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吴为知的春秋》3

日清月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吴为知的春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原创中长篇小说/弋仁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3</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万戈亮。曾经是个公务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公务员,在改革开放后百姓们称谓上依然还是叫干部。公务员,官方意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国家管理者。干部的意思:就是群众的领导者。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新中国建立前后干部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一直是广大群众的榜样。改革开放逐渐出现贪官还是少数的。广大公务员有着一心一意当好父母官的、有责任心干部依然是我们主力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公务员们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尤其新中国一直想解决的二元经济、缩小城乡差别依然是积极开展的重要工作,要有明显成效才是我们广大公务员继续革命,不忘初心圣神职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社会上有些人拿一些不良干部以偏概全,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实际的。实际上诚实肯干称职的干部是绝对的大多数,是我们公务员队伍坚实的基础,是干部队伍的保障。建国前后的老干部们行为品质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无可挑剔的。改革开放后,在承认干部有某种、某方面负面问题的现象同时,但,万戈亮还是相信公务员队伍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广大公务员工作有为、辛劳勤政、廉洁奉公的事实。虽然现在的干部优良素养与朴素作风,没有办法与解放前后广大党员干部相比,应该认识到广大公务员党员干部是坚持党性原则与为民服务的笃行者!这些能坚持优良品质的干部是党的传统教育的结果,与善良秉性的延续,是公序良俗的家教环境中成长形成的人性所为不无关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万戈亮已经身离仕途轻似燕,然而,万戈亮人生的路程大感叹已经到了伤神的是个人问题,苦恼的是自己婚姻的不顺,不像大多数人婚姻一样是稳定的;像别人夫妻,不管是真的或是假的,形象上看是婚姻美满,形式上看家庭是齐全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万戈亮离婚二次,目前想进入第三次婚姻生活依然一点谱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万戈亮第一任妻子叫光美,两人是小学同学。光美她父亲是位共产党老干部,离休干部,解放前参加革命。光美漂亮在女同学们中暨是羡慕又是嫉妒,在男同学中是一片爱慕。在老师们中,觉得校中漂亮的女孩是学校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有的男老师们心中是暗暗的喜欢,或是心怀鬼胎地意淫。万戈亮爱上她,漂亮不是唯一的原因;喜欢读书的万戈亮爱上光美的少熟,好像她很懂世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光美大方、稳重,没有一般漂亮女孩子时常招摇过市显示着美色诱人;光美与男同学接触也是有礼有节而大大方方;对待挑逗搭讪的男同学谨慎地冷若冰霜,且时而流露鄙意的眼神足以杀死对方。光美就是既漂亮又具内秀的姑娘,是戈亮择偶的第一人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与光美结婚后,光美的真正性格才逐渐表现出来了。美丽的背后是不解风情的严肃,一点儿浪漫色彩没有;随着孩子出生后,愈发娇气十足,戈亮时常忍让着,总是想到光美是干部家庭出身,普通家庭能娶上,娇生惯养是正常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然而,导致离婚的是:她自以为是,固执己见。例如,万戈亮怕冷,进入深秋,就早早地想多穿一点衣服,她不怕冷,讨厌万戈亮比她先加衣服;并且说一个男人怎么不如女人,非要与她一样适应地一道儿加衣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多次医院身体检查结果,万戈亮与她体温不一样,她体温比万戈亮高一些,万戈亮低一点;医生说都是合理的体温,体温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是正常现象;医生并且对俩人说:怕冷是体温造成的,适时保温是需要的,否则受凉了于身体无益。