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警官日记(中)(副本)

孙玉卿

<h3>第二章 三棵大树</h3><h3>儿子长成了大树,父母也仍然健壮。儿子的枝叶似乎和父母一样茂盛,然而,根部还不够遒健。父母粗壮的根部还是牢牢地固定着肥厚的泥土,儿子在厚实的土地里继续生长。</h3><h3>我以为我已经长大成人,可以独立飞翔,却不知父母仍然默默地滋养着儿子。当我懂得了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当我懂得了仁爱,当我懂得了顶天立地的"人"字,我才可以算是根枝都茂盛的大树。</h3><h3>天堂和地狱里的人都是用一米长的勺子吃饭,地狱里的人自己吃自己勺子里的饭,却吃不着,每个人都成了饿死鬼,天堂里的人用勺子喂别人吃饭,大家都吃得饱。</h3><h3>这是母亲给我的滋养。</h3> <h3>1980年10月26日 晴</h3><h3>我做出了此生第一个正确的抉择。</h3><h3>父亲退休,按政策可以有个子女顶替接班。我刚高中毕业。父母让我接班,邻居也说儿子要成家立业让儿子接班。</h3><h3>可我考虑到女孩子工作不好找,我家人没有能力安排妹妹的工作,我决定将工作机会让给妹妹。</h3><h3><br></h3><h3>父亲赞赏,母亲担心地问,男孩子没正式工作会被人瞧不起,甚至讨不上媳妇,别人家的孩子为了接班打得头破血流,你不接班会后悔吗?</h3><h3>我说让妹妹安顿下来,咱家就好了。</h3><h3>我为能解父母之忧而兴奋不已。</h3> <h3>1980年11月15日 晴</h3><h3>我不知道自己低人一等。</h3><h3>昨天晚上我找同学去画画,同学说要去见面。我不知道啥是见面。这些年我不近女色,认为男人事业不立,是没有资格亲近女人的。我认为古今中外,凡好色的男人,一生都无所作为。我读了《中国通史简编》。《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等书籍。所以我问:啥叫见面?</h3><h3>同学说:你真古董,见面就是找媳妇。我才发现从来没有人帮我介绍对象。</h3><h3>人间真的有"三等公民",而我是其中一份子。</h3> <h3>1980年11月18日 晴</h3><h3>我发现所有的人都说我没有前途了,能讨上老婆就不错了。</h3><h3>我有了受挫的感觉不愿出门。更不愿见熟悉的人。母亲教育我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于打好一副坏牌。</h3> <h3>可是社会压力太大了,晚上我拉架子车送煤石回家属院,被熟悉的人看到后,一番嘲笑,我心里很难过,回家委屈的掉眼泪。</h3> <h3>母亲说:孩子,"卑贱"是所最好的大学,这所大学毕业的人都是强者,你勇敢地报考了,将来会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我流着泪说:过去的朋友都看不起我,几乎没有人跟我玩了。</h3><h3>母亲笑了说:得意的时候朋友认识了你,落难时你才能认识朋友,这不很好嘛!</h3><h3>我问:可是我以后如何与他们相处?</h3><h3>母亲说:在别人争相用嘴显示自己才华时,身份卑下的你要用耳朵。热闹的场合别人争先恐后向前冲时,你要后退。这时你才会发现你内心很强大,天地更宽广,因为真正的贵族是奉献与担当。</h3><h3>我有自信打好人生这一手坏牌。</h3> <h3>1981年5月20日 晴</h3><h3>我甘愿当."低贱"的"三等公民"</h3><h3>炸油条,轧面条,当搬运工,摆地摊卖鞋……</h3><h3>真领教了被人瞧不起的滋味。我变成了标准的"老爷愁",只好没有底气地安慰父母说:放心,我能找来对象。</h3><h3>底层生活让我更冷静地认识世界,更加体恤父母,我坚定了有所作为的信念。</h3> <h3>1981年9月2日 晴</h3><h3>今天,我被分配在缝纫车间做衣服,老板规定我一天做四件棉衣,却不给我学徒时间,也没有师傅,只有我一个男子,一群女人总讥笑我,我很生气,与老板争吵。