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退休后的一次偶然,一栋楼住的几个邻居朋友闲聊说到,咱们去安康吧,那里的风景不错,瀛湖挺好玩的 ,行可以,其它两人应道。好呀,我当年修铁路的时候就在安康,于是我和几个朋友相约结伴到安康游玩,乘坐火车从西安来到安康下了火车,让我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这就是安康火车站,眼前的变化真大,这是当年我们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吗?当年离开时的安康县城,安康火车站旧时的痕迹已荡然无存。唯一让我记忆熟识的就是那座进入县城的汉江大桥。当晚我们入住在安康军区八一宾馆。</h3><h3>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游玩了安康城里的大街小巷,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购物,买了一些特产。等第三天来到了瀛湖,坐船游历瀛湖风光景点,吃了当地农家乐的特色饭菜,一种瀛湖产的叫做红嘴翘的鱼。当天晚饭后,休息的时候,我对朋友们讲:“明天你们想到哪里玩,就去哪里玩,不用管我,我明天要去一个地方,就是当年我修铁路,我们连队住的地方,一个离安康县城不远,叫关庙沟的地方,快四十年了,我一定要去看看”。当时我的一个邻居说到:“明天我和你一起去,看看你当年修铁路的地方”。</h3><h3> 第二天早上吃完饭后,我们俩人就从住所出发,沿途经过汉江大桥,出了县城,来到了安康前往关庙去的公路上。在那里,我们拦住了一辆中巴车,告诉人家说:“我们要去关庙,请把我们拉到那里,上了车一路上车窗外公路两边的变化很大。只记得当初在汉江边装石头,装沙子的时候。江对岸的山上有个塔,那里如今也成了一个游览景点。并且在江上也架起了一座直通那里的桥 梁,而且那天的游人还真不少呢,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关庙到了一叫吆喝,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车子已经来到了关庙沟。下了车,我站在路边有些恍惚,这就是关庙?一条大路自下而上,我们俩。顺路向前走去。然而眼前完全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农贸集市。道路两边琳琅满目,卖什么的都有,生活日用品,服装衣帽,鸡鸭鱼肉,农副产品,水果蔬菜,香菇、木耳等等,应有尽有,真是热闹非凡。曾几何时这里是铁道兵5855部队团部的所在地。不远处这里住扎着两个5855学兵五连六连的女子连队。在这里我们生活工作战斗了两年多的岁月。我问路边的店主:往前走是什么地方?他道:“前面是火车站”,噢我想起来了,这大概就是我们当初挖河泥修要建的安康火车站编组站吧!我想看看我们当初住过的地方。可是当我俩走到车站跟前的时候,确被房屋和隔离网挡住,车站上 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除了工作人员,其他人等不能过去”。此时的我只有站在隔离网边远远的遥望着前方,我看到了我们连营房背后的那面山坡。但是那里没有人家,原先居住在那里的住户,可能已经搬迁没有人影。除了来来往往的火车,和车站忙忙碌碌的工作人员外,就是满山沟坡的绿色。因为隔离带,无法通过,我只能站在那里遥望远方,回想着那时的岁月与时光。</h3><h3> 1971年的三月我和西安市七零届的部分毕业学生,及一些社会青年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报名参加祖国的三线建设,作为一名三线学兵来到安康关庙沟,加入了襄渝铁路的修建。</h3><h3> 我们这些人。出生在解放后,是生长在新中国建设初,长在新社会,红旗下的一代人。没有受过旧社会的苦难,没有经过枪林弹雨的战争。但是我们亲身经历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贫困与艰辛。</h3><h3> 小时候经常听到父母讲,解放前的事情。讲抗日战争。小日本侵略中国,烧杀掠抢。残害中国人犯下了种种罪行。讲淮海战役,解放军为解放中国在战斗中英勇作战,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的故事。父亲是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在战斗中受伤,留下了残疾。