她不同意医生的看法,认为一个女人能坚持的,一个男人更应该行的,只觉得一个男人比女人怕冷是懦弱;于是,强词夺理要戈亮像个男子汉一样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类似的事情俩人经常发生,还有别的不允许,使戈亮一筹莫展。此后的日子,有点失望的心理引起烦恼,争吵不断;多次想转化她的观念,没有成功,于是,万戈亮更加难以忍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光美主观的意识,别人没有办法改变。戈亮开始总结她这种固执己见的形成:一是岳父大人从小宠爱有加的结果,她对不对都依着;二是光美讨厌读书和学习;在家庭环境中受到娇惯而失去了开拓智商的机遇,厌学就是断掉了书本知识给人带来间接智慧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终于万戈亮失落地与光美谈离婚的事情,她倒爽快,就这样两人分手了。两人有一个儿子小名叫:小宝。小宝归她,小宝抚养费万戈亮出。后来光美嫁人,小宝就回归到万戈亮父母身边生活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光美后任丈夫也是熟人,一直暗恋光美,在万戈亮看来光美的缺点在他看来都是优点,很适应她的主观主义。他俩竟然从不吵闹,十分幸福。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p> <p class="ql-block">  万戈亮的第二任妻子名字叫:蓝天。</p><p class="ql-block"> 蓝天是万戈亮管辖下的一个纳税企业的会计,年轻加上漂亮的修饰打扮,性感的女人味一下子就把戈亮吸引了。在戈亮朋友中,迅速形成凑合戈亮与蓝天的婚姻网络,很快促使两人闪婚。当再婚男人与性感女人爱恋劲头过后,进入正常家庭生活秩序的时候,戈亮马上发现过日子事情不是谈情说爱,麻烦来了。</p><p class="ql-block"> 蓝天每天上午必须酣睡到自然醒,她需要戈亮每天伺候她;她不喜欢做饭和洗衣服,十分懒散;不仅如此,蓝天到了晚上精神十足,喜欢泡在舞池里,尽情歌舞到深夜。不要说她没有一点做贤妻良母的准备,就是希望她做个起码的妻子做好家务也没有指望了。</p><p class="ql-block"> 万戈亮与蓝天深深地谈自己的生活计划,希望她改变过来适应万戈亮的生活;她不行,她说她爱打扮、爱跳舞、爱唱歌是天性,不爱干家务是秉性,尤其害怕干家务把自己的美丽小手糟蹋了。</p><p class="ql-block"> 万戈亮说她不能改变的话,就分手。</p><p class="ql-block"> 她流着泪说她爱戈亮,但蓝天也知道俩人不是一路人,万戈亮天生不善于歌唱,更不喜欢跳舞;生活早睡早起的、很规范秩序、工作上认真负责、计划勤俭、中规中矩的人;业余时间就是读书、写字、适当运动、喜欢自然山水;万戈亮需要她顺应自己的生活节奏,也需要她的照顾,万戈亮的希望落空。</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婚结得快,离得也快。这个快字也是好事情,因为万戈亮与第二任妻子没有小孩。</p><p class="ql-block"> 万戈亮结了二次婚后,他自己想一想真是可笑,像打弹簧玻璃球游戏一样,去了又回来,依然回归到父母身边。再次回到父母身边,万戈亮和儿子小宝都在戈亮父母跟前生活。</p><p class="ql-block"> 父母不但负责继续为戈亮和小宝的日常生活,又担负起戈亮生活婚姻的新忧郁;父母为戈亮与小宝生活伺候着倒不是他们的精神负担,重要的是为万戈亮二次婚姻的失败,而表现得时常有点压抑,因为,父母不敢随便说第三次婚姻;俗话说得好:事不过三。就是害怕万戈亮第三次婚姻再失败啊!</p><p class="ql-block"> 万戈亮尽量在父母面前洒脱地生活着。其实,万戈亮一个人闲暇的时候还是暗暗地想为父母省点心。下决心第三次婚姻一定要好好把握,再不能随便与失败了。万戈亮冷静起来,面对父母找人给自己斡旋新儿媳,大都是拒绝。万戈亮想,认真对待自己的选择。不能再给父母存在遗憾与忧心了。</p><p class="ql-block"> 同时,自己觉得过去的二次婚姻好像是自己太儿戏,没有慎重的结果,冲动是魔鬼啊!万戈亮一段时间以来,思考来思虑去,忽然有一天,心灵里遥远的地方有个声音在呼唤:勤芬,勤芬,勤芬。</p><p class="ql-block"> 勤芬是谁?在万戈亮记忆深处的她叫:张勤芬。其父亲是大队部广播员及电话接听员、收送邮件和报纸工作。母亲务农。张勤芬父亲名字叫:张怀祖。张勤芬母亲叫:张小顺。张小顺原来名字不姓张,因家里兄弟姐妹多,太穷了,从小是张家要小顺丫头来家做童养媳的,改姓张,就叫张小顺了。</p><p class="ql-block"> 农村人熟悉的邻里之间,相互喊人都不带姓,直呼其名。大家喊张勤芬为:勤芬。万戈亮就顺着嘴喊她父母:勤叔,勤婶了。对于勤芬,万戈亮必须承认:是自己的初恋。</p><p class="ql-block"> 勤芬真是位舍己为情的好姑娘,是万戈亮第一位梦中情人,是万戈亮第一次真正认识的女人,是第一个给予戈亮揭开女人神奇神秘的女人。若万戈亮在当时要娶她的话,她一定就是戈亮的老婆了。想到勤芬,戈亮心里一直总是隐隐的内疚。