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公园

嗷呜

<h3>杭州白塔公园是西湖文化遗产的实证,位于钱塘江湖畔,是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端点,还是108年前杭城第一条铁路的始发站所在。公园位于老复兴路,毗邻钱塘江边,共计78.4公顷。</h3><h3>一进门便是一条长长的石碑,上头刻有白塔公园名字以及代表的白塔。往后的就是述说了白塔公园的历史。</h3> <h3>白塔共九层,高约15米,平面八边形的楼阁式塔建筑,逐层划分,比例适度,出檐深远,起翘舒缓,轮廊秀丽挺拔。塔基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纹饰,象征着"九山八海",其上有须弥座。须弥座束腰上刻有佛经,再上分为九层,每层由塔身、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组成,塔身上浮雕有佛、菩萨和经变故事,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刻画生动。</h3><h3>此处为地势最高点,将白塔放置于此,更突出了白塔这个代表的主景,底下铺满了植物,使得不会与周边植物太突兀。</h3> <h3>在白塔公园内还有两列火车,一列是公园内陈列的还原闸口站风貌的蒸汽机车(火车头),只能用来欣赏;另一列观光蒸汽小火车则可以买票乘坐,小火车从西面月台往东开,纵观整个公园,行驶到白塔为止,游客在园内乘一次来回大约20分钟</h3> <h3>锈迹斑斑的火车头、充满时光印记的铁轨,满满的回忆感,随手一拍,悠然岁月便映然纸上。再加上满目斑驳的绿意,复古与清新便完美交融。特别适合拍摄冷色调的照片。</h3> <h3>白塔公园最大的特色就要数这里的绿皮火车了。1907年通车的铁路,如今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留在这里的火车,却又带着人们回到那个蒸汽机的时代。不过,这些复古元素,难道不正是为了凹造型而存在的嘛?</h3> <h3>因为公园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老铁路和绿皮火车,这也是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这些复古元素的加入,已经成为白塔公园一张崭新的名片。</h3> <h3>园内保留着一百多年前留下的两条废旧的江墅铁路原铁轨,我们如果沿着铁轨一直走,可以走通公园的东西两头。</h3> <h3>现在这里陈列着还原闸口站风貌的蒸汽机车(火车头)。</h3><h3>在铁轨上,停着一节退役的火车车厢。是最老式的那种绿皮火车,今天的现代化动车高铁是完完全全没有那种感觉的,所以一切看起来都充满了时光的味道。</h3> <h3>在白塔公园内,有两列火车,一个是公园内陈列的还原闸口站风貌的蒸汽机车(火车头),只能用来欣赏。</h3> <h3>城市设计具有时空的四维性,因此显得格外错综复杂。而作为一名景观城市设计师,当我们要去营造景物或空间的时候,应该首先学会去思考,去寻找,思考需要表达什么,思考我们为谁而营造,去介入城市格式塔哪怕是最轻微的也是很有意义的。这种物化的表达方式和新的景观符号会在城市空间的刻画中催生出决定性的演进,比如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新的设计符号的运用就意味深长地改变了原文。介入到城市空间的景观设计符号,无论是一个小品,一座雕塑,还是一件标志性的文化构筑物,甚至是一棵树,所依赖的不仅仅是美学,还有彰显城市格式塔的符号意义。</h3><h3>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穿戴方式,这便形成了个人外表的格式塔,形成了每个人在别人眼里的模样。城市也一样,它的个性、活力和存在形态,都通过格式塔显露无遗。所以,城市的格式塔便构成了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表征。</h3><h3>以杭州白塔公园设计为例,公园地处杭州城市时空交错的文化聚合和历史地理坐标,它是集杭州特有的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运河文化于一体得到文化交织地带。