老街巷(除张家街、良巷子、北大街外)里很少看见年轻的小伙和姑娘,大都是老头老太太和小孩。可能年轻人都外出了吧,或者是搬到别的地方去住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