</p><p class="ql-block"> 那是少年刚刚结束,正进入青春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过去的故事,不敢想起勤芬,因为戈亮欠勤芬的恩情。现如今,不敢想的勤芬,勤芬反而越来越容易出现在戈亮大脑里,睡醒中,往事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高中一结束,万戈亮响应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大有作为。当时唯一的学生生活前途的方向,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干好二年之后就有了上大学或参军、招工资格。农村确实有着与宣传很切题的天地山水、和无限风光。国家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游览山水,是跟着农民学习干农活,从农村农活劳动中锻炼青少年,真正认识到粮食是怎么生长的,大米饭、馒头是怎么来的------</p><p class="ql-block"> 万戈亮积极地上山下乡了,落户在一个大队部跟前的村子叫:大余村。</p><p class="ql-block"> 勤芬在大队部小学读到毕业后,到公社上中学,公社在集镇上,离大余村七八里路远,早上走路到集镇学校,中午在学校食堂吃一顿饭,下午放学后再走回大余村。勤芬是个健康漂亮的女孩,勤芬学习还是不错的,因为很努力。</p><p class="ql-block"> 勤芬家务活尤其勤奋能干,很快长高的个头,少女的身体的美好也随之而出现了。就在读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出了一件事,勤芬就没有再继续了上学了。据传,是她的男性班主任老师找她谈话,要求她到他住宿的房间谈的。勤芬从班主任房间出来时候,有人看到勤芬哭了。随后,勤芬放学回家,就再三说不去上学了。在父母面前,她只说不想上学了,父母问不出所以然来,好像没有外在原因,只是内因问题。</p><p class="ql-block"> 勤芬经过父亲与大队干部请求,中学生的勤芬接替父亲的大队部工作。勤奋好学的勤芬,不长时间就把父亲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得到大队干部们一致好评。这样父亲放心地与勤芬母亲安心一道儿干农活了。</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个时候,万戈亮来到大余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几个男学生落实在大余村生产队劳动;开始在田野劳动的时候下放学生几乎都受不了,觉得太累了、太苦了。经过几个月后,慢慢地几个学生有所好转,尤其万戈亮更适应一些;因为,戈亮是生长在工人家庭,由于家庭贫困,长大一点的万戈亮就开始在寒暑假期间,到父母工厂打临时杂工,尚能为家里生活收入帮一点儿忙。所以,万戈亮干活比起其他干部家庭的子女,或来自家庭情况好的学生强一点。</p><p class="ql-block"> 一年时间不到,四个下放学生出现了不小的变化。两个学生前后回归城里了。一个说是家庭父母跟前没有一个子女的,照顾一个子女回到父母身边。另外一个不久也走了,说是经过检查,身体有一点“问题”,不适应农村劳动,也被照顾回城了。</p><p class="ql-block"> 剩下二人,又干了三个月农民的时候,是在第二年春天,唯一与万戈亮结伴的男生叫王力,是个单纯直爽的学生。一天,王力忽然又被抽调到下放所在地公社政府当办事员去了。</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万戈亮思考起来:都走了,是好事情,应该祝贺他们。自己何时离开大余村是个未知数啊!只有等到二年期满才有可能呀!想提前没门,是家里没有靠山,走后门冇门。</p><p class="ql-block"> 家里父母是重新组合的,母亲是自己的亲妈妈,而父亲是继父。继父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母亲婚姻之所以重新选择了继父,就是图的这一点;因为万戈亮亲生父亲是个暴力狂,打老婆打孩子家常便饭。母亲忍无可忍下离婚,带着刚上小学的万戈亮。父亲是个什么样人呢?万戈亮从来不谈亲生父亲,但心里很清楚:爷爷家很有钱,从小娇惯了父亲,父亲自小就养成了自私自利之心的男人。家道从父亲年轻的手里败了下来,并且是越败越恶,贫穷得只差讨饭了;爷爷与奶奶被气死了,之后,父亲开始怪罪结婚不久的老婆而打骂,也讨厌自己的儿子。万戈亮妈妈忍受了几年,实在没有法子过下去了,最后离婚的动力,家庭暴力揪心的是打儿子。妈妈彻底失望,认为,这样的父亲已经没有人性了------</p><p class="ql-block"> 万戈亮妈妈离婚之后,长大了的万戈亮至今再也没有看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有传说早已经死了,有传说流浪街头成了疯子也死了,有传说犯了什么重罪在监狱也死了等传闻都有。万戈亮曾经悄悄地寻找过自己的亲生父亲,没有着落,音讯全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力临走之前的那天晚上,主动讲想与万戈亮喝酒谈谈心,也是有点怜悯之心吧。