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吃料慢、不上料?真正的原因在这里!

丹丹

<h3>对虾中晚养殖,气温相对较高,肌体细胞酶的代谢比较活跃,按理说,各方面的气候条件都适合对虾快速生长,但小编最近经常收到养殖朋友的反映,对虾吃料慢,不上料!并有些伴有空肠胃的情况!很多养殖户第一反应觉得是饵料问题,怀疑饲料质量不过关才导致对虾食欲减退。于是不断更换饲料种类,结果症状并没有得到改善。让很多养殖户感到很困惑!那么对虾吃料慢是怎样的机理呢?吃料慢还有哪些原因呢?我们在平常的养殖过程中该如何预防与应对吃料慢的困惑呢?</h3> <h3>前期在20天的时候,南美白对虾吃料是每10万苗吃料5斤料。第30天的时候,每10万可以吃到10斤料。在40—70天之间,虾的投饲率每天3%,即每天喂3餐的话,就是每餐1%的投饲率,也就是说有4000斤虾的时候,应该吃上40斤料每餐。当然这是人工实验的数据,在生产上有点上下浮动是很正常的,有的情况,每天的投饲率在5%的也大有所在。</h3><h3>吃料慢客观因素有虾苗成数低、虾苗种质差、饲料的适口性及霉变等,在这里不过多熬述。</h3> <h1><font color="#167efb"><b>吃料慢的原因分析</b></font></h1> <h3>有病的虾吃料肯定慢,这不用多说,这些可以通过病程分析,病理变化等得出结论,或者实验室检测,如细菌分离培养,病毒检测,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给出适宜的用药方案,建议养殖朋友多询问业务员等有经验的人多分析,避免盲目用药。肠炎、白便都属于细菌病,当然白便不一定是细菌病,也可能是肝脏受损,如得过气泡病、肝脏中毒等都可以引起白便。</h3><h3>2、寄生虫病</h3><h3>虾的寄生虫主要有三种:纤毛虫、孢子虫、甲壳类原虫。纤毛虫与甲壳类原虫都是寄生在虾的体表、附肢及鳃上。</h3><h3>孢子虫主要是寄生在虾的肌肉里,肉眼看,虾的后半身肌肉一直都是发白的(短暂发白是不能诊断),这寄生虫很少见,也很难根治。</h3><h3>3、缺氧</h3><h3>缺氧一般在中后期较容易出现,早期刚放苗时,养殖户没注意开增氧机也会出现缺氧浮头的现象。一般缺氧后虾软壳,壳脱后硬不了。轻度缺氧是步足关节处及眼睛发红。</h3> <h3>4、水变</h3><h3>水变包括物理指标(温度、光照),化学指标(pH、亚硝酸盐、氨氮、藻毒素、溶解氧等),生物指标(浮游动物变化、浮游植物变化),这些因素的突然变化都会造成虾应激从而影响虾吃料。</h3><h3>5、肝脏问题</h3><h3>肝脏是虾的最主要的器官,集解毒、消化、储存营养、代谢于一体的器官,只要稍微有病变损伤,虾的吃料情况就会慢下来。</h3> <h1><font color="#167efb"><b>造成对虾吃料慢的原因</b></font></h1> <h3>1、水体硬度过低造成蜕壳缓慢或蜕壳不遂</h3><h3><br></h3><h3>对虾脱壳导常的一个根本原因首先就是水体的硬度造成的,如果池塘水体的矿物度不够,水体的缓冲力差,无论如何换水添料,都很难保证对虾获得正常长速,有些大虾,看似个体大也不重称,原因也在于水体的矿物度不够,这一点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会易出现软壳症,对虾出现厌食、慢料。</h3><h3><br></h3><h3>2、池底溶解氧不足、出现氧债导致加不上料</h3><h3>溶解氧是池塘的第一生产力,池底溶氧不足,不是藻类不旺、供氧不足这么简单。在高温和池塘水体溶解的有机物过多,控菌的方法不对,菌相分层会成水体营养分层,水体营养分层造成溶氧分层而引起池底发热、泛底,导致对虾活力差、泳无力、吃料慢、增料减料情况变化较大、肌肉白浊等情况的出现。</h3><h3><br></h3><h3>3、弧菌感染,肝肠功能受到侵害</h3><h3><br></h3><h3>由于气温升高,中晚茬虾是弧菌爆发的季节,对虾易出现体表粘滑,黑鳃,有白便、须尾红、肠红、断须的的情况大多情况往往就是弧菌感染引起的。造成肝肠功能的损伤及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h3> <h3>4、肝肠内毒素累积,造成慢性中毒性慢料</h3><h3>中晚茬虾不但气温高,光照也相对强烈,易造成水体藻类生长过旺,水体菌藻营养失衡而造成败藻,池塘有害菌藻毒素增多,对虾出现反应迟缓,泳无力,有少量空肠空胃和耗底,食料但不增料等情况。由于温度过高反而造成对虾代谢功能的降低,对虾肝胰脏排毒析毒能力下降,造成肝肠道毒素累积,消化吸收机能受阻,饲料营养转化吸收利用率低。</h3> <h1><font color="#167efb"><b>不吃料的原因分析</b></font></h1> <h3>原因:南美白对虾不吃食的原因比较多,天气突变,水质变化过大,pH值偏高,亚硝酸盐过高,虾生病了,脱壳期等都会引起虾的减料,或者不吃食。</h3><h3>1、脱壳:南美白对虾在脱壳时会消耗体内的能量,脱壳期的对虾体力一般比较弱,吃料会减少,脱壳恢复正常后,吃料也会恢复正常。</h3><h3>2、应激:底质恶化、水质变化太大引起的应激,用投药不当引起的应激等。</h3><h3>3、倒藻:天气不稳定,导致藻相弱,死藻过多,引起的藻中毒。</h3><h3>4、弧菌感染</h3><h3>5、池塘微生物多,能给南美白对虾提高丰富的饵料生物,或者池底长了自然而然就不吃料了。</h3><h3>6、饲料规格偏大,改料改的早,南美白对虾不适口。</h3><h3>7、池塘套养一些其它的品种,比如青斑、篮子鱼和螃蟹等,南美白对虾的进食易受到干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