</h3><h3>老板说:你爱干不干!</h3><h3>我想辞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h3> <h3>晚上,母亲看我一脸怒火,说:孩子你的事我听说了,记住,凡是撞到你身上的事,如果你抗拒,会更加痛苦。</h3><h3>我说:为什么?</h3><h3>母亲说:当你抗拒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你的全部精力就会聚在这里了,其实这等于加大了痛苦的能量。</h3><h3>我说:那怎么办?</h3><h3>母亲说:你平静地接受它,就会发现,做衣服并不是难事,更不是坏事。</h3><h3>母亲这一说,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h3> <h3>1981年9月3日 晴</h3><h3>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没挣到一分钱,还倒贴了三块针线钱。</h3><h3>因为天气潮湿棉花难轧,手扎得鲜血直流。那些女子去厕所换衣服,我总被撵出屋子,一个人在外面的席子上做衣服,身边一群人像耍猴一样看,真的感觉生活不下去了。</h3><h3>母亲安慰我说:家有万贯财产,不如一技在身。但愿这些经历对我未来有帮助。</h3> <h3>1981年10月8日 晴</h3><h3>我的无线电和画画技能引来了很多麻烦事。</h3><h3>今天下班回家,家里堆了一群男女老少。大姑娘小媳妇要绣门帘窗帘,要我帮忙画花鸟虫鱼。老少爷们一人手里拿着一个坏收音机,要我帮忙修。</h3><h3>我心里有怨气,心想:你们老帮别人介绍对象,从不帮我介绍。我借故忙,门帘堆了一床。母亲对来人都很热情,说会很快画好修好。</h3> <h3>晚上,我冲母亲说,不怪我,是他们先看不起我的。母亲笑盈盈地说,你的技术人家教你时迟缓了吗?我摇摇头。母亲说,是别人给了你布施的机会,你看看,把别人的收音机修好后,别人多么高看你呀!我问:高看我有啥用?母亲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做善事肯定有福报。</h3><h3>我还是不情愿。母亲说:你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吗?我摇摇头。</h3><h3>母亲说:天堂和地狱里的人都用一米长的勺子吃饭,地狱里的人自己吃自己勺子里的饭,却吃不着,每个人都成了饿死鬼。天堂里的人用勺子喂别人吃饭,,大家都吃得饱,彼此都互敬互爱。</h3><h3>有母亲的教化,我接下了所有的活。</h3> <h3>我很震惊,问:如此为什么还要仁爱?</h3><h3>母亲说:垒墙也要灰与水泥粘合,灰与水泥就像我们的仁爱之心,人没有仁爱之心,就像垒起的墙没有用石灰和水泥,大墙就经不起风雨,所以你对任何人都要有爱心,才能活的安宁与幸福。母亲说:要不,祖先为什么教育后人,凡是人,皆需爱,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呢?我听后忽然感觉身边所有的人都变成我的亲戚了,心想,怪不得父母对要饭的人也那么好。</h3><h3>最后母亲安慰我说:你关怀这些临终老人,也是难得的善行,福报很大,命运会报答你,别人想干,还没这个机会呢!</h3> <h3>1981年11月5日晴</h3><h3>孝心一开,百福皆来。</h3><h3>我不仅帮邻居画画,修无线电,还帮驻狱武警部队发明家打靶用的有线报靶机。又帮各单位画黑板报,宣传画,绘画技术大长。我的画竟获六省市画展奖,并被推选为洛阳市青年节画研究会会长。带领会员义务为居民写春联画像,《洛阳日报》点名报道了我。</h3><h3>我有求必应地帮别人画画,司法部,运输公司,办事处等越来越多的单位请我画宣传画,黑板报,尽管没什么报酬,却为我埋下了福报的种子。</h3><h3><br></h3><h3><br></h3><h3><br></h3> <h3>1981年12月12日晴</h3><h3>母亲的话很快应验了,我画画的名气越来越大,无形中变成小有名气的画家了。