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br> 六秩弦歌,春华秋实。2017年,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走过一甲子的岁月,迎来了60岁华诞。<br>六十载风雨兼程,桃李芬芳。槐荫中学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和时代的步伐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六十年的办学历史,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六十年的文化积淀,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六十个春秋,质朴、勤奋的槐荫中学人执着地耕耘着这块沃土,期盼着年年的桃李芬芳。六十年来,槐荫中学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学子,造就了一大批英才俊彦。他们担负着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重任,他们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尽展风流。尤其是近年来,槐荫中学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了由农村普通中学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济南市文明单位的跨越式发展。<br>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特别感念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关心、支持与鼓励,这些不能忘怀的厚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槐荫中学从一株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我们特别感谢为学校发展奉献才智、付出心血的历届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他们辛勤的劳动将成为槐荫中学历史中永恒的记忆,激励着今天的槐荫中学人去谱写新的篇章。<br>今天,槐荫中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秉承“崇实、尚勤”的校训,坚持“养文明高雅之气、办规范特色之学、育全面发展之才”的办学理念,规范学校管理,创新发展模式,突出内涵发展,努力为学生生动自主地学习培植希望,为学生自由健康地发展构建空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为教师的幸福执教创造条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现了教师勤耕耘、学生勤学习、师生齐拼搏的良好局面,教育教学质量迈上了新的台阶。<br>六十载还很年轻,六十载正当年华,六十载最有作为,六十载征途在望。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中华民族将迎接伟大的复兴和腾飞。面对新的征程,我们要继续秉承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开放、文明、有序、互动的文明校园,为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发展搭建坚实的平台,办人民满意的一流学校!<br>六十年的足音回荡,六十年的沧桑巨变,为了弘扬槐荫中学的光荣传统,纪念槐荫中学六十华诞,特撰文辑图,编撰此册以抚今追昔,为槐荫中学的历史做一见证,旨在铭记前贤、勉励来者,彰显几代槐荫中学人为教育呕心沥血、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康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引领来者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勤奋求知、励志创新、报国荣校。<br>(引自纪念槐荫中学建校60周年讲稿) 学校原校门<br> 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历史沿革<br>1957年济南市教育局会同郊区办事处经过多次勘察,于5月7日确定在郊四区、郊五区之间中赵家庄西为济南第二十二中学校址。