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黄河最美在洽川。合阳古称“有莘国”,毗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有诗云:“万里黄河,唯此一洲”。洽川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温泉湖泊型湿地,面积176平方公里。万顷芦荡青纱摇曳,千眼瀵泉碧波荡漾,百种珍禽凌空欢歌,十里荷塘映日飘香,一条大河雄浑壮阔,风光迤逦,四季如画。这里诞生了千古爱情诗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从这里传遍寰宇。洽川是中外专家学者公认的中华爱情诗歌的发源地,被誉为“《诗经》文化之乡,中国爱情诗之源”,是都市人群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h3> <h3>合阳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艺术绚丽多彩。早在夏、商、周时期为“有莘国”。因魏文候十七年(前429年)在洽水北岸筑城而得名。“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安葬于此。汉代《合阳令·曹全碑》荣登国家名片。玲珑秀气的圣寿寺塔、气势恢宏的玄武庙青石殿、绵延数十里的魏长城遗址等等,无不闪耀着灿若星河的华夏文明。商朝元圣伊尹、周文王妃太姒、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等英才贤哲自此辈出,名垂青史。</h3> <h3>风景区地处合阳县洽川镇,属于黄河滩涂湿地,是全国最大型的芦苇荡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湿地型旅游景区,占地15万亩,被人称为“天下第一荡”。“处女泉”又名“东鲤瀵”,也是洽川七眼瀵泉之一。瀵泉,堪称“华夏一绝”,全国独有,这个“瀵”字,在词典中可查出,专指洽川这七眼瀵泉,瀵泉的由来是古时洽川人民用瀵泉水浇地,发现即使不施肥料,庄稼也长得非常好,可称上是肥水,所以朴素的古代人民就把这七眼温泉称为“瀵泉”.</h3> <h3>洽川风景很好,过了黄河浮桥便是山西省,黄河之水天上来,在此留下了最大的湿地生态环境,与各种鸟类的栖息地。同时也是中国第一美女褒姒的出嫁地,又是诗经的发源地。</h3> <h3>商代末期,洽川的莘野村出了一位美女,名叫太姒。人们都说:“天上神仙是什么样儿,都没见过,可这太姒,却是人间真正的仙女!”太姒不光长得美,还心灵手巧。她纺的线又细又匀,织的布又平又展,相邻家不论谁有了事,她都乐意帮助,见到老人的态度和气,老人们都夸这姑娘心眼好。</h3><h3>太姒的名气也越传越远。远在西岐的周文王听闻太姒的名气后就打发使者来到洽川访察,使者无论是明察还是暗访,人人都夸太姒好,没有一个人说“不”字,使者回来一汇报,周文王心里非常高兴。但他担心使者的话里夸大成分,便决定亲自到洽川走一趟。<br></h3><h3>周文王到洽川后与太姒一见钟情,征得父母同意,太姒领着文王在故乡各处走走。周文王看了天下罕见的洽川瀵泉,观赏了黄河滩里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浩浩荡荡的黄河欢快的向南奔流,显示出母亲河的宽宏和慈祥。太姒看着文王陶醉的样子,问他:“你看洽川这地方好吗?”文王深情地说:“地方好,人更好,我要把你带到西岐,娶你做妃子。”太姒问:“西岐好吗?”文王答:“哪里也是一块宝地,先人们几经选择,才在哪里扎下根来。我觉得,只有你,才是我的好妻子。”太姒说:“我虽然舍不得家乡,但我向往去西岐,你放心,我会尽力做一个好妻子。”当下两人在沙滩上对天盟誓,要做一辈子好夫妻。人们都认为文王和太姒是再好不过的一对,他们的结合是天意,夸赞他们是“天作之合”。<br></h3> <h3>中国有个表达美满婚姻的成语叫“天作之合”,说的就是周文王和太姒之间美好的爱情故事。</h3> <h3>说起踅面、羊肉餬饽、辣子豆腐、刀削荞面、特色鱼宴、十碗席等特色风味小吃深受青睐。</h3><h3>在合阳县东南方向,有一个人烟稠密的大镇,叫做黑池。</h3><h3>宋工就是黑池人,这次我们几个专为此慕名而来。</h3><h3>民间传说,当年书圣王羲之路过这里,题写了“古晋墟”三字后在涝池涮笔,池水随之变黑,从此这里便叫黑池。黑池是过去从山西、韩城等地去西安的必经之地,是合阳古代四镇中的南镇。这里有一样地方风味小吃,叫做羊肉餬饽,汤浓味美,羊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而且有祛寒去湿、通气养神的食疗功效,在合阳民间还流传着“宁吃餬餑一小盘,不食酒席一大桌”的说法,可见餬饽受群众欢迎的程度有多高。</h3><h3>这张照片就是传说中羊的肉餬餑,肉倒不多,味道不膻,看起来面条状的食品其实是杂粮烙饼然后切丝形成的,第一次吃这种地方小吃,味道能接受,最好是天冷时吃多加汤和羊肉味道就更美了!</h3> <h3>踅(xué)面,是陕西合阳独有的地方风味食品。在合阳,在东府,那都是相当有名。而在合阳当地流传的这句“没吃踅面没看戏,没有到过合阳县”,就更加说明了踅面在合阳人生活中的重要。