</h3><h3>真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帮助画宣传画的单位领导,看我做缝纫工受委屈,抱不平了;这么好的孩子,天天窝在这里做棉袄,怎么行?</h3> <h3>1981年12月14日</h3><h3>政工科*科长找到我的老板,说:我们想借小王来政工科帮忙,工资由我们发,总可以吧。我很高兴,心里很很感激,可后来才得知,*科长是让我护理垂危的老人。我的天,要接小便擦大便,再干这事真要打一辈子光棍了。</h3> <h3>晚上,我对母亲说:*科长是好意,可这活我不能干,再干我就真那个了……我不敢说找不到媳妇了。</h3><h3>母亲说:你与这些老人都有血肉关系。</h3><h3>我说:怎么可能,我姓王,与这些老人八竿子也打不着,说到天边也轮不到我伺候。</h3><h3>母亲说:我给你画个示意图,妈妈的父亲姓林,母亲姓管。你爷爷姓王,奶奶姓贾。再往上我的姥爷姓管,姥姥姓赵,爷爷姓林,奶奶姓李。再往上赵钱孙李百家姓都有了。我们中国人全是一根老藤结下来的,孔子的后代只是七十二代人吗?不是的。黄帝,老子,</h3><h3>孟子都是我们的祖先,我们所有中国人都是亲人,我们的血液早混在一起了。</h3><h3>我说:还有别的依据吗?</h3><h3>:母亲说:有你看看身边的同学,朋友,包括陌生人许多人是否似曾相识?因为我们五百年前就是一家人。</h3> <h3>1981年12月24日晴</h3><h3>我当上了"专业护工",奔走于医院,太平间,火葬场,临终关怀并送走了许多老人,初次见到死人也害怕,可看到单位从农村请来的老乡为死者穿衣服一点也不害怕。</h3><h3>穿衣服后,老乡用烧酒洗手时,我问:您为什么不怕死人?老乡说:人就一口气,气断了有什么可怕?不还是人嚒。我说:人死如虎,虎死如泥。老乡说:这是自己吓自己。</h3> <h3>1983年4月7日晴</h3><h3>见死人多了,我就敢帮忙在太平间守夜了。有些老人没有儿子,火葬场的服务也跟不上,死者女儿害怕,我就壮胆给死去的老人家属张罗后事,穿衣服,夜里在太平间守灵。许多家属对我非常感谢。</h3> <h3>可是这段时间许多人议论说:王家真是没心眼,乡下民工都不愿干的伺候人的活,竟然让宝贝儿子干,春来这孩子也真是傻瓜,你不会不听爹妈的话?别去干!</h3><h3>我问母亲他们为什么笑话我是傻瓜,母亲告诉我说:谁是傻瓜还不一定。孩子生活中l看似吃亏不好的事,其实并不一定是坏事,好事往往是人们认为的不好的事演变来的。</h3><h3><br></h3><h3><br></h3> <h3>1983年11月7日晴</h3><h3>报应真的来了。</h3><h3>谁也想不到,这个经历让我有了治疗常识。母亲一次急性肠炎送医院治疗时,已经严重脱水,一位年轻的大夫当即给妈妈吊上了大量的抗生素。我明白病人严重脱水时使用抗生素会迅速摧毁肾脏,我当即拔了针头找了科主任,主任也赶快找了年轻大夫,叮嘱大剂量补充水后才能使用抗生素。年轻大夫当即向我道了歉。我的治疗常识救了母亲一命。</h3><h3>这又印证了:好事,往往是人们认为的不好的事演变来的。</h3> <h3>1983年12月5日</h3><h3>单位清理临时工,我又失去了伺候人的工作。</h3><h3>我看书看得眼睛上火,心里默默打算,不再拖累父母,离开家乡到远方闯生活。</h3> <h3>母亲说:人总要苦一阵子,不会苦一辈子,你的命运很快会变的,因为你行善积了福。</h3><h3>我不相信行善能积福。</h3><h3><br></h3><h3>父亲安慰我说:儿子,不用怕!你姥姥常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孩子,劳改队犯人的经历印证了这话啊!</h3><h3>我不信父母的话,说;现在社会人都那么自私,我们家没关系,没门路,不会有人帮我们家。母亲反驳说:天下不是有权人的天下,也不是有钱人的天下,而是有心人的天下。心中有路,路就在脚下。</h3><h3>我是唯物主义者,不信唯心论那一套。</h3><h3>我想漂流南方打工挣钱。