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国家美术馆 -(2) 近代绘画

刘兆岩

<h3>皮耶-奥古斯特·雷諾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 - 1919): 《小船》The Skiff (La Yole), 1875.</h3><h3>雷诺阿是印象派画家的领军人物。如果雷诺阿对主题的选择是典型的印象派,那么他的绘画技巧也是如此。雷诺阿喜欢使用亮色并避免黑色或泥土色调,创造了热和光的效果。这幅画中雷诺阿将鲜橙色的船放在深蓝色的水中,故意使用了互补色,当彼此并排观看时,它们会变得更加强烈。<br></h3> <h3>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 - 1926): 《睡莲池塘》The Water-Lily Pond, 1899.</h3><h3>《睡莲》组画是莫奈晚年作品的一个成熟系列,也更进一步成就了他印象派大师的名号。1893年,莫奈在吉维尼的房子旁买了一块地,在那里建了一个缤纷的花园,并想再建一个水上花园即可观赏又可作为绘画的主题。他从日本版画中得到启发,在水塘的一端建造了一座日本桥。水上花园成为莫奈晚年事业的主要动力,也是约为250幅画作的主题。<br></h3> <h3>皮耶-奥古斯特·雷诺阿 (Pierre-August Renoir 1841 - 1919): 《剧院里》At the Theatre (La Premiere Sortie), 1876-77.</h3> <h3>爱德华·维亚尔 (Jean-Édouard Vuillard 1868 - 1940): 《壁炉架》The Mantelpiece (La Cheminee), 1905.</h3><h3>法国画家,纳比派成员。其作品多为肖像画、室内画和装饰性壁屏,常以周围常见的食物为题材。</h3> <h3>皮耶-奥古斯特·雷诺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 - 1919): 《米西亚·塞特》Misia Sert, 1904.</h3> <h3>皮耶-奥古斯特·雷诺阿 (Pierre-August Renoir 1841 - 1919): 《湖滨景观》Lakeside Landscape, about 1889.</h3> <h3>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 1839 - 1906): 《浴女》Bathers (Les Grandes Baigneuses), about 1894-1905.</h3><h3>从1870年代塞尚开始以泳客为主题作画,单人或群组。晚年,他绘制了三个大型女性泳客群组画。其余两幅收藏在宾州梅里恩的巴恩斯基金会和费城艺术博物馆。</h3> <h3>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nbsp;1839 - 1906): 《自画像》Self Portrait, about 1880-81. <br></h3><h3>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印象」一詞即是源自其名作《印象·日出》,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都有其推廣。莫內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其畫作中沒有非常明確的陰影,亦無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h3> <p>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nbsp;1839 - 1906): 《埃斯塔克海边》The Sea at L'Estaque, 1876.</p> <h3>讓-巴蒂斯·卡米耶·柯罗 (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 1796 - 1875): 《意大利女人》Italian Woman, about 1870.</h3><h3>法國著名的巴比松畫派畫家,也被譽為19世紀最出色的抒情風景畫家。畫風自然,樸素,充滿迷矇的空間感。</h3> <h3>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Gustav Klimt 1862 - 1918): 《厄米·加利亚肖像》portrait of Hermine Gallia, 1904.<br></h3><h3>生於維也納,是一位奧地利知名象徵主義畫家,是維也納文化圈代表人物。1897年他創辦了維也納分離派或译新艺术派,旨在促进艺术,设计和建筑的现代化。Hermine Gallia 和她的丈夫是前卫艺术的重要赞助人。 </h3> <h3>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 1848 - 1903): 《窗前的一碗水果和啤酒杯》Bowl of Fruit and Tankard before a , probably 1890.<br></h3> <h3>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 1839 - 1906): 《画家的父亲》The Painter's Father, Louis-Auguste Cézanne, about 1865.<br></h3> <h3>洛维斯·科林斯 (Lovis Corinth 1858 - 1925): 《费迪南德·迈因策博士肖像》Portrait of Dr Ferdinamd Mainzer, 1899.