从时间上,体现了从古到今的城市形态的发展演绎,从体现隋唐文化的大运河,到五代吴越的白塔遗址、以及南宋皇城遗址、再到铁路工业园区、近代工业的启蒙地,辗转到体现改革开放的城市新生活。它是咏古颂今积聚文化的地标点和历史文化纽带,也是杭州铁路创始文化、近现代工业百年沧桑的历史纪念地,是杭州一处难得的多元城市文化交融的复兴之地。可以说白塔公园所在区域就是一个综合而动态反映杭州城市格式塔意象的由古及今发展变化的缩影。</h3><h3>设计中通过运用城市形态中格式塔意象的文脉符号与象征手法,拓展在白塔公园群落中时空转换与景观风貌人文轴与时空轴,建立与系统的联结手段和过度方法。注重对地域原有的风貌与文脉的保护和传承,对需要重点保护的历史遗产采用以保护为主,最少千预的原则,最大程度保留该地域城市形态的“格式塔”意象。对于作为历史宝贵遗址的白塔构思采用新型高科技亚克力透明材料按白塔原有构件及外部构造形制做成高强、有机的透明罩,相当于白塔穿上了一件透明的保护外衣,罩上可开窗,解决通风问题,原汁原味加以严格保护。设计中通过运用某些城市意象文脉符号的点缀,如对于历史建筑和历史遗迹,就采用提炼并保留其最具典型化的文化要素,体现对原有城市文脉肌理的保留与传承。对于场地中的工业遗存则采用保留历史肌理,保护具工业烙印的特色文化的手法,体现出,设计注重建筑风貌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的协调,以符号与图式的探索思想和演绎场所精神。同时在场地中找到最合理的色彩基调-一黑白的主基色,抹入中国红与锈色的工业印象。利用场地中的工业废弃材料构筑充满创意的环境艺术小品,这些小品成为体现城市格式塔意象的重要符号从城市意象的角度彰显以白塔“文脉”为线索的吴越文化轴线,使之成为西湖与钱江景区的前奏和体现城市意象形态的文化长廊。由闸口站、铁路、井巷人家、所交织而成的城市记忆就如同刚映现眼前的那些岁月往事故事,成为镌刻在人们心中的城市片段,成为汗水与泪水交织的闻口“磁场空间的可发展方向和潜力,应该说城市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城市运行规则。作为城市设计师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在具备创造性的设计能力的同时,能正确理解城市的特定功能,并寻找与此相适合的元素。在白塔公园设计中如何协调好文保建筑、历史建筑、保留建筑与新建建筑的景观风貌成为公园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园内整体建筑风貌的协调关系以及建筑风貌与自然景观、历史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尤其要解决后工业时代的遗存和它成为公园一部分的新的使用功能之间的协调,与建成后的公园整体风格相协调。怎样才能把大尺度建筑空间的铁路厂房、以及带状的建筑空间铁路仓库有机融入到白塔公园的山水园林之中。这些都是城市设计所要确立的目标。</h3><h3>白塔公园对设计中对于旧工业遗址采用点级典型性元素、以大化小、来减弱设计的痕迹。整体融合在公园风景林带之中,实现旧工业建筑的重生。并从环境生态绿化与环境形象的角度,延展虎跑路的森林生态场的同时,借景白塔岭之山气,构成疏密有致幽雅和谐、气韵流动的山水园景观格调。通过塑造解构的有机建筑群落和序列铁路故事盒,以流动的空间,体验流动的时间和复兴之道,创造出情景交融,相互和谐共生的城市肌理。</h3><h3></h3><h3></h3> <h3>110年前,闸口火车站的堆场也被保留了下来,这里的标志性建筑就是龙门吊,当初是在堆场里作吊运货物用的,如今,其中一座龙门吊换上了蓝灰色的新装,被改造成了登高望景的一个好去处。</h3> <h3>环路与桥梁铁轨,开放空间的局限性,供游客参观,道路曲折,游人曲径通幽。道路四周的植物非常繁茂,起到了遮挡视线的作用。不会让游人一眼望穿,导致不想走入。四周高大的乔灌木遮挡了空间,让你看不到道路后头,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的豁然开朗之意。植物高低错落有致,形成了一个半闭合空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