</h3><h3>踅(xué)面是当地特有的地方小吃,在景区谁要了碗我吃了两口,因为是景区的原因,感觉没啥味道,可能在老县城找老字号店,才能吃到原汁原味吧!</h3><h3>我的旅游一个原则就是:只要是当地人喜欢吃的、喝的、玩的尽量都能尝识一下,不然不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呢!</h3> <h3>有的人把踅面写成“旋面”,是因为“旋”字在合阳方言里念“踅”。踅面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方便面”,主成分是粗粮,做成面条后可即食,也可放置数日再食,是很好的降糖降脂保健方便食品 。踅面是陕西省合阳县及渭南地区独有的,为当地人极为偏爱的风味小吃。</h3><h3>其历史悠久,相传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汉淮阴侯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王豹时,为解决 10 万军士吃饭问题而发明此面。</h3> <h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305篇,其中有30余篇都是出自或描写合阳的。紧邻黄河,与山西隔河相望。温泉加上北方少有的湿地风貌,在秋天的季节,感觉自己就是风中一只鸟,迎着阵阵微风肆意游荡。</h3> <h3>处女泉实际上是个泉群,大小泉眼无数。大者如车轮,小者如蚁穴,水的浮力极大。站在泉边凝视,可见泉底水冲起了金黄色的细沙。水温常年保持在30度左右,每到冬季,雾气腾空,绵延十里不绝,置身其中,如饮甘醴,飘飘欲仙。泉水富含硒、铜、锶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经常洗浴,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处女泉不仅是温泉、保健泉,更为独特的是它的“沙浪浴”。处女泉水不象一般泉水那样汩汩涌流,而是从覆盖泉眼的沙层中涌出,如果踩在泉眼上,泉涌沙动,如绸拂身,会让您感到无比畅快。</h3> <h3>处女泉的名字来源于洽川一个古老的民俗传说。洽川是周文王母亲太任的家乡,也是伏羲画卦的地方。文王仰慕伏羲,也喜欢推演八卦。他常被黄河边这迷人的风光所吸引,也常置身于万顷芦荡之中,演卦诵诗,悠闲自在。有一天,他在芦苇丛中散步,突然发现有一绝色女子在雾气蒸腾的泉水中嬉戏。蓝天白云下,茂密的芦苇围成的天然屏障,让女子的婀娜身姿若隐若现,那景象真是美极了。文王为此所吸引,更为姑娘的美貌所折服,这姑娘就是太姒,后来便成了文王的妃子。这泉就是东鲤瀵,据说太姒姑娘经常来此泉沐浴,所以才出落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一方水养一方人,洽川自古多出美女、才女,而太姒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在当地形成了一个风俗,凡姑娘出嫁前,都必须来这里沐浴,祈求带着泉水的灵气与滋润,去迎接人生道路上幸福美好的时刻,所以当地群众称此泉为“处女泉”。</h3> <h3>他们几个年轻人去泡处女泉温泉澡了,我看见是野池子,卫生好像不是太好,就没有下去。</h3> <h3>合阳提线木偶戏、东雷上锣鼓、跳戏、面花、纸塑窗花等民间艺术灿烂夺目。</h3> <h3>陕西合阳提线木偶戏是中国目前现存木偶戏中历史最长的传统戏剧剧种之一,起于汉,而兴于唐,繁荣于明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h3><h3>合阳线偶戏自成一家,表演时木偶的动作全部是靠演员用手中的细线悬控木偶完成。同时配合线戏的唱腔,合阳人称之为线腔,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悲怆苍凉而不失激情,委婉细腻而不失刚烈,颇具秦人秦地的风采和特点。</h3><h3>线戏的表演方法主要就是提线。表演时,在戏台上搭一高约1.2米的长板台,前边用布帐围起,表演时,演员站在布帐后的木台上,手提木偶在帐前表演。提偶的线根据角色的不同,分别分为五到十根不等,最长的线有三四米,操作难度非常大。<br></h3><h3>线腔的剧目是十分丰富的,老艺人传说有五百余本,现在的一些老艺人还能唱一二百本,最受欢迎的是“三箱二楼双钗”等。<br></h3><h3>2006年,合阳提线木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br></h3> <h3>小时候经常五一剧团有秦腔演出,路过剧团外面听见那种嘶吼唱腔,我赶紧躲得远远的,偶然一次是赠票还是咋回事忘了,大人领上在剧团看过一会儿,本来听不懂戏,再加上演员脸上胡乱涂些油脂,感觉怪怪的,左右两边的唱词也看不清楚,简直一场戏下来如坐针毡。</h3><h3>上了点岁数,偶然想看看过去的传统戏曲,已经没地方可去了,这次幸有遇上了,虽然没听太懂,也感受了下气氛。</h3> <h3>芦苇荡,荷花池,划船,廊桥下漫步感觉时间很快的过去了几个小时,虽说是号称东方威尼斯的莘国水城和湿地公园都是人为打造的,但不失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去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