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游四方】意大利游记(十)——多洛米蒂(上)

yoyo_0930

多洛米蒂山脉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有许多高峰,其中18座山峰海拔逾3,050公尺(10,000呎);最高点为马尔莫拉达峰(Marmolada, 高3,342公尺〔10,964呎〕,该峰南坡有610公尺(2,000呎)的悬崖;此山因法国地质学家迪尼多内·多洛米厄 (Dieudonné Dolomieu) 而得名。<br>简介<br>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脉北部东段的山群。18世纪法国地质学家多洛米厄(Dieudonne Dolomieu)对该地区及其地质进行过科学研究。山体由浅色石灰岩构成,受侵蚀作用影响,山脊呈锯齿形,山谷深邃,多陡峭岩崖。境内有41条冰川,仅有小片林区。有公路经过许多著名山口。旅游和登山活动主要中心为科尔蒂纳丹佩佐(Cortina d'Ampezzo),其他旅游地有奥龙佐(Auronzo)、奥尔蒂塞伊(Ortisei)等。较大城镇博尔札诺(Bolzano)和贝卢诺(Belluno)位于西侧和东南侧。<br>地理位置<br>多洛米蒂山 横跨三大地区: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区 (Friuli-Venez&nbsp;ia-Giulia)、特伦蒂诺-上阿迪杰 (Trentino Alto Adige) 和威尼托区&nbsp;(Veneto)。 巍峨群山覆盖了特伦托 (Trento)、波尔查诺 (Bolzano)(75% 被多洛米蒂山覆盖)、乌蒂纳(Udine) 和波代诺内 (Pordenone) 等省份。<br>地理环境<br>多洛米蒂山属于意大利境内的东阿尔卑斯山脉。这位地质学家首先发现了白云石(音译为多洛米蒂)的特性,这是一种石灰石,多洛米蒂山区盛产这种石头。 多洛米蒂山在两亿五千万年前安静地躺在海底。 七千万年前它浮出水面, 山中群峰形态各异,其"痛苦纠结"的势态(高峰、尖石、圆塔)极具特色,塑造及破坏着多罗米蒂山相貌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气候。 当然,这里大面积的砾石沉积层,其中也有侵蚀作用的功劳。 在意大利东北A22高速公路东边的多洛米蒂山区风景最为优美,游客到的最多的也为这个地区。这个地区大的山峰群有奥德尔-盖斯勒(Odle-Geisler)、蝶鞍群峰(Sella Group)、马尔莫拉达(Marmolada)、三山(Tre Cime)等,出名的峡谷有富内斯(Funes)、加迪纳(Gardena)、巴迪亚(Badia)、法萨谷(Fassa)等。整个多洛米蒂山区都是徒步的天堂。<br>我们接下来的三天主要在这个地区的西部游览。 <p>Day &nbsp;16&nbsp;</p><p><br> 今天的详细行程<br> 威尼斯--巴迪亚--富内斯 Funes山谷-- St Maddalena M村-- San Pietro圣彼得德罗小镇--Tiso村&nbsp;</p> <p>今天的目的地是富内斯山谷,做攻略时,在地图上输入威尼斯到富内斯,总是规划走A22,于是导航时就设置了中间点巴迪亚,并且在三条线路中选择了左边的路程最远用时最长的一条线路,也是风景最优美的一条线路。<br><br>早上9点多从威尼斯出发,路上车很多。中午时分途经科尔努达小镇停下,在麦当劳吃了中餐,逛了一下小镇的户外用品和运动服装商店。<br><br>接下来前行不久开始进山了,路越来越窄、坡越来越陡、弯越来越多,风景越来越美,沿途经过阿莱盖湖(Lago di Alleghe)、阿拉巴(Arabba)、科瓦拉因巴迪亚(Corvara in Badia)、巴迪亚(Badia),都会停车下来拍照。</p><p><br>阿莱盖湖</p> 沿途经过的谷口 <p>下午三点半左右进入了富内斯山谷。</p><p><br><b>富内斯 Funes山谷&nbsp; </b></p><p><br></p><p>多洛米蒂山区的西北部,布列瑟农东边的Plose山和南部的Resciesa山中间的一个山谷。是多洛米蒂最有名的山谷之一,很多明信片就是在那边取的景。</p> 它以清秀苍翠、迤逦婉约深受游客与摄影家的喜欢。这个山谷中的Tiso,St Peter,和St Maddalena三个小镇及其周围,一直是游客们健行、滑雪、摄影、单车运动的福地。