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走进新时代农村

已注销用户

<h3>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振兴乡村尤为重要,“百姓过上好日子,赶上新时代”的问题是摆在我们新时代背景下新青年身上的责任,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创造更加辉煌的新中国、新乡村。我们新青年要挑起时代的臂膀,挺起脊梁骨,为实现新时代的目标而不断的奋斗。卢新宁在北大毕业致辞上说“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作为一名医学生,不敢去奢谈远大的政治理想,但是我们能够用所学去为更多的人民群众服务,落到实处。我时刻牢记者医学生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贡献自己绵薄之力,为看不起病的老百姓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中医特色以及治疗,让我们所学有发挥作用的地方,建设乡村的时候,也是在建设自己。宣传中医特色及中医文化,让老百姓享受中医文化的熏陶,树立“未病先防”的观念,改善一些农村百姓的生活方式,传授一些基本的保健用穴、推拿按摩,让贫穷的老百姓也能够享受现代医学以及祖国的传统医学的强大之处。</h3><h3><br></h3><h3>在医院进行为期2个月的临床阶段见习,受到医院老师的影响,从对中医“半吊子”的态度到现在非常的喜欢和热爱中医,医院老师说:宣传中医及中医文化就是落在我们新一代青年人的肩膀上。从医院刚回来,父亲与我说,回来家乡就给我们的农村老百姓提供一些基本的中医特色及理疗,让我们老百姓也能够享受祖国医学的强大作用,让中医走进新农村,走进寻常百姓家。我一直接受国学教育,“父母命,应勿缓”,同时,我们班级的口号是“承岐黄之仁术,造福乡里百姓”,于是,我就答应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可以为老百姓们做义诊。我们这边的老百姓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少数民族聚集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接受,但是对于新鲜事物却有很大的热情,宣传起来也比较容易,转化为百姓能够接受的方式,相处融洽,理解沟通,共同处理疾患。</h3><h3><br></h3><h3>第一次做义诊遇到各种因素,首先是语言成为部分因素,因为我常年生活在外面,针对部分家乡这边的民族语不是那么容易听懂,同时,要把我所学的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此外还要转化为民族语言。有些时候,需要患者解释很久才能够与我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由此来做出一些相应的中医治疗。其次是场地的限制和人群的流动,二者有时候就成为最大的问题,还有就是老百姓不相信中医特色和优势,但是一下子让老百姓接受起来也是很困难的,慢慢的改变老百姓们的看法。</h3><h3><br></h3><h3>后来,家乡这边的一个亲戚给我提供了平台。第一个接诊的是一位45岁的中青年,阵发性眩晕,自觉头晕眼花,视物旋转动摇,头重如有重物压迫,胸满闷,时伴有恶心呕吐,易神疲困倦,舌胖苔白腻,脉濡滑。通过四诊合参基本可以断定是痰湿中阻证,我先选择用针灸治疗,选择了百会,风池,脑户,风府,内关,中脘,丰隆,阴陵泉。百会位于巅顶,可以清利脑窍而定眩;风池、脑户、风府位于头部,局部取穴,梳调头部气机;太冲为肝之原穴,可以平肝潜阳;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可宽胸理气,和中化痰止呕,与太冲配伍,同名经配穴,加强平肝功效。我把这些专业术语转化为民族语,解释给患者以及各位的老百姓听,翻译过来民族话有些拗口,有些部分解释不通,只能是换词或者是换一种老百姓能够理解的方法。与此同时,患者想要吃点中药调理,我自己没有准备中药材,我想了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合适这位患者,这个时候,一位围观群众上来说,“咱乡卫生院没有中药材,隔乡有”,我听见便嘱咐该患者去临乡抓药,不舒服就及时的回来我这里或者上卫生院院。</h3><h3><br></h3><h3><br></h3><h3>有了第一个患者的尝试以后,后面的患者有敢做中医的特色治疗,普遍来的是中老年人,大部分都是有颈、腰椎间盘突出以及肌肉劳损,适合做推拿按摩的就做推拿按摩,合适做艾灸的就做艾灸,还有大部分是关节方面的疾病,以及手肘臂疼痛,风湿和痛风也是比较多,湿气比较重,这与这边老百姓的生活生产方式息息相关,大部分从事水田作业,住在比较潮湿的地方,有的房屋结构就是底层养家禽,上层住人,人畜混居,就容易导致这边的老百姓经常感神疲困倦、乏力,以及很容易感染一些与动物相关的疾病,形成交叉感染。针对就诊的患者,对于患者的住居环境我就会多留一个心眼,同时劝导他们尽量改变生活方式,珍惜自己的健康,会在合适的场景下给他们进行拔罐疗法,除他们体内的寒湿之气,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清爽的身体。</h3><h3><br></h3><h3></h3> <h3>这边也有一些注重养生的人,就给提供一些常用的保健方法以及常用穴位,正确使用艾条的方法和适用人群。