<br></h3><h3>是德国艺术家和作家,作为版画家实现了印象派和表现主义的综合。<br></h3> <h3>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 - 1903): 《塞尚肖像》Portrait of Cezanne, 1874.</h3> <h3>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 - 1890): 《两只螃蟹》Two Crabs, 1889.</h3><h3>梵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h3> <h3>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 - 1890): 《一个农民妇女的头像》Head of a Peasant Woman, about 1884.</h3><h3>1883年,梵高定居在荷兰北布拉班特州的一个村庄努嫩(Nuenen),他的父亲在那里担任牧师。在努嫩他观察农民的生活,也确立了他的劳动人民画家的身份。这一幅画是那个冬天他画的40多个头像画中的一幅。</h3> <h3>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 - 1890): 《向日葵》Sunflower, 1888.</h3><h3>《向日葵》是荷蘭畫家梵高繪制的一个系列靜物油畫。當中有2幅繪有15朵向日葵,與1幅繪有十四朵向日葵,另有兩幅繪有12朵向日葵。收藏在伦敦美术馆的这一幅是梵高于1888年8月在法國南部阿爾勒繪制的,也是他的第一幅15朵的《向日葵》、是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在他的“黄房子”寓所里布置在为高更精心准备的客房中。梵高梦想在法国南部有一个有画家聚集作画、更亲近自然的工作室。在那里他并绘制了第一幅12朵的《向日葵》(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其餘的作品在翌年1月繪成。1887年他另外在巴黎繪畫了一套四幅的向日葵靜物畫、而高更获得了其中的两幅。</h3> <h3>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 - 1890): 《梵高的椅子》Van Gogh's Chair 1888.</h3><h3>这幅作品是梵高在阿尔勒的黄房子画室和高更同住时画的。1889年初进行了修整。梵高还画了为高更精心准备的带扶手的座椅的另一幅画(现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体现出他对高更到来的重视。而短短两个月后高更的离去、对梵高期待有画家相伴作画的打击很大、或许是造成梵高割掉自己耳朵的原因。</h3> <h3>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 - 1890): 《麦田中的丝柏树》A Wheatfield&nbsp;with Cypresses, 1889.</h3><h3>这是梵高于1889年绘制了三幅类似的《有柏树的麦田》油画,都是他麦田系列的一部分。1889年5月至1890年5月期间梵高成为处于法国南部阿尔勒附近圣雷米的圣保罗-德-穆索尔修道院的精神病庇护所的一名患者,在那里完成了这些绘画并展出,他是被从避难所的窗子向普罗旺斯的阿尔皮尔斯小山丘望去所看见的景色所感动。</h3> <h3>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 - 1890):&nbsp;Long Grass with Butterflies, 1890.</h3><h3>梵高在圣雷米的避难所中接受治疗期间,他被限制在地里工作。到达这里后不久他描述这里像是“废弃的花园”“草长得很高,蓬松,并杂草丛生”。这些风景画是梵高在避难所逗留的最后期绘制的。</h3> <h3>亨利·马蒂斯 (Henri Émile Benoît Matisse 1869 - 1954): 《格雷塔·莫尔的肖像》Portrait of Greta Moll, 1908.</h3><h3>马蒂斯是一位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画家。馬蒂斯與畢加索、馬歇爾·杜尚一起為20世紀初的造型藝術帶來巨大變革。他也是野獸派的領袖。野獸派主張印象主義的理念,促成了20世紀第一次的藝術運動。</h3> <h3>巴勃羅·魯伊斯·畢加索 (Pablo Picasso 1881 - 1973): 《母性》Motherhood (La Maternité), 1901.</h3><h3>西班牙著名的藝術雕塑家、版画家、舞台設計師及作家,出名於法國,和喬治·布拉克同為立體主義的創始者,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畢卡索是少數在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之一。 </h3> <h3>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 1859 - 1891): 《阿尼埃爾浴場》Bathers at Asnières, 1884.</h3><h3>秀拉是点彩画派的代表畫家,新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畫作風格相當與眾不同,秀拉的畫充滿了細膩繽紛的小點。