他曾给我们讲到他的战友,为了替换他,就一袋烟的功夫,被敌人的炮火夺走了年轻的生命。他们在山洞里为坚守阵地,渴的喝尿,舔石头。新中国的建立,得来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h3><h3> 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可以说是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生活贫困。那时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如火柴、煤油、铁钉等都贯以洋字所称谓:洋火,洋油,洋钉等。电灯电话农村更是没有,就是城市,很多地方出门都要靠步行。汽车很少,有些地方都是不通车的。</h3><h3>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急需建设和改造,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要富强,要自立。利于世界民族之林。想不被外强欺负,就要有自己的工业,农业和国防军事力量。但这一切都需要一定的国力,人力和财力,需要有文化,有知识,有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正是这样,一批优秀的海外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士,纷纷从海外归来,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为了让我们的军队强大有力量,更好的保卫祖国,国家成立了许多大中型产业和兵器制造工业,并从全国工业发达城市,调配各类工程技术专业人员支援大西北。祖国的建设轰轰烈烈,各行各业持续蓬勃发展。</h3><h3> 三年的自然灾害粮食欠收,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大部分人吃不饱饭,饿着肚子,许多农村甚至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这对正在兴起大规模建设的中国是一个严峻的磨难和考验。</h3><h3> 为了人民群众,国家实行了对人民生活所需的计划性经济供给政策。那时买粮凭粮本,吃饭要粮票,买布凭布票,肉食油类,一切凭票证供给,定人定量。正是有了这些政策,城市人口在困难时期,没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全国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自上而下紧衣缩食,共渡难关。</h3><h3>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在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全国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知识分子,技术人员,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工作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不怕牺牲为建设祖国作出贡献。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就连孤儿国家都是免费教育直到供到大学毕业。学校只收很少的书本费,学生们井然有序的在学校学习。那时时局稳定,社会风气很好,邻里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旧社会,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恶习逐渐消除。没有赌博,没有吸毒卖淫,也没有黑恶势力。随着祖国的稳步发展,中国的工业,国防科技有了大的发展和提高。我国造成了万吨油压机,造出了原子弹,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我们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国防建设力量有了很大的稳固。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天往更高更好的方面提升。