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然 亭 寻 亭

老金

<h3>  亭, 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它结构简单,造型优美,常在风景园林中作配景,深受人们的喜爱。</h3><h3> 汉以前,亭作为驿站使用,为来往信使提供休息之所。后来,或赶考,或周游,或背井离乡,人们把亭作为送别之地,演驿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再后来,文人墨客常在园林中的亭相聚,吟诗作斌,观景赏花,曲水流觴,宴饮唱和。</h3> <h3>  陶然亭,是清代修建的名亭。乾隆34年,負责窖场监工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建亭,借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诗句,取名"陶然亭"。1952年,北京市政府将此地僻为公园,称陶然亭公园。</h3><h3> 慈悲庵,又称观音庵,建于元代。由于这里景色优美,花草繁茂,常有文人志士在此抒情咏志,畅谈报国情怀。</h3><h3>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志士曾在此秘密聚会,进行革命活动。1920年8月,在李大钊的协助下,"少年中国学会"、"觉悟社″、"北京工读互助团″、"曙光社″、"人道社″等革命团体在此召开会议,研究打破界限联合起来,"反帝反封建主义″,实现"最高理想",史称"五团体会议",。为创建共产党打下了基础。现在,这里被北京市确定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h3> <h3>  深秋時节,我来到陶然亭公园游览。这里仍然充满节日气氛,国庆期间搭建的花蓝仍生机盎然,湖边秋风习习,扬柳依依,叶黄莺飞,花香四溢。我无暇欣赏这些,急切地寻找早己仰慕的陶然亭,感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美妙和韵味。按照园林工人的指引,在慈悲庵里找到了陶然亭。眼前的陶然亭完全颠复了我的想象。这是一座红柱青瓦,有门有窗的三间房屋,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亭。我围着房孑转了几圈,努力调动我的知识储备,逐渐明白了,这确实是亭,是很有品味的亭。陶然亭的神来之笔,就是把亭和慈悲庵的建筑有机融合起来,和周围自然景观融合起来,构思巧妙,精美绝伦。如果把我想象中的亭放在这里,倒是不伦不类了。把门窗打开,菏叶片片,鸟啭蛙鸣,远山近水,碧水白云尽收眼底,确有"江山无限景,皆收一亭中"之感。这里是文人墨客饮酒品荼,吟诗作画的好去处。我不由得感叹匠人的独道和做工的精美。</h3><h3><br></h3> <h3>  走出陶然亭,信步来到"华夏名亭园"。这是1986年陶然亭公园为体现"亭文化″的特色,精选全国名亭,按一比一的比例,在园内原汁原味仿建的十几座名亭。这些或建在山坡上,或建在湖水边,在瑚光山色间显得十分漂亮。穿越历史,深深感到中华民族"亭文化"的厚重与沧桑。</h3><h3> 倘佯在这几座仿造的亭,仿佛把人们带进巴蜀温婉的胜境和江南水乡柔美的景色中。</h3> <h3>  独醒亭,位于湖南汩罗县玉笥山。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履遭馋言被贬沅湘,投江汨罗。后人出于对屈原的敬仰,在此建祠,祠前有亭。取《楚辞》《漁父》篇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将此亭称"独醒亭,以对屈原的纪念。</h3> <h3>  吹台,位于扬州瘦西湖。《宋书》记载,徐湛之筑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四处园林建筑,其中,传说清乾隆曾在吹台钓魚,又称钓鱼台。</h3><h3> 吹台,白墻黛瓦,翘檐圆门,很有徽派建筑的韵味。</h3> <h3>  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州琅琊山。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波贬滁州太守時,山僧智仙特为他修此亭。欧阳修常在此亭宴饮,因"饮酒辄醉",逐自号醉翁,并以此号称"醉滃亭。他还撰写了脍灸人口的《醉翁亭记》,以记此事。后来,苏轼將《醉翁亭记》书写并钻刻,后人称"双绝″。</h3><h3> 醉翁亭造型秀丽,大檐细柱,有大鹏展翅高飞之势,深受人们喜爱。</h3> <h3>  百坡亭,建于四川眉州三苏公园内,是为纪念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而建的桥亭。苏东坡任颖州太守(今安徽阜阳)時曾作《泛颖》诗,诗中写到"我性喜临水,得颖意甚奇……散为百东坡,倾刻复在兹。″根据苏东坡的诗句,南宋眉州太守魏了翁为纪念苏东坡,在眉州环湖修了一座桥亭。由于岁月沧桑,环湖和桥亭都已不复存在。