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不墨千秋画 洱海无弦万古琴

快乐帝张广禄

<h1>  提起大理,人们首先会想到以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四大奇景而闻名的大理风光。点缀于苍山洱海之间的崇圣三塔,五朵金花以及美丽的传说,还有那苍山湖畔的渔家情。大理是白族聚集地,有着浓郁的白族风情。我们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立,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大理古城民风淳朴。夜晚的酒吧特别热闹。古城里有非常漂亮的白族建筑,而且保存的相对完好,但是商业气息较重,街道很喧闹。大理“洋人街”原名“护国路”,意为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如今大理古城护国路的地名在外国某些地图上,早已被称为“洋人街”了。因为《红山茶》宾馆坐落其中,因是涉外宾馆,又是外国游客在大理的集散地,可见大理洋人街已驰名世界。</h1> <h1> 大理机场</h1> <h1> 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女子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白族少女的帽子,垂下的穗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h1><h3></h3> <h1>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的一大特色。</h1> <h1> 白族的照壁文化除了外观优美、造型精致外,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着独特的白族“家风”文化。比如“清白家风”为杨姓的家风,“琴鹤家声”为赵姓的家风,“百忍家声”为张姓的家风等等……</h1> <h1> 因《天龙八部》故事而广为人知段誉又名段和誉(段正严),历史上正是在无为寺出家。现在的无为寺内仍然可以看到很多习武之人,这里的武艺传承都很精湛,所以很多国内外的慕名者都前来拜师学艺。</h1> <h1> 天龙八部影视城由三大片区组成:大理国、辽国、西夏王宫和女真部落,是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主要拍摄地。除此之外,《茶马古道》、《殷商传奇》、《大理公主》、《十全九美》、《少年四大名捕》等影视剧也在此取景。</h1><h3></h3> <h1>紧邻崇圣寺的金凤凰广场</h1> <h1>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的标志和象征。是大理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人文景观,也是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前一后二呈等腰三角形排列。大塔居前,又名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景色优美,环境清雅,地理位置绝佳。崇圣寺是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为大理的皇家寺庙,大理国22位皇帝,有9位出家为僧。三塔修建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历经几代王朝,已有千年历史。更为神奇的是,此塔并无地基,在大理多震地带,屹立千年实属不易,堪称奇迹,是大理唯一的5A景区。</h1><h3></h3> <h1>  苍山位于大理洱海两侧,风光极为秀美。主峰的积雪风光巍峨壮观,是大理著名的“风花雪月”四景之一。山间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登上苍山山间,还可以俯瞰优美的洱海、大理风光。北起小岑峰,南至圣应峰,沿途经过6座山峰,还有清碧溪等一些景点,真是沿路美景不断呀!</h1><h3></h3> <h1>  店主人家的“边牧”对我们非常友好。</h1><h3></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双廊古镇西临洱海,零米到海是现在双廊民宿客栈的招牌,住在那里,可以门迎碧波洱海,远眺苍山十九峰,看云海奇观,享民间美食,实在是游客纷至沓来的好去处。</span></p> <h1> 洱海三岛之一,位于苍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黄金地段。东靠著名佛教胜地鸡足山,北靠接石宝山,南连大理,西对苍山洱海,占据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浓缩大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尽显南诏、大理两朝六百年的皇都风采。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之光在双廊”之美誉。