<b><font color="#ed2308">重点看日落</font></b> <b>St Maddalena </b><br><br>St Maddalena 是富内斯山谷尽头的也是山谷最高处的的一座小村,这座小村本身没什么看点,看点是它背靠的这座著名的锯齿状山峰--盖斯勒群峰(Geisler gruppe),它以两个教堂和盖斯勒群峰一起,多次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风景图册,可以从St. Magdalena小镇徒步到Ranui的洋葱教堂。 <p><b>San Pietro小镇圣彼得德罗</b>&nbsp; </p><p><br></p><p>在Santa Pietro 背后SP163路上 俯瞰St M村庄</p> 拍摄富纳斯山谷经典角度照片的机位:(坐标46.647509,11.716055),谷歌地图可以搜索旁边的木屋lippenhof来定位。是在一个斜坡上,正对盖斯勒山脉群峰,前方还有小镇教堂,需要自己寻找合适的前景。到达这里可以从小镇里自行上坡步过来。 如果自驾的话,按照上面的坐标或木屋lippenhof来定定位,车子开进一条很窄的乡间小路,一路上坡,有一个小屋,貌似是别人的家,我们打了个招呼临时停车在他们门口,否则的话这段路从外面停车场走进来还有点距离的,停车后还要继续走路上坡,才能到达最佳拍摄点,上面还有一两户人家,但是几乎没有车开上去了。路非常小。最佳拍摄点是在一个小木屋边上。 天空的云层很厚,看日落的希望不大,今晚的酒店离这儿还有10多<br>公里的山路,于是启程去酒店,路过Tiso村看了看 这个小村游人<br>很少。 三个小村,最喜欢的是San Pietro小镇圣彼得德罗。 <p>Day &nbsp;17&nbsp;</p><p><br>今天的详细行程<br>Pardell 山谷中的小镇<br>Prösels Castle 高原上的古堡<br>Tiers 蒂雷斯小镇<br>San Cipriano 大片绿毯般的草地簇拥着秀美的小村庄<br>Carezza 绿湖<br>从 Oberholz 乘缆车至山顶, 拉特玛-360度全景平台<br>从Vigo Di Fassa缆车站坐缆车到山上 Campedie单人往返18欧<br>博尔扎诺 (备选)</p> <b>Pardell 山谷中的小镇</b><br><br>早上在酒店用餐后我们就出发了,天阴沉着,云层很厚。<br>首先来到离酒店不远的一个山谷中的小村Pardell,没有昨天的小村美,拍了几张照片就离开了 也许是一清早的原因,Tiers小村非常安静,没什么人,也没看到游客,连动物都不见出来走动。<br>离开Tiers,途经San Cipriano,一个秀美的小村庄,大片绿毯般的草地,牛儿幸福地在草地上吃着草。。。 <b>拉特玛山(Latemar)</b><br><br>去往下一个目标地多罗米蒂名山-拉特玛山(Latemar)。<br>施勒恩山、玫瑰园山与拉特玛山是从北意名城博尔扎诺市向多洛米蒂放眼望去的三座地标性名山。博尔扎诺被称为多洛米蒂的门户,是进入多洛米蒂山区的两大主要城市之一。<br>拉特玛山(Latemar)名声显赫,是多洛米蒂必看景区之一。其山脚下的卡雷扎湖 (Lago di Carezza),也被称为彩虹湖,更成为了多洛米蒂的明信片,是多洛米蒂山区拍摄次数最多的景观。<br><br>拉特玛尔山是由几组群山组成,包括 Oclini 和 Cornon,东边是珐萨山谷(Val di Fassa),南边是菲美山谷(Val di Fiemme),西面是 Passo di San Lugano,从 Nova Ponente 高原向北。 一路前行,美景应接不暇。 天越来越阴沉了,,,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br><br>十点钟终于到了Oberholz缆车站,可是缆车站空无一人,开始怀疑是否导航错了,环顾四周,缆车站对面有一个酒店,从里面出来几个穿着徒步装备的老外,连忙上前问询,<br>原来我们已经开到山上的缆车站来了<br><br>如果需要坐缆车上山,导航可以google直接搜索Obereggen S.P.A.<br>来定位。不过开车上山也挺近的,山上很多徒步线路。 雨越下越大了,山风加夹着雨点打在身上,好冷!<br>又等了一会儿,看到刚刚进山的几个老外又返回了酒店,<br>于是我们也开车下山吧 这个情况确实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山区的天气也是我们无法预估的,有了下次再来的理由了,也挺好的,不是有人说出门旅游玩的是心情吗<br>小坡上的缆车站 缆车站对面的酒店 以上是谷歌截图 网上资料,关于拉特玛山的游览对一般游客有两条徒步线路选择:<br>其一:从Oberholz缆车站入山,沿18号山间小径走到拉特玛360度全景观景平台。