</p><p class="ql-block"> 万戈亮也大方地主动到大队部卖卤鸭的,买了卤菜和酒回来,就在知青点里对饮成一双,喝起告别与饯行的酒来。</p><p class="ql-block"> 酒喝到后来,都有点感情上的激情了,王力说:</p><p class="ql-block"> “戈亮呀!我马上就离开生产队劳动了,这个修理地球的活儿,真的不是我们这些学生们干的呀!说是再教育,重要的是让我们学习农民们干农活,许多农活的丰富经验与技能,生产队里的年轻人干了多年才学上手,才精通;但还是有一些农民农活干的不行,可见这个农活在二年内叫我们学生学会是很难的;二年后我们就有了招工、参军、上大学的资格,学生们会陆续离开农村的;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学不会农活就走了,这样看来啊!学生上山下乡的重要意思还是要学生们改造思想是主要的。就像有的国家每个青年人必须都到部队服兵役二年后,才可以到国家各行各业岗位上工作,目的就是叫学生们锻炼锻炼,吃吃苦,以后在任何岗位上都会安稳一些,少调皮捣蛋,少犯错误。对不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能这样得到目的,也是好事情啊!为青年人着想嘛,也就是为国家未来着想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可是我以前一直不懂得这个再教育是什么意思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知青在农村干满二年就可以被招工或参军,或考大学了,就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嘿嘿,经过农村农活劳动二整年。二年后,你有何想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呵呵,干二年后,三个出路都是希望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啊呀,你呀,就是与众不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没有什么指望啊,主要是我没有后门可走,就只好读书消闲取乐罢了。或者是听天由命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今后你一个人在这儿,我真有点舍不下,我们两人在这里实践最长了,剩下一个人确实有点可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啊,哈哈,王力你可不要这样,我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呢,今后没有你们了,不受你们骚扰了,我时间都多一些了,就有更多时间读书了,快乐的很呢。嘿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是啊,是啊,从四个人,到三个人,再到我们两人,大都是你做饭的;还有,我们寝室内外的卫生也都是你整理。你真是位厚道的好人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呵呵,你又来了,我可不是你想像的那样好,是你们做的饭能吃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力走了。三个月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力与万戈亮还真有点感情的,到公社政府机关上班后,因为他在政府白天上班后,到了晚上也是一个人。暂时在新环境有点寂寞吧,还是想到与万戈亮在一起的时候有得聊,几次下午休息,在镇上买了卤鸭、猪大肠这类熟菜到大余村知青点,与万戈亮痛饮一晚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两人比以前谈话内容多了,上至天文地理,下扯鸡毛蒜皮,什么都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又一次,是王力来知青点最后一次,两人酒喝多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力最后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戈亮,现在上班了,才觉得有些事情很难处理好,我一个打杂的,公社里书记、革委会主任等主要领导之外,不是部长,就是委员,全部都是头头,谁叫我都得伺候着;这样也就罢了,逐渐还有人暗地里说东拉西的,我心里很不爽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什么说东拉西的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有人说我文不能写字,武不会做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呵呵,文怎么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说我写个报告不行,撰个文件也不能其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呵呵,武怎么讲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做事情、处理事情不得法,机灵不了,往往得罪这个,又得罪那个;有些是领导严肃交代,我照办的,却得罪人的是我;有些是某头头明明对我是这样说的,可是会上当面又那样说,我一解释,反而都说我胡说八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呵呵,是这样呀!