同时调来孙志典同志(事务员),后又相继调入李绍江、刘冠元两位同志(工人),以上三人组成济南第二十二中学基建筹备小组。在市教育局基建办公室的直接指导下,学校于7月20日动土兴建,9月15日第一批工程基本建成,9月15日开始上课。当时建制规模为12个班。第一级共招生一个年级四个班228名学生。<br>1959年9月学校一切经费改由历城县教育局供给,根据县人委(59)历教字第17号通知,将山东省济南第二十二中学命名为“山东省历城第十一中学”(也曾用历城五中)。<br>1960年6月城市人民公社化后,由于区划关系,学校从1960年7月开始划归济南市教育局直接领导,恢复学校名称,即山东省济南第二十二中学。学校党的指导关系一直归市中学党委指导。到1966年学校扩大至18个班的办学规模(初中)。<br>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再次下放至历城县,先后命名为“历城吴家堡中学”和“历城九中”。1971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4个班,学制两年,规模为八个班。1984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学校取消高中班,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定为示范性初中。<br>1980年学校所在地划归郊区,学校被命名为济南郊区二中,规模为12个初中班。1987年因郊区撤销,学校划归槐荫区,并更名为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至今。学校于2006年与济南西王中学合并。<br><br>起止时间 校名 隶属关系<br>1957.07-1959.09 山东省济南第二十二中学 济南市教育局<br>1959.09-1960.07 山东省历城第十一中学(历城第五中学) 历城县教育局<br>1960.07-1969.09 山东省济南第二十二中学 济南市教育局<br>1969.09-1978.10 山东省历城吴家堡中学 历城县革命委员会教育局、<br>吴家堡人民公社<br>1978.10-1980.09 山东省历城第九中学 历城县教育局<br>1980.09-1987.05 济南郊区第二中学 济南郊区教育局<br>1987.05至今 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 槐荫区教育局<br> <h3><font color="#010101">1988年翻建大门和传达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学校五十周年校庆时校门</font></h3> 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大事记<br>(1957~~2017)<br>1957年5月7日 确定校址<br>1957年5月 成立济南第二十二中学基建筹备小组 <br>1957年7月20日 学校校舍动土兴建<br>1957年9月15日 学校第一批工程基本建成,开始上课<br>1959年9月 学校更名为“山东省历城第十一中学”(历城五中)<br>1960年7月 学校恢复“山东省济南第二十二中学”<br>1964年 学校基建全面竣工;学校通电,解决照明问题<br>1966年 学校革委会成立;<br>1967年 学校建立水塔,学校用水问题解决;<br>1969年9月 学校下放历城县,更名为“历城吴家堡中学”<br>1970-1976年 学校只招高中生,不招初中生,学制二年<br>1976年—1984年 学校逐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知识分子政策<br>1978年10月 学校更名为“山东省历城第九中学”<br>1980年9月 学校划归郊区,更名为“济南郊区二中”<br>1980-1982年 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省体育先进单位”,被市体委定为“传统体育项目学校”<br>1984年 学校取消高中班,被定为示范性初中<br>1985年 学校建立木器厂<br>1987年5月 学校划归槐荫区,更名为“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建制为副处级单位<br>1988年 学校升学优秀率全市第一,毕业会考各科平均分均列槐荫区第一,槐荫区教书育人现场表彰会在学校召开<br>1989年 学校建制级别确定为副县级。