面对中国的发展形势,国外的反华势力就对中国采取了打压,在边境线上制造是端挑起纠纷,于是就有了中印自卫反击战和珍宝岛事件。而台湾的国民党还派飞机飞到大陆来撒传单,记得有一次我还看到了天空中飘下来的纸传单,当时公安机关让大家拾到后交上去。</h3><h3> 然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国内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大批判大串联斗私批修打倒一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学生们相互串联,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一时间许多工厂学校企事业机关单位,包括农村都加入到了文化大革命中,人们纷纷参与到写大字报,开批斗会,查地富反坏右,揪走资派的斗争中。当时我正上小学五年级,但也参加了文化大革命。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部分同学,带着红领巾说我们是红小兵,坐上工厂的大卡车到市体育场去参加批斗大会,到了会场人山人海的,只见被批斗的走资派被戴着高帽子胸前挂个大牌子,一个个被押了上来站成一排。大会高音大喇叭里高喊着,打倒某某某。开完会准备回家的时候,可能因为年纪小的原因没有挤上车。结果还是和几个同学硬是从城里走了回来,走了很久,天黑后以后才回到家。被父母狠狠地臭骂一通,教导了一番。小学六年级的课程都没有学,就稀里糊涂的上了中学。中学里的文化大革命进行着,在那些老三届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的革命热情干劲下,我们学校里的那些老师,大多出身不好的都被揪了出来,分别被标上地富反坏右,臭知识分子的标签。他们每天要劳动改造斗私批修,站在主席像前,向毛主席请罪。学校党委书记,杨虎成的女儿杨丞英当时就是我们学校最大的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大会批小会斗游街示众,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她很坚强,也很顽固,从不低头认罪。记得在一次批斗大会上,红卫兵让她认真交代自己的历史问题,他当时非常认真地交代的说道:“她出生在大地主、大军阀、大资本家家庭”。因为她的父亲是杨虎成将军,她是16岁在长安县的一所女子中学,经某某,某某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共产党信仰共产主义。至于反党、反革命等拒不交待。最后批判者以她生活腐败,走资本主义购买农民养的鸡等行为对她进行批判。中学三年由于当时的形势和环境,可以说沒有认真系统的学到初中生应学的文化课知识,在毛主席复课闹革命的指示下,学校正式上课,我们的课本叫工业基础,和农业基础。教材基本上是跟着形势,和社会环境而实施的,要面向工农兵。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学校进驻了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随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毛主席的伟大指示。学校里的高初中老三届纷纷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我们也临近毕业了。我的学校十九中学地处郊区,大部分学生都是由当地附近农村的和二炮学院装甲兵学院的军人子弟,和当地一些职工子弟组成。就在老三届知青下乡后的一九七零年,中国的三线建设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许多国防重点企业迁入偏远山区,加强大后方的巩固建设。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指示下,工厂学校机关家属区,街道办纷纷行动,为备战挖地道,修防空洞,真是一场全民参战的运动。三线建设要抓紧,就是同帝国主义争时间,就是同修正主义争时间,可见三线建设的重要性。襄渝铁路建设是党中央毛主席规划指示的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工程。是一条战备铁路运输线。作为一名中国人。一个中华民族儿女,我们坚决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要为三线建设出把力。