其后转入22号山间小径,这段道路略有陡峭。搭乘 Absam-Maierl 缆车继续向上,出缆车后可以去 Mayrl 木屋,放松一下。最后沿23号山间小径返回。<br>在2200米的高度设计建成的这个全景观平台是多洛米蒂山区独一无二的观景台,这个平台提供了360°的全景图,置身其中我们能轻松识别眼前全景图中的山峰,并可与远眺可见的山峰对照——不仅是山峰,还有山脉的走向、山谷等信息,让游客一目了然的认识眼前茫茫群山与肉眼可及的诺大一片多洛米蒂山区。 <p>其二:从 Oberholz 乘缆车至山顶后,有明显的路标指示,步行5分钟可到。也可以乘坐始于别处的拉特玛缆车,在舒缓的路道上步行50分钟也可以到达这处观景品台——并且这50分钟的山行景色如画,且有群群自在休憩的牛羊相伴!<br><br><b>Carezza 绿湖</b></p><p><br>一路盘旋下山,雨渐渐的停了。<br>Carezza是此次Dolomiti之行唯一看到的高山湖,也是多洛米蒂山区著名的湖,独特之处,还是在于背景是Latemar的陡峭山峰,非常上照。可惜天气不好,山峰的轮廓隐藏在云层中看不清楚。<br>若站在卡雷扎湖北岸的观景点向南望去,那绿色湖水之后如屏风般笔挺的山峰便是拉特马尔山,其最高峰是海拔2846米的拉特马尔峰。<br>湖就在路边,湖边的马路对面有个比较大的收费停车场,每小时一欧元,离开前自助付费,付费机器在餐厅和商店之间的走廊上。</p> 上图,左手边进停车场,右边的步行梯去往湖边。<br>这是我们从Oberholz 缆车站过来的方向,如果是从Tiers过来则要反过来<br>导航可以google直接搜索Lake of Carezza来定位。<br><br>游客很多很多,车也很多很多,于是我们先下车,司机开车排队等着进停车场停车。<br>通过停车场的地下通道来到马路对面,一进去是一个观景平台,游人很多,沿着湖有一条步道,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绕湖一周。沿湖走一圈大约半小时。还是观景平台那里拍照最漂亮。 回到停车场,又下雨了,我们商量了一下,这样下雨,玫瑰花园山Rosengarten云雾缭绕,去也没什么意思了。本来山玫瑰花园也只是计划里的备选,所以,决定放弃。<br>帖一张Vigo Di Fassa缆车站的谷歌截图 一路上发卡弯一个接一个,雨也越下越大了,在这样的雨天的山路上行驶一定要小心!<br>意大利人开车猛是出了名的,90码山路转弯不带刹车,所以一定不能占道!不能占道!不能占道!<br>先生的车也开出了意大利人的风范了,转弯不带刹车了,我们左摇右晃,晕头晕脑,集体抗议,先生的车速慢了下来<br>不一会后面跟了一排的车子,我们只能在稍宽一点的地方让一让,后面的车嗖的一下就超了过去,然后转个弯就看不到前面的车了。。。<br><br>回到Tiers小村,已经是中午一点多钟了,雨还在下,停车后,随便进了一家餐厅,点餐吃饭。 <p>雨淅沥沥的还在下,我们一头又扎进了雨帘里</p><p><br>在Siusi高原上有一座哥特式古堡,名叫Prösels Castle,背后衬着高原和群山</p> 不远处是离城堡最近的小镇是Völs <p>Day &nbsp;18</p><p><br>今天的具体行程<br>奥蒂塞伊 Otisei<br>Alpe di Slusi休斯山<br>Seceda塞切达</p> 上图是几个热门区域的方位 加尔代纳山谷Grödener Tal是多洛米蒂最国际化和最大的山谷之一,山谷里有三个小镇,奥蒂塞伊是其中最大的一个镇子,从这里出发去周边其他山谷,山峰和山口都很方便。<br>乘缆车上Alpe di Slusi休斯山,休斯草甸有两个主要门户。一是从休斯小镇乘缆车上山,或者开车盘山,上到琨珀兹(Compatsch)。 二是从Val Gardena谷中的小镇奥蒂塞伊(Ortisei)乘缆车上到休斯草甸的北边。 这天,我们从旅店出发,到奥蒂塞伊镇乘缆车上山。<br>车停在地下停车场,收费,10欧一天,镇上有好几个停车场 <b>Alpe di Slusi休斯山</b><br><br>Alpe di Slusi休斯山的草甸其实是一片特别大的范围,这里的缆车线很多,将近有二十条。<br>从奥蒂塞伊镇乘缆车上山了,往返票价 成人19.5欧<br>走出缆车站,左手边是一家餐厅,两边都有徒步线路 正前方的观景台可以俯瞰Di Siusi<br>高山草甸,好一大片郁郁葱葱的草甸。 老外带着双胞胎baby也上山来了 我们开始往谷地徒步。 如果是不喜欢徒步爬山的游客,可以从奥蒂塞伊乘缆车上来,再乘缆<br>车下到草甸,如果不想乘缆车,还有马车。 两只幸福的羊 回到观景台,再拍几张 <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