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h3> <h3>也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胜利四十周年,</h3> <h3>作为此战役的一名参战老兵,感慨颇多。</h3> <p class="ql-block"> 我是1983年10月从云南省江川区入伍分配在云南省河口县35548部队服役,辖区红河、南溪河与越南相交,部分地域是山地接壤,这是一支英雄的边防部队,也是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功勋卓著的部队,让我说说它的概况。</p> <h3> 1978年12月24日,云南省军区边防十三团在云南屏边县组建,代号35548部队,辖1、2、3营。1979年4月增编4营,团部从屏边县迁到河口县小南溪,6月5日从14军抽调人员组建炮兵营。一营部驻河口槟榔寨;二营部驻蚂蝗堡;三营部驻龙堡;四营驻四连山;炮营驻马多依;每个营有四个连队,炮兵营曾加到5个连队有160迫击炮、152榴弹炮、130、152加农炮、107火箭炮,是全军最大的团之一。全团守卫的中越边境线是从五道河至大南溪,全长约181公里。</h3> <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1日,整编为守备二师四团,代号77325部队。 </p> <h3> 四十年前,越南霸权主义由于苏修给他们撑腰,号称第三军事强国,忘记了中国曾经对他们的援助之情,恩将仇报,穷兵黩武,侵犯蚕食我国领土,骚扰残害我国边民,在边疆开枪开炮,</h3><h3><br></h3> <h3>肆意地挑衅战争,制造了许多流血事件,为伸张正义,惩罚越修,打击入侵之敌,</h3> <h3>1979年2月17日凌晨,祖国一声召唤,兵出国门,</h3><h3><br></h3><h3><br></h3> <h3>边防十三团奉命配属13军37师西线作战,</h3> <h3>在正面34公里,纵深27公里的地域上进攻,<br></h3><h3><br></h3> <h3></h3><h3>隆隆的坦克响声划过黎明前的黑暗,</h3> <h3>震耳欲聋的炮声在山谷里轰鸣,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了!发发炮弹落入越军阵地,命中目标。</h3> <h3> 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不怕脚下地雷密布,不畏艰险,勇往直前。</h3> <h3> 血与火,生与死,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年轻的战士,</h3> <h3>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官兵们用青春和生命,向祖国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荣誉是暂时的,胜利是最大的,激战,再激战!</h3><h3><br></h3> <h3> 官兵们同仇敌忾,攻占越南新官、果米、三道门,全歼转田之敌。</h3> <h3> 拿下登桑,占领谍兰直抵兵漏。</h3> <h3> 在攻打越南新官的战斗,是云南边防十三团遇到的一个硬仗。</h3><h3> 2月17日下午,李成文所在的三连在新官同越军作战相当激烈。</h3><h3> 敌人凭借最后一个大碉堡来阻挡我军的前进,该碉堡位于一个炮打不着的陡峭坡下,尽管我方炮弹将这里打得山摇地动,但却丝毫不会影响从这里喷吐出来的火舌,部队几次攻击都没有成功。</h3><h3> 在越军密集的机枪火力之下,不断有战友中弹倒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部队损失也增大,后面的人被密集的火力压制得死死的,面对倒在地上挣扎呼喊的伤员,后续人员却无法施以援手,眼睁睁地令人心急如焚。时间就是生命,多争取一秒时间,就减少一名战友牺牲。</h3><h3> </h3><h3> </h3> <h3><br></h3><h3> </h3> <h3> 下午6时,四班副班长李成文提出由他去炸掉这个碉堡,他的请求被批准了。随着一声令下,我所有火力同时开火,向敌碉堡进行压制性射击,打得调堡尘土飞扬。这时,越军的火力顿时减弱,趁此空隙,李成文拿起炸药包,从侧翼匍匐前进,向调堡接近。</h3><h3> 头上,双方的火力密集如雨,李成文艰难地向敌碉堡爬去。</h3><h3> 接近敌堡后,才发觉碉堡的厚墙脚有半人高,炸药包在墙脚爆炸根本摧毁不了,而射孔和墙脚之门又是光溜溜的,十分坚固,四周找不到放不住炸药包的孔和支撑物。</h3><h3> 战友们看到,抱着炸药包的李成文非常着急,时间又一秒一秒地过去,眼看总攻的时间要到了。</h3><h3> 李成文回头看了看被敌堡机枪火力压制在山坡上的战友,转身跃起,毅然将身子往碉堡墙上一靠,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朝着战友们一挥手,“轰隆”一声巨响,随着火光和浓烟的升起,敌堡化为一堆废墟。</h3><h3> 李成文用他年轻的生命,为部队打开了胜利的通道,年仅才24岁。</h3><h3> 1979年3月,昆明军区为表彰李成文烈士的不朽功勋,给他追记一等功。</h3><h3> 1979年10月5日,中央军委授予李成文烈士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光荣称号!</h3> <h3> 同年3月16日,边防十三团奉命从越南撤军,胜利之师凯旋而归!</h3><h3> </h3> <h3> 据资料记载,在1979年2月至3月自卫还击作战中,边防十三团歼敌215人,其中击毙182人,俘虏33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保证我方一侧五道河至河口,越方一侧龙包河至坝洒两条交通干线和柏山、坝洒两个渡口的畅通,出色完成了拔点作战、守点护路、前运后送、搜剿残敌、保障主力纵深发展的战斗任务。受到13军、云南省军区、昆明军区的通报表彰。</h3> <h3> 1979年9月,边防十三团一营一连分别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连”荣誉称号。</h3><h3> </h3> <h3> 同年9月,一营一连又被昆明军区授予“永不卷刃的红河纲刀连”荣誉称号。</h3> <h3>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历史,缅怀英烈!</h3> <h3> 崇尚英雄,不忘英烈。2019年10月12日,</h3> <h3>我从玉溪火车站乘动车前往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h3> <h3>在大龙树烈士陵园缅怀英烈。</h3> <h3> 大龙树烈士陵园位于屏边县城西面,距城中心0.6公里,始建于1976年4月,1979年进行扩建,总占地面积10.2亩。