由于我国家当时的料学技术实力很弱,工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都较落后,大量的工程工作是靠人力来完成的。而襄渝贯穿在崇山峻岭之间,大都是桥梁山洞,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力,而陕西省境内的工程量最大,除了部队和农民工以外,劳动力还是不足。最后省领导想到即将毕业的六九,七零届毕业中学生,先是在六九届毕业的学生中选拔一批比较好,优秀的同学,组成一批三线建设队伍,名曰三线学兵连。于七零年的八月奔赴三线,参加襄渝铁路建设施工。很快这帮学生兵,在三线建设中表現很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得到了部队各方的认可,成为一支不可小视的生力军。于是,在七一年部队组织的军代表到各个学校动员作报告,号召大家参加三线建设,于是,在七一年的三月,第二批由七零届和部分社会青年组成的三线学兵连队。相继来到了三线,投入到襄渝线建设中。</h3> <h3>《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h3> <h3> 我和我的同学被分配到了铁道兵五七六一师五八五五部队学生六连。我们也是兵了,是学兵。在没有去三线,还在学校的时候,我的许多同学都当了兵,因为他们是军人子弟,她们是装甲学院和第二炮兵学院的军人子弟,老三届知青下乡以后的七零年,部队子女内招,除了有病的,都当兵走人。这些让我们这当不了兵的工矿子弟很是羡慕。所以三线建设是党和毛主席指示的,又是在铁道兵的管理组织安排下施工建设的,军代表大会上讲关于建襄渝线的重大意义和重要性。及铁道兵战士英勇奋战,三线学兵的感人事迹,激历和鼓舞了我们,会后大家纷纷响应,积极报名,写申请要求去三线,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甚至有的同学还写了血书。就这样我和我的同学及许多西安市其它中学的同学们分到了一个连,让我们有幸成为了伙伴,和姐妹及战友。七一年三月ニ十三号我们背上了行装告別了亲人,离开了成长生活的城市,和由西安市各个中学组织起的三线学兵们,乘坐公交公司的汽车组成的一支浩浩荡荡学兵队伍,经过两天一晚的行程,在第二天的晚上,我们到达了安康地方一个叫关庙沟的地方。安康关庙这里是五八五五部队团部的所在地。而离团部不远的一个山沟沟是我们学生六连的宿营地。而沟的上面,住着五八五五女子学兵五连。</h3><h3> 那天晚上,老天爷好像有意磨砺一下这群城里来的孩子们。天黑下着大雨我们背着行李一步一滑,艰难的行走在乡间的道路上,背包都打湿了。好在部队提前安排当地民兵连派人烧了热水,做了吃的。到达营房后由连队领导,连长,指导员,军代表统一安排指挥,让大家以班排为单位,吃饭住宿休息。</h3> <h3>这是我们连队住的简易活动房</h3> <h3> 我们的营房非常简陋,是油毡顶,泥巴墙的草房子,和几个简易活动房,睡的是用泥土和毛竹搭建的大通铺,每人的占用空间,也就是五六十公分。所以经常会发生找不着衣裤,被子不知哪去了的现象。营房在半山坡,炊事班在坡下。住不下的人员,暂时分别住在了老乡家。这就是我们五八五五部队学生六连的营地,也是我们两百多号三线学兵战友两年多的家。正是在这里,我们接受到了部队军事化的教育和管理,让我们做到了遵守组织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所以说军队是个大学校,大熔炉,它锻炼人的精神意志,教育和培养工作能力,战斗经验,生产技术和职业技能。正是在这里让我们经历了从城市到山区,从个人到集体从学生到学兵踏入社会人生中一次质的改变和锻炼。对每一个人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学习改造,艰苦锻炼,洗礼心灵的大课堂和实验室。初来咋到的我们遇到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吃饭,饮事班做饭烧火用的是当地人用的石炭,不好烧,火烧不好,饭也就做不好,慢头蒸不熟,饭是夹生的,到点开不了饭。这些都在部队领导和连队干部的努力和当地民兵连来人,带、帮、教下逐以改善,生活用水更是麻烦,我们驻地的跟前有一小小的泉水井,那只是当地几户农民人家用的。可是一下来了这四五百号人,那是决对不行的。所以我们就得到离连队大约一两公里外的一个较大的泉水池去挑水。途中要经过一道坡坎,刚开始的时候连里安排一个班专门负责担水,供饮事班做饭用。以前在家的时候,从没有担过担子,也没有挑过水。住的家属院有自来水,两排房就有一个水龙头,顶多用盆接一盆或用桶提一桶回来,洗衣服都是把盆端到自来水跟前,洗完后凉起来就行了。