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为更深程度、更广范围、更高质量地践行课改,总结提升我校近四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成果,对新入职我校教师进行课改理论及课改实践操作层面的培训,按照我校期初教学研修系列活动计划,由各教研组长将课改以来学科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汇报,为我校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课改骨干教师观摩课活动吹响催征的号角!</h3><h3> 2019年10月17日在我校实验中心多媒体 报告厅召开“四平三高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师研修系列活动之教研组长论坛”,本次论坛由教务处常佰慧主任主持,陈东海校长、张艳副校长、全校任课教师参加。</h3><h3> 每位教研组长能根据本学科特点总结四年来成功经验和特色。</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 <h3>数学组组长马莉</h3><h3> 从五个方面汇报:一、做好教师的思想层面工作,引领本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二、介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及自主班级管理模式,课改同时重视班改,课改与班改齐头并进、双效合一;三、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通过导学案实现“以导促学”;四、数学组自主学习课堂课型教学流程,精心研讨各类课型和各个环节;五、教研组及教师专业成长,结合课改推进课题的实践研究,集体研讨磨课、听课、讲课、评课。</h3> <h3>英语组组长于波</h3><h3> 分享做法与感悟:一、课改促使教师观念发生改变,从“课堂中学英语”转变为“生活中学英语”,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互动式”;二、课改促使教师角色发生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情境的设计者、策划者”,从“学习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互动的导演者、参与者、创造者”。三、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式下英语课堂教学。</h3> <h3>语文组组长孙淑安</h3><h3> 分享感悟;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迎接新课改,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组织形式上灵活创新,让学生做主角、教师做导演;二、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走进新课改,转变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行为;三、在自主课堂上实现有效学习,践行新课改,注重学情、注重班情、因势利情,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四、捷报频传,人才辈出,印证新课改;五、坚持总结和回顾,继续新课改,对别具一格的做法、匠心独运的设计,合理归纳。</h3> <h3>物理组组长宋超</h3><h3> 课改总结:一、注重课堂教学改革精神落实,课改引领教改,适应形势,组织全组融入课堂教学;二、精于教学过程的设计、编写导学案,由关注知识点到强调三维目标,再到探索学科素养,强化模式、细化过程;三、积极调整和转变教学模式,多创造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倾听他们的观点、展示他们的成果;四、关注课堂实施细节和成果展示,制作思维导图、采取多种提问模式;五、初见成效,基础薄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兴趣大幅度提升。</h3> <h3>化学组组长刘丽萍</h3><h3> 做法分享:一、初期的迷惘,由刚实施诸多不适应,到积极交流,积极实践,到学生信心回归、乐于提问、互学互比尽头十足;二、强化教研组、备课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明确分工,取长补短;三、课堂实施注重细节,设计情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强化疑点收集,推进个性化培养,重视合作、实验探究;四、狠抓作业布置,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给予辅导和鼓励性评价,让知识点落实到位;五、重视课后反思与总结,做好教学的调整,在课上的某个灵光一现、学生的一个质疑、某个问题的设置都是下一节课的完善和补充。</h3><h3><br></h3> <h3>生物组组长祝云英</h3><h3> 课改情况汇报:一、导学案得的编制,全组团结协作、精心制作,注重提出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攻破难点;二、生物组自主学习课堂新课的流程,环节运用和处理方式介绍;三、体现不同特色,不同班级处理方式不同、不同课程学习方式不同、不同老师风格不同。</h3> <h3>政治组教研组长王雪丽</h3><h3> 交流总结:一、关注各类政治APP,使全组成员提高理论素质、改进教学方式、开阔眼界;二、建立微信群,加强理论学习和群内教研;</h3><h3>三、每位组员积极主动钻研,探索属于自己的特有教学方式,形成自己亮色的教学模式;四:注重课堂实践的多形式多渠道研究;新课知识采取四种讲授方式、合作探究选择适合教材内容并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材料;五、课改研究精细化,研究学生学习中存在得各种问题,问题即课题,养成课堂反思、总结、案例记录等习惯。</h3> <h3>历史组教研组长肖兰石</h3><h3> 课改模式及做法:一、导学案制定遵循的基本理念,以唯物观为指导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导学案的制作贯穿历史核心素养;二、导学案有三种类型及结构各具特色;三、总结各类导学案在教学中设置的目的及其达到的教学效果;四、导学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课前预习有章可循、梳理线索,课上精讲精练、合作探究,课后反思查缺补漏、再生新疑;五、导学案的改进注重理论性、注重个性化、注重创新性。</h3> <h3>地理组教研组长徐明</h3><h3> 课改经历:一、教师角色转换,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幕后策划者,不断更新观念、自我充电、自我完善;二、导学案的设计有正确定位,主线清晰明了,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课堂检测既要至“质”也要“量”;三、集众之所长 融众之所思,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集合全组的力量探索课程改革。</h3> <h3>校领导和全体教师聆听教研组长汇报并认真做笔记</h3> <h3> 最后,教学副校长张艳对本次论坛进行简单总结。她对九位组长的精彩报告给予肯定,并对全面纵深提升学校课改提出新的期望!三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始终践行着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将继续前行!</h3> <h3>校领导与教研组长合影留念</h3> <h3><h3> 课改使老师们感到老师的精彩不代表学生的精彩,但学生的精彩离不开老师的精彩,开放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在今后的课改道路上,我们将一路思索、一路实践、一路反思、一路成长、一路前行!</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