</h3><h3><br></h3> <h3>1984年2月2日</h3><h3>我摆摊卖鞋,一天卖不了一双,今天母亲说要和我一块去关林庙教我卖鞋。</h3><h3>母亲走不动路,我用自行车驮母亲去。在丁鼎路口,被交警抓住了,说我违反交通法,严厉训斥我,一边的母亲在流泪!</h3><h3>自行车被扣了,我与母亲背着鞋走到了关林庙。</h3> <h3>1984年3月22日晴</h3><h3>父母发愁,开始四处托人帮我找工作,找对象。</h3><h3>看到头发花白的父母为了我,拖着病恹恹的身体到处求人,四处碰瓷,我心如刀绞!</h3><h3>我知道,只有自己的境况好了,父母才不会如此操心。</h3><h3>我到洛阳周边去摆摊,贩卖水果,鞋,小玩意儿……经常被工商所追得鸡飞狗跳。</h3> <h3>1984年33月25日晴</h3><h3>在街上摆摊时,一大箱鞋被没收了!我绝望地坐在街角,半天起不来。</h3><h3>昏昏沉沉的时候,街上传来一阵叫骂打斗声,见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正揪着一个女人的头发使劲打,女人又哭又骂。</h3><h3>我路见不平,怒从心起,,跳过去按住那个男人就打,边打边骂:打女人算什么男人,看你还敢对女人撒野……</h3><h3>突然我被女人一脚踹下去,趴在地上半天起不来。原来人家是两口子!</h3><h3><br></h3> <h3>女人是从四川嫁来的,十几年没回家了,母亲来信说很想她,让她照张相片寄回去,女人想买条围巾戴上再去照相,男人没钱觉得自己窝囊,就打她……</h3><h3>我摸遍了口袋,连硬币一共三块钱,塞到女人手里,头也不回地走了。</h3><h3>我悄悄地买好了去南方的车票,准备漂流广州打工挣钱。</h3> <h3>1984年5月2日晴</h3><h3>我拉着几个破纸盒子在洛阳师院附近卖鞋时,有个路过的工友看到我说:你考上警察了,男工里面只有你一个过分数线了!</h3><h3>我惊呆了父母说我很快会有好报的,因为我是个行善行孝的好孩子,难道父母说对了?父母那么神,能掐会算?</h3><h3>我找了个没人的地方,任眼泪日子肆意横流……</h3> <h3>1984年5月5日 风</h3><h3>我高兴不起来,因看书太多眼睛上火,视力达不到当干部要求的1,0以上的视力。</h3><h3>今天体检,失望的时候好事又发生了。</h3><h3>负责检查眼睛的是三院要退休的郭护士我看她拿了我的体检表,就上前解释我看书太多影响视力的事。护士眼睛一瞪,不准我再说话。检查眼睛时,护士指着视力表让我看,我看不清,只好画圆,护士指一下就不指了,给我填了1,0。</h3><h3>母亲说,你要感激人家。</h3> <h3>1984年5月7日晴</h3><h3>我很听话,今天买了个西瓜去看望郭护士,没料到她却被我感动了。</h3><h3>她说:视力不好的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这么多年,我只要看到爱学习懂礼貌的好孩子,都让人家过关,你是唯一回头看我感激我的人,你真是个知恩感恩的好孩子,我一定给你介绍个媳妇!</h3><h3>感恩可以赚媳妇!</h3><h3>我再次验证一句话:感恩太划算了!以后要更加懂得感恩!</h3> <h3>1984年6月3日 晴</h3><h3>今天我穿上了上白下蓝的警服,忽然意识到,在劳改队今天要面对的已经不是过去有涵养有文化的政治犯了,而是文盲法盲加流氓的青少年犯人了,怎么把坏蛋变成好蛋呢?</h3><h3>母亲嘱咐我说:儿子,你是教育犯人的老师了,我虽然不懂警察的职责,担我懂得"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以生也"。人有孝心才会生爱心,人有爱心就不会干坏事了。上班了,一定要教犯人们孝敬父母。</h3> <h3>1984年7月7日 闷热</h3><h3>第一天来监狱上班,一下子围上来一群光头犯人。讨好巴结,诉说着自己如何吃亏,如何有理。犯人们一个个恼怒哀怨愁……</h3><h3>我蒙了。因为很多犯人都聪明,道理说的一套一套的,比我还精通,我说不过他们,也觉得许多犯人真的很委屈冤枉。</h3> <h3>我只好请教母亲。