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在云中的天上人家——悬空村

猪姥姥

<p class="ql-block"><b>  世人常说:“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五千年看山西”,山西有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b></p><p class="ql-block"><b> 红色传奇.延安之旅圆满划上了句号,我们又慕名转道山西,游览芦芽山侧的悬空村。</b></p> <h3><b>  金秋的庐芽山,层林尽染,白云悠悠,秋高气爽!</b></h3> <p class="ql-block"><b>  俗话说得好“大隐隐于山”,这里奇峰矗立,峡谷绵延,崎岖的进山路随山势上升。顺着山路,没走多远,抬头仰望,就看见一座村庄整个都悬挂在山腰之上,村庄顺崖就势而建,从谷底仰望,好似空中楼阁。</b></p> <h3><b>  村子名叫王化沟村,坐落在山西省宁武县的大山中。几百年来,人们的房屋就建在这个海拔约2300多米高山的半山腰上,因此这里又被称作“悬空村”。</b></h3><h3><b> 因山腰悬崖空间狭窄,房屋后部坐落在崖石上,前半部则悬空而建,下面以竖立在天然石壁上的大木柱支撑,看似危险,实则相当坚固,至今仍有清代建筑完好无损地保存着。</b></h3> <h3><b>  相传悬空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乾隆年间,他们的祖先为躲避灾难和战事,来到人迹罕至的宁武大山深处,在半山腰上建起了这处深幽僻静的家园。</b></h3> <h3><b>  一湾清泉顺山而下涓涓不息,成为了山民们的生活生产取之不尽的源泉,也是这里的人们依恋固守在这里的根本,是山里人世代繁衍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b></h3> <h3><b>  靠山吃山,取之不尽的石头和树林,成就了这里独特的建筑......,石块垒成坚固的石拱桥和石窖(己废弃无人居住)。</b></h3> <p class="ql-block"><b>  整个村子面向峡谷,房前无院,只有一条走廊。各家走廊之外多用木料横竖组合,悬于空中,铺就木板桥,便是连结每户贯穿全村的路。</b></p> <p class="ql-block"><b>  “悬空村”的房屋错落有致,户户相连,有的甚至还是二层小阁楼。村民的牛、羊、骡圈等也建在悬崖绝壁边上。整个村子面向峡谷,前半部分多以木柱支撑,悬空而建,在其前面加宽铺就木板,便是村中唯一长约不到一公里的道路,形成了罕见的“空中栈道”景观。</b></p> <h3><b>  由于地盘不足,房屋就向空中伸展,因此还有许多楼阁式建筑,进出其间,全靠木梯上下。</b></h3><h3><b> 最为陡峭的"悬空屋",修在壁顶,堪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在阁楼上凭栏远眺崇山远岭,俯看松涛绿浪,石窑炊烟袅袅。游人至此,凭窗览遍万顷苍翠,倚门望尽百里云海。</b></h3> <h3><b>  简陋木屋旁树上的老鸦窝,更添一份寂静和苍凉。</b></h3> <h3><b>  在这个只有13户人家的隔世家园里,现仅生活着三四十口人,和如今大多数农村一样,村子里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谋生,所见多为老嬬妇幼。</b></h3> <h3><b>  深匿于深山老林中的王化沟村,这里不缺水,不缺柴,睡火炕,烧木薪,靠山吃山。他们除上山放牧、种地外,刨点药材,采点蘑菇,搞点山货,换来油盐酱醋,石碾石磨,肩挑背扛,无忧无虑地过着日子。</b></h3> <h3><b>  村中户户相连,且形不成进深。房屋多以石头和木材为主,院墙和房基是石头垒的,但梁柱、檐脊、门窗全是木的,不少房屋窗户还是木头窗棂糊着窗花纸,村里随处可见整垛整垛的圆木。</b></h3> <h3><b>  一条平坦的柏油路从山脚连接山外,极大的改善了山民的出行条件。</b></h3> <p class="ql-block"><b>  远处山坡上,自由自在吃草的羊群。</b></p> <h3><b>  此情此景,恨不能尽揽镜中。</b></h3> <h3><b>  我们无法考证确切的历史缘由,但“悬空村”的先民,选择了这块远离尘世、山清水秀之地,求得一份自在和宁静。从现在看来,不能不叹服他们祖上的英明。</b></h3> <p class="ql-block"><b>  每一个古村落,都是一个传奇,它们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和社会发展痕迹。   悬空村不仅景色绝美,而且民风古朴,基本保持着自有村以来300多年的“原生态”,这不正是我们梦境里的世外桃源吗?</b></p><p class="ql-block"><b> 2019-10</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