可到了这里一切都改变了,统一起床、洗漱、开饭,集体排队进工地干活,集体收工、学习、体息。每一个班一个小值日,值日生这天就不用上工地干活,她的任务是,早上提前起床,负责把每个人洗漱用水担回来,分配好,然后到炊事班把早饭打回来,分给每个人。吃完饭后等上工地干活的人走后,整理班里的内务及环境卫生。还要给炊事班挑一担水,中午、下午饭如此,这是一个值日生一天的工作。天气好的时候,一个班十几个值日生担的水,还可以供给饭事班做饭,洗菜用。可是一旦阴天下雨那就惨了。记的有一次,连阴雨下了十多天,一个班接的水不够用,一个排挑,衣服打湿了,干不了没得換。最后连里规定,全连每人都的去担水。那天真是惨了,直到今天那时的情境我仍记忆犹新。因为一直在生产排又没有当过小值日,那天是第一次去担水又是大雨天,挑起一担水没问题,但是要走一段挺远的乡间小路,还要翻过一道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崎曲的羊肠小道泥泞打滑,我反复了三四次都没能将一担水挑过那道沟坎,不是半路滑到,就是上坡走到一半,或者刚要上坡桶被打翻,又得重来,反反复复,气的我是欲哭无泪,很是奥恼,怪不得那么多人都要担水了,我最后还是在连军代表周班长的都助下才过了那道坎,完成了担水任务。</h3><h3> 这一大难题,后来听我们连指导员讲最后是一位来连队探望子女的学生家长,看到和听说了我们用水的难艰和困境,在他的热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下,为我们连安装接通了连接连队蓄水池的抽水管道,彻底解决了我们连的吃喝用水一大难题,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非常感谢这位长辈,这位同学家长,因为他我们不用再挑水了,我们后来能在自己建的澡堂里洗上个热水澡了,也不用因为担水吃苦受累,下雨下雪天发愁了。刚开始的时候,连里要搞一些基础设施,盖个房子垒个猪圈的,需要用些石头作地基,就规定每天出工回来的时候从汉江带块大石头回来。一开始有的同学爱干净怕弄脏衣服,就用手帕垫着。从汉江到驻地要走好几里路,白天工地上强体力。重负荷的体力劳动已经够累了下工后,还要带一块大石头,几天下来这种现象就再也看不到了。劳动强度加大,人的食欲也会大増,由于当时物资短缺,蔬菜付食供应不足大部人感到饿吃不饱。在生活环境艰苦,加上劳动强度超重,工作时,会产生一些身体上的病痛和损伤。让不少同学产生了想家,想亲人的伤心委屈情绪,有的人会流眼泪,躲在被窝里哭。这种情绪有时会引起一个班或一个排不少人的共鸣。那时的哭泣可能就是一种当时情况下对内心思念委屈难过的排解和发泄吧。铁道兵上级领导要求连里对我们这些女学兵也按照部队军人的要求,进行纪律,管理,进行训练的。出行队列整齐,工作要雷历风行,作息时间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每日夜间,各班排轮流值勤,定时定点换岗值班,连排干部查岗查哨,维护连队安全。即使如此,我记得还发生过坏人钻进宿舍的事情。为了让大家提高警惕,连队组织了好几次的夜间紧急集合训练。白天在工地上干了一天的活,回来后吃完晚饭洗洗,熄灯哨后大家都上床休息了。年轻人一般都睡的比较实,就在大家睡的正香的时候,紧急集合的哨声突然响了起来,朦胧之中,怎么回事?只见连排干部督催到赶快起床,有情况,紧急集合,一时间宿舍里忙乱一片。操场上连队领导已等待在那里。而操场灯光下,从各个宿舍急急忙忙跑出来的女学兵们,真可以说是形态各异,状况百出,什么样的状况都有,穿错衣服,找不到鞋子穿反了裤子,还有皮带拖着就象后面有个尾巴似的。真是丢三拉四,拖拖拉拉,没有一点规范。当时是紧张,过后想起当时状况,真是好笑。正是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我们集合速度,一次比一次的快速整齐,大家也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自己个人的衣服,鞋袜都会自已整理好,放在自己应在的位置上。记得有一次也是夜间紧急集合,夜间操场上军代表讲,今天我们要配合部队上山行动,这里解放前是国民党胡宗南盘据的地方。解放后,还隐藏着国民党的特务,和一些土匪,今天我们要配合部队搜山,于是我们就开拔到了山上,夜晚的山间小道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队伍一个跟着一个行走着,突然前面停了下来,我问怎么回事?前面人说道,有人小便,又不敢离开队伍,一紧张就那样,而且还不止一人。其实这都是因为心理紧张害怕所产生的生理反映。