母亲说:命自我作,福自我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h3><h3>我用这些话对犯人们一说,没料到犯人们一下子静下来,找我抱怨的少了一半,都琢磨这是什么道理。</h3> <h3>1985年8月13日晴</h3><h3>我竟然考上了电大,成为中国第一批罪犯矫治专业生,当时我离录取分数线还差两分呢!我去报到时,接待人员拍着胸膛说:不可能录取你,你分数不够。可我拿出录取通知书,他一看,也傻眼了。</h3><h3>今天的收获难道真如父母说的源于过去的磨难与行善?</h3><h3>我有幸成为中国第一批罪犯矫治专业警官。</h3><h3>冥冥之中真的感觉老天爷在帮助甘愿付出,有孝心的人,再想想母亲的话,"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孝行善的人真的有好报呀!</h3> <h3>1985年8月8日 热</h3><h3>母亲说,不孝儿易坐牢,孝心是防止孩子坐牢的屏障。</h3><h3>我研究了无数犯人的自传(每个入狱的犯人都必须写自传)发现多数犯人在家都不孝,或不懂行孝,坐牢才发现亲情与家的珍贵,撞南墙后才知道父母恩。因为社会上交的酒肉朋友在他们"落难"时都会弃他们而去,只有父母对他们不离不弃。</h3> <h3>1985年11月21日 热</h3><h3>夜,乘坐公交车回家,车上一只手在来回游动,肆无忌惮,割了一位女子的包,却没有掏出钱。掏包者又连续割了几个乘客的口袋和包,竟没有一个乘客察觉。</h3><h3>不能让掏包者以后继续祸害人了。下车时我抓住了小偷的腰带,用警察对小偷的行话说:走跟叔叔回家!小偷看来是惯偷听出警察的口气,异常乖顺,不料,小偷后面有同伙,我不知为啥趔了一下身子,一把"三八"枪上的刀刺了过来,小偷的同伙捅破了我的衣服和皮肉。</h3><h3>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赶忙松开了小偷。</h3><h3>认定捅我的是小偷同伙,我恼羞成怒拼命追赶,两小偷反身扑向我,我连忙后退,与小偷打游击……最后在刑警队员帮助下抓住了两个坏人。</h3> <h3>回家后我后怕地将这次遭遇告诉了父亲。父亲严肃地说:一个坏人的匕首你就后怕?如果有日本鬼子的刺刀刺来你还不吓尿裤子?真不像个男子汉!</h3><h3>父亲告诉儿子:当年日本人的机枪架在天津街头,任意杀中国男人,强奸中国女人,我与哥哥一块儿拿起枪加入了抗战,可惜你二大爷死后没有找到尸体,可能被炮弹炸碎了。</h3><h3>父亲,从今以后我不再怕坏人了。</h3><h3>猜想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力量在保佑我。</h3> <h3>19**年*月*日 晴</h3><h3>母亲对我不满意,今天批评我说:你是个高中生,却只知道尽小孝,太平庸了。</h3><h3>看看你爸爸,他小学文化,却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那是大孝。</h3><h3>我说:孝有那么复杂吗?</h3><h3>母亲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我问怎么做到,终于事君,终于立身?</h3><h3>母亲说:首先要孝敬父母,热爱家乡,进而忠于伟大的民族,热爱美丽的祖国,才能做到敦伦尽分,做好本职工作,最后创新突破,实现人生价值。</h3><h3>我的心敞亮了,应当以罪犯矫治事业为己任,站在人生与整个世界罪犯改造工作的高度,定位自己的工作。</h3> <h3>19**年*月*日 雨</h3><h3>还开起用心理学来分析犯人心里问题感觉很新颖,但很快发现心里学只能解决犯人暂时的简单的问题,无法解决犯人做人的问题。</h3><h3>渐渐的,我发现西方科技是解决"术"的问题没有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魂,是根。在管理中注入我们民族文化,才能连上与祖先的血脉,才能完美地发挥现代管理科学的作用。