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布哈里故乡一乌兹别克斯坦(75)

伊斯梅尔 - 李世明

<h1>譯文: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h1> <h3>  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撒馬尔罕,是一个古老的城市,人口约有80万。是传说恍如神话的一千寒一夜中的城市"撒马尔罕"。 </h3><h3> 旅游团成员在著名的“雷吉斯坦广場"合影留念。 </h3> <h3>  我们一行60人的旅行总团是西安"相约穆斯林"旅行社组织,首发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原来零星也有游客到此,但此次大规模的旅行团前往塔什干还是第一次。</h3><h3> 丰盛的清真大餐迎接来自东方大国尊贵的客人。</h3> <h3>  组织方精心准备的手抓饭,味道十分可口,同我国新疆维族兄弟做的手抓饭基本一样。这次赴乌兹别克斯坦伙食相当不错,牛、羊、鸡肉不断,传统的肉串接连不断。体重最低长了5斤。</h3> <h3>  伊玛目-布哈里陵园全景图,该陵墓位于乌茲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郊。</h3> <h3>  伊玛目-阿尔-布哈里大师出生于布哈拉。他生活于阿拉伯帝国阿巴斯王朝黄金时代,此時也是伊斯兰世界文化最鼎盛时期,据说他幼年因病而眼盲,母亲心痛不止,四处祈求医治,最后痊愈恢复视力。他有惊人的记忆力。访遍阿巴斯王朝境内的各个经学家和圣训学家,访问了1080位伊斯兰教的长老,听取了60万条圣训,经过16年的整理、考证,最后筛选出7397条他认为真实可靠的圣训偏订成《布哈里圣训实录》,这是伊斯兰教宗教界在《古兰经》之后,被公认的六大部圣训集之中最权威的两部之一《穆斯林圣训集、布哈里圣训集》。</h3> <h3>伊玛目-布哈里陵墓上层为大理石墓碑。</h3> <h3>  伊玛目-布哈里陵墓下层内室部分。平常时间下层不开放,因为我们是中国穆斯林旅行团第一次光临乌兹别克斯坦撒玛尔罕,陵园伊玛目特别照顾,为我们开启下层深入内室陵墓前,祈求伟大的真主饶恕大师及众亡人罪过并提升他们在天堂中的品极。</h3> <h3>刘斌在伊玛目-布哈里陵墓前留影</h3> <h3>布哈拉十六世纪古老的清真寺</h3> <h3>  宣礼塔为16世纪建筑物,地面髙50米,地下髙9米,建筑风格展现非常庄严的中亚特点,塔中部有砖雕阿拉伯文字,顶部建筑非常别具一格。</h3> <h3>青海西宁的四位穆斯林妇女</h3> <h3>著名的穆斯林圣地之一桑吉亚塔陵墓。</h3> <h3>  清真寺的伊玛目亲自讲解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故事。</h3> <h3>  布哈拉城中城堡始建于公元5世纪,1920年毁于前苏联红军的炮袭,至今城内还残留着一些皇宫的遗迹。</h3> <h3>  《查什玛-阿尤布陵》世界文化遗产,建于12一16世纪,下面有一眼泉水,传说中约伯Joh,《圣经》里的一个人物,其事迹记载于《约伯记》中,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沙漠地区,严重少雨缺水。而他用杖打地面,奇迹便出现了一眼泉水,直到现在该泉水仍然常流不止,游客仍然可以喝到甘甜的泉水。</h3> <h3>  撒玛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距今己有2500多年历史,人口达80多万,历史悠久,古迹遍地。</h3> <h3>伊玛目-阿尔-布哈里陵园草坪</h3> <h3>  乌玆别克斯坦塔什干清真寺漂亮的建筑一角。</h3> <h3>乌兹别克斯坦导游维多利亚小姐</h3> <h3>  乌慈别克斯坦塔什干哈斯特一依玛姆清真寺是全国最大的清真寺。清真寺内博物馆内收藏着世界上仅存的3本《古兰经》副本的其中一本,十分珍贵。</h3> <h3>  中国西安"相约穆斯林"旅行社领队刘斌先生。</h3> <h3>  乌兹别克斯坦全国人口3000多万。仅少数民族就达100多个。</h3><h3> 图为少数民族小朋友。</h3> <h3>  朝真大殿内设宏伟华丽,装饰十分讲究。</h3> <h3>  同漂亮的的乌玆别克斯坦导游小姐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  《古里-阿米尔陵墓》是乌兹别克斯坦民族英雄帖木尔及其家族的陵墓,具有浓厚的东方建筑特色,是世界著名的中亚建筑瑰宝。</p> <h3>  著名的培养伊玛目的经学院。</h3> <h3>“古里-阿米尔"陵墓</h3> <h3>  东干移民于19世纪未出现在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土地上。到现在已经140多周年。东干人主要居住在塔什干和塔什干郊区认及费尔干纳山谷的城市。</h3> <h3>  这里的东干人主要居住在塔什干,大部分来自于中国陝西省,还有一小部分来自甘肃、宁夏等地。这里的东干人主要居住在塔什干乌尔塔、其尔奇克的东干村。</h3> <h3>乌玆别克斯坦塔什干漂亮的東干姑娘。</h3> <h3>  作者同乌玆别克斯坦东干人回民协会会长白玛乃先生合影留念。</h3> <h3>  旅行团的成员,同東干村的村民们毫无语言障碍,万里之外听到如此亲情的乡音,民族相同,宗教信仰相同,又能用非常地道的陜西话一起愉快的交流非常亲切。</h3><h3> 葡萄架下叙友情。</h3> <p class="ql-block">  同东干移民合影留念,左边是亲姐妹三人,家中兄弟姐妹共12人,老大是姐姐已达76岁老人,左3是排行12老妹。已是陝西第四代移民。而他们的后代又有二、三代人,加起来共达7代人,真可谓是"历史悠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