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太阳、月亮宫就座落在玉几岛上。</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仰头望一下天空,看云海烂漫;俯身看一下花朵,它风中盛开,无处不在的风景。不愧是沧海风光第一镇。</span></p> <h1>上为太阳宫,下为月亮宫。</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云南杨丽萍民族服饰艺术馆</span></p> <h1>  沿着长长弯弯幽幽的竹林而上,似乎听到吹响的竹笛曲,令人沉醉。阿诗玛说蝴蝶泉就在竹林的尽头。似乎阿斯玛带我们一路欢歌而行——直达蝴蝶泉。</h1><h3></h3> <h1>  有关蝴蝶泉,在郭沫若的一首《蝴蝶泉》长诗中,叙述这里长期流传的一个传说,故事演绎了另一则梁山伯与祝英台凄惨的爱情悲剧。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蝴蝶泉名为无底潭,潭边住着父女二人,女儿叫雯姑,聪明美丽如一朵金花。雯姑长大后,孤女雯姑与猎手霞朗双双爱慕,坠入爱河。但是,当地的恶霸垂涎于雯姑姑娘,被恶霸地主抢走,霞朗打猎回来拼死将她救出。不料官兵追来,二人走投无路,双双跳进了无底潭,顿时,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待雨过天晴,潭中飞出一对美丽无比的大彩蝶,后面还跟着无数的小蝴蝶。年复一年不知疲倦地在泉上飞舞着。白族人民为了纪念这对恋人,将他们殉情的日子定为白族的情人节“蝴蝶会”。</h1><h3></h3> <h1> 参观完周城的紮染,我们又驱车来到了蝴蝶泉。 蝴蝶泉公园位于大理古城北25公里的苍山云弄峰下,它象一颗透明的宝石,镶嵌在绿荫之中,晶莹剔透的泉水如串串珍珠激石而出,汇聚成潭底小石色彩斑斓,历历可数。潭边两株古老的合欢树枝繁叶茂,覆盖潭上,花开如蝶,人称“蝴蝶树”。据园区工作人员讲,每年初夏,树花盛开,淡黄色的小花散发幽香,迎来万千蝴蝶翩翩起舞,或成串“连须勾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泉面,缤纷洛绎,五色焕然,蔚为奇观”。</h1> <h1> 蝴蝶泉面积50多平方米,为方形泉潭。泉水清澈如镜,有泉底冒出,泉边绿荫如盖,一高大古树横卧在泉上,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树”。</h1><h3></h3> <h1>  若沿蝴蝶泉登石阶可到望海亭,登亭远望,鸡山飞峙,山顶楞严塔隐约可见;山脚挖、双朗等村庄房屋田野依稀可见;洱水如镜;北面上关,南面喜洲,烟树弥漫;右前江尾村,似一支利剑,插入洱海。这《望海亭》,确是观“海”的好地方。</h1> <h3>  自影片《五朵金花》上映以来,大理蝴蝶泉名扬中外。影片中的蝴蝶泉,经过若干加工,但,真实的蝴蝶泉也独具风韵。由于长期的山水冲刷,沙石成片,山坡上树木稀少。但,当你缓步上坡,行约半里,却见一片绿荫耀眼。走过古朴的石坊,应面有一块高约三米的大理石碑挺立,碑呈梭形,正面右侧有郭沫若手书“蝴蝶泉”三个大字,左侧刻郭老咏蝴蝶泉诗的手迹;碑的背面,书徐霞客游大理蝴蝶泉的一段日记。</h3> <h3> 扎染之乡——周城,随处可见的扎染布,晕纹变幻玄妙,透着村庄秀美与智慧的灵动。</h3> <h1>  扎染时用的染缸,里面是板蓝根。扎染的制作方法不拘一格,古称“扎缬”、“绞缬”——“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染矣,其色斑斓”。俗称“印花布”或“紮花布”。始于公元前二世纪,早在1000多年前白族先民就懂得“染采纹绣”。到了盛唐时期,紮染已在白族地区成为民间时尚,同时也成了向皇帝进献的贡品。</h1> <h1> 大理湾桥镇古生村是生态旅游最美乡村。生态环保的古生村,是大理洱海之滨众多白族乡村中的一个自然村落,东临洱海,西至大丽路,南与新溪邑村接壤,北靠苍山十八溪之一的阳溪。本就是一个普通村子,由于2014年习近平视察而名声大振。</h1><h3></h3> <h1> 走进古生村,最显眼的就是村子里一棵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大青树,据说,以前当地人选村子的位置,就会先种一课大青树,如果树木枝繁叶茂,就说明是块儿风水宝地。古生村并不大,都但是仍然透露出历史感和白族特色,尤其是生态环境极佳,是生态旅游的首先目的地。(近一年多,村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受污染,村民们在村口轮流守护非本村人不得入内。由于我们的司机是白族人,对村里的环境比较了解,故以村民的身份从其他地方进的村庄。)</h1> <h1> 古生村有2000多年的历史,沿生态洱海而建,从南至北,蜿蜒二里许,村子里的民居古朴,街巷整洁,溪水环绕,绿树成荫,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历史文化和乡土气息,一派千年古村的风貌。