<br>1990年 学校建立皮带厂<br>1991年 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受到时任济南市副市长刘同侠赞誉<br>2000年7月 学校与美里湖中学合并<br>2002年11月 学校被评为槐荫区文明单位<br>2006年7月 学校与济南西王中学合并<br>2008年8月 区教育局为学校引进地掷球特色体育项目<br>2009年 学校成功举办中法大金属地掷球友谊赛和“实力·荣祥”杯全国青年暨大学生地掷球锦标赛<br>2010年10月 学校体育馆建成,学校最新一轮校改全面完成<br>2015年 基于目标的“互联网+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启动。诚信主题教育、“互联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地掷球特色体育项目三位一体的学校特色办学之路形成<br>2012年12月 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br>2016年12月 学校被评为济南市文明单位 <h3><font color="#010101">学校原外景</font></h3> 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历届校长<br>学 校 名 称 姓 名 任 职 时 间 备 注<br>山东省济南第二十二中学 王次山 1958.01-1959.09 1957.08—1958.01教导副主任孙得鹏临时主持学校工作<br>山东省历城第十一中学<br>(历城五中) 王次山 1959.09-1960.07 <br>山东省济南第二十二中学 王次山 1960.07-1960.09 <br>山东省济南第二十二中学 孙得鹏 1960.09-1965.09 <br>山东省济南第二十二中学 王炳智 1965.09-1967.09 主持学校工作<br>山东省济南第二十二中学 时圣坤 1967.09-1969.09 文革期间无校长,时任革委会主任<br>历城县吴家堡中学 时圣坤 1969.09-1978.09 文革期间无校长,时任革委会主任<br>山东省历城第九中学 侯立才 1978.10-1980.09 副校长主持工作<br>济南市郊区第二中学 侯立才 1980.09-1984.10 副校长主持工作<br>济南市郊区第二中学 祖兆田 1984.10-1987.05 <br>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 祖兆田 1987.05-1997.09 <br>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 隗茂忠 1997.09-1999.07 <br>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 晁中亭 1999.07-2005.07 <br>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 刘树政 2005.07-2012.09 <br>山东省济南槐荫中学 高斌 2012.09至今 <br><br> <h3><font color="#010101">还记得这大水塔吗?这是当时最高建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校舍旧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食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校舍旧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学生宿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运动操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学校木工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校内雪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各级毕业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班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班登记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班部分名单(好像不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其他纪念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教师部分合影</font></h3> <h3>教师名录</h3><h3>1957年<br>孙得鹏(教导主任,后任校长) <br>刘宝桐(总务主任、工会主席)<br>孙敦敬(数学教师、工会主席、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br>王培贤(数学教师、班主任)<br>许 