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轻轻地吹

<p class="ql-block"> 路 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按地域级别划分,可否将手机里我们的社交平台划分为:微信国,朋友圈省,大院童年群市。市民们每人一款手机,国事,家事,天下事了如指掌。朋友圈,亲情,友情,人情,信息交流分分钟更新。大院童年群,聚拢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发小早已忘却的青涩记忆,又续前缘谈摄影论旅行喝茶唱歌。</p><p class="ql-block"> 手机的发明者,是否预料得到时至今日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出门可以不带现金,却不能不带装有银行、地图、朋友圈的手机。清早醒来,第一时间触手可及的重要物件,非手机莫属。微信国度的信息,公司方面的信息,朋友圈的信息,一目了然。临睡前把手机设置到飞行模式时,也没忘最后扫一眼此时微信朋友圈大洋彼岸正值白天的各群动态。</p><p class="ql-block"> 想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是艺术家毕生的愿望。采风、创作、筹集资金、租场地、做广告、展览,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工程。有了手机微信朋友圈,就可以去掉后四项,只做采风、创作便可以将作品用手机拍摄成图片,在朋友圈里发布。一幅画创作时的步骤图,朋友圈的九宫格足够娓娓道来。 </p><p class="ql-block"> 那些随着天气变化而产生的冰、雪、雨、雾的气候景象,晨曦、夕阳的景观,用手机即兴拍摄,在朋友圈里随时可以发布展示,彼此分享收获的喜悦。哪怕还是摄影发烧友水平的作品,都会收到来自善良的围观者们礼貌的鲜花和掌声,更何况热爱摄影而用身心拍摄出来的有创造性有生命力的作品,更加好评如潮。</p><p class="ql-block"> 艺术作品,前所未有的通过朋友圈、自媒体轻而易举地广泛流传,起到展览的作用。当然,近距离的观看原作,还是不一样的,有时是天壤之别的。</p><p class="ql-block"> 朋友圈,艺术品的交流,绘画和摄影作品的展览,多为摄影、美术发烧友和专业人士所为。而旅行、生活、文章、诗歌、烹饪、萌娃、宠物的各种逸闻趣事的交流,每个人都可以发布分享。作为一种心境的表达,对于某个事件的记录,有朝一日查找起来,从朋友圈便可以一目了然。如今,朋友圈可以说是我们最忠实的记忆帮手。</p><p class="ql-block"> 生活里遇到一些棘手问题,令人束手无策时,第一个想要求助的便是万能的朋友圈。</p><p class="ql-block"> 今年1月我们回国探亲,上午10点钟的飞机,电话预约了8点钟的出租车前往机场。暴雪,道路泥泞,天空灰暗。眼看8点钟了还没见出租车的影子,先生走出大路上翘首以盼,着急地再给出租车公司打电话,回答车子已经在路上。此时,一辆深蓝色出租车从对面的马路飞驰而过。完了!开过去的可能是我们预定的车子。怎么办!已经8点10分了。先生向我说道:“赶快向我们微信朋友圈里的邻居群发出求助信息,看看谁能出车送我们去机场?”我立刻打开手机连接邻居群将紧急情况输入,请求帮忙。5分钟后,陆续收到各种愿意助一臂之力出车的回答,其中包括未有见过面的群友。与此同时,出租车从反方向掉头向我们开过来。说时迟那时快,我们冲向马路奋力向出租车招手:“司机,要车的我们在这里!”以免出租车又开出视线。当我们将行李搬运上车,安坐下来时,立刻向邻居群解除警报。邻居们纷纷回答:“以后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叫我们一声即可。”没有经过火烧眉毛的事件,是体会不到分秒必争的火烧火燎的着急心态的。这种时候得到帮助有被拯救的感觉。要不怎么说,救人需救及时无呢?</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生活,手机在握,形影不离,少一会儿不见如隔三秋。最近微信增加了读书功能,可以不费眼神看书,听书即可。一边作画,一边将折冠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作品,一部一部地慢慢听来。时不时检查一下,我在朋友圈里发布的晶莹剔透秋之露的手机摄影作品,又收到几朵玫瑰花了?</p><p class="ql-block"> 朋友圈成了我朝夕相处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日报》2019年10月17日</p><p class="ql-block"><br></p> <h3>谢谢欣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