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山水不相逢,莫问旧人短与长》琪青

琪青

<h3>有多珍惜一段关系,就有多舍不得别离。</h3><h3><br></h3><h3>同窗数载终会毕业、知己各奔天涯。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一代人目送一代人的离去,又盼望着一次次的相聚。</h3><h3><br></h3><h3>至于日常生活中的泛泛之交,点头之交,利益之交,聚散离合更是习以为常了。</h3><h3><br></h3><h3>有句话说得好:“散伙是人间常态,我们又不是什么例外。” 离开时,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停留的原因,后会有期就是最好的约定。</h3> <h3>王勃说,别离是掩泣销魂: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h3><h3><br></h3><h3>王之涣说,别离是柳不胜攀: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h3><h3><br></h3><h3>贺知章说,别离是人事沧桑: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h3><h3><br></h3><h3>岑参说,别离是家人的担忧: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h3><h3><br></h3><h3>古人的诗句,每每叙述离别之景,皆是意消沉,自己将要去异乡赶考赴任多有不舍,送客千里依依惜别,心中也是不舍。</h3><h3><br></h3><h3>因为那时“山海不可平”,出门便是舟车劳累,一旦别离,度月如年已是宽慰,几载光阴再相逢,“笑问客从何处来”。所以,那时候的生离才与死别一样断肠,从此以后天各一方。</h3><h3><br></h3><h3>过去环境艰苦,却让这份情谊浓郁,离别不是本意,望君多加珍重! 离别的痛苦,恰恰成就了相逢的感动。</h3> <h3>如今,我们早已告别了车马慢、书信短的历史,现在的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网络沟通更快捷,只要不是死别,生离就还有相逢的希望。</h3><h3><br></h3><h3>其实很多人不是没有办法再见,而是大家心里清楚,我们都缺一个见面的理由。</h3><h3><br></h3><h3>事隔经年刻意的邀约令人生疑,寒暄客套的问候又令人心寒,谁都不愿让旧情相逢变成如此下场。</h3><h3><br></h3><h3>如果还有旧友主动送来问候,还有久别的同学会等你参加,不要那么着急拒绝,不要说出会让你后悔的话。</h3><h3><br></h3><h3>人与人之间,可以说是: “见一面老一点,见一面少一面。” 如果活着时还有机会打个招呼,一定要珍惜,别等到永别成了最后的结果。</h3><h3><br></h3><h3>最难过的事莫过于——我知道你要走,我还知道你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次就是永别。所以,请好好对待相逢,也要好好说再见,不给人生留下遗憾。</h3> <h3>肯定也有这样的情况,两个人都带着 “老死不相往来” 的态度,像给这段关系隔了一座无形的大山,从心开始别离,不会再来往。<br></h3><h3><br></h3><h3>“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但这楼塌不塌,都已无关痛痒。相见也只是陌路人,连恨都无波澜。</h3><h3><br></h3><h3>见不得别人好,其实也是没有彻底的放下。总觉得当年对方的辜负和背叛迟早要遭报应,一直惦记着对方过得如何,等着报应降临时沾沾自喜。</h3><h3><br></h3><h3>人家可能早就不把你放心上了,你还一直等着看人家好戏,其实最折磨的还是自己的心。</h3><h3><br></h3><h3>放下一个人,不是把对方赶出你的生活,而要主动淡出对方的世界。我过得好,并不想炫耀,我过得不好,更是与你无关。良人短长,都各有命运。</h3> <h3>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忘记山那边的人,过好自己的日子。<br></h3><h3><br></h3><h3>“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如果你关心的人将要去远方,别忘了劝他多珍重,报喜更要报忧。</h3><h3><br></h3><h3>若是从此山水不相逢,那就莫问旧人短与长。时间终会冲淡一切痕迹,可能无法忘得一干二净,但至少不会再无端的常去想起。相逢的缘分留给天意,我们只准备好相逢的心态。</h3> <h3>最后一句话送给身处别离的人: “我过得很好,希望你也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