对于部分人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的内容进行讲解,让他们感受我们老祖先创造的魅力,“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度百岁乃去”,他们有些人也是对于中医的这些内容很感兴趣,也建议他们按照老祖先说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休养生息,张弛有度。同时,我也会拿【伤寒论】里面的一些内容讲给患者或者是身边的一些人听,用通俗易懂的民族话,讲到里面的一些疾病的时候,有些患者就像我们在学校学习时候一样的问我,我是不是你说的那种病,感觉说的每一个都符合。我回答不是。就很象在医院阶段见习时候的一样,与医院名医段华老师在食堂吃饭聊天时候说:“现在日本把我们的方剂或者是中药做成制剂,我们祖国医学被日本学了去,国内的许多制剂标准达不到日本的效果,你们这一辈要好好努力,努力发展和宣传中医药及文化”。我回答段华老师:“嗯,好的,目前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能够进行辨证论治,等到日本把辨证论治也是学会了,那个时候是我们中医的真正的危机”。</h3><h3><br></h3><h3><br></h3><h3><br></h3><h3>此外,我让老百姓们树立“未病先防”的观念,我自费给患者们熬“东垣清暑益气汤”,给来到义诊附近的患者以及人群免费提供,让老百姓们亲自体会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也在饮食方面让这边的老百姓调整,这边的老百姓们喜欢辛、甘、较热的食物,喜爱肉食,脾胃方面存在问题的大有人在,只能是一点一点的让老百姓调整生活习惯,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接受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生活习惯,只有不断的让老百姓接受一些新事物的存在和好处。也和老百姓们解释中医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老祖宗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如今的模样,我们这一辈也是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的前进的,我们也只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学习和进步的。</h3><h3><br></h3><h3><br></h3><h3>我很珍惜每一个来到义诊地方的患者,在为他们解决基本的一些疾病的同时,也让我加强了对学校期间学习内容的理解,也让我积累了一定的行医经验,诊疗的同时在学习,学习与诊疗同时开展,让我丰富了理论的学习,也让我体验临床生活,二者相互补充。也让我对于一些疾病有深刻的认识,在不断探索治疗方案的过程中,也形成自己对于疾病的考虑和思维模式,针对一些疾病也会存在自己的看法,自己感觉大部分的治病心得和想法来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两部经典,能够从其中找到灵感,对于我治病的过程有很大的帮助,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疾病,回家以后重新考虑和查文献,或者是询问我的老师们,与老师们探讨,老师们总是很热情的给我提供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帮助,总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也让我更加的热爱中医,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医人而骄傲。</h3><h3><br></h3><h3><br></h3><h3><br></h3><h3>通过义诊,让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和掌握了我们这边老百姓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百姓谋健康。我宣传中医及中医文化,也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介绍给我们的老百姓,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中医,相信中医。让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为自己身边的老百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身边的各位大学生献出自己的力量,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乡村会变得更加美好,会有一个全新而又美好的乡村。我们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青年会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努力的传承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也会促进发展我们的祖国医学。让我们的祖国医学走进寻常百姓家,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中,让老百姓体验更多的中医特色诊疗,守护老百姓的健康,我们可能会迟到,但是绝不会缺席。</h3>