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苦难达成和解

晓风残月

<h3>在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时候,“苦难”是一种抽象名词,因为有那句“苦难是一种财富”,恐怕就有不知天高地厚地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想去经历苦难。在现成的励志篇中,我们都学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方夺胜果;司马迁呕心沥血几十年,才写成《史记》。</h3><h3><br></h3><h3>那都是苦难这种财富给人带来成功的案例。然而,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经历了哪些苦难,苦难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我们获得了什么,成就了什么?</h3><h3> 在活过半辈子,在朋友说你豁达的时候,你大约才意识到,原来是经历了一些什么,经历了什么又走了出来,内心如初。有时候都有些让人不好意思,凭什么说你经历了什么苦难,你怎么思维还像一个中学生?你怎么看上去还那么青春年少?你要么就是没脑子,要么就是根本没经历过什么。<br></h3> <h3>我笑了笑,好像没跟人说过,我经历了什么苦难。好像一直在怀念,我曾经拥有过的美好记忆。对了,好像曾一不小心地说过不太准确的话:任何年龄阶段,你所拥有过的东西,我几乎都不曾拥有过。</h3><h3> 这算是一种逃避的态度吗?想了想,不是的。任何东西落在你头上的时候,你想逃避几乎是不可能的。你暴跳如雷也好,逆来顺受也好,都只能去承受。承受了,又能消融于无形,这恐怕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吧?</h3><h3> 我的思维又开始混乱了。如果按照一篇符合逻辑的文章来说,你提出了论点,然后得提供论据,最后得出结论。如果你连苦难是啥也没说清楚,那达成和解又从何说起呢?</h3><h3> 好吧,还得说苦难,说自己的没意思,说说他人的。<br></h3> <h3></h3><h3>看到一篇文章《妈妈,我要去天堂》。一位发育迟缓,天生智商不高的“笨”女儿,硬被高智商聪明的母亲逼着进入全国知名学府,然后进入大连知名律师事务所。她在上中学、大学、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想打退堂鼓,她想上职校学护工,将来去养老院工作,她想去乡村小学当一名教师。然而,在大学当教授当系主任的母亲决不允许。终于在工作一年后,她从单位21楼飞身而下,当场身亡。</h3><h3><br></h3><h3>几天后,母亲才看到女儿发给自己的邮件:“爸爸妈妈,我一直希望可以成为你们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可是,我始终成不了那种人。我很累,我一直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子里,别人的优秀都是用来突出我的愚笨。太累了,就想休息,或许在天堂可以找到我的同类,不聪明,但活得很快乐。”她在日记中写道:“聪明的妈妈生了个不聪明的孩子,不肯接受现实,可怜。不聪明的孩子有个聪明的妈妈,被拔苗助长,可怜。”直到这时,母亲才意识到:“‘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我偏偏让她去够那根本不属于她的高枝儿。结果,她最终从不属于她的高处摔了下来。”<br></h3><h3><br></h3><h3>这位女儿短暂的一生经历的是来自于母亲给予她的苦难,她选择了轻生,再也没有机会与苦难达成和解了。<br></h3><h3></h3> <h3></h3><h3>年少时认识一位每天都醉醺醺的老师,她当时在母亲学校的校办工厂工作。很少有人会与她聊天,但她却跟我讲过很多她自己的故事,她的三次婚姻经历。</h3><h3><br></h3><h3>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金肖支队的共产党游击队员,牺牲了;第二任丈夫是国民党的一个校级军官,解放时被枪毙了;第三任丈夫是一名中学里的校医,文革时被当成历史反革命被揪了出来,原来他曾在国民党军队当过军医,因被批斗,不堪受辱,上吊自杀了。从此,她只能借酒浇愁。后来,听说她死于酗酒。</h3><h3> 别人评价这位老师是稀里糊涂,太没有脑子。但是,她所经历的苦难是真实的,她最终也没能与苦难达成和解,被苦难淹没了。<br></h3><h3></h3> <h3>在一生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些苦难,没有苦难,就不能称其为人生了。那么,我们如何来修炼自己,与苦难达成和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段话让我心惊:“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自己配不上所受的苦难。”你呢?<br></h3> <h3>注:</h3><h3>本文图片是高中同学陈晓红的摄影作品,在此感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