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0月13日,淳安县千岛湖镇第三小学余晓琴副校长、吴小燕老师、方慧婷老师一行三人来到贵州黔东南州剑河县城关第三小学开展送教活动。</h3> <h3> 四个省的跨度,近9小时的车程,老师们于下午五点二十到达剑河县城关第三小学。城关三小唐国辉校长、张斌副校长及老师们热情的笑容、淳朴的问候,一如剑河久旱之后的这场秋雨,洗去了老师们一日奔波1400多公里的风尘和疲惫。两位教师一下车便马不停蹄进教室熟悉学情,为第二天的送课做准备。</h3> <h3> 14日上午,余晓琴副校长参加了东西部协作教育组团式帮扶淳安县——剑河县签约仪式及两县教育帮扶工作交流座谈会。吴小燕、方慧婷两位老师则走进了剑河城关三小的课堂,和孩子们共享教学之美。</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方慧婷老师</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语文《坐井观天》</font></h3> <h3> 方慧婷老师用亲切自然,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和教学魅力,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方老师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及自制教具,增强课堂教学的灵动和活力。整堂课中,学生的认真听、大胆说、入境读、随文写、尽情演等多感官实践,充分体现了教师关注低年级学生学情及特点的意识,既有童趣,又显实效。</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吴小燕老师</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数学《小数的意义》</font></h3> <h3> “数是数出来的”吴老师首先送了一句华罗庚爷爷的法宝给孩子。再从1元=1/10元=0.1元沟通小数和分数的联系,然后在新知0.1教学中渗透对应、包含等数学思想,如“由0.1想到0.9,0.2想到0.8”,“0.1和0.9合成多少”,“1里面有几个0.1”既强调重点,还为后继学习“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做好了铺垫。整个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牵引的痕迹逐渐淡化,更多的是学生浓浓的探索,内隐的思维外显化。在教学中,既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h3> <h3> 城关三小杨光云老师授课一年级《园地二》。</h3> <h3> 城关三小张德芬老师授课《倍的认识》。</h3> <h3> 课堂结束后进行了分组议课交流活动。相距两千里的两所“三小”的老师们,围绕“小语统编教材该怎么教”、“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我有招”、“教师成长需要内动力”等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全然没有初次见面的陌生感。</h3> <h3> 15日早晨,沿着雨后泥泞坑洼的山路盘旋而上,车行约半小时,送教的老师们到达了海拔900余米,云雾缭绕,宛若美丽仙境的村小——剑河县革东镇交东小学。</h3> <h3> 学校共有四个年级,包括杨政州校长在内有6名教师,70名学生。一座U形的教学楼已在山顶的苗寨站立了近33个年头。</h3> <h3> 方慧婷、吴小燕两位老师在课堂、课余和这些苗家的孩子们结下了真挚的师生情,山里孩子纯真的笑脸,求知的眼睛能让人的心融化。</h3> <h3> 图片上的刘守斌老师已临近退休,他的数学课——《8和9的认识》活泼生动,孩子们学得愉快无比,浓郁的贵州普通话丝毫没有影响授课的效果。为山村教育无悔坚守的前辈,让听课的老师无不心生敬意。<br></h3> <h3> 课程结束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活动。</h3> <h3> 交东小学孩子们的质朴和乖巧令老师们感动,他们不易的生活环境又令老师们心疼泪目。</h3> <h3>坑坑洼洼的教室地面。</h3> <h3>十几度的气温下穿着凉鞋。</h3> <h3>自己打饭、盛菜。</h3> <h3>自己洗碗。</h3> <h3> 学校在高山上,煤气无法供应,孩子们要拎上柴火到学校。</h3> <h3> 爱心企业捐赠的雨水收集器,用于饮用之外的生活用水。但是在少雨期,用水仍然很难得到满足。</h3> <h3> 虽然学习环境艰苦,但是孩子们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老师从他们脸上看到的是乐观、积极和大山明天的希望。</h3> <h3> 远行送教活动丰富务实,收获满满。送教帮扶既加强了淳安县千岛湖镇第三小学和剑河县城关第三小学、交东小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互助,共同成长。</h3> <h3> 急你所需,尽我所能!相隔虽远,但我们并不遥远,期待两地三校今后在教科研、教师成长等方面再续新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