现在想起这些;怎么可能,那么多的部队,公安,怎么会让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女学兵们去抓士匪,捉特务,可能吗?那只是为了教育和锻练我们。当时的我们还真是单纯幼稚还信以为真了。</h3><h3> 襄渝铁路是一条连接川陕鄂三省,穿越在崇山峻岭之间的战备铁路,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工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似上青天”一说可见,从陕西通往重庆的铁路又是何等的难艰更何况修铁路基本就是穿山洞,架桥梁,限险,工作量之大,沿途困难之重。为了祖国,为了毛主席党中央的一声号令,铁道兵首当其冲责无旁代,浩浩荡荡开往并分布在襄渝线的战场上。我们三线学兵是陕西省政府为支援配合铁道兵施工作战的一支年轻的学生生力军。当时是先修公路,再修铁路,因为只有公路通了人员设备及后勤供给才能上去。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时通往安康的公路是一条崎曲艰险的盘山路,悬崖峭壁,艰险难行。经常会有滑坡塌方的情况发生。经验少,技术差的司机,都不敢前往。记得我们前往汉江沙滩干活,走过的公路边上经常可以看到摔下悬崖,掉进江里的汽车和部队上施工的装卸年。挖河泥,修涵洞是我们最初的工作和任务。挖河泥,必须挽起裤腿跳到河沟里,把污泥用铁铣挖出来,装在土箕里,由人担上来,冰冷的河水,一干一天,而许多人有的来了例假,照样在水里泥里泡着,后来许多人因此落下了終身的病痛。百十斤的担子从河沟里担了上来,很多人的肩膀磨出了血迹,磨烂了双肩,磨破了衣衫,所有人的衣服上都是补上了补丁。但是大家都是争先恐后比进度,抢时间毫无怨言。</h3> <h3>这是我连钢筋班制做钢筋。</h3> <h3> 马槽沟大桥桥墩建设施工,是我连工作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建桥墩,要挖地基,取土坊。挖到一定的时候,土质会非常的坚硬需要用炸药把土炸松了,再用铁锹挖出装筐运出,这样可以加快进度。记得一次爆破前点导火索的时候,我从我们班里的那个坑里点完导火索上来的时候,发现旁边里的导火索还没点完,当时计秀君正在那里,也点着了她应点的导头索,就喊她说:快上来走啊,一会就爆炸了,这时确发现她旁边的一位同学,手里拿着火颤抖的手就是点不着导火索,而点着的导火索冒着火花,发出响声,那位同学己经紧张的要哭了,这时候计秀君上前一把将她推开,迅速的将剩余的导火索点燃,我顺势拉了她一把,上来后我们快速地跑到了农民家的房檐下,这时被炸起的士块已从天而降。开山架桥修铁路需要大量的炸药有时正规厂家的炸药供应不上。部队就会用自制的土炸药代替,那种炸药,看似大盐粒,没有标谁的计量包装。记得放在麻袋里,我们就用簸箕铲起装到挖好的坑里,再装上雷管进行爆破,记得有一次由于炸药量太大,爆炸后产生的具大威力把当地老乡居住的房顶和锅都炸漏了。后来呢部队还专门派人登门赔尝损失负责修理。那次我刚跑到老乡家的院子里,炮声就响了,随着爆炸声铺天盖地的土块石头从天而降,当时我们连的付指导员王艾见状,不顾自身安危,急忙用她的棉衣将我的头护住。这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勇挑重担舍己为人的事迹在当时的学兵连是很常见,很普遍的。正是这短短不到三年的三线学兵生涯,让我们这些走出校门的年青人在这个三线建设的战场上,克服了懒散无规惧,怕苦怕脏,战胜了胆小恐惧自私自利。増添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自信自强勇敢坚定,团结合作,互助自律的集团队精神。</h3><h3> 襄渝铁路建设任务艰臣,时间紧,任务重,那时我们一个月只有两天的休息时间,也就是两个礼拜放一天假。这一天搞搞室内卫生,个人卫生,洗洗衣服床单等,给家人朋友写写信,体息休息。而这一天班里可以安排一个人上街去帮其它人买些东西回来。当时买东西的地方也就是团部的小卖部,大都是一些生活用品。就是肥皂香皂牙刷牙膏信封信纸,卫生纸等。要想买其它东西就得到安康城里去。记得好象是我们刚到不久,有一次住在我们上边的学生五连她们连的几个学生在去往县城的路上,因为走到县城要走十几公里的路,如果坐船摆渡过江就会近很多,于是她们就选择摆渡去县城。没想到船行江中,突然翻了几人都掉进了汉江,多亏被人及时救起。为此部队严格规定;以后进城只能步行,禁止乘船连里规定以后体息每排只能派两个人外出,并且限定时间。为了安全想想也是。这就是部队严格的规章制度,铁的纪律。