瑛(语文教师、教研组长)<br>夏鸣远(语文教师、班主任)<br>陈光铎(政地教师、工会主席)<br>陈兆兰(历史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br>李展文(地理教师、班主任、气象预测报负责人)<br>孙洪典(生物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br>李明欣(教导员、团队负责人)<br>韦文佩(音乐教师)<br>孙志典(办事员)<br>刘冠元、马振鲁(伙管员)<br>李成江(杂务员)<br>胡金城(卫生员)<br>王汇川(会计)<br>王倩心(教务员)<br>牛长胜(炊事员)<br>李绍江(通讯员)<br><br>1958年<br>王次山(校长、党支部书记)<br>魏兴阁(数学教师)<br>张存礼(物理教师、教研组长)<br>杨乐山(农技、生物、体育教师)<br>井继义(体育教师)<br>邢宪章(语文教师、班主任、工会主席)<br>欧阳文(语文教师)<br>张善玉(炊事员)<br>梁墨林(音美、政治教师)<br>刘广琚(语文教师)<br>雷良桂(教导主任)<br>郝兴武(人事干事)<br>王延庆(体育教师)<br>左宥国(体育教师)<br>张善玉(炊事员、通信员)<br>时介余(传达)<br>1959年<br>韩景桂(人事干事)<br>杲介民(图书管理员)<br>孙慧莲(数学教师)<br>王际琮(数学教师)<br>李守宏(地理教师)<br>王荣楷(历史教师)<br>吴荣乾(音美教师)<br>方镛声(语文教师)<br>房泽义(数学教师)<br>时圣坤(语文教师)<br>赵延岺、陈福连、魏俊庭、刘宝珩(炊事员)<br>王德让(语文教师)<br>成文鲁(物理教师)<br>韩锡顺(化学教师)<br>王金泉(农技、生物教师)<br>赵和廉(生物教师)<br>赵修正(美术教师)<br>宋成谨(数学教师)<br>李明亮(办事员)<br>1960年<br>王树林(地理教师、图书管理员、总务主任)<br>陈元泽(物理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地震测报站负责人)<br>石振馨(生物教师、班主任)<br>李慧(数学教师、班主任)<br>张广明(语文教师)<br>翟培琴(语文教师)<br>左福甄(校医)<br>乔英芳(炊事员)<br>1961年<br>禹启华(地理教师、班主任、教导副主任)<br>欧宗南(数学教师、班主任、革委副主任)<br>孙玉福(历史教师、班主任)<br>朱思芹(语文教师、班主任)<br>宋有根(语文教师、班主任)<br>1962年<br>侯立才(美术教师、人事干事、副校长、副书记、党支部书记)<br>李秀菊(数学教师、班主任)<br>王寿先(体育教师)<br>田雷(数学教师、班主任)<br>于修法(语文教师)<br>杨淑娟(生物教师)<br>付玉(地理教师、班主任)<br>李春芳(音乐教师)<br>李茂树(外语教师)<br>傅秀水(语文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br>王瑚(教导员、伙管员、政教员)<br>侯炳云(音乐教师)<br>1963年<br>王炳智(党支部书记、革委主任)<br>温振才(数学教师、班主任、教导处副主任、革委副主任)<br>赵彩琴(音乐教师)<br>1964年<br>王兆炜(生物教师)<br>孙惠敏(数学教师、班主任)<br>宫长诗(物理教师、班主任)<br>孙华霖(语文教师、班主任)<br>王建伟(语文教师)<br>宫 巍(语文教师、班主任)<br>郭宝珍(语文教师)<br>李致芬(数学教师)<br>李汉斌(数学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br>毕占奎(数学教师)<br>王志洁(数学教师、班主任)<br>1965年<br>祖兆田(数学教师、班主任、校长)<br>高谦诚(教导员、语文教师、班主任)<br>马振海(总务主任)<br>高记录(政治教师、班主任)<br>刘万荣(生物教师、班主任、农场负责人)<br>张 健(校医)<br>邢汉芝(教导员)<br>李耀记(电工、教导处油印员)<br>1968年<br>刘传孝(政治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工会主席)<br>万广生(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br>张安禄(数学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br>耿玉俭(数学教师、班主任)<br>赵宝中(物理教师)<br>1969年<br>王金玉(物理教师)<br>1970年<br>张炳昌(政治教师、外语组长、班主任)<br>1971年<br>兹