秀拉擅長畫都市中的風景畫,也擅長將色彩理論套用到畫作當中。该画於1884年在法國完成的布面油畫作品,是秀拉大型作品中的傑作之一。雖然畫名為“阿尼埃爾”浴場,畫作描繪的却是寧靜的巴黎郊區、塞納河邊景色。當時秀拉年僅24歲,當年他曾向巴黎沙龍請求展出此畫,但遭到拒絕。這幅畫在畫家死後才出名,現為倫敦國家美術館的重要展品之一。<br> </h3> <h3>约翰·罗素 (John Russell 1858 - 1930): 《蒙特赌场的露台》Les Terrasses de Monte Casino, 1889.</h3><h3>是澳大利亚印象派画家。尽管绘画多产并且与欧洲前卫艺术保持着密切联系,但罗素很少展示他的作品。他从父亲那里获得了巨大的遗产,因此他对从艺术中赚钱毫无兴趣。他的妻子于1907年去世后,饱受悲痛之苦的罗素销毁了数百幅画作。他晚年回到悉尼,死于相对默默无闻的地方。今天,他的作品在他的祖国和欧洲的主要画廊展出,包括奥赛博物馆和巴黎罗丹博物馆。</h3> <h3>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 - 1903): 《夜晚的蒙马特大道》The Boulevard Montmartre at Night, 1897.</h3><h3>畢沙羅是一位丹麦裔法國的印象派、新印象派畫家,印象派画家中的中心人物。畢沙羅喜好寫生,畫了相當多的風景畫,他的後期作品是印象派中點彩畫派的佳作。晚年,他转向描绘巴黎,鲁昂,迪耶普,勒阿弗尔和伦敦的城镇场景,主要是从酒店和公寓的窗户望过去的场景。 毕沙罗可能受到了莫奈系列绘画和马奈城市风光画的影响,而开始了这个城市风光系列的绘画。这幅画是该系列唯一的雨夜绘画。毕沙罗一生都没有签名也没有展出。</h3> <h3>亚瑟·斯特兰顿 (Arthur Streeton 1867 - 1943): 《蓝色太平洋》Blue Pacific, 1890.</h3><h3>斯特兰顿是澳大利亚风景画家,也是海德堡画派(又称为澳大利亚印象派)的主要成员。</h3> <h3>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864 - 1901): 《两个朋友》The Two Friends, 1894.<br></h3><h3>羅特列克法國貴族、後印象派畫家、近代海報設計與石版畫藝術先驅,被人稱作「蒙馬特之魂」。羅特列克承襲印象派畫家莫內、畢沙羅等人畫風,以及日本浮世繪之影響,開拓出新的繪畫寫實技巧。他擅長人物畫,對象多為巴黎蒙馬特一帶的舞者、女伶、妓女等中下階層人物。 </h3> <h3>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864 - 1901): 《花园中坐着的女人》Woman seated in a Garden, 1891.</h3><h3><br></h3> <h3>亨利·盧梭 (Henri Rousseau 1844 - 1910): 《惊奇!》又名《热带风暴中的虎》Surprised!, 1891.</h3><h3>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以纯真、原始的风格著称。他曾经是一名海关的收税员,是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代表畫作為《夢境》、《沉睡的吉普赛人》等。</h3> <p>女孩与热带风暴中的虎</p> <p>保羅·高更 (Paul Gauguin 1848 - 1903):《花瓶》 A Vase of Flowers, 1896.</p> <h3>充个数...</h3> <h3>埃德加·伊莱尔·日耳曼·德加 (Hilaire-Germaine-Edgar Degas 1834 - 1917): 《梳头》Combing the Hair (‘La Coiffure’), about 1896.</h3><h3>生於法国巴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他曾在巴黎藝術學院学习绘画,受到安格尔的很大影响。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他通常被认为是属于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风格。 </h3> <p>保羅·高更(Paul Gauguin 1848 - 1993): 《美化》Faa Iheihe, 1989.</p><p>生於法國巴黎,印象派畫家,大部份藝術史家將他歸於后印象派。他死後作品才開始名聲大噪。他對色彩的使用導致了綜合主義的產生,加上分隔主義的影響,也為原始主義的產生鋪平了道路。“Faa Iheihe”是塔希提语意为 'to beautify'(美化),是高更在塔希提岛所作系列画中的一幅,他在那里度过了他的最后几年。高更孩提最初几年在秘鲁利马度过,自幼受印加文明熏陶,性喜原生态,梦萦“黄金时代”人类的蛮荒天堂。</p> <h3>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 - 1926): 《格尔奴叶(蛙塘岛)的浴者》Bathers at La Grenouillère, 1869.</h3><h3>印象派大师莫奈和雷诺阿是至交,1869年在巴黎近郊的蛙塘岛一起写生,以画论道,留下不少精彩的、题材相似角度相同的佳作。</h3> <h3>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 - 1926): 《勒阿弗尔博物馆》The Museum at Le Havre, 1873.</h3> <h3>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 - 1926): 《特鲁维尔海滩》The Beach at Trouville, 1870.