</h3> <h3> 陵园顶部建有 58平方米、高10米的圆亭和10.8平方米、高7米的47名无名烈士纪坟,碑上用隶书刻有墓志铭。建有占地17平方米,高7米的凉亭。<br></h3> <h3> 园内安葬着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的烈士和社会主义时期牺牲的烈士156名,其中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的有95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有58名(含47名无名烈士)。</h3> <h3> 在烈士陵园中,安葬着边防十三团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的48名英烈。</h3> <h3> 短短28天(2月17日至3月16日),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是,有无数风华正茂的中华儿女,年轻的士兵,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演驿出感天动地的壮举,</h3> <h3> 把宝贵的生命、灿烂的青春留在南疆的红土地里,并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边疆防线。</h3> <h3> 军人们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边疆安宁,就这样倒在血泊中,离开了亲人,离开了战友,离开了五彩缤纷的人间;</h3> <h3>战友们走了,还来不及看看自己的军功章,还来不及给深爱的姑娘写一封回信;</h3> <h3></h3><h3>英雄们走了,走在灿烂的年华里,走在血染的青春里,你们用生命释怀了人生的壮举,你们用热血诠释了保卫南疆的铮铮誓言。</h3> <h3> 战友们用18、19、20岁的花样年龄,静静地定格在南疆边陲,正义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这一个个烈士陵园,一排排整齐肃穆的墓碑,一座座坟茔下埋葬着我们的英烈,共和国最可爱的人。</h3> <h3> 你们傲立在风雨之中,履行着一个军人的最后使命,守望着和平阳光下的祖国南疆。</h3> <h3> 战友们,你们太累啦,安息吧!<br></h3><h3> </h3> <h3> 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矗立在陵园中。</h3> <h3> 我生性善良,对军人尊重,对战争死去的烈士更有敬慰之心。屏边有烈士陵园3个,都是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牺牲的烈士,边防十三团烈士陵园就在屏边县城。</h3><h3> 1985年,我所在的教导队从河口到屏边县零开边防十六团一营,集训蒙自军分区所辖的预提班长,闲暇之余,我几次亲临各陵园告慰英烈,特别是大龙树烈士陵园,映像最深的一次是我在李成文烈士雕像前,看着英烈的碑文,静坐了1个多小时,呆头呆脑,是游客提醒才知。</h3> <h3> 四十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军队不断投资进行南疆陵园的建设和翻新,现南疆的一处处烈士陵园,在苍松翠柏,绿树环抱中庄严而靓丽,成为边陲绵绵群山中最美丽的风景。</h3><h3> </h3> <h3> 近几年来,全国参战老兵们在每年清明节、2月17日、3月28日等纪念日聚集在大龙树烈士陵园,缅怀英烈。</h3> <h3> 我已几次同参战老兵们亲临此陵园,吊唁英烈。</h3> <h3> 老兵们在烈士陵园的情景感天动地,难于表达。</h3> <h3> 李成文烈士: 云南省施甸水长乡李家山人,1976年12月入伍,35548部队3连4班副班长,**党员,战前执行侦察任务荣立三等功,1979年2月17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攻打新官战斗中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做支撑,手托炸药包,炸毁敌军碉堡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为战友打开了胜利的通道,终年23岁,追记一等功,****授予“董存瑞式战斗英雄”荣誉称号。</h3> <h3> 刀永昌烈士: 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县古城乡桂海村委大蛮海村人,1969年4月入伍,35548部队6连副连长,**党员,1979年2月18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三道门搜索残敌战斗中光荣牺牲,终年30,荣记三等功。<br></h3><h3><br></h3> <h3> 罗孝昌烈士: 贵州省修文县人,1973年1月入伍,35548部队1连副指导员,**党员,1979年2月17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新官战斗中光荣牺牲,终年25岁,追记一等功。</h3> <h3> 和跃文烈士: 云南省兰坪县白族普米族自治人,1968年3月入伍,35548部队1连连长,中共党员,1979年2月17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穿插包围新官地区守敌战斗中光荣牺牲,终年31岁,追记一等功。</h3> <h3> 姜优志烈士: 贵州省普定县人,1979年1月入伍,35548部队6连战士,**党员,1979年2月17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登桑战斗中光荣牺牲,终年20岁,荣记三等功。</h3><h3><br></h3> <h3> 茂密的橡林,滚滚的红河,边防十三团的英烈们,你们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的战绩太多了,你们矗立的一排排墓碑在陵园巨人般陈列,展现在国人面前,原谅我没有全部作一一简介,但是,你们都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好儿子,是祖国的捍卫者,是国魂、军魂!敬礼!</h3> <h3> 长眠在南疆的战友们: 你们是党和国家的功臣,你们是全国人民最爱戴的英雄,你们已为国旗、军旗增辉添彩,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h3> <h3> 😭😭😭向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的英烈敬礼!向所有参加此次战斗的军人致敬!🙏🙏🙏祝愿军队强胜,祖国强大!🙏🙏🙏人民英雄永垂不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