要说当时负责三线学兵的部队领导和分派管理三线学兵的军代表及地方工作干部,的确不容易百多个学兵连队,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男女学兵各自不同,每个连队两百多号人,吃住行统一安排,工作任务,施工进度确保完成。更是困难重重。就现在来说,别说一个连队两百多号人,就是一个家庭有好几个孩子都够父母操心挂念的。何况这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学校的两百多人的年轻人,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惯,各自不一的脾气性格。要掌握管理好她们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保证人身安全,和生产任务的完成。这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及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特别是我们连的指导员,连长她们只是年长我们几岁的年轻的工厂青年干部。她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头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可是她们能克服图难,勇敢向前,积极带头,吃苦耐劳和部队领导及军代表们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带领全连同心同徳,克服战胜了一个又ー个困难。还有我们的司务长,他可是我们的长辈,为了让我们吃好吃饱。真没少费心思。从开始的夹生饭,吃不饱到后来的伙食多样化,炊事班馒大花卷,包子,饺子米饭不断的花样更新。开始的用水艰难到后来接通了抽水管道,并修建了洗澡堂,原先洗头要走很远到有水池的地方用冷水洗头,到后来可以在自己建的澡堂里痛快的洗热水澡。想到这些今天在这里我由衷的对你们说声:谢谢你们辛苦了。</h3><h3> 生活在改变,人也在改变,我们连队有自己养的猪,各班还有各班的小菜地,种着不同的蔬菜,我们种的南瓜能长一二十斤重,炊事班养的猪过年杀了,用它改善伙食,大家包饺了过年。炊事班包的包子那个香;现在就是在大饭店也吃不到那个味了。</h3><h3> 当年虽然远离城市,位于山沟,可我们并不感到孤单寂寞。因为有我们的连队,有同甘共苦的战友,连里经常组织政治学习,文艺演出,各班排有文艺特长的可以尽情的发挥和表演,表演好的会被抽到师部文艺宣传队去。铁道兵师部文艺宣传队也会经常巡迴演出。我们连住地离五八五五团部较近,因此每当有文艺演出,和放映电影的时候,我们就有幸去观看。部队首长和领导对我们学兵连还是很关心和照顾的.一有演出就会通知连队。</h3> <h3>这是我们连队建造的马槽沟大桥</h3> <h3>等我们收工回来,连里会通知各排让大家抓紧时间赶快吃饭,晩上看演出。许多优秀的国产故事片南征北战、地道战、战火中的青春等都是在那时看的。我们还看了朝鲜故事片,“卖花姑娘”等外国电影。记得有一次收工回来,吃完饭就马上排队出发到团部看演出,有的人因为挖河泥,挽起的裤子没有放下来,可能是没来的及清洗腿上的污泥,就那样跟着队伍去看演出,但被团里分管学兵工作的一位首长看到后,给以严肃的批评教育了一番:“看看你们一个个女孩子,大姑娘家,裤子挽到大腿根,大庭广众之下注意点影响,这里是什么地方?是团部是机关,有领导干部,有家属有警卫连战士,要注意你们的仪表仪容,注意下你们女孩子的形象”。象严历的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子女,要注重自己外表和形象,也就从那以后我们改变了以往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毛病。只有在襄渝铁路的建设中,我们这些三线学兵们在部队的领导管理改育下,从自身到思想到体能和知识技能得到了一个质的变化和提升,大家成了多面手,有的班会干木工话,有的人垒墙和泥盖房子,从开始的搬石头,担水到后来的挖土抡大锤,打钢钎,点炸药,放炮架模型板浇灌混泥土,修涵洞,筑桥墩,人扛一袋水泥,两三袋面。</h3><h3> 正是三线建没,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项工程,同一个任务,让我们有了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风风雨雨,日日夜夜,有苦同吃,有难同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共同担当的团队精神和亲密深厚的三线学兵战友之情。