中海(总务副主任)<br>李继英(语文教师、班主任)<br>杨富生(化学教师)<br>梁桐林(化学教师)<br>1973年<br>赵玉琴(炊事员)<br>1974年<br>方文忠(语文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br>王保芝(英语教师、班主任)<br>1975年<br>王锡敏(体育教师、校田径教练)<br>周鸿训(体育教师)<br>戴树荣(图书仪器管理员)<br>韩志河(炊事员、伙管员)<br>刘宝广(炊事员、水电工)<br>谯立庭(炊事员、拖拉机手)<br>1976年<br>王阴平(化学教师)<br>1978年<br>徐兆香(政治教师、人事干事、团委书记)<br>崔华超(化学教师)<br>1979年<br>郑纯善(体育教师、教研组长)<br>1980年<br>朱希才(政治教师、团委书记)<br>王兆鹏(地理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图书管理员)<br>刘树政(历史教师、班主任、总务副主任、副校长、书记、校长)<br>张传昌(物理教师、班主任、人事干事、副校长、书记)<br>刘文龙(英语教师)<br>李连顺(政治教师)<br>邢玉凤(总务保管员)<br>魏鸿震(总务出纳)<br>刘方崎、赵兴福(炊事员)<br>王春满(烧水、传达员)<br>张胜洪(传达员)<br>1981年<br>侯桂玲(英语教师)<br>杨衍波(语文教师、班主任)<br>李 宏(仪器管理员)<br>1982年<br>隗茂忠(数学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br>张述彬(生物数学体育教师、班主任、政教主任)<br>赵迎景(音乐教师)<br>张善吉(校医、总务办事员)<br>1983年<br>韩大勇(政治教师、人事干事、团委书记、工会主席、书记)<br>潘太猛(英语教师、教研组长)<br>耿庆才(音乐语文教师、班主任)<br>1984年<br>祝蕴中(副校长)<br>郑荣杰(数学教师、班主任)<br>杨继民(体育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br>苑兆录(校医)<br>1985年<br>郑崇华(英语教师)<br>刘复媛(图书卫生)<br>黄国光(总务办事员、保管员)<br>1986年<br>孟学锋(物理教师)<br>张富华(语文教师、班主任、教导员)<br>井继斌(数学教师、班主任)<br>卢 云(英语教师、班主任)<br>邱金海(生物教师、班主任)<br>1988年<br>张红(数学教师、班主任)<br>任俭(数学教师)<br>杨全胜(数学教师)<br>艾洪福(数学教师、教导员、会计)<br>陈厚强(英语教师)<br>邱国华(化学教师、班主任、教务主任、副校长)<br>赵爱民(数学教师、教导员)<br>刘世勇(生物教师)<br>赵明寅<br>1989年<br>张希圣(校医)<br>徐秋生(会计)<br>孔祥冉(副校长)<br>林家英<br>张夕军<br>李楠<br>王松<br>马长勇<br>赵凤<br>1990年(9人)<br>刘晨光<br>秦国芬<br>徐法贤<br>李卫东<br>耿红君<br>王秀凤<br>高 斌<br>高朝仑<br>翟美桃<br>1991年(9人)<br>高晶<br>金勇<br>张成军<br>杨云建<br>刘彬<br>刘兴庆<br>秦桂海<br>郑名根<br>刘庚超<br>1992年(4人)<br>孙梅<br>李红梅<br>王磊<br>韩学达<br>1993年(8人)<br>祖丙文<br>张涛<br>张杰<br>许传兰<br>王学颜<br>高守尚<br>郭居陆<br>刘桂霞<br>1994年(17人)<br>马勇<br>何毅<br>张国华<br>许庆国<br>李洁<br>赵翔<br>王庆东<br>田玉琴<br>王秀艳<br>张志华<br>张秀辉<br>刘瑞金<br>段玲<br>吉霞<br>金振家<br>俄秋兰<br>张淑明<br>1995年(11人)<br>齐延荣<br>任岩<br>刘振岭<br>徐忠萍<br>汪海英<br>钮冬卉<br>王立华<br>高凤霞<br>刘燕萍<br>赵爱玲<br>崔丽霞<br>1996年(2人)<br>孙寒冰<br>庄会芹<br>1997年(4人)<br>程素玲<br>高新玲<br>秦丽<br>李学军<br>1998年(2人)<br>殷嫣黎<br>王祥娥<br>1999年(9人)<br>商贝羽<br>张立杰<br>鲁兆武<br>彭光明<br>陈世昌<br>王景禄<br>晁中亭<br>王臻臻<br>白树翠<br>2000年(12人)<br>王晓慧<br>刘晓静<br>刘伟(女)<br>刘嘉鹏<br>唐翀翀<br>马兴波<br>张 文<br>周本敏<br>陈 婷<br>王建钢<br>王秀梅<br>潘太顺<br>2001年(12人)<br>杨庆玲<br>吴艳春<br>邵在菊<br>陈庆勇<br>翟殿军<br>季 