</h3> <h3>1993年2月22日 晴</h3><h3>一百多万字的书稿已经修改重抄了四遍,那么大一堆旧书稿不舍得卖,这哪里是书稿,分明是心血呀!</h3><h3>实在没办法只好塞进床下。新抄的稿子小心翼翼地摆满了床上。</h3><h3>总怀疑自己写的书没有价值。不敢相信自己的书能出版,我的第一学历只是高中。</h3> <h3>1983年4月5日</h3><h3>实在修改不下去了。可能我就不是这书的料,于是扔了笔。</h3><h3>母亲问:孩子,我病重时为什么能砸石头拉架子车?我有些惊讶,问:为什么?母亲说:因为想到姥姥躺在病床上,等钱救命,我身体就有了力气。</h3><h3>望着母亲期翼的目光,我明白了母亲的意思。</h3> <h3>1993年4月10日 雨</h3><h3>想想起初写书时只是想让父母高兴。如今却发现自己已经走上了一条攀援险路,没法回头了。</h3><h3>再想想自己叙述的中队管理特有的规律与法则,各种内容盘根错节,太复杂,时常出现大脑空白,什么概念职责,职能,激励等,真的感觉头都大了……</h3> <h3>1993年5月20日 晴</h3><h3>今天夜班,碰上外队的干警,竟问:你想写管理方面的书?管理书能看懂吗?我知道没有人</h3><h3>相信我写书的实力,便笑笑说:闹着玩,别听他们瞎掰。</h3><h3>真想放弃写书,这项工程太大了。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各种不信任和阻碍,太多的冷嘲热讽。</h3> <h3>单位有个高学历任我上司的人说:我是大学生还没写出一本书,王春来这个高中生如果能写出书,那猴都会笑!</h3><h3>扪心自问,一个小小的基层狱警想写管理理论,是非分之想啊!开工没有回头箭,哪怕单位所有人都笑话我,也只能认了。</h3> <h3>1994年5月28日 晴</h3><h3>觉得自己大脑空了,耳边老回想起***当面侮辱我的话:你是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我好痛苦,老发愣,写不出一个字。</h3> <h3>1993年6月24日 </h3><h3>放弃写书的念头还是挥之不去。今天母亲又病重了,喘气困难,医院让我签病危通知书。莫非是母亲担心我放弃写书才引发病重?</h3><h3>晚上,母亲让我坐在她的床头说:当初我腿肿得像棒槌一样,路都走不动,可是晚上六十吨的火车皮我们三个人一夜就装满了,儿子,写书也一样啊!</h3><h3>我不解的问:为什么?</h3><h3>母亲说:人身上的能量来自孝心!</h3><h3>我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姥姥的病在母亲心头变成了动力之源!努力写书"孝父母之志"肯定也能缓解母亲的病情。</h3> <h3>1993年6月15日 雨</h3><h3>今天值班换休,到了晚上也没动笔,母亲忽然问:为什么不写了?一天没动笔了。</h3><h3>我说:妈,我怀疑我的能力。母亲笑着说:不是能力的问题,你写书的过程越艰难越好。我问:为什么?母亲说:这是一种智慧,你承受的困难越多,只要坚持下来,福报会越大。人生在世,往往会因为受到讽刺打击而伤心不已。对坚强的人来说,累累创伤是生命赐予的礼物。有人笑话你,看不起你,你可保持沉默,过多解释,申辩反而让人觉得华而不实。</h3><h3>母亲的鼓励太重要了,我联想起高尔基的名言,在心里对自己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h3> <h3>1994年5月28日 晴</h3><h3>我加入了图书馆组织的"读书会"享受进书库选书的权利,常常泡图书馆。</h3><h3>母亲鼓励我说:不爱读书的民族是会灭亡的民族,不爱读书的人肯定是没出息的人。儿子,图书馆这几百万册藏书里到处有黄金,你会变成最"富有"的人。</h3><h3>母亲的"人身上的能量来自孝心"这句话得到了验证。</h3><h3>读书演讲活动我积极参加,我竟被选为"读书会"副会长,进书库选书更方遍了。