</h1> <h1>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视察过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弯桥镇古生村。古生村位于洱海边,是一个典型的白族传统村落,有一千多年历史。街巷道路整洁,溪水环流,绿树成荫,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气息。习主席视察时强调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视察最后语重心长地对身边的干部群众讲:(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h1><h3></h3> <h1>  古生村环海路宛如村民的飘带,龙王庙出现在海边,面向洱海,一侧是高大的柳林树,另一侧是芦苇几乎淹没了洱海边栈道,眼前的这一切,都呈现在这座古老而生态的古生村里。</h1> <h1>  《回春阁》是大理白族人民在洱海里放生的地方。传说,唐僧取经,路过古生村的时候,经书不慎落入洱海,有无数泥鳅鱼帮助唐僧打捞经书。同时也有鲤鱼抢食唐僧的经书。从此,出家人开始敲木鱼,目的是敲打鱼头,逼迫鲤鱼吐出吞下肚子里的经书。传说虽然无法考证,但也很神奇。</h1> <h1> 喜洲古镇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公里处,西倚苍山,东临洱海,保存有大量的白族民居,也是著名的白族文化发源地。游走古镇,看着身着白族服装的老人,琳琅满目的小店、白族民居……满是浓郁的白族风情。</h1><h3></h3> <h1>  去大理喜洲游玩,最不能错过的便是云南巨富——严家大院。是喜洲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白族建筑。严家大院是一座有多院套连起来的深宅大院。走进翘角飞檐高大繁复的大门,是“三坊一照壁”的院落,有照壁字画,花木摇曳,令人满目生辉。进了过厅是“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有漏角、天井,四通八达,仿若迷宫。曲径通幽之后是别有洞天的又一个“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最深的后院则悄然伫立着一栋西式风格的别墅洋房,完全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内设地下室、阳台、走廊、落地玻窗,四周花木盆景,环境优雅别致。虽经岁月洗涤,红色的朱漆门窗,大理石雕刻的白色围栏仍不失其当年的风华。</h1><h3><br></h3> <h1>  严家民居的木雕,石刻、泥塑力求保持纯传统的做法,一丝不苟。照壁中央镶有大理石山水画,周围雕有民间传说“渔樵耕读”展示白族人民勤劳和勇敢,也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原型。照壁两侧塑有“红梅报春”、“松鹤延年”两幅大型泥塑图案,充分显示出白族民间的高超雕塑艺术。</h1> <h1> 在石刻方面有纯白大理石雕刻的大门,雕有麒麟、大象、人面兽等象征祥瑞瑞的动物。两院台阶用大理石鋪就,在东、西三方堂屋前有线雕大理石,雕有八仙道具、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个个栩栩如生。</h1><h3></h3> <h1> 在木雕方面,更是展示白族木雕的精美,共十九樘一百一十四扇格子门,二百五十多扇满堂雕花和部分雕花美女窗,插头、吊柱、桂枋、照面枋等采用各种雕法,有三层透雕、两层透雕、深雕、平雕等,很少有雷同图案。</h1> <h1> 在喜洲可以品尝到白族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一苦”寓意人生首先要敢于吃苦,方可获得兴旺与发达。“二甜”寓意甜滋滋、乐融融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往前走,前程似锦。“三回味”寓意人生和事业,对前进的道路经常反思与回味,有温故而知新的含义。3</h1> <h1>这种耶稣光现象是很难见到的,我们非常幸运欣赏到了。</h1> <h1> 洱海,自古以来被称作“群山间的无暇美玉”,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居高临下观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的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泛舟洱海,给人一种船在碧波飘,人在画中游的诗话般的意境。</h1> <h1> 小普陀岛是洱海环游的最后一站。在洱海里,小普陀可以说是“袖珍小岛”,位于洱海东部,为石灰岩岛,面积约100㎡。高出水面12米。因岛形若一颗金印浮出水面,相传,是当年观音大士辟大理留下的镇海之印。又因岛形和阁楼颇似我国神话中传说的南海普陀山,故名。岛上楼阁建于明代,两层歇山式。第一层塑有如来;第二层塑有观音。楼阁小巧玲珑,神雾缭绕,仙风徐徐。岛虽不高,但怪石林立,在石缝中长出棵棵树木,枝繁叶茂,树阁相映,犹如天然盆景。</h1> <h1>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