说到战友情,只要是当过兵的人都深有体会,一个部队,一个团,一个连,及使不熟,结交不深,只要他日相遇一起道来,也会有相同的言语感受。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去为连里运面粉。粮食要到十几公里外的一个当地粮店去卖,而我们班要把从粮店里卖的粮食从粮店搬运到公路边上,等候部队上的汽车来运回连队。粮店在公路下面的汉江边,从公路上到粮店要走一段很陡的台阶オ能将面粉,和大米搬运到公路上,就在我们一个汗流夹背将一袋袋面粉扛到公路上,留一个人看守,其它人继续搬运的时候,几个当地的民工,推着车子走过来看到,只有一个女学生守着一堆粮食,就不怀好意的将车子直直的朝着堆起的粮袋撞了过来,撞翻了堆起的粮食袋,看守的同学气愤的和他们理论,他们流里流气一付无赖的样子,故意用当地我们听不懂的方言狡辩。这时刚巧被经过的几位男学兵看见,就见他们冲了过来向着他们大声喝叱道:“干什么,欺负人,欺负女人,敢欺负俺老乡,找打欺负西安来的三线学兵,你们几个是想找揍怎么的。”那几个找事的民工一声不吭,灰溜溜的走了。男学兵帮我们堆好了面粉就走了,虽然互不相识,哪个学校,哪个部队,哪个连队的都不知道,但是我们都是从西安市来的,是同学是三线建设学兵战友,这就是同学亲战友情吧。</h3><h3> 有件事时不时的会在脑海中复现,那也是一个傍晚,团部放映电影,我那天因为有事和班里的几个同学回来晚了,所以没有随连里队伍前去。就在我们几个人前往看电影的路上,团部招待所跟前的路边站着几个人,一看就是男学兵连的,经过时我清楚的听到他们再说:“叔叔阿姨不要难过,以后我们就是您的孩子。”就这一句话,揪住了我的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因为当时我们有纪律,男女学兵互不来往。我们又都是急忙赶路。以至后来我总是在想:是我们团所属的男学兵连出事了?还是他们的同学,学兵连的战友不在了?牺牲了?他们是在对战友的父母进行安慰和承诺吗?……</h3><h3> 世界上那个国家建造铁路都是很艰难的,都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牺牲的。记得我到加拿大,前往洛基山的途中经过贯穿美国和加拿大的太平洋铁路的接轨处。导游带我们来到最后一颗钉的接轨处,在纪念碑前,导游跟我们讲到就在这条铁路上每一米长的铁轨下就有一个华工的尸体,这说明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当时就没把华工当人看,华人当时就是劳工,奴隶牺牲品,另一个就是建铁路的艰难危险性。我曾听五八五五部队团部的一位老工程师讲道:襄渝铁路这的修建也是非常困难的,这个任务也是很艰巨的。因为贯穿三省的这条铁路,特别是从陕西到重庆川陕交界的这一段,基本上都是桥梁和山洞,地势险峻,地形复杂,地质变化多端。有时一个隧道打开,工程进行中突然塌方,一个班一个排的战士被埋在里面。很是惨烈,在襄渝线上牺牲的战士,实比他们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还要多。因为他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铁道兵老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技术权威。可见这条铁路修建的艰难与危险程度,这也说明了毛主席党中央布置的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的重要性。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所以说襄渝铁路是铁道兵战士,三线学兵和民兵及所有工作人员用生命和鲜血,汗水和泪水建成的。</h3><h3> 为了保证铁轨接通,编组站最后阶段的施工,是夜以继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连轴转,抬沙石的同学困的会在等候装筐的时间睡着。有实在困的不行地,就躺在沙石堆上迷一会,接着又抓紧时间继续工作。就这样,看着巨大的桥梁架在我们修建的桥墩上,铺轨车将铁轨一节一节的向前延伸着。铺在摊平在地面的路基石上。当时的情景真是又紧张,又兴奋,又激动,我们参与修建的襄渝铁路终于修通了。作为一名三线学兵,党和国家负与我们使命和任务也圆满完成了。这里有我们这代人青春奋斗的篇章,有三线学兵深刻的记忆与怀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