</h3><h3>诸如《军事领导科学》《现代工厂管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书堆成了山,我如饥似渴地读,写。</h3><h3><br></h3> <h3>我越来越肯定地认定西方的科学只能解决"术"的问题,我所研究的管理科学也是技巧,没有道,而从教做人开始,才能真正解决工作动力问题。我们的民族文化是我们的魂,是根,要移植为管理学的核心内容。</h3><h3>晚上母亲看我又投入地看书学习,笑道:儿子,是不是明白了"要知书中黄金贵,夜点明灯下苦功"这句话?</h3><h3>我点点头,在充分享受读书会会员权利过程中,《劳改中队管理学》书稿日趋成熟了。</h3> <h3>1994年5月30 阴</h3><h3>上班路上头昏沉沉的,突然一头栽倒。在同事搀扶下在卫生所量了血压,压差只有十五,大夫建议我病休。我笑道:我没那么娇气。回家没敢告诉父母。</h3><h3>第二天找大夫问晕倒的原因,大夫说:别写了,好好睡三天!难道这就是我完成《劳改中队管理学》的隐性成本?</h3> <h3>1994年6月1日 晴</h3><h3>省里专家要看我的书稿,"丑媳妇"要见"公婆"了。专家学者会怎么样评价我的书?出版社会有什么样的态度?</h3><h3>八年的辛苦,一旦得不到承认将一文不值。绝对没有人说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这一大堆稿纸将是一堆废纸。</h3> <h3>1994年6月3日 晴</h3><h3>桌上的书稿摞了三尺高,达一百七十二本,自己也怀疑,怎么能写出这么多文字?</h3><h3>从二十多岁血气方刚的青年,到三十多岁成年男人,这本书耗了我近十年时光,值得吗?</h3><h3>值得,因为母亲看到我写书,就会从心底笑出来。</h3> <h3>写书一年能用一篮子墨水,今天我去卖空墨水瓶,谁知收破烂的拒收空墨水瓶。</h3><h3>书稿还在修改。除了上班就在照料父母的空间里写书。我对人际关系陌生了,连单位谁是什么职务,当什么官也似知非知,单位干警一大半不认识。</h3><h3>也有人背后议论我变得怪了。</h3><h3>我明白这就是母亲说的代价。</h3> <h3>1994年6月5日 晴</h3><h3>母亲病重,医生竟说母亲只有约半年的生命。一定要让母亲看到我的书,我要与时间赛跑。</h3><h3>也许母亲看到书稿变成铅字,病就会好一半,因为孝心里有神秘的能量。</h3><h3>《孝经》说的很清楚: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h3><h3>因为,父为乾,为天,母为坤,为地,孝敬父母就是敬天敬地。儿女行孝,父母就能将能量贯通给儿女,接通了天地的能量,儿女就会能力非凡。</h3> <h3>1994年6月22日 晴</h3><h3>打小我就发誓,一生要有所作为,父母太苦了,要让父母因为拥有儿子自豪,可我"三十而立"之年也没立起来。</h3><h3>从二十五岁写《劳改中队管理学》,已耗了我八年生命,几乎所有的我都窝在父母病榻旁,冬天手冻的麻木,夏天穿个裤头趴在地上写,如果稿纸撕破,丢失弄湿,我都会碰了心肝似的大为光火,可是这本书的出版还遥遥无期。</h3><h3>母亲的病时重时轻,要让父母在有生之年看到儿子的成绩,我要与时间赛跑。</h3> <h3>整夜不眠,白天口腔,鼻腔都是血块,眼睛发红,胸部疼得厉害。母亲看到我嘴角的血丝,怀疑地问::儿子你是不是得了肺结核?去拍一个片子……</h3><h3>我答应换休送妈妈去医院时,顺便拍片子。</h3> <h3>1994年6月27日 阴</h3><h3>今天晚饭后,司法部金部长竟然打来电话,希望了解一些有关基层中队的情况。,我对金部长肃然起敬。</h3><h3>前几天在参加"全国第一次劳改中队研讨会"上我宣读了"关于建立劳改中队管理理论"后受到了金部长的高度赞许。会后受到了金部长的接见。没想到过去只有在杂志上看到的金部长,竟然一拍我的肩头,说:"我很赞赏你的观点,小伙子。我也因此认识了这位全国监狱劳改部门的最高首长。</h3><h3>母亲说:儿子,你遇上贵人了。