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太子湾公园位于西湖西南隅,南屏山荔枝峰下。据载南宋皇室庄文,景献两太子葬此而得名。太子湾原为湖湾,由山峦风雨冲刷,泥沙淤积为沼泽洼地。新辟为融田园风韵和山情野趣的大型公园。</h3> <h3>1.太子湾公园入口分析</h3> <h3>太子湾入口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为后面草坪区域以及其他区域作铺垫,引导行人的游览路线以及奠定观赏的氛围,这样的处理较为低调。太子湾的总体的植物配置力求简洁一致,造景手法简单一致,这一特点也在太子湾门口得以体现。植物长势相比其他区域较为简单低调。主要原因在于入口处阳光不足,几乎没有阳光照射,这也造就了此处低调沉稳意境。</h3> <h3>从整体来看,公园整体格局清新淡雅,入口处可以看到以杉树作为背景树种,并在其下设置花镜,立置绿字雕刻的白色石块,自然简洁地将公园名称表达出来,花镜植物则主要采用彩叶草,一串红这些能在当地天气维持较长时间彩色颜色的植物,这一处理在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的同时节省了养护成本。</h3> <h3>2.太子湾水系分析</h3><h3><br></h3> <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太子湾公园中水体大的折弯有数十处这多;分叉,聚合亦不下十余处。水道或与路同行,或绕丘而轩,或平铺如泊,曲折回环,聚散有致。水道两岸多呈自然式缓坡延伸入水状,随意点缀些许或高或低或倚或侧或断或续的石矶,石坎。临水坡岸密植宿根花卉和水生,湿生植物,野趣盎然。</span></h3> <h3>太子湾水系贯穿全园,整个公园其实也成为了从钱塘江引水入西湖的通道,结合实际地形,该处水体较为蜿蜒曲折,水流湍急,从入口流入园内体现出动态之势,与周围相对静止的植物与园建相互呼应,蜿蜒灵动,动静结合,体现自然朴素的造园原则,使园内的引水工程和景观设计的工程完美结合,园内活水景观形成当地的一个生态水循环。</h3> <h3>由于全园地势南高北低,利用地形所形成高差,为了让水流顺利流入西湖,需充分利用竖向设计方面的手法,结合地形,营造出池,溪流,湖泊等水体空间。模仿自然水体流向曲线,使全园水体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在流经全园后归宿入西湖内。</h3> <h3>3.太子湾驳岸分析</h3> <h3>就如水体系统一般,太子湾公园水系的驳岸处理也遵循着自然朴素得处理原则,多采用自然式的处理原则,而护坡则多为自然式的土坡亦或是在驳岸上布置一定量的石块,并在其上种植草坪或者水生植物,如水葱,芦苇,水生鸢尾等植物。</h3> <h3>该处驳岸的草坪则没有完全深入水体当中,而通过一段平缓的土坡过渡到水体内,由于该处水体并不是大面积水体。因此水生植物的设置在该处并不是很明显得体现出来,而是在岸上草坪中心区域种植沿阶草,桂花树等小型景观来填补岸上的空白感。</h3> <h3>此处驳岸则是比较自然化的处理,在这段驳岸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水体的蜿蜒曲折之美,有类似枯木形态的桥状建筑深入水中,也有从大乔木通过石块与卵石放坡过渡到水体的处理方法,也有通过大石块布置于驳岸的自然处理手法,整个驳岸处理方法很明显的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野趣所在。</h3> <h3>此处驳岸则设置了一处亲水平台来供人在其平台上欣赏湖水的美景,亲水平台的设置使园路与水体之间得以联系,辅以平台周围种植的水生植物让整个景观画面更加丰富,富有野趣,宁静致远。</h3> <h3>4.太子湾公园植物分析</h3> <h3>此处花镜位于入口往左处位置,主要采用了沿阶草,彩叶草,海棠花等植物,丰富的色彩与植物形态来吸引观赏者的视觉焦点。富有层次生动饱满。</h3> <h3>该处为园路旁植物配置,以高大乔木作为背景,中层灌木抱团种植,在前方保留片状绿地种植不同颜色的花卉拼凑出精美图案。</h3> <h3>该处为驳岸边植物配置,鸡爪槭,沿阶草等植物种植于驳岸旁,加上青灰色石块的点缀让政整个水体更有生气。</h3> <h3>该处植物采用对植方式沿着水体线条蜿蜒前行,当南坡阳光照射会映射树影倒影在水中浮动,虚虚实实,令人神往。</h3> 该处是草坪处风车周边的植物配置,<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风车后银杏 红檵木和樱花等作为主要树种,主要体现春景秋景, 在秋景时透视感会加强,高低结合,该处天际线太平 若要改进可将乔木高度进行处理。</span> <h3>此处为一株偏冠桂花,此处这样处理点亮了这边区域的色彩,体现出自然之美。</h3> <h3>尖塔型的树种引导人的视线往纵向发展移动,提高了整个景观的整体观赏高度,植物的倒影添加观赏趣味。</h3> <h3>此处为逍遥坡,空旷的草坪后方长远的天际线与高低错落的乔木不断交错,白色建筑物三面环树,凸显出建筑物本身的硬朗的线条美。</h3> <h3>前有树荫,后有草坪,层次丰富,很好地体现出该处景观的大尺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