</h3> <h3>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 - 1926): 《阿让特伊的雪》Snow Scene at Argenteuil, 1875.</h3> <p>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 - 1926): 《雪下的拉瓦考特》Lavacourt Under Snow, about 1878-81.</p> <h3>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 - 1926): 《圣拉扎尔站》The Gare St-Lazare, 1877.</h3> <p>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nbsp;1832 - 1883): 《马克西米利安的死刑》The Execution of Maximilian, about 1867-68.</p><p>马克西米利安出生于1832年,是奥地利大公弗朗兹·卡尔(Franck Karl)和巴伐利亚公主索菲(Sophie)的儿子。在奥地利海军服役之后,他受到拿破仑三世的鼓励,在法国的干预下成为墨西哥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于1864年5月到达墨西哥。在他的统治期间,一直遭到被罢免的总统贝尼托·华雷斯(Benito Juárez)部队的反抗。1866年拿破仑撤军后,帝国崩溃。</p> <p>马克斯·利伯曼 (Max Liebermann 1847 - 1935): 《凯泽·弗里德里希的追悼会》Memorial Service for Emperor Frederick at Kösen, 1888-88.</p><p>利伯曼生於柏林,德国阿什肯納茲猶太裔画家及版画家,印象派於德國的代表人物。 </p> <p>约翰·辛格·萨金特 (John Singer Sargent 1856 - 1925): 《酒杯》Wineglasses, probably 1875.</p><p>萨金特的父母皆为美国人。迁居伦敦之前,他都在巴黎接受训练。因为描绘了爱德华时代的奢华,所以是“当时的领军肖像画家”。他的画作描绘了他游历世界各地时的所见见闻。</p> <h3>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nbsp;1832 - 1883):《杜乐丽音乐会》 Music in the Tuileries Gardens, 1862.</h3><h3>《杜乐丽音乐会》又译《花园音乐会》,是馬奈创作于1862年的一幅油布画。该画受哈尔斯和委拉斯开兹的影响。休闲为其一生的创作主题之一。在这幅画里馬奈将他的朋友、艺术家、作家、音乐家及其家人包括画家自己画在作品中。显示在杜乐丽花园参加音乐会的情景。现藏于伦敦的英国国家美术馆。 </h3> <p>阿道夫·冯·门采尔 (Adolph Menzel 1815 - 1895): 《杜乐丽花园的午后》Afternoon in the Tuileries Gardens, 1867.</p><p>门采尔出生于现属波兰的弗罗茨瓦夫,1830年,全家迁居柏林。为德国著名的插图画家。他自学油画创作,很快创作出大批绘画作品,主要描绘腓特烈大帝时代的历史场景,但也描绘日常生活的景象,绘画题材丰富。该画显然来自于马奈的《杜乐丽花园》的灵感。</p> <p>亨利·范汀·拉图尔 (Henri Fantin-Latour 1836 - 1904): 《埃德温·爱德华兹夫妇》Mr and Mrs Edwin Edwards, 1875.</p><p>是一位法国画家和石版画家,他以花卉画和巴黎画家和作家的集体画像而闻名。</p> <p>约瑟夫·以色列 (Jozef Israëls 1824 - 1911): 《背着溺水者的渔民》Fishermen carrying a Drowned Man, probably 1861.</p><p>是一位荷兰画家。他是海牙画派的主要成员,是19世纪下半叶最受尊敬的荷兰艺术家。</p> 局部 <p>埃德加·德加 (Hilaire-Germain-Edgar Degas 1834 - 1917): 《年轻的斯巴达人运动》又称《年轻的斯巴达女孩挑战男孩》Young Spartans Exercising also known as Young Spartan Girls Challenging Boys, about 1860.</p><p>德加生於法国巴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受到安格尔影响的很大。于1872年-1873年间,居住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这期间他创作的“新奥尔良棉花交易所”是唯一一幅他在世时被博物馆收购的作品。 </p> <p>愛德華·馬奈 (Édouard Manet 1832 - 1883): 《咖啡厅音乐会的一角》Corner of a Cafe-Concert, probably 1878-80.</p> <p>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 - 1903): 《西德纳姆大道》The Avenue, Sydenham, 1871.</p> <p>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 - 1903): 《乡村小女仆》The Little Country Maid, 1882.