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湾公园篇

西蒙叶子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班级:园林162班</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姓名:陈达</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号:201621524202</h3> <h3>太子湾入口分析:</h3><h3>入口使用了障景的手法,先是以松衫乔木作为植物屏障,同时使用了六个泥塑木桩,分别刻上了"太子湾公园"六个字,周围又设计了花境围合。从外围花境走进去,首先看到的是一小型停车场和一座平桥,桥后设了一个仿生混凝土材质的树桩拱门景观,极为低调,且有越久越旧的效果,容易与周边景色相融,拱门后则使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上层背景是乐昌含笑,中层是日本樱花,后是金桂,下层则是色彩有些黯淡的时花地被,整体空间较为压抑,而走出几步之外就可以见到大草坪,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h3> <h3>太子湾整体水系特点:</h3><h3>公园水体大部分为弯曲起伏比较明显的S形,以大弯大曲、大起大伏、空阔疏远、简洁明快的独特空间设计自成面目,在美学上追求一种浪漫气息、创造一方自由空间。</h3><h3>水景分类:</h3><h3>瀑布,大水面静态水,缓和流动或者不流动的溪流,湍急流动的跌水。</h3> <h3>水景聚合处:</h3><h3>在理水方面,园内水体聚合有动有静,除了结合建筑,景石,植物表现之外,本身几条分叉的水体均聚于此处,便会形成宽阔的中心水体,宜结合植物配置组团,打造开阔的视野空间,表现相对较静的水面形态。<br></h3> <h3>水景分叉处:</h3><h3>公园水景交叉景观充分利用水系特点,采用草坡渗透入水或者置石的方式,借用河岸边种植的沿阶草、唐菖蒲以及大片草地景观,充分表现出水体分叉景观的可赏性,对于水体流动的形状颇为讲究,特别是将水体流动与周围环境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可以发现,这里的驳岸和周边的树体常形成半闭合的空间,水系流动交叉之处常会用斜干树贴水,柔化边界河岸和不协调感。<br></h3> <h3>自然草坡入水驳岸: 借助草坡以自然形态入水,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使水体和陆地之间的界限不明显,水岸边更适合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同时可以容易通过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营造出蜿蜒曲折而又野趣横生的柔和水岸线。<br></h3> <h3>自然置石驳岸: 自然置石驳岸是仿造了自然河道,在水体周边常会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并采用天然石材形成生态自然式溪流,通过大小不一的石块,营造出高低错落、棱角分明的硬质驳岸,使其更接近于自然景观。<br></h3> <h3>平台驳岸:</h3><h3>以木平台打造一亲水场所,更贴水,也打破了水体的规则性,独截一片水面以供观赏,更利用人的亲水性,拉近了人与自然山水间的关系。</h3> <h3>石砌驳岸:</h3><h3>常为规整的石块以整齐的形式砌筑出立式驳岸,它能在实景与倒影之间增加一个视觉层次,同时,这种形式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驳岸的体量,以达到拓宽水面空间的目的,提供较为开阔的亲水空间。<br></h3> <h3>太子湾植物景观类型: 太子湾公园主要采用了自然式种植、容器种植、种植床种植等三种种植形式,其中水生植物造景以其特有的流水景观而富有特色。太子湾公园土地藏于林下,所以主要应用了耐阴和耐贫瘠的常春藤和沿阶草等,适应性强、色彩深绿,能起到加强林深的效果。同时通常会在台阶、石隙间种植地被植物,以及在池塘、小溪等山石驳岸上配置一些常绿藤本类植物,与景观石相得益彰。<br></h3> <h3>植物与建筑:</h3><h3>临水边的亲水茅草屋与对面的亲水木平台形成对景,韵味十足,而远处的高大乔木以及松柏科植物连成了高低形态不一的天际线,是天然的绿色屏障,使得中央的茅草屋以及水体更为突出。<br></h3><h3>小教堂前面种植了日本樱花,后面是银杏以及水杉,在树形、叶色上均有差别,高低错落有致,季象变化丰富,背景天际线尤为优秀。</h3> <h3>植物与水体(临水驳岸):</h3><h3>在临水驳岸的处理上,通过是自然草坡渗入水体的形式,同时用唐菖蒲等亲水性植物作为点缀过渡,草坡上的斜干乔木分外明显,底部沿阶草等地被更加深了色彩层次感,更为厚重,而远处的天然屏障背景也是突出了水景的静谧感。<br></h3> <h3>植物与地形:</h3><h3>从景观效果上说,结合坡地进行的植物种植设计,比平地上进行的植物种植设计更具有变化和节奏感,容易形成视觉中心,在坡地上起伏变化的植物群落与大草坪或者缀花草地组合都是不错的种植方式。<br></h3> <h3>植物与园路:</h3><h3>路边植物植物能起到辅助园路进行引导的作用,常是通过两边的沿阶草丛往深处延伸,形成导向作用,与园路的曲线形状相辅相成,偶尔可点缀几块置石,更增添了野趣,丰富了空间的变化。<br></h3> <h3>植物与山石:</h3><h3>山石与植物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与效果,常应用于道路转角或桥头起点景的作用,山水可以与沿阶草、南天竹等植物的搭配自然协调,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它们自然界的常生态,从而表现出整体美、生态美和自然美。<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