古人早就说过:生,人人为利益而来;死,人人不带利益而去。官场上表现最为激烈,你若考虑每个人的自身利益,从维护他们的利益上说话,就没有风险了;社会上都要讲究天圆地方呀!就是把理说圆、把话说得周正。这是人生处世处人的修养。人不只是在工作中需要这样学习处理好事务,于社会上,家庭里也都需要这样增加智慧和经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没有这样的本事啊!再说我真的不知道各人心里想要的是什么啊!想想我们四个人相处的时候,最容易得罪人的也是我;你总是处理得当,我现在真是羡慕你的为人处事啊!我现在想到,你到公社上班是最合适的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嘿嘿,你看你,这不就进步了。你以前以为我烧锅做饭是老实人呀!现在羡慕了,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四书五经中有一本叫《中庸》,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其实讲究的就是‘合适’二字,也就是‘刚刚好’的学说。学习学习吧,内容比较适宜你现在的处境,学透了尚能化解难题。或者看一下来俊臣的《罗织经》(阅人卷、事上卷)就行了。嘿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呵呵,我哪有读书的心境哦,我可不是这块料哦,我迟早要离开干部成堆的地方,我没有能力和兴趣太认真,太谨言慎行了。但,我现在看来,读书是有用处的,间接地知道得多。哦,你愿意在官场里工作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倒想去试一试啊!我是羡慕或享受那些工作上好的办法和方式,也是为了想看看,古人写的书中智慧和经验在实践中验证一下哦。嘿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呵呵,你就是会说,既表明了清高,又开刷了我的尴尬处境;验证了一句话:越有知识越圆润啊!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嘿嘿,你真是直爽啊!舍不得赞赏我一句?吝啬了一点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那次,万戈亮与王力谈了很多,并且很深入,竟然说到了今后找老婆这样当时不着边际的事情;幻想着,看上什么样的姑娘才谈恋爱。除姑娘的性格、喜好、高矮、出身等很多有区别,但两人终归有一条意见一致:不找农村户口的姑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道理很简单:一是农村姑娘没有城里姑娘白嫩、时尚、漂亮。二是农村太艰苦。大家清楚,新中国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生活差别仍然很大,二元经济将一时间不可能改变的,现实的思想就是利益的驱动吧,是风向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3完·待续4)</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原创小说:《吴为知的春秋》</p><p class="ql-block">小说类型:中长篇</p><p class="ql-block">小说章数:共36章(108节)</p><p class="ql-block">小说字数:28万字</p><p class="ql-block">创作地点:地税大厦703室</p><p class="ql-block">二稿地点:税务新楼4-21室</p><p class="ql-block">三稿地点:和州龙潭新丰</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2013.3-14.12草</p><p class="ql-block">二稿时间:2015.1-16.7修</p><p class="ql-block">三稿时间:2019.9月……</p><p class="ql-block">作者单位:皖和县税务局</p><p class="ql-block">作者姓名:成明(退休)</p><p class="ql-block">作者笔名:弋仁月(小说)</p><p class="ql-block">作者笔名:清俗(文章)</p><p class="ql-block">作者笔名:一吐(书画、摄影)</p><p class="ql-block">微信昵称:日清月明</p><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日清月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