刚<br>刘红梅<br>闫永坤<br>赵公水<br>王月梅<br>王鸿霞<br>魏开玲<br>2002年(5人)<br>李富芸<br>李 晨<br>王向银<br>李兆红<br>赵 俊<br>2003年(4人)<br>韩世全<br>裴春栋<br>邢丽霞<br>李 艳<br>2004年<br>陈传芝<br>2005年<br>乔 琳<br>2006年<br>颜秋生<br>杨汝琪<br>王金志<br>王太瑞<br>刘传云<br>赵玉香<br>张光明<br>管 睿<br>宋文忠<br>王书杰<br>梁起烨<br>王 峰<br>聂金岭<br>邱元燕<br>许延峰<br>马桂荣<br>刘庚城<br>黄玲玲<br>王 新<br>代 宁<br>张丽敏<br>2007年<br>方 叶 <br>孙 栋<br>吕红晓<br>2008年<br>陈志鹏<br>赵杨杨<br>胡莹莹<br>王志萍<br>张 霞<br>刘 伟<br>张成立<br>刘玉新<br>纪一楠<br>外聘教师:欧胜男 和 倩 闫 丹<br>2009年<br>王海英<br>范丽云<br>王 彬<br>张玉芳<br>董丽丽<br>刁凤岭<br>外聘教师:郭晓娜 崔 丹 杨 剑<br>2010年<br>宋夏晖<br>王 峰<br>赵 蕾<br>郑爱民<br>外聘教师:张江会 王 峰 杜圆圆 于彩艳 刘玉露 高仲浩 <br>田 蕾 赵 慧 <br>2011年<br>刘 铭<br>高 霖<br>刘 谦<br>外聘教师:宫 青 赵瑞冬 王 涛 李方岳<br>2012年<br>李玲玲<br>邵亚男<br>刘冠兰<br>刘继臣<br>外聘教师:王文佳 刘佩瑶 <br>2013年<br>外聘教师:秦靖育 <br>2014年<br>外聘教师:张文敏 李蓉蓉 王秀秀 <br>交流教师:<br>2015年<br>外聘教师:刘康康 谢丹丹 鞠晓宇 高 越 李丹君 刘玉甜 徐晓琦 谷志伟 韩 敏 韩静静 曹爽<br>交流教师:<br>2016年<br>外聘教师:韩林娜 黄彩霞 刘雅琦 付晴晴 葛明雪 苗杰 张兴英 莫文平 陈娜 魏叶心 周立娜 王 焕 赵一丁 张湛璐 吴天宇 马金凤 周洪刚<br>2017年<br>张秀秀<br>田 军<br>外聘教师:陈安然 赵朴洁 徐小溪 杨阳 蒋国瑞 张云云 郭雪 祝文丽 陈飞霞 赵连弟 王慧翠 刁卓 左慧华 王胜男 孙天元 张琛 毛莎莎 孙慧茹 井普昭 安彤彤 顾以琳 任义芳 武文慧 李庭秀 李晓晗 陈浩 刘延荣 王雨 徐冉冉 秦庆贺</h3> <h3><font color="#010101">槐荫中学学校全景图</font></h3> <p>根深叶茂,槐香隽永;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凤栖梧桐,师恩难忘;弦歌不辍,高奏华章。<br> 六十载,槐荫中学人沐风栉雨,辛勤耕耘,教书更育人;六十载,槐荫中学人披星戴月,迎寒送暑,双鬓已成霜;六十载,槐荫中学人薪火相承,师徒结对,与时代共进;六十载,槐荫中学人秉承校训,力争上游,继往更开来。一段段文字,一帧帧图片,展示了槐荫中学人六十年沐风栉雨和薪火相传的美丽而动人的画卷。<br> 共忆芳华,母校情深,槐树荫荫,书声琅琅。六十年辛勤耕耘,槐荫中学人翻出广袤的教育沃土;六十年笃诚守望,槐荫中学人成就学校的无上荣光。如歌岁月,宛如梦来!先贤前辈的无私奉献奠定槐荫中学今日之凯歌!临近卷尾,再次表达对槐荫中学前辈们以校为家、无私付出、含英咀华的深切谢意!<br> 六秩春秋,槐荫中学人励精图治,砥砺前行,书写了槐荫教育的辉煌篇章。忆往昔峥嵘岁月,槐荫中学人豪情满怀;展未来光辉前景,槐荫中学人壮心不已。扬帆远航的歌声已经唱响了六十载,槐荫中学人仍将传唱;崇实尚勤的校训已经弘扬了一甲子,槐荫中学人仍会执着;求实创新文明和谐的校风已经传承了六十载,槐荫中学人仍将坚守。<br>文明和谐有情怀行大爱之心;求实创新存壮志践至真于行。青春不老,阳光正好。槐荫中学人定会踏着新时代的节拍,勇立潮头、乘风破浪。槐荫中学将继续砥砺奋进,勇立济南市基础教育改革之潮头浪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每一个槐荫中学教育人将共同奋斗,锐意进取,争做“四有”教师,培养优秀人才!为早日实现学校美好愿景而不断奋斗!</p><p>(引自纪念槐荫中学建校60周年讲稿)<br></p> <h3><font color="#010101">向所有槐荫中学的前辈们、老师们和同学们致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蒙谢提供照片和文字老师和同学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感谢郑荣杰提供资料!感谢侯岩、李殿伟同学仔细校对!制作:郝友杰</font></h3> <b>声明:未经本人和学校允许,不得用于其他宣传造成不利于学校和个人声誉。</b> <h1><b>内部资料,不得外传</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