</h3><h3><br></h3><h3><br></h3><h3><br></h3> <h3>1994年7月2日 阴</h3><h3>我显得另类了,</h3><h3>天天醉心照顾老人与写作,战友们喝酒,打牌,聊天我都不参加。</h3><h3>背后有人说我怪,我能理解。可当先进,晋职称老轮不上我,心里很不好受,承受着压力。</h3><h3>晚上在帮母亲熬中药时,母亲看我紧皱眉头,说了一段话化解了我心中的伤感。</h3><h3>母亲说:上天在成就你,你不是另类吗?不是没人找你玩吗?这样不就有空干自己想干的事了吗?如果天天高朋满堂,那还能做自己的事,那样你就平常了,不会有特殊的成就了。</h3><h3>我闻言立即生出自信来。</h3><h3>妈妈太有智慧了,怪不得古人云: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持大半,盖以母教为本也!</h3> <h3>1995年1月13日 晴</h3><h3>母亲的预测应验了,艰难的耕耘有了结果。</h3><h3>金部长与中国监狱管理局王明迪局长对《劳改中队管理学》一书非常重视,批示要求河南劳改系统给予大力支持,并亲自过问修改情况。</h3> <h3>1995年.*月1*日 阴</h3><h3>今天再次翻看研究各种管理,建设,科学,成功等书籍。越觉得西方的科技管理科学是一种技巧,充斥着竞争,看不到节制,没有底线,其实是将人格争强的一面发掘到了淋漓尽致的状态,看不到魂……</h3><h3>我觉得这些看似漂亮的西方管理理论,很容易派生负面产品。我所在的教育监区的长押犯,多数是大老板和曾经的官员,他们都很聪明,有管理理论,有手段赚钱,有办事技巧,只是缺了做人的学习,其实是缺乏民族文化的熏陶,他们就背着十年二十年刑期坐牢了。</h3><h3>中华民族文化是魂,我要在管理学中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孝",只有这样才能完美地发挥现代管理科学的作用,竞争也才有底线。</h3> <h3>1996年1月15日 阴</h3><h3>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金部长亲自与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沈社长商量《监狱中队管理学》出版事宜。</h3><h3>王明迪局长,王喜文司长,杨世光,王爱民等领导非常关心这本书。司法部王爱民副局长天天去招待所看我,他们都非常和蔼。</h3><h3>我与《监狱法实施细则》起草小组的人住在一起,小组的陈好彬,曾陵,刘志刚等老师都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h3><h3>我只有在心里说,谢谢了!</h3> <h3>1996年3月10日 晴</h3><h3>十年磨一剑。</h3><h3>空墨水瓶装满了几篮子,书稿抄改了五遍,等于写了六百多万字,现在望着那么一大堆书稿就害怕怀疑自己是怎么写出来的。</h3><h3>中午吃饭时,我无意中说出,这本书耗了我三十斤体重,母亲闻言竟然流出了泪。</h3><h3>这本书多次更名最后定为《监狱中队管理学》,十年来单位也由"河南省劳动改造第五支队"变成"洛阳监狱",省"劳改局"也改名为"河南省监狱管理局"。</h3><h3>十年了,我已经习惯在身上装个小本子,把所有能挤出的零碎时间都用在写作上……</h3><h3>这本书完成离不开父母的鼓励,母亲常在病床上用目光激励着我。我感激父母成就了我的事业。这本书是孝的结晶。</h3> <h3>1996年3月14日 阴</h3><h3>《监狱中队管理学》出版了,金鉴副部长在为该书写的序中说:该书填补了国内监狱基层管理理论专著的一项空白。</h3><h3>我将散发着油墨味的新书带回了家,激动地将书递给了母亲,,母亲始终微笑中,我感到了母亲平静的笑容里,是激烈跳动的心。</h3><h3>母亲抚摸着我的新书爱不释手,晶莹的泪水滚滚而落,母亲说:这是我儿用身上三十斤肉换来的。我说:妈,这是您用慈爱与智慧为儿换来的,没有您,我用身上六十斤肉也换不来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