现存百坡亭是1928年在眉州三苏祠内重建的。</h3><h3> 这座桥亭造型别致,很符合我国西南地区山环水绕,烟雨濛眬的地域特色。</h3> <h3>  兰亭,江南名亭,座落在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下。据载,越王勾践曾在此耕兰,因此得名兰亭。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好友在此相聚,曲水流觞,把酒临风,吟诗作赋。酒毕,王羲之书写出驰名中外的《兰亭序》,使兰亭也成为书法家的胜地。</h3><h3> 兰亭碑在"文革"中,被砸成两截,后修复。</h3> <h3>  浸月亭,座落在江西九江甘棠湖。相传原址是东吳都督周瑜的点.将台。著名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時在此建亭,因白居易所作《琵琶行》诗中有"别時茫茫江浸月"句,故称浸月亭。</h3><h3> 此亭几经兴废,晚清時僧人古怀募捐重建。 该亭建筑古朴典雅,颇受世人称颂。</h3> <h3>  二泉亭,位于江苏无锡的锡惠公园。二泉开凿于唐大历十四年,分上中下三池。二泉水被称为"龙涎螭唾″,甘香宜茶。据传经唐代陆羽品评,为天下第二泉。苏东坡也曾品评,留下"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诗句。南宋皇帝赵构也曾在此品泉饮茶,建亭,称"二泉亭″,并书"源头活水"匾额。现代盲人二胡演奏家阿丙谱有"二泉映月",闻名遐迩。</h3><h3> 二泉亭造型纤小俊秀,亭顶装饰二龙戏珠,亭内有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天下第二泉",刻于石上。</h3> <h3>  其实,这些名亭是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景色建造的,离开了原址它的美感大大折扣。但是能夠一下子近距离去欣赏这么多名亭 ,而目免去车马劳顿之苦,也是很欣慰的。</h3><h3> 陶然亭公园还有一些亭散落在公园各处,有自已修建的,也有移建的。这些散落在山间湖边的亭,也不失优美的造型。</h3> <h3>  这六角双亭建的多么新颖别致,它把双亭一个角的结构重叠起来,增强了亭的稳定性,又十分典雅瑰丽。</h3> <h3>  这座建在湖边的亭,和湖里的景致紧密能合起来,荷花、水草促手可得,大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感,坐在亭里会十分惬意。</h3> <h3>  这座双层三顶的亭,造型独特,构思巧妙。这种结构复杂的亭,疑结了匠人的智慧,无论下料、安装都会花费不少工夫。</h3> <h3>  我整整在公园游览了一圈,虽然有些累,但意犹未尽,心情愉悦。我坐在湖边的石阶上,眼前秋色满园,黄叶渐稀,霜露渐浓。我思索着,揣摩着,为什么这些名亭虽历经百年甚至千年,仍能留存至今,深受人们的喜欢。我想,主要是倣工精细,造型优美。无论是造型,是雕刻,还是彩绘,都创造了人类精品,都凝结了匠人们的聪明才智。其次,这些名亭都和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景中有亭,亭中有景,把自然带给人类的馈赠发挥得淋漓尽至。另外,每一座亭都有一个故事,体现了地域民俗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这些都令世界所折服。</h3> <h3>  这時湖面上飘来一阵阵歌声,時尔悠扬,時而激荡。这是陶然亭老年歌唱团的歌声,这优美的歌声打断不了我的思绪。我想,如果把古人修造亭子的精神,用来我们的城市建设该多好。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栉比鳞次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丑陋、怪异、奇特的建筑,成了城市的疮疤。这些毫无保留价值的建筑,拆了可惜,留下恶心。有的千里迢迢请来的洋建筑師,对中国的风土民情一窍不通,他们的作品明明是"垃圾″,却被我们当作"精品"。其实,还不如中国古代的和尚主持修建的亭,虽经成百上千年风雨的洗礼,仍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至今还让人们赞叹不己。我不是厚古薄今,只是担忧,担忧几十年后人们会怎样评价近年来修建的建筑,担忧后人怎样评价城市建设决策者们的决策</h3><h3> 我多么希望城市里的建筑能和大自然拉近一点,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生活的品质再提高一点。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城市"大裤衩"、"大头靴孑″、"大铜钱"、"大麻花"更少一些,城市建设弯路少走一些,学费能少付一些。</h3><h3> 歌声还在我耳边飘荡,可此時我却高兴不起来。</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