</p> <p>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 - 1903): 《阿米塔日街旁的斜坡》The Cote des Boeufs at L’Hermitage, 1877.</p> <p>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 - 1903): 《猪肉屠夫》The Pork Butcher, 1883.</p> <p>阿尔弗雷德·西斯莱 (Alfred Sisley 1839 - 1899): 《泰晤士河查林十字大橋》View of the Thames: Charing Cross Bridge, 1874.</p><p>法国印象派创始人之一,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英国人家庭,之后恢复英国国籍,惟大部分时光在法国渡过。西斯莱主要创作风景画,风格受到印象派同道和柯罗的影响,主要作品有《枫丹白露河边》、《鲁弗申的雪》、《马尔利港的洪水》、《洪水泛滥中的小舟》等。他的画作在生前并不被人看重,死后才获得好评。</p> <p>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 - 1926): 《勒阿弗尔博物馆》The Museum at Le Havre, 1873.</p> <p>喬治·斯塔布斯 (George Stubbs 1724 - 1806): 《口哨外套(马)》Whistlejacket, about 1762.</p><p>是一位英国画家,最著名的是他画的马。 斯塔布斯的作品包括历史绘画,但他最伟大的技能是绘画动物,这可能受到他对解剖学的热爱和影响。《口哨外套》是斯塔布斯1762年创作的画布上的油画,展示了罗金厄姆(Rockingham)侯爵的赛马,大约是真人大小,被描述为“阿拉伯纯种完美之美的典范”。</p> <p>喬治·斯塔布斯 (George Stubbs 1724 - 1806): 《米尔班克和墨尔本家庭》The Milbanke and Melbourne Families, about 1769.</p> <p>托馬斯·庚斯博羅 (Thomas Gainsborough 1727 - 1788): 《威廉·哈克特夫妇(早晨散步)》Mr and Mrs William Hackett (‘The Morning Walk’), 1785.</p><p>是一位英國肖像畫及風景畫家。他是皇家藝術研究院的創始人之一,曾為英國皇室繪製過許多作品,並與競爭對手約書亞·雷諾茲同為18世紀末期英國著名肖像畫家。</p> <p>约翰·康斯特勃 (John Constable 1776 - 1837): 《斯特拉特福磨坊》Stratford Mill, 1820.</p> 局部 <p>约翰·康斯特勃 (John Constable 1776 - 1837): 《干草车》The Hay Wain, 1821.</p><p>英国风景画家。1819年他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候补会员,十年后选为正式会员。1824年,许多外国艺术家参加的巴黎沙龙的展览引起轰动,其中康斯特勃有三幅作品《干草车》、《英国的运河》和《汉普斯戴特的荒地》。康斯特勃的《干草车》在巴黎所得的评价甚高,获得了金质奖章,并专门在圣马可大街上开了一个康斯特勃沙龙。 </p> 局部<br> <p>约翰·康斯特勃 (John Constable 1776 - 1837): 《纪念约书亚·雷诺兹爵士纪念碑》Cenotaph to the Memory of Sir Joshua Reynolds,1833-36.</p> <p>德比的约瑟夫·赖特 (Joseph Wright of Derby 1734 - 1797): 《气泵裡的鸟实验》An Experiment on a Bird in the Air Pump, 1768.</p><p>是一位英国风景画家和肖像画家。他被誉为“第一位表达工业革命精神的专业画家”。</p> <p>《气泵裡的鸟实验》是莱特在1765至1768年间所做的烛光夜景画组成的一部分、是他的第一件烛光杰作。对莱特来说,科技时代的奇迹与宗教绘画的主题一样的令人惊叹。</p> <p>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 - 1851): 《加来码头:一艘英国跨河渡轮的到来》Calais Pier: An English Packer Arriving, 1803.</p> 一条满载乘客并悬挂英国国旗的跨河渡轮(小包)正在接近加来港口。在它周围,小型法国渔船(poissards)驶向大海。水势汹汹,乌云密布,一道阳光直射照亮了画面中央的白色帆。在右下方的前景中,一艘小渔船正试图摆脱被撞向码头的打击。场景看起来很混乱,有碰撞的危险。 <p>约瑟夫·玛罗德·威廉·透纳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775 - 1851): 《赫洛与勒安得耳死别》The Parting of Hero and Leander, before 1837.</p> 这幅画描绘了一个古老的希腊神话,后来被包括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勋爵在内的作家们继续传述。赫洛(Hero)是爱神阿芙罗狄蒂(Aphrodite)的女祭司,她居住在赫勒蓬海峡(Hellespont)海峡的一座高塔中,该海峡将欧洲与亚洲分隔开来。她和亚洲一侧的年轻人利安德(Leander)相爱。每天晚上,当他游水与她相聚时,她会举起一盏灯引导他。一天晚上,灯被吹灭,他被淹死了。赫洛将自己从塔上摔下来,与他同死。 高更的画 <p>阿道夫·约瑟夫·托马斯·蒙蒂塞利 (Adolphe Monticelli 1824 - 1886): 《静物:水果》Still Life: Fruit, about 1878-82.</p><p>是前印象派一代的法国画家。</p> <h3>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 - 1926): 《睡莲,日落》 Water-Lilies, Setting Sun, about 1907.</h3> <p>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 - 1926): Flood Waters, 1896.</p> <p>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 - 1926): The Thames below Westminster, about 1871.</p> <p>阿克塞利·加伦-卡勒拉 (Akseli Gallen-Kallela 1865 - 1931): Lake Keitele, 1905.</p><p>是芬兰最显著的艺术画家之一。他以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为主题的画作而闻名。他对芬兰民族身份认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1907年他42岁的时候,他把自己原有的瑞典语名字“Axel Gallén”芬兰化成为“Akseli Gallen-Kallela”。</p> <p>蒂奥·范·雷塞尔伯格 (Théo van Rysselberghe 1862 - 1962): Coastal Scene, about 1892.</p><p>是比利时新印象派画家,他在20世纪初的欧洲艺术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p> <p>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 1859 - 1891): 《格雷夫里斯海峡,菲利普斯大堡》The Channel of Gravelines, Grand Fort-Phillips, 1890.</p> <p>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 1859 - 1891): Studies, 1883-8.</p> <p>喬治·秀拉(Georges Seurat 1859 - 1891): Studies, 1883-8.</p> <p>让·查尔斯·卡赞 (Jean-Charles Cazin 1841 - 1901): 《海难后的尤利西斯》Ulysses after the Shipwreck, about 1880-84.</p><p>是法国园艺师,博物馆策展人和陶艺家。</p> <p>托马斯·劳伦斯 (Sir Thomas Lawrence 1769 - 1830): 《查尔斯·斯图尔特中将,后来的第三位伦敦德里侯爵》Portrait of Lieutenant General the Hon. Charles Stewart, later 3rd Marquess of Londonderry (1778-1854), 1814.</p><p>英国肖像画家、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校长。</p> <p>亨利·雷本爵士 (Sir Henry Raeburn 1756 - 1823): 《射箭手》'The Archers’, about 1789-90.</p><p>雷本爵士是英国的肖像画家,并且是自联盟成立以来苏格兰的首位重要肖像画家。他曾担任苏格兰乔治四世国王的肖像画家。</p> <p>托馬斯·庚斯博羅 (Thomas Gainsborough 1727 - 1788): 《安德鲁斯夫妇》Mr and Mrs Andrews, about 1750.</p> <p>托馬斯·庚斯博羅 (Thomas Gainsborough 1727 - 1788): 《艺术家和他的妻子和女儿》Portrait of the Artist with his Wife and Daughter, about 1748.</p><p>这是庚斯博羅已知的最早的油彩自画像,也是他与家人唯一现存的自画像。他和妻子玛格丽特一起坐着,那个面色红润的小女孩可能是他们短暂的第一个女儿玛丽。庚斯博羅可能是在1748年3月1日玛丽被埋葬之前开始的作画的,那时他还不到21岁,而他的妻子玛格丽特小他一岁。</p> <p>托馬斯·庚斯博羅 (Thomas Gainsborough 1727 - 1788): 《画家女儿们追赶蝴蝶》The Painter's Daughters chasing a Butterfly, about 1756.</p><p>这幅未完成的肖像中的两个小女孩是盖恩斯伯勒和妻子玛格丽特·伯尔(Margaret Burr)的女儿玛丽和玛格丽特。玛丽被赋予了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女儿(上图中的小女孩)的名字,她在大约18个月大时去世。</p> <p>托馬斯·庚斯博羅 (Thomas Gainsborough 1727 - 1788): 《西登斯夫人》Mrs Siddons, 1785.</p><p>萨拉·西登斯(Sarah Siddons,1755年7月5日-1831年6月8日)是一位英国演员,在18世纪